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點:精與氣的概念

  (一)精的基本概念

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點:精與氣的概念

精,又稱精氣,在中國古代哲學中,一般泛指氣,是一種充塞宇宙之中的無形(指肉眼看不見形質)而運動不息的極細微物質,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本原;在某些情況下專指氣中的精粹部分,是構成人類的本原。

精氣,首見於《周易·繫辭上》與《管子》,在《呂氏春秋》、《淮南子》及《論衡》中也有所記敘。《周易·繫辭上》說:“精氣爲物。”認爲宇宙萬物由精氣構成。《管子·心術下》說:“一氣能變曰精。”認爲精即精微的、能夠運動變化的氣。《淮南子》稱氣爲精,認爲精是構成世界萬物的原始精微物質,是宇宙萬物生成的共同物質基礎。上述各家,皆認爲精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因而與氣的內涵是同一的。

《淮南子》又把精(或氣)分爲精氣與煩氣兩類,如《淮南子·精神訓》說:“煩氣爲蟲,精氣爲人。”人類稟受精氣而生,動物類稟受煩氣而成,故人與動物不僅形體有異,而且人的精神、情感、智慧也爲動物所不及。《論衡》認爲精氣是元氣的最精微的部分,是構成人體及其道德精神的精微之氣。

精氣概念的產生,源於“水地說”。古人在觀察自然界萬物的發生與成長過程中,認識到自然界萬物由水中或土地中產生,並依靠水、地的滋養、培育而成長與變化,因而把水、地並列而視爲萬物生成之本原。如《管子·水地》說:“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也。”又說:“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自然界的水即天地之精,萬物賴以生長髮育之根源,因而在“水地說”的基礎上引申出“精”的概念,嬗變爲精爲萬物之原。人類自身的繁衍,是男女生殖之精相結合而成,亦可說成是水凝聚而成。如《管子·水地》說:“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水,即精,凝停相合而爲人。

中醫學有關精的認識,對哲學中精氣概念的形成亦有重要的啓發作用。如《周易·繫辭下》說:“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把本爲醫學中男女兩性之生殖之精相結合形成胚胎之論,進一步推理爲雌雄兩性之精相結合而生成萬物,進而再引申爲天地陰陽精氣相合而萬物化生。如此把具體的生殖之精抽象爲無形可見的天地精氣。

精氣的概念雖源於“水地說”,但水、地皆爲有形物質,人體內的精也屬有形之物,都與“有生於無”(《道德經·四十章》)的基本假設相違背,故皆難成爲宇宙萬物的生成本原。《周易》與《管子》把精的概念抽象爲無形而動的極細微物質。《內經》亦認爲精是充塞於太虛(宇宙)之中的極細微物質,如《素問·五運行大論》說:“虛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如此將精氣的概念規定爲存在於宇宙之中無形而動的極其精微的客觀實在,是宇宙萬物的共同構成本原,從而與氣的概念同一,匯流於氣學範疇中,發展爲“氣一元論”。

  (二)氣的基本概念

氣,在古代哲學中,指存在於宇宙之中的不斷運動且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是宇宙萬物的共同構成本原。

氣的概念源於“雲氣說”。雲氣是氣的本始意義,如《說文》說:“氣,雲氣也。”先民們運用“觀物取象”的思維方法,“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周易·繫辭下》),將直接觀察到的雲氣、風氣、水氣以及呼吸之氣等加以概括、提煉,抽象出氣的一般概念。古人在日常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與體驗中,發現了天空中的白雲,體驗到了風的流動,由此產生諸多聯想與推理,並萌生出一個理性概念:自然界有形質之物皆由風、雲之類的無形無狀而變幻多端、運行不息之物所造就,即所謂“有生於無”。同時,人們在對人體生命現象的觀察中,也體悟和感受到氣的存在,認識到呼吸之氣、人活動時身體散發的“熱氣”等,對人體生命活動至關重要。古人對自然界的雲氣、風氣及人體的呼吸之氣、熱氣等的進一步抽象,則產生了氣的一般概念:氣是無形而運行不息的極細微物質,是宇宙萬物生成的本原。

在氣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先秦時期的先哲們抽象出衝氣、天地之氣、精氣等不同的概念。《國語》稱氣爲天地陰陽之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國語·周語上》)。老子稱氣爲衝氣:“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道德經·四十二章》)。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哲學,以陰陽論氣:“陰陽者,氣之大者也”(《莊子·則陽》)。荀子認爲,氣是自然之氣,天地萬物的生滅變化,是陰陽二氣的交感運動造就的:“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禮論》)。《周易》與《管子》則將氣稱爲精氣或精。

先秦時期出現的各種氣的概念被兩漢時期的“元氣說”所同化。元氣是宇宙的本原,是構成宇宙萬物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質。這就是後世所謂的“元氣一元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