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級中藥師考試中醫必備:五臟的生理功能

衛生資格知識點繁多冗雜,想鞏固好知識點並不容易,現在本站小編分享一套2017初級中藥師考試中醫必備:五臟的生理功能給大家,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7初級中藥師考試中醫必備:五臟的生理功能

  一、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系統聯繫

(一)心的生理功能與系統聯繫

心居於胸腔,在五行屬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動的作用,故稱之爲“君主之官”。

1.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脈

心主血脈,指運行在脈中的血液,依賴於心臟的搏動而循環於周身,發揮其濡養的作用。心、脈、血三者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循環系統,這個系統的生理功能,都由心所主,都有賴於心臟的正常搏動。

心臟的正常搏動,在中醫學理論上認爲主要是依賴於心氣。心氣充沛,心臟的搏動正常,血液才能在脈內正常地運行不息,營養全身,而見面色紅潤光澤,脈象和緩有力等外在表現。血液的正常運行,也有賴於血液本身的充盈。所以,心氣充沛,血液充盈和脈道通利爲血液正常運行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2)心藏神

心藏神,即是心主神志、心主神明。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狹義之神,即是心所主之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由於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不僅是人體生理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條件下,又能影響整個人體生理功能的協調平衡,所以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是大腦的生理功能,即大腦對外界事物的反映。但在中醫學藏象理論中,則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分屬於五臟,而且主要歸屬於心的功能。古人之所以把心稱作“五臟六腑之大主”,是與心主神志的功能分不開的。由於血液是神志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故心主神志的功能主要依賴於心血的營養作用。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則精神振奮,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反應靈敏。

2.心的系統聯繫

(1)心在體合脈

脈,指血脈。由於脈管是血液運行的通道,故又稱脈爲“血府”。心合脈,即是指全身的血脈都屬於心。心與脈在結構上直接相連,而脈中的血液要依靠心氣的推動方能運行不息,故說:“心主身之血脈。”心的功能正常,則血脈流暢;心的功能異常,則血行障礙。如心氣不足,血脈不充,可見脈象細弱無力等。

(2)心開竅於舌

心開竅於舌,是指舌爲心之外候,又稱舌爲“心之苗”。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覺和表達語言。舌的味覺功能和語言的正確表達,均有賴於心主血脈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心的功能正常,則舌體紅活榮潤,柔軟靈活,味覺靈敏,語言流利。

(3)心在液爲汗

心在液爲汗。汗液,是津液通過陽氣的蒸騰氣化後,從玄府(汗孔)排出之液體。由於汗爲津液所化生,血與津液又同出一源,所謂“汗血同源”,而血又爲心所主,故有“汗爲心之液”之稱。

(4)心其華在面

心其華在面。華,是光彩之義。心其華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與否,可以從面部色澤的變化顯露出來。由於心主血脈,而頭面部的血脈分佈又極爲豐富,所以心氣旺盛,血脈充盈,則面部紅潤而有光澤。

(二)肺的生理功能與系統聯繫

由於肺位最高,故稱“華蓋”。因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易被邪侵,故又稱“嬌髒”。

1.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氣、司呼吸

肺的主氣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氣和主呼吸之氣。

肺主一身之氣,是指一身之氣都歸屬於肺,由肺所主。肺主一身之氣,首先體現於氣的生成方面,特別是宗氣的生成,主要依靠肺吸入的清氣與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相結合。因此,肺的呼吸功能健全與否,直接影響着宗氣的生成,也影響着全身之氣的生成。其次,肺主一身之氣,還體現於對全身氣機的調節作用。肺的呼吸運動,即是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肺有節律地一呼一吸,對全身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起着重要的調節作用。

肺主呼吸之氣,是指肺乃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通過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吐故納新,實現體內外氣體的交換。與此同時,也促進着氣的生成,調節着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因此,肺的呼吸均勻和調,是氣的生成和氣機調暢的根本條件。

(2)肺主宣發和肅降

“宣發”,即是升宣和佈散,也就是肺氣向上的升宣和向外的佈散。“肅降”,即是清肅、潔淨和下降,也就是肺氣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潔淨的作用。肺主宣發和肅降的生理作用,主要體現於三個方面:一是通過肺的宣發,呼出體內的濁氣;通過肺的肅降,吸入自然界的清氣。二是將肺吸入的清氣和由脾轉輸而來的津液和水谷精微,敷布至全身,宣發外達於皮毛,肅降下行而佈散。三是通過宣發衛氣,調節腠理之開合,將代謝後的津液化爲汗液,排出體外;通過肅清肺和呼吸道內的異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潔淨。

