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內科學知識點

內科學在臨牀醫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是臨牀醫學各科的基礎學科,所闡述的`內容在臨牀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中有其普遍意義,是學習和掌握其他臨牀學科的重要基礎。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的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內科學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內科學知識點

 鼓脹

鼓脹的概念

鼓脹是指腹部脹大如鼓的一類病證,臨牀以腹大脹滿,繃急如鼓,皮色蒼黃,脈絡顯露爲特徵,故名鼓脹。

鼓脹的病因病機

鼓脹形成,肝、脾、腎功能失調是關鍵。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是形成鼓脹的基本條件。

鼓脹的診斷與病證鑑別

診斷

1.初起脘腹作脹,食後尤甚,繼而腹部脹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顯露,臍孔凸起。

2.常伴乏力、納差、尿少及齒衄、鼻衄、皮膚紫斑等出血現象,可見面色萎黃、黃疸、手掌殷紅、面頸及胸部紅絲赤縷、血痣及蟹爪紋。

3.本病常有酒食不節、情志內傷、蟲毒感染或黃疸、脅痛、癥積等病史。

鼓脹的辨證論治

氣滯溼阻證

證候:腹脹按之不堅,脅下脹滿或疼痛,飲食減少,食後脹甚,得噯氣、矢氣稍減,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膩,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運脾利溼。

方藥: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湯加減。

水溼困脾證

證候:腹大脹滿,按之如囊裹水,甚則顏面微浮,下肢浮腫,脘腹痞脹,得熱則舒,精神睏倦,怯寒懶動,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膩,脈緩。

治法:溫中健脾,行氣利水。

方藥:實脾飲加減。

水熱蘊結證

證候:腹大堅滿,脘腹脹急,煩熱口苦,渴不欲飲,或有面、目、皮膚髮黃,小便赤澀,大便祕結或溏泄,舌邊尖紅,苔黃膩或兼灰黑,脈弦數。

治法:清熱利溼,攻下逐水。

方藥:中滿分消丸合茵陳蒿湯加減。

瘀結水留證

證候:脘腹堅滿,青筋顯露,脅下癥結痛如針刺,面色晦暗黧黑,或見赤絲血縷,面、頸、胸、臂出現血痣或蟹爪紋,口乾不欲飲水,或見大便色黑,舌質紫暗或有紫斑,脈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利水。

方藥:調營飲加減。

陽虛水盛證

證候:腹大脹滿,形似蛙腹,朝寬暮急,面色蒼黃,或呈(白光)白,脘悶納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腫,小便短少不利,舌體胖,質紫,苔淡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脾腎,化氣利水。

方藥:附子理苓湯或濟生腎氣丸加減。

陰虛水停證

證候:腹大脹滿,或見青筋暴露,面色晦滯,脣紫,口乾而燥,心煩失眠,時或鼻衄,牙齦出血,小便短少,舌質紅絳少津,苔少或光剝,脈弦細數。

治法:滋腎柔肝,養陰利水。

方藥:六味地黃丸合一貫煎加減。

 眩暈

眩暈的概念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發黑,暈是指頭暈甚或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二者常同時並見,故統稱爲“眩暈”。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噁心、嘔吐、汗出,甚則昏倒等症狀。

眩暈的病因病機

本病的病位在於頭竅,其病變髒腑與肝、脾、腎三髒相關。眩暈之病因雖有上述多種,但其基本病理變化不外虛實兩端,以虛者居多。

眩暈的辨證論治

肝陽上亢證

證候:眩暈,耳鳴,頭目脹痛,口苦,失眠多夢,遇煩勞鬱怒而加重,甚則仆倒,顏面潮紅,急躁易怒,肢麻震顫,舌紅苔黃,脈弦或數。

治法:平肝潛陽,清火息風。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

氣血虧虛證

證候: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倦怠懶言,脣甲不華,髮色不澤,心悸少寐,納少腹脹,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益氣血,調養心脾。

方藥:歸脾湯加減。

腎精不足證

證候:眩暈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痠膝軟,少寐多夢,健忘,兩目乾澀,視力減退;或遺精滑泄,耳鳴齒搖;或顴紅咽乾,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或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脈弱尺甚。

治法:滋養肝腎,益精填髓。

方藥:左歸丸加減。

痰溼中阻證

證候:眩暈,頭重昏蒙,或伴視物旋轉,胸悶噁心,嘔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化痰祛溼,健脾和胃。

方藥: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

瘀血阻竅證

證候:眩暈,頭痛,兼見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鳴耳聾,面脣紫暗,舌暗有瘀斑,脈澀或細澀。

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竅。

方藥:通竅活血湯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