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醫理論知識《中醫內科學》重點:腰痛

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尤其對容易混淆的東西要下更大工夫搞清楚,基礎要牢固,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2017中醫理論知識《中醫內科學》重點:腰痛,供大家參考借鑑!

2017中醫理論知識《中醫內科學》重點:腰痛

  【概說】

一、概念:又稱“腰脊痛”是指外感、內傷或挫閃導致腰部氣血運行不暢,或失於濡養,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爲主要症狀的一種病證。

二、沿革

1、《內經》首先提出腎與腰部疾病的密切關係。

2、張仲景《金匱要略》論述了寒溼腰痛的發病、症狀與治法。

  【病因病機】

1、病因:分爲內傷、外感與跌僕挫傷,主要有外邪侵襲、體虛年衰、跌僕閃挫等

2、基本病機:筋脈痹阻,腰府失養;內傷多責之於稟賦不足,腎虧腰府失養;外感爲風、寒、溼、熱諸邪痹阻經脈,或勞力扭傷,氣滯血瘀,經脈不通而致腰痛

3、腰爲腎之府,欲腎之精氣所溉,腎與膀胱相表裏,足太陽經過之,此外,任、督、衝、帶諸脈,亦布其間,所以腰痛病變與腎臟及諸經脈相關。

4、發病機理:外感——外邪痹阻經脈,氣血運行不暢;內傷——腎精氣虧虛,腰府失其濡養、溫煦;外傷——跌僕挫扭,影響腰部氣血運行,以致氣滯血瘀,壅滯經絡,凝澀血脈,不通而痛

  【診查要點】

一、 診斷依據

1、急性腰痛,病程較短,輕微活動即可引起一側或兩側腰部疼痛加重,脊柱兩旁常有明顯的按壓痛。

2、慢性腰痛,病程較長,纏綿難愈,腰部多隱痛或痠痛。常因體位不當,勞累過度,天氣變化等因素而加重。3、本病常有居處潮溼陰冷、涉水冒雨、跌僕挫閃等相關病史。

二、病證鑑別——腰痛與腎痹

腰痛又稱“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內傷或挫閃導致腰部氣血運行不暢,或失於濡養,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爲主要症狀的`一種病證。腎痹是指腰背強直彎曲,不能屈伸,行動困難而言,多由骨痹日久發展而成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辨別腰痛爲外感、內傷與跌僕閃挫

二、治療原則:腰痛治療當分標本虛實。感受外邪屬實,治宜祛邪通絡,根據寒溼、溼熱的不同,分別予以溫散或清利;外傷腰痛屬實,治宜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爲主;內傷致病多屬虛,治宜補腎固本爲主,兼顧肝脾;虛實兼見者,宜辯主次輕重,標本兼顧。腰痛日久,虛實夾雜,治療應掌握標本虛實,選用祛邪和培本的方法。一般初起以祛邪爲主,病久則予補益肝腎,健脾培本,或祛邪與扶正並用,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三、證治分類

證型

寒溼腰痛

溼熱腰痛

瘀血腰痛

腎虛腰痛

腎陰虛

腎陽虛

症狀

腰部冷痛重着,轉側不利,逐漸加重,靜臥病痛不減。寒冷和陰雨天氣加重

腰痛,重着而熱,暑溼陰雨天氣加重,活動後減輕,身體困重

腰痛如刺,痛有定處,痛處拒按,日輕夜重,輕者俯仰不能,重則不能轉側

隱隱作痛,痠軟無力,纏綿不愈,心煩少寐,口燥咽乾,面色潮紅,手足心熱

隱隱作痛,痠軟無力,局部發涼,喜溫喜按,遇勞尤甚,少腹拘急,面色晄白

舌脈

舌淡,苔白膩,脈沉而遲緩

苔黃膩,脈濡數或弦數

舌暗紫,有瘀斑,脈澀

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舌淡,脈沉細無力

病機

寒溼閉阻,滯礙氣血

溼熱壅遏,經氣不行,筋脈失舒

瘀血阻滯,經脈痹阻,不通則痛

腎陰不足,不能濡養腰脊

腎陽不足,不能溫煦筋脈

治法

散寒行溼,溫經通絡

清熱利溼,舒筋止痛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滋補腎陰,濡養筋脈

補腎壯陽,溫煦經脈

代表方

甘姜苓術湯

四妙丸

身痛逐瘀湯

左歸丸

右歸丸

四妙丸:四妙蒼牛膝,黃柏苡仁宜

身痛逐瘀湯:身痛逐瘀桃歸芎,脂艽附羌與地龍;牛膝紅花沒藥草,通絡止痛力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