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發音的4大祕密武器

很多人認爲,英語只要說得流利,對方聽得懂,語音準不準無所謂,其實這是英語學習的一大誤區。我們中國人在英語上投入了太多時間和精力,目的就是能在生活中和老外自由交流、真誠溝通。

英語發音的4大祕密武器

試想,面試者在面試時操着一口帶有濃郁中國或地方色彩的英文口音,會給考官留下什麼樣的第一印象呢? 如果我們的口語既不標準,也不悅耳(通常不標準的也不大可能悅耳),那麼一個必然的結果就是:說的人越說越沒信心,聽的人越聽越沒興趣,最終英語的交際功能就無法順利實現。

所以,純正的發音給我們帶來的首先就是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果我們確定自己說的英語純正動聽,就不會害怕在別人面前秀英文,就會更有信心學好它,這樣聽說水平自然就會大大提升。反之,越沒信心就越不想開口,最終也就成了“啞巴英語”。

這篇文章裏,小編來分享一下突破英語發音障礙的四大祕密武器,更多消息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祕密武器之一:元音

元音是構成音節的核心,發音時口腔、舌頭、軟齶、硬齶共同活動,構成氣流通道產生共鳴而發聲。所以元音發音時氣流不受任何阻礙,同時聲帶振動,發音響亮。下面舉兩個例子:

1. [i]發音步驟3步走 (英式音標/i:/)

1)舌尖輕觸下齒,舌前部向上擡,發音過程中保持向前上方運動。

2)同時嘴脣向兩側拉伸咧開,形成自然的笑容。

3)發音的力度呈現漸弱趨勢。

以前講述這個元音的時候,一般會把它和漢語中的“衣”等同。的確,這樣的等號一劃,中國學生髮音更簡單,可是隨之而來的後果是英語發音帶上了濃郁的中國特色。其實, 這個音和中文的“衣”還是有區別的,前者的發音更緊張,更尖銳。

所以,要注意[i]發音時,嘴脣向兩邊伸展,兩齒稍稍分開。同時舌前部向硬齶儘量擡起,但並不接觸硬齶,所以並不產生摩擦。舌尖頂住下齒。在發音的時候,由於微展的脣形,形成了一個非常自然的笑容,這就是爲什麼老外在照相的時候總是要說“cheese”。

2. [I]發音步驟2+1(英式音標/i/)

1)舌尖輕觸下齒,舌前部向上擡起,然後停在一個高度上發音,所以位置比/i:/要略低。

2)口腔微微張開,脣形扁平,上下間距一個小拇指。

注:切忌發成中文的“衣”,也不是[i]的縮短版本,其實質差別在於舌位是靜態的,而非動態的。

也許有時在描述這個前元音的時候,我們會想當然認爲它是[i]的縮短版本,其實這是錯誤的。首先注意一點,美語中已經沒有了長音符號,所以說這兩個音是相對獨立的,在舌位狀況上是不同的。當然,在口形上仍然存在相似之處。切忌將該音發成中文的“衣”。

發音時:脣部扁平,但沒有發[i]的時候那麼伸展,且口形稍大。舌前部稍向硬齶擡起,但趨勢不能太強。

  祕密武器之二:輔音

雖然我們一直在爲“啞巴英語”的現狀感到困擾和苦惱,其實我們中國人說英語是具有先天優勢的,因爲實際上英語中的輔音在漢語中基本上可以找到對應,當然除了個別輔音之外,比如說b,p,f, 英語中有,漢語中也有。英語中稱做輔音,我們在漢語拼音中叫做聲母。

但是,如果我們辨不清輔音和聲母的區別,這點優勢卻又會轉化爲劣勢。舉個例子,漢語中聲母后面總是有韻母音素,所以從來沒有聲母單獨發音的情況,可是英語中的輔音壓迫出聲,氣流衝破感要強得多。如果我們仍舊用發漢語拼音聲母的習慣去發英語輔音,那麼[b]會發成“波”,[p]會發成“坡”,而單詞cat(貓)會發成“開特”,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們中國人說英語總是帶有濃郁的中國特色。明白了這點差別之後,從現在開始,我們說英語的時候就一定要注意輔音的氣流衝破感,只有這樣才能說出一口地道漂亮的美式英語。下面舉兩個例子:

1.雙脣爆破音[p]發音步驟2+1

1)雙脣閉緊,口腔裏外形成氣壓差。

2)氣流突然送出,無需振動聲帶([p]是清輔音)。

注:放一張薄紙在脣邊,發音時紙會被吹起,當然牛皮紙是吹不動的。

2. 雙脣爆破音[b]發音步驟2+1

1)雙脣閉緊,口腔裏外形成氣壓差。

2)不送氣流,發音時振動聲帶([b]是濁輔音)。

注: 不要發成漢語的“波”,發音要乾脆,不能帶有黏着的元音音素。

雙脣閉合,憋住氣,然後氣流突然衝破脣阻礙,發出爆破的聲音。[p]是清輔音,送氣但不振動聲帶,[b]是濁輔音,不送氣但是要振動聲帶。

這兩個輔音放在詞末時千萬不能外加一個元音[Ə],否則[p]和[b]發的就像是漢語拼音,拖拖拉拉不夠乾脆。如單詞lip(嘴脣)發音就成了漢語中的“離譜”,這就太離譜了。

