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點:職業道德的特徵

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繫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爲標準和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

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點:職業道德的特徵

(1)穩定性與繼承性:任何一種職業道德都是在繼某一職業特有的道德傳統和道德習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多樣性與適用性: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職業道德規範,有多少種職業,就有多少種職業道德。

(3)針對性與特殊性:不同的職業有不同道德要求,任何一種職業道德都只是針對本行業起作用,對不屬於本職業的人或本職業人員在該職業之外的行爲活動往往起不到調節和約束作用。

(4)職業化與成熟化:職業道德主要表現在實際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中間,即表現在成人的意識和行爲中,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初步形成的道德品質的進一步發展,標誌着個體的道德品質已走向成熟階段。

人們對道德的含義有不同的解釋。在中國古漢語中,道德二字最初是分開使用,從文字涵義上看,“道”本義是指道路,後來引申爲原則、規範、規律、道理或學說的意思。“德”,本義通“得”,指人們的內心情感或信念,後來引申爲人的本性、品德。道德連用爲一個詞,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的`《荀子·勸學》一書:“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謂道德之極”,意思是說如果人們的一切行爲都合乎禮的規定,就可以說達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在西方古代文化史,道德的英文名詞(morality)源於拉丁文的摩裏(monalis),意爲風俗、風尚。可見,道德一詞在古代已包含規範、規律、行爲品質和善惡評價之意。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將道德定義爲: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並由經濟基礎決定的,用善惡作爲評價標準,依據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俗爲指導的人格完善及調節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的行爲規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