(3)肺主通調水道

通調水道。通,疏通;調,調節;水道,是水液運行和排泄的道路。肺通調水道的功能,是指肺的宣發和肅降對體內水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調節的作用。肺主宣發,將津液佈散至全身,而且主司腠理的開合,調節汗液的排泄;肺氣肅降,將體內的水液不斷地向下輸送,經過腎和膀胱的氣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體外。這就是肺通調水道功能在調節水液代謝中所起的作用,所以說“肺主行水”、“肺爲水之上源”。

(4)肺朝百脈、主治節

朝百脈。朝,聚會的意思。肺朝百脈,是指肺具有輔心行血的作用,即全身的血液,都通過經脈而聚會於肺,通過肺的呼吸,進行氣體交換,然後再輸布到全身。周身的血液均統屬於心,心臟的搏動,是血液運行的基本動力。而血的運行,又依賴於氣的.推動,隨着氣的升降而運行至全身。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氣,調節着全身的氣機,所以血液的運行,亦有賴於肺氣的敷布和調節。

“治節”,即治理和調節。故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的治節作用,主要體現於四個方面:一是肺主管人的呼吸運動;二是隨着肺的呼吸運動,治理和調節着全身的氣機;三是由於調節着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因而輔助心臟,推動和調節血液的運行;四是肺的宣發和肅降,治理和調節津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

2.肺的系統聯繫

(1)肺在體合皮、其華在毛

在體合皮。皮膚依賴於衛氣和津液的溫養和潤澤,是抵禦外邪侵襲的重要屏障。由於肺主氣,具有宣發衛氣、輸精於皮毛等生理功能,故肺的生理功能正常,皮膚得養,則皮膚緻密,抵禦外邪侵襲的能力亦較強;中醫學把汗孔又稱作“氣門”,是因爲汗孔不僅是排泄汗液的途徑,實際上也可隨着肺的宣發和肅降而進行着體內外的氣體交換,所以汗孔亦有“宣肺氣”的作用。

其華在毛。由於肺合皮膚,故毫毛也得到肺宣發的衛氣和津液的溫養和潤澤。肺的功能正常,則毫毛光澤而不易脫落;若肺失宣發,則毫毛憔悴枯槁,並易脫落。

(2)肺開竅於鼻

肺開竅於鼻,鼻與喉相通而聯於肺,鼻和喉是呼吸的門戶,故有“鼻爲肺之竅”、“喉爲肺之門戶”的說法。鼻的嗅覺與喉部的發音,都是肺氣的作用。所以肺氣和,呼吸利,則嗅覺靈敏,聲音能彰。由於肺開竅於鼻而與喉直接相通,所以外邪襲肺,多從鼻喉而入;肺的病變,也多見鼻、喉的症狀。

(3)肺在液爲涕

鼻爲肺竅,涕是由鼻腔分泌的黏液,並有潤澤鼻竅的功能。在正常情況下,鼻涕潤澤鼻竅而不外流。若肺寒,則鼻流清涕;肺熱,則鼻流濁涕;肺燥,則鼻幹涕少或無涕。

(三)脾的生理功能與系統聯繫

脾位於中焦,在膈之下。由於脾和胃同爲消化系統的主要臟器,機體的消化運動,主要依賴於脾和胃的生理功能,機體生命活動的持續和氣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賴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故稱脾胃爲“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如說:“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1.脾的生理功能

(1)主運化

運,即轉運輸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爲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運化功能,可分爲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運化水谷,即是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飲食入胃後,經過初步的消化,輸送至脾,脾對之進一步消化,再吸收其中的精微,然後轉輸至心肺,化生氣血佈散於周身,才能使臟腑、經絡等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所以稱脾胃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運化水液,是指對水液的吸收、轉輸和佈散作用。飲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多屬於液態狀物質,所謂運化水液的功能,即是對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餘水分,能及時地轉輸至肺和腎,通過肺、腎的氣化功能,化爲汗和尿排出體外。因此,脾運化水液的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溼、痰飲等病理產物的產生。反之,脾運化水液的功能減退,必然導致水液在體內停滯,聚溼、生痰,甚則引起水腫。這也就是脾虛生溼,脾爲生痰之源和脾虛水腫的發生機理。

