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情懷論文

  [摘要]作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做到“文以載道”。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

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情懷論文

  [關鍵詞]作文教學 語文素養 人文情懷

寫作實質上是一種文化的詮釋,作文教學的本質應是引導學生從閱讀到感知再到寫作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最能體現學生的語文素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在過去長期的應試教育過程中,作文教學大多都致力於作文的種種操作模式,熱衷於炮製作文的種種寫作技法,寫作的高度模式化、機械化扼殺了作文的本質,嚴重影響了作文教學的質量。

新課標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意味語文教學本質的迴歸,也使語文作文教學的着眼點不僅關注學生的基本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把寫作內化到人的身心與品質中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做到“文以載道”,而這正是作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在教學活動中要實現這一目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閱讀是提高語文素養、實現作文教學目標的前提

作文教學的前提是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感悟優秀文學作品美的意蘊,體會其真摯的情感,學習其寫作技法,從而提高作文的寫作水平。學會閱讀首先要明確讀什麼。在浩瀚的書的海洋中如何選擇、選擇怎樣的書已成爲學生的一個重要問題。引人入勝的卡通書、花裏胡哨的影視明星花邊新聞書、韓寒之流的兒童作家書,往往是當前學生熱衷的書目。

而這類書的營養成份實在太少,如果讓它們佔據了學生的閱讀空間,是十分令人擔憂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適時地引導學生去讀一些經典書目,古文經典如:四大名著、二十四史、經史子集等,外國經典名著:《紅與黑》、《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現當代名著如:茅盾文學獎作品,巴金、老舍、茅盾等現當代知名作家作品等。通過閱讀,讓學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思想的啓迪、意志的激勵和智慧的感悟,從而觸及心靈深處,滋養其精神,潤澤其靈魂。讓學生通過閱讀,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產生個性化的體驗,爲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明確了讀什麼,還要解決怎樣讀書這一問題。其實最有效的讀書方法是:略讀、精讀和誦讀。略讀就是廣泛涉獵各種書籍,在有限的時間裏,追求量的積累,盡最大限度地去博覽羣書,開闊視野,豐富自己的頭腦,最好能做到各個領域都有所觸及,略知一二。精讀就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科目,對某個片斷、篇章進行認真仔細閱讀研究,對不理解地方查閱工具書,追根求源掃清一切障礙,除此而外還要邊閱讀邊寫心得體會,抄寫精彩語段,做知識卡片,精讀要做到每讀必有所收穫。誦讀是閱讀中最有意義的一個環節,也是中學生應該致力追求的一個過程。針對名句、名段、名篇,最好的辦法是通過閱讀,把它記住,然後進行理解消化吸收,讓它內化在心中,成爲儲備知識,隨時準備應用到寫作中去。

  二、寫是體現語文素養的最佳平臺

新課標認爲,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學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這一過程最能體現一個語文素養的高低。通過寫作這個平臺,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只注重技巧,而忽視對寫作基本功的訓練,或是教條地強調基本知識扼殺學生的興趣,都是不可取的做法。在新課改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爲,寫作仍要從培養寫人、記事、說理這些基本功開始,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當前大學聯考作文中所體現出來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生的文章四不像。既不是記敘文,也不是議論文,往往文體不分,不倫不類。針對這種情況,作文教學首先要重視文體的訓練,指導學生學會寫複雜記敘文,既包含六要素,又要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夾敘夾議,敘議結合。要訓練學生規規矩矩地寫議論文,即明確地表達論點、論據、論證,思維縝密,邏輯清晰。首先,要引導學生寫靈活自由的散文隨筆,心得體會,可以表現歡樂,讚頌美好,褒揚奉獻,也可以抒寫傷感,抨擊醜惡,揭露渺小,倡導個性化寫作。其次,在訓練學生基本文體的寫作過程中,適當穿插帶有大學聯考趨勢方面的文題,指導學生寫好話題作文、命題作文、開放性命題作文,引領學生寫作立意深刻、構思新穎、文體複雜、難度較高的文章。通過這一系列的訓練,學生熟練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做到記敘生動、邏輯縝密、說理透徹、抒情真摯充沛,使學生的作文既深刻豐富,又有文采有創意,充分展示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寫作水平。

  三、人文情懷是作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人文情懷是指作者的思維方式、價值追求與精神狀況,是人思想情感的流露與體現,是人文素養、人文精神內化於人內心而形成的一種精神品種、一種修養、一種心理和一種態度。新形勢下作文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爲目標。這也正是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要求的。也許有人說,站在人文精神、人文素養這一高度談論作文教學是高談闊論,沒有一定的.內容依託,根本無法在教學中實施,其實教師始終應站在一個高度,從大處着眼,從小事入手,通過寫作這個平臺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要從寫作生活化入手,豐富文章的寫作內容。

無論是高尚的還是庸俗的精神品質都是在生活中體現出來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讓文章內容迴歸到生活中去已成爲當前作文的主流,寫作生活化是豐富文章內容的有效途徑。由於學生的生活單調,學生在寫作文時常常感到沒內容可寫,要引導學生關注和珍惜學生生活,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利用好文本教材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平凡而又有意義的小事、瑣事,如國中教材中經典文章《背影》、高中教材中《我不是個好兒子》《醜石》等,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寫作點,讓學生寫自己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寫自己的歡樂和苦惱,從寫作內容上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

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熱點,關注社會熱點,充分利用網絡傳媒,對社會各種現象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關注多元的、真實的、繁雜的社會生活。引導學生深入瞭解自己喜歡的生活內容,如:音樂、繪畫、體育等,讓學生作文取材生活化,注重生活細節,從點滴生活中感受其細微變化和差異,並由此上升到理性的人生感悟和人生哲理。教師要善於從生活中捕捉情感支點,挖掘學生內心的真情,引導學生在文章中抒發真摯情感,讓學生在情感歷程中學會化平淡爲真切,化漠視爲珍愛,在師生共處與人交往中培養合作精神,在文章寫作中體驗生活的真善美,塑造良好的個性心理,真正做到文以載道、文道融合。

  參考文獻:

[1]新課程與教師素質發展.北京出版社.

[2]語文教學藝術論.廣西教育出版社.

[3]語文教育新視角.吉林人民出版社.

[4]語文教學通訊.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