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臨牀醫學理論《外科學》考點:休克臨牀表現

評價休克時應注意病人的神志,皮膚黏膜的色澤和溫度、血壓、脈搏、體溫、尿量等。臨牀上休克可分爲休克前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隨着病情的逐漸變化,各期的特點表現如下:

最新臨牀醫學理論《外科學》考點:休克臨牀表現

  病因

  1.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爲血管內容量不足,引起心室充盈不足和心搏量減少,如果增加心率仍不能代償,可導致心排血量降低。

(1)失血性休克 是指因大量失血,迅速導致有效循環血量銳減而引起周圍循環衰竭的.一種綜合徵。一般15分鐘內失血少於全血量的10%時,機體可代償。若快速失血量超過全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

(2)燒傷性休克 大面積燒傷,伴有血漿大量丟失,可引起燒傷性休克。休克早期與疼痛及低血容量有關,晚期可繼發感染,發展爲感染性休克。

(3)創傷性休克 這種休克的發生與疼痛和失血有關。

  2.血管擴張性休克

血管擴張性休克通常是由於血管擴張所致的血管內容量不足,其循環血容量正常或增加,但心臟充盈和組織灌注不足。

(1)感染性休克 是臨牀上最常見的休克類型之一,臨牀上以Gˉ桿菌感染最常見。根據血流動力學的特點有分爲低動力休克(冷休克)和高動力性休克(暖休克)兩型。

(2)過敏性休克 已致敏的機體再次接觸到抗原物質時,可發生強烈的變態反應,使容量血管擴張,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並出現彌散性非纖維蛋白血栓,血壓下降、組織灌注不良可使多臟器受累。

(3)神經源性休克 交感神經系統急性損傷或被藥物阻滯可引起影響的神經所支配的小動脈擴張,血容量增加,出現相對血容量不足和血壓下降;這類休克預後好,常可自愈。

  3.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臟泵功能受損或心臟血流排出道受損引起的心排出量快速下降而代償性血管快速收縮不足所致的有效循環血量不足、低灌注和低血壓狀態。心源性休克包括心臟本身病變、心臟壓迫或梗阻引起的休克。

  臨牀表現

  1.休克早期

在原發症狀體徵爲主的情況下出現輕度興奮徵象,如意識尚清,但煩躁焦慮,精神緊張,面色、皮膚蒼白,口脣甲牀輕度發紺,心率加快,呼吸頻率增加,出冷汗,脈搏細速,血壓可驟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稍高,脈壓縮小,尿量減少。

  2.休克中期

患者煩躁,意識不清,呼吸表淺,四肢溫度下降,心音低鈍,脈細數而弱,血壓進行性降低,可低於50mmHg或測不到,脈壓小於20mmHg,皮膚溼冷發花,尿少或無尿。

  3.休克晚期

表現爲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1)DIC表現 頑固性低血壓,皮膚髮紺或廣泛出血,甲牀微循環淤血,血管活性藥物療效不佳,常與器官衰竭並存。

(2)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表現 吸氧難以糾正的進行性呼吸困難,進行性低氧血癥,呼吸促,發紺,肺水腫和肺順應性降低等表現。

(3)急性心功能衰竭表現 呼吸急促,發紺,心率加快,心音低鈍,可有奔馬律、心律不齊。如出現心律緩慢,面色灰暗,肢端發涼,也屬心功能衰竭徵象,中心靜脈壓及脈肺動脈楔壓升高,嚴重者可有肺水腫表現。

(4)急性腎功能衰竭表現 少尿或無尿、氮質血癥、高血鉀等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

(5)其他表現 意識障礙程度反映腦供血情況。肝衰竭科出現黃疸,血膽紅素增加,由於肝臟具有強大的代償功能,肝性腦病發病率並不高。胃腸道功能紊亂常表現爲腹痛、消化不良、嘔血和黑便等。

休克程度

輕度休克

中度休克

重度休克

神志

神志清楚、表情痛苫

神志尚清楚、表情淡漠

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口渴

口渴

很口渴

非常口渴、可能無主訴

皮膚色澤

開始蒼白

蒼白

顯著蒼白、肢端青紫

皮膚溫度

正常發涼

發冷

厥冷,肢端更明顯

脈搏

<100次/分,尚有力

100~120次/分

速而細弱、摸不清

血壓

收縮壓正常或稍升高

舒張壓增高,脈壓差降低

收縮壓90~70mmlHg

脈壓差降低

收縮壓<70mmHg

或測不到

體表血管

正常

淺靜脈塌陷

毛細血管充盈延遲

淺靜脈塌陷

毛細血管充盈延遲

尿量

正常

尿少

尿少或無尿

估計失血量

<20%(<800m1)

20%~40%(800~1600ml)

>40% (>16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