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牀醫師《診斷學》知識點:血液的一般檢查

導語:不去耕耘 ,不去播種,再肥的沃土也長不出莊稼,不去奮鬥,不去創造,再美的青春也結不出碩果。關於血液一般檢查的診斷學考點知識你知道多少?

臨牀醫師《診斷學》知識點:血液的一般檢查

  一、血紅蛋白測定和紅細胞計數

(一)參考值

1.血紅蛋白男:120~160g/L;女:110—150g/L

2.紅細胞計數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二)臨牀意義

1、減少見於各種類型的貧血

2.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多:乃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量高於參考值高限而言。

(1)相對性紅細胞增多見於大量出汗、連續嘔吐、反覆腹瀉、大面積燒傷等。

(2)絕對性紅細胞增多可分①繼發性:生理性增多見於新生兒、高山居民、登山運動員和重體力勞動者,因缺氧紅細胞生成素代償性增加所致。病理性增多見於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②原發性: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是一種原因未明的`以紅細胞增多爲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二、白細胞計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

(一)參考值

1.白細胞總數成人:(4~10)×109/L

2.分類計數中性桿狀核:一0.05;中性分葉核:O.50—0.70;嗜酸粒細胞:0.005—0.05;嗜鹼粒細胞:O~;淋巴細胞:0.20~O.40;單核細胞:O.03~0.08。

(二)臨牀意義

白細胞數高於lO×109/L稱白細胞增多;低於4.0×109/L稱白細胞減少。白細胞總數的增、減主要受中性粒細胞的影響。

1.中性粒細胞

(1)反應性粒細胞增多見於:①感染:化膿性感染爲最常見的原因。②嚴重組織損傷:如較大手術後、急性心肌梗死後較常見。③急性大出血、溶血:如脾破裂或宮外孕、急性溶血等。④其他:如中毒、類風溼性關節炎及應用某些藥物如皮質激素等。

(2)異常增生性粒細胞增多見於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3)中性粒細胞減少見於:①某些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見的原因。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及惡性組織細胞病等。③藥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如氯黴素、抗腫瘤藥物、抗結核藥物、抗甲狀腺藥物、x線及放射性核素等。④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⑤脾功能亢進:如肝硬化、班替綜合徵等。

(4)中性粒細胞的核象變化中性粒細胞的核象是指粒細胞的分葉狀況,它反映粒細胞的成熟程度。

①核左移:周圍血中桿狀核增多,並可出現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細胞,稱爲核左移。常見於各種病原體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積燒傷、大手術、惡性腫瘤晚期等。

②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細胞以3葉者爲主,若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大部分爲4—5葉或更多,則稱爲核右移。核右移常伴白細胞總數減少,爲骨髓造血功能減退或缺乏造血物質所致。常見於巨幼細胞貧血、惡性貧血,若在疾病進行期突然發現核右移,表示預後不良。

(5)中性粒細胞的中毒性改變大小不均、中毒顆粒、空泡變性、核變性等可單獨或同時出現。常見於各種嚴重感染、中毒、惡性腫瘤及大面積燒傷等。

2.嗜酸粒細胞

(1)嗜酸粒細胞增多見於:①變態反應性疾病;②寄生蟲病;③某些血液病:如慢性。

(2)嗜酸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應激狀態等。

3.淋巴細胞

(1)淋巴細胞增多見於:①感染性疾病:主要爲病毒感染,也可見於某些桿菌感染,如結核病、百日咳、布氏桿菌病。②某些血液病。③急性傳染病的恢復期。

(2)淋巴細胞減少主要見於應用皮質激素、烷化劑,接觸放射線,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4.單核細胞單核細胞增多見於:①生理性:嬰幼兒。②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內膜炎、活動性結核病、瘧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復期。③某些血液病:如單核細胞白血病。

  三、網織紅細胞計數

(一)參考值成人:O.5%。1.5%

(二)臨牀意義

1.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狀態網織紅細胞增多表示骨髓紅細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時網織紅細胞顯著增多;網織紅細胞減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減低,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病性貧血(如白血病)。

2.貧血療效觀察貧血病人,給予有關抗貧血藥物後,增高說明治療有效;反之,說明治療無效。

四、紅細胞沉降率測定簡稱血沉,特異性低

(一)參考值成年男性:0~15mm/小時;成年女性:O一20mm/小時

(二)臨牀意義

1.生理性增快婦女月經期、妊娠、老年人。

2.病理性增快見於:①各種炎症:如細菌性急性炎症、風溼熱和結核病活動期。②損傷及壞死、心肌梗死等。③惡性腫瘤。④各種原因導致的高球蛋白血癥:如多發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內膜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炎、肝硬化等。⑤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