  祕密武器之三 節奏

美音的節奏感覺與漢語完全不同,需要着重練習。美音的節奏是由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的交替而產生的,若想掌握正確地道的節奏感,我們一定要注意八字方針:輕重分明,重弱相間。

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最主要的難點並不是語音,而是我們平時不太注意的節奏和語調。如果我們只是會把個別詞句發得字正腔圓,而不會把單詞、詞組組合起來,我們的英語聽起來就會極不連貫(very disjointed)。究其根本,就是我們把說中文一字一頓的習慣生搬硬套到了英語上面。

英語口語中,節奏和語調實際上是靈魂。英語中語音不是以單個的形式存在的,語音要連貫起來形成語流才稱其爲語言。如果節奏掌握不好,不僅聽起來彆扭,甚至會影響說話人的思維,導致語言不流暢,重點不突出,意思不分明。因此,判斷一個人會不會說英語,往往不是看他是否能把個別詞句的音發準了,而是看他節奏掌握得如何,語調是否自然。

我們不熟悉英語的節奏特點也情有可原,因爲我們的母語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而英語卻屬於日耳曼語系。漢語屬於音節語言(syllable-timed language),所以我們講話習慣於一字一頓。大家會發現漢語中雙音節詞特別多,這也是爲了照顧漢語的節奏。相反,英語屬於重音語言(stress-timed language),單詞有單詞的重音,句子有句子的重音,一個句子中的重音的數量比音節的數量更重要。如果一句話中出現幾個重音,那麼這幾個重音之間的時間距離大致相等。所以,重讀音節感覺上可以讀得慢一些,而弱讀音節就可以一帶而過。

由此可見句子節奏和時間長短(length of time)不可分開。許多人認爲英語說得流利就等於說話速度快,這實際上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節奏決不能簡單等同於速度。說話是爲了交流,如果你只是一個勁兒地自顧自地說,絲毫不理會他人是否能聽得清楚,那麼交流的目的自然無法達到。實際上,只要節奏得當,無論說話速度如何,聽衆都會易於接受。因此,學英語的人在下苦功學習、糾正語音的同時切不可忽視節奏這個關鍵環節。我們說,節奏是由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的交替而產生的(the alternation of stressed and unstressed syllables)。我們來練習一下這些介詞的弱讀:

  祕密武器之四 語調

除了節奏之外,語調也是美語語音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的來講,語調是指美語口語中音的高低變化,即話語中聲調的升降變化。一方面,語調的形式是由句子中關鍵詞的多少決定的,另一方面,則是由你所想表達的意圖所決定的。不同的語調可以表示說話人不同的態度和隱含的意思,同一句話採用不同的語調會產生截然不同的交流效果。

這一點和我們在講述句子重音時提到的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的概念是相同的。例如“really”,如果用一般的升調,表示說話人希望尋求確定的回答,漢語表達法是“真的嗎?” 但是如果用降調,則表示說話人對對方的話不屑一顧,根本不相信,漢語表達法是“哦,是嗎?”美音的語調主要有降調、升調和平調三大類,本書用“↗”表示升調,“→”表示平調,“↘”表示降調。

更復雜的語調,如升降調或降升調等,無非是升調和降調的某種搭配組合。美式英語的語調與英式英語相比,更加平緩自然。下面舉兩個例子:

  1. 升調

一般疑問句在通常情況下采用升調,在句子的最後一個實詞上向上升,其他部分保持平調。請看例句:

Is the house↗big enough? 這棟房子夠大嗎?

Are you Mr.↗Jackson? 你是傑克遜先生嗎?

Do you want to ?listen to ?my↗suggestion? 你想聽聽我的建議嗎?

Have you had↗lunch yet? 你吃過午飯了嗎?

Are you↗ready yet? 你準備好了嗎?

Yes, I’m↘ready. 準備好了。

  2. 降調

如果說話者特別肯定對方可能給予的答案,或者是特意向對方示意說話者與聽者的意見是一致的。這樣的反義疑問句幾乎不能算作疑問句,因爲說話者對於其所說的話有十足的把握。此時,疑問部分用降調。請看下例:

You don’t like this↘color, ↘do you? 你不喜歡這種顏色,對吧?

(See, I know you so well.)(瞧,我多瞭解你。)

No, I don’t. 是的,我不喜歡這種顏色。

(You are right.) (你是對的。)

The book is very interesting, ↘isn’t it? 這本書非常有趣, 是吧?

(I know you must think so too.) (我知道你肯定也這麼認爲。)

Yes, it’s very interesting. 是的,這本書很有趣。

(I agree with you.)(我同意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