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簫的製作

簫要如何製作呢?簫的定調是什麼呢?下面一起來學習下!

關於簫的製作

簫在漢代時稱爲“篴”、“豎篴”或“羌笛”。羌笛原爲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肅一帶的羌族人民的樂器,最初只有4孔,西漢京房在後面加了一個最高音孔後,成爲5孔簫。

 一、簫的製作

簫比曲笛長且細,竹製。製作時,首先要注意選材,吹口和音孔必須在一條直線上,音階必須準確。

蕭的構造較簡單,用紫竹、黃枯竹或白竹製作,全長70~78釐米,比曲笛稍長而細,管身內經1.2~1.4釐米,上端留有竹節,下端和裏面去節中空。吹口開在上端邊沿,由此吹氣發育音。在簫管中部,正面開有5個音孔,背面有1個音孔,用以控制音的高低。平列在管下端背面的兩個圓孔是出音孔,可用來調音。在出音孔下面的兩個圓孔爲助音孔,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拴系飄穗(裝飾絛帶)用。

簫的音質優劣,與選用的竹材和製作關係很大。要選用冬至到春分期間採伐的竹子,竹質應堅實、分量較重,紫竹以竹花均勻,呈紫褐色的爲佳,無蟲蛀、幹縮、劈裂、蜂腰和大腹等缺陷,管身圓滿、紋理細密順直。

製作時,吹口和音孔須在一條直線上,吹口上方下圓,音孔要圓,並都掏成向內的傾斜形,孔壁要光,內膛應光潔,竹節磨光,兩端平整,兩端口徑不能相差過大,漆飾應美觀。在音質上,音階應準確,不論輕吹重吹,音響都應清麗,不能有空洞或差異的聲響。音色應淳厚、優美、圓潤。

二、簫的定調

簫的演奏技巧與笛類似,但不如笛靈敏。簫常定爲G調。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和打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垛音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而適於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簫的定調不一,常見的爲G調,6個音孔全閉時,筒音爲(D1),通過超吹,音域由(D1~E3),有兩個八度另一個大二度。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區發音深沉,弱奏時很有特色;中音區音色圓潤、優美;高音區發音緊張。簫的音量較小,樂隊用幾支簫同時演奏效果較佳。單用一支簫演奏時,配器上要注意音量對比適度。

簫不僅適於獨奏、重奏,還用於江南絲竹、福建南音、廣東音樂、常州絲絃和河南板頭樂隊等民間器樂合奏,以及越劇等地方戲曲的伴奏。在古曲《春江花月夜》中,一開始洞簫奏出輕巧的波音,配合琵琶模擬的鼓聲,描繪出遊船上簫鼓鳴奏的情景,在整個樂曲中,簫聲綿綿,流暢抒情。

此外,琴簫合奏,相得益彰,委婉動聽,更能表達出樂曲深遠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