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做人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與做人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書與做人作文

古往今來,中國人講“讀書”,就是爲了“做人”。所謂“知書達理”,讀書是學知識,明事理的途徑,套用今天哲學上的概念,無非就是爲了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其根本目的就是如何“做人”,做“怎樣的人“。

我國的古典文化在這個星球上一枝獨秀,雄視千古,傲然異類。各種各樣的文字藉助於不同的載體一脈相承,先摩崖,初甲骨,後金石,再竹木,又娟帛,最終是紙張,這些順其自然的漢字構成了一部部宏篇鉅著,記載古人的思想情感,言行事蹟,傳至今日,謂之曰“書”。古人從幼時入學啓蒙,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以書籍作爲登高望遠,認知世界的階梯,中華民族與其他民族相比,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我們歷從來沒有一種固定的宗教信仰來約束控制人們的思想.這在異族看來幾乎不可理喻,沒有聖主的教誨,沒有佛禪的點化,沒有真主的佑護,甚至沒有各方魔鬼邪靈的恐嚇震懾,這樣人的道德良知、行爲準則靠什麼來維繫?這些民族的個體在如何“做人”的問題上都是用宗教來解決。而只有中國人靠文化和知識來界定如何“做人”--這就是“讀書”。中國人是崇尚文化和智慧的民族。當異族先民對着自己臆造出來的神靈朝夕頂謨叩拜時,我們的先輩正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國人讀書做學問無不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理想,“修身”即爲“做人”,是讀書的首要“宗旨”。至於“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那都是把讀書庸俗化了的副產品,畢竟憑藉讀書“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人總是少數,懷着功名利祿之心讀書的人必然“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想那秦獪,在文豪並出的宋代能高中狀元,論文憑遠在歐陽修、蘇軾之上,殊爲不易。卻一不留神,忘了如何“做人”,結果到了今天,還讓天下秦姓同志忐忑不安。是爲反面教材。

孟子則曰:“吾善養浩然之氣”,他把做人的原則闡述的更加登峯造極。所謂浩然之氣,是一種正氣,一種精神。此正氣有四:

“臨淵不驚,臨危不懼;寧死不屈,寧折不彎;可拋頭顱,不失節操;國難當頭能奮然而起,危機時刻敢捨身成仁。此爲壯氣。”

“把酒臨風,橫槊賦詩;壯心不已,志在千里;當今之世,捨我其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此乃豪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不戀進退,思不慮得失,舉杯邀月,遊目聘懷;不求與日月相始終,只見今世之樂無窮。此乃逸氣。

“與天地相應和,與自然相吐納,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見花落水流,能知其旨趣,聽禽名鳴天籟,可悟其天真。此爲清氣。

此四氣合在一起,就是“做人”境界的“浩然正氣”,有此浩氣,自可傲立於天地間,必然是“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大丈夫。可人至查則無徒,放眼古今,有幾人達此境界?又如何能夠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姑且以俗子之心度聖人之腹,途徑就是--“讀書”。自古聖人無常師,如果有,那就是書籍。博覽羣書輔以學思並重、兼收幷蓄,皓首窮經自可學究天人、超凡入聖。“昔孟母,擇臨處,子不學,斷機杼”,真實生動的寫照。古人之語,誠不我欺。

書,包括文字構成的書和大自然及社會生活構成的書,前者是有形的,後者是無形的,博大的。也就是說人既要學習書本知識,又要學習社會知識。兩種書都有好、壞之分。本文我主要想談談閱讀文字書籍與做人的道理。

衆所周知,書籍好壞之分,所以,讀書是要有選擇的.。讀了一本好書,就猶如交到了一個好朋友。使人能夠體味到好朋友的真誠。在讀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受到了好書的薰陶,懂得了如何做好人的道理。

好書可以使人奮進,使人睿智,使人生出靈感。特別是讀到絕妙之處,更會使人浮想聯翩,陶醉叫絕。讀了好書,可以教會你如何誠實做人、做事。好書是朋友,是永遠不會背叛你的朋友。讀好書就會知道做好人的道理。

壞書是毒藥,是害人的,是讀不得的。因爲不好的書就象暗藏的敵人,時時準備害人,象魔鬼一樣將讀者引向罪惡的深淵。一個人如果讀了壞書,其思想意識就會受到壞書潛移默化的污染,同時也會使人上癮、墮落、委靡不振。讀壞書就可能會做壞人。

讀書人可能都會認爲讀書與人的境界有關,與人的心態有關。有人喜歡在書房裏一個人靜靜地讀書,有的人喜歡在圖書館裏和很多讀書人一起讀書,有的人喜歡在林蔭道上高聲朗讀,有的人喜歡在樹蔭下或小湖邊讀書,還有人在鬧市中手不釋卷。有人一目十行便可入腦入心。有人一字一句細細品讀。讀書的境界和目的各有不同,效果也就大不一樣。對於繁忙的人來說,讀書是一種休息,是生活的調味品。

讀書是一件高尚的事。做人道理是一輩子學不完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