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會考數學考前複習

會考數學複習是一項特殊的教學活動。如何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識發展規律,有效地進行復習,用較小的投入,獲得更大的效益。在複習階段,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非常重要。

淺談會考數學考前複習

1、教師1、、教材與學生的關係——學生爲主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兩個過程的統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材是客體,教師是媒體,主要起着溝通學生與教材的作用。教師要重視研究教材,明確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教給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推廣他們自己創造的學習方法。因此,在複習中,應引導學習歸納、總結、運用知識,激發學生自覺地動腦、動手、動口,大膽探索,勇於提出新的問題,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數學課本,學會訂正作業及試卷中的錯誤。教學中教師不要以教師的“講”來代替學生的“學”,應該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

2、課本與資料的關係——課本爲主

一些學生在總複習中拋開課本,在大量的“題海戰術”來完成會考試題的廣度與深度,結果是事半功倍。因此,在複習教學中,要高度重視課本,把主要精力放在課本的落實上,放在課本中的例題與習題所示的教學方法上,牢固掌握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以課本爲主的同時,注意不要把課本內容機械重複或是“炒冷飯”式複習,要把課本與資料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二者互爲補充,相得益彰。從課本中獲得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從資料中訓練技能技巧,使“雙基”得到鞏固和應用。抓課本要全,不放過任何一個知識點,抓資料要精,教師要對資料自我消化後精選,避免重複做,儘量減輕學生負擔。

3、課內與課外的關係——課內爲主

會考複習,學生學習的科目多、內容多,上課時間都是由教師“導演”或唱“主角”,留給學生的相對自由、主動支配的時間較少,所以,充分發揮課堂45分鐘的綜合效益就顯得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較少對知識的引入,新舊知識的銜接,例題的選擇,班級學生的知識現狀和接受能力諸多方面應有足夠的思考。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合理安排講練時間,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繫,綜合運用教學知識。加強教學基本思想的滲透和教學基本方法的訓練,總結出規律的東西,儘量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課外是課內學習的延續與深化。在複習中應通過教師生動的課內教學活動,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課外仍保持着旺盛的學習慾望,思考數學知識和問題。使課內課外相結合,互爲補充。

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

4、提優與補差的關係——補差爲主

課堂教學是集體活動,只能面向大多數,不可能恰如其分地滿足每個學生的要求。特別是到了複習階段“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矛盾更爲突出。如果課堂教學內容愈來愈深,題目愈來愈難,使面對多數的基礎教育向尖子培養異化,這就會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興趣受到抑制,學習的積極性得不到發揮。久之,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形成過重的心理負擔,加劇整體分化,導致“高投入”而“低效益”。面向大多數是教學的絕對規律,因爲高智商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因此正確處理好提優與補差的關係,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擺脫學生過重負擔的途徑之一。

複習過程中,除了教師對考試說明所規定的範圍,複習的重點要教得準之外,還要準在學生這一頭。試題的難度,批改的重點,上課的內容,輔導的對象都要針對中下層學生。複習水平是否提高,問題是否解決,均以中下層學生爲準。注意對中下層學生的個別輔導,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樹立決心、信心。本着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易到難的認識規律,適當拉開梯度、難度和深度。

5通法與特法的關係——通法爲主

所謂通法,就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不僅適用於解某個題,而且也適用於解其他一些題,它的思維方式在本質上是定向思維,而培養定向思維能力是教師教學中起始的,基礎的.教學目標之一。沒有熟練的定向思維能力就不可能進一步發展變異的發散思維。有的教師在複習教學過程中刻意追求解題技巧,忽視最基本的方法,把數學競賽的特有技能或者教師鍾愛的個別技巧,作爲對會考的要求,一味熱衷於“一題多解”,通法和常規方法被湮滅在形形色色的巧招、奇招、怪招之中。其結果轉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目標,也偏離了會考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數學複習階段要強調通法,着眼於培養學生分析解決某一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一般能力。對那些帶規律性、全局性和運用面廣的方法,就應花大力氣深入研究,務使學生理解實質,真正掌握。而對那些侷限性大,應用面窄的奇招、怪招則宜淡化。

6、講與練的關係——以練爲主

會考數學複習階段,應充分體現“有講有練,精講多練,邊講邊練,以練爲主”的原則,在課堂上要學生提供的機會,練的內容應“全”,練的習題應“精”,練的時間要“足”,練的方法要“活”。可採用提問、討論、板演、測驗、作業等多種方法去練。力爭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學生通過教師講,自己練,有“常學常新”之感,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之效。特別是一些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需要在反覆的練習中經歷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才能形成和掌握。練的內容既有利於鞏固基礎知識,基本方法,也不排斥設計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法類型的問題,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訓練要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