(2)主升清

脾的運化功能,是以升清爲主。所謂“升清”的升,是指脾氣的運動特點,以上升爲主,故又說“脾氣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升清”,即是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上輸於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故說“脾以升爲健”。另一方面,脾氣主升,也是維持人體內臟相對恆定位置的重要因素。因此,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才能吸收和正常輸布,人體始有生生之機;同時,也由於脾氣的升發,才能使內臟不致下垂。

(3)主統血

統,是統攝、控制的意思。脾主統血,即指脾有統攝血液在經脈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脈外的功能。脾統血的主要機理,實際上是脾氣的固攝作用。脾氣充足,血液就能循其常道而行。如脾氣虛弱,不能控制血液在脈管中流行,則可導致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病證,也稱作“脾不統血”。

2.脾的系統聯繫

(1)脾在體合肌肉、主四肢

脾胃爲氣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都需要依靠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微來營養,才能豐滿壯實。因此,脾的運化功能障礙,必致肌肉瘦削,軟弱無力,甚至萎弱不用。這即是《素問》所說“治痿獨取陽明”的理論依據。人體的四肢,同樣需要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來營養,以維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動。脾氣健運,四肢的營養充足,則活動輕勁有力;若脾失健運,四肢營養不足,則可見倦怠無力,甚或萎弱不用。

(2)脾開竅於口

口腔是消化道的最上端。脾開竅於口,係指飲食口味等與脾的運化功能密切相關。脾氣健運,則口味正常,能增進食慾;若脾失健運,則可出現口淡無味、口甜、口膩等口味異常的感覺,從而影響食慾。

(3)脾在液爲涎

涎爲唾液中較清稀者,具有保護口腔黏膜,潤澤口腔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涎液上行於口,但不溢於口外。若脾胃不和,則往往導致涎液分泌急劇增加,而發生口涎自出等現象,故說脾在液爲涎。

(4)脾其華在脣

口脣的色澤,與全身的氣血是否充盈有關。由於脾爲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口脣的色澤是否紅潤,不但是全身氣血狀況的反映,實際上也是脾胃運化功能的反映。如脾失健運,氣血虛少,則口脣淡白無華,或萎黃不澤。

(四)肝的生理功能與系統聯繫

肝位於腹部,橫膈之下,右脅之內。肝在五行屬木,主動,主升。所以《素問》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1.肝的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發泄、升發。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爲剛髒,主升、主動的生理特點,是調暢全身氣機,推動血和津液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調暢氣機

氣機,即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機體臟腑、經絡等的生理活動,全賴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由於肝的生理特點是主升、主動,這對於氣機的疏通、暢達、升發,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肝的疏泄功能對氣的升降出入之間的平衡協調,起着調節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和調,經絡通利,臟腑組織的活動也就正常。如果肝的疏泄功能異常,可出現兩個方面的病理表現:一是肝失疏泄,氣機的疏通和暢達受阻,從而形成氣機鬱結的病理變化,出現胸脅、兩乳或少腹等脹痛不適的症狀;二是肝的升發太過,形成肝氣上逆的病理變化。出現頭目脹痛、面紅目赤、易怒等症狀。氣升太過,血隨氣逆,還可導致吐血、咯血等血從上溢的病理變化,甚則導致卒然昏不知人,稱爲氣厥,亦即《素問》所說的“薄厥”。

血的運行和津液的輸布代謝,亦有賴於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因此,氣機鬱結,會引起血行障礙,形成血瘀,或爲癥積、腫塊。氣機鬱結,也會導致津液的輸布代謝障礙,產生痰溼水飲等病理產物,或痰阻經絡而成痰核,或爲水停而成臌脹。

②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

脾胃運化功能正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脾的升清與胃的降濁之間維持協調平衡。而肝的疏泄功能可調暢全身氣機,是脾胃之氣升降正常的一個重要條件。如肝的疏泄功能異常,不僅能影響脾的升清功能,在上則爲眩暈,在下則爲飧泄;而且還能影響胃的降濁功能,在上則爲嘔逆噯氣,在中則爲脘腹脹痛,在下則爲便祕。前者稱作肝氣犯脾,後者稱作肝氣犯胃,二者可統稱爲“木亢乘土”。肝的疏泄有助於脾胃的運化功能,還體現於膽汁的分泌與排泄。膽與肝相連,膽汁是肝之餘氣積聚而成。膽汁的分泌與排泄,實際上也是肝主疏泄功能的一個方面,肝的疏泄正常,膽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則有助於脾胃的運化功能。肝氣鬱結,可影響膽汁的分泌與排泄,出現脅下脹滿、疼痛、口苦、納食不化,甚則黃疽等。

③調暢情志

情志活動,主要由心主管,但與肝的疏泄功能也有密切關係。因爲正常的情志活動,主要依賴於氣血的正常運行,情志異常對機體生理活動的重要影響,也在於干擾正常的氣血運行。所以,肝的疏泄功能具有調暢情志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和調,心情就易於開朗。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若肝氣鬱結,則心情抑鬱,多愁善慮;若肝氣亢奮,則性情急躁,容易發怒。

此外,女子的排卵和月經來潮、男子的排精,與肝的疏泄功能亦有密切的關係。

(2)肝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肝內貯存一定的血量,可以制約肝的陽氣,勿使其過亢,同時亦有防止出血的作用。在正常生理情況下,人體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對恆定的。但是隨着機體活動量的增減、情緒的變化,以及外界氣候的變化等因素,人體各部分的血量也隨之有所改變。當機體活動劇烈或情緒激動時,肝臟就把所貯存的血液向外輸布,以供機體的需要。當人體在安靜休息及情緒穩定時,由於全身活動較少,機體的血液需要量相對減少,部分血液便藏之於肝。所以說:“人臥血歸於肝。”如果肝藏血功能失常,可出現兩方面的病變:一是肝血不足,出現兩目乾澀昏花、夜盲、筋脈拘急、肢體麻木,或月經量少,甚則閉經等血虛證;一是肝不藏血,出現吐血,或月經量多,甚則崩漏等出血證。

肝的調節血量功能,是以貯藏血液爲前提的,只有充足的血量貯備,纔能有效地進行調節。並且這種調節,實際上是肝的疏泄功能對血液運行發揮作用的一種表現。

2.肝的系統聯繫

(1)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

在體合筋。筋即筋膜,是附着於骨而聚於關節,聯結關節、肌肉的一種組織。筋和肌肉的收縮和弛張,維持了肢體關節運動的屈伸或轉側。肝主筋,主要是由於筋膜有賴於肝血的滋養。肝的血液充盈,筋得其養,才能運動有力而靈活。《素問》稱肝爲“罷極之本”,也就是說,肢體運動的能量來源,全賴於肝的藏血充足和調節血量的作用。如果肝血衰少,筋膜失養,則表現爲關節活動不利,容易疲勞,或出現手足震顫、肢體麻木等症。

其華在爪。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乃筋之延續,故稱“爪爲筋之餘”。肝血的盛衰,可影響爪甲的榮枯。肝血充足,則爪甲堅韌明亮,紅潤光澤;肝血不足,則爪甲軟薄,枯而色夭,甚則變形脆裂。

(2)肝開竅於目

目,又稱“精明”,是視覺器官。肝的經脈上連於目系,眼目有賴於肝氣之疏泄和肝血之營養,才能發揮正常的視覺功能,故說“肝開竅於目”。由於肝與目的關係非常密切,因而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可從眼目反映出來。如肝之陰血不足,則兩目乾澀,視物不清;肝經風熱,則目赤癢痛;肝陽上亢,則頭目眩暈等。

(3)肝在液爲淚

肝開竅於目,淚從目出,具有濡潤、保護眼睛的功能。如肝的陰血不足,可見兩目乾澀;肝經溼熱,可見目眵增多、迎風流淚等。

(五)腎的生理功能與系統聯繫

腎位於腰部,脊柱兩旁,左右各一,故《素問》說:“腰者,腎之府。”由於腎藏有“先天之精”,爲臟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故稱腎爲“先天之本”。

1.腎的生理功能

(1)腎藏精,主生長髮育與生殖

藏精,是指腎對於精氣具有閉藏的作用。腎對於精氣的閉藏,主要是爲精氣在體內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生理效應創造良好的條件,不使精氣無故流失,以致影響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能力。故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

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生長髮育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所藏的精氣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稟受於父母的生殖之精,它與生俱來,是構成胚胎髮育的原始物質。“後天之精”是指出生以後,通過脾胃的運化功能,從飲食中生成的水谷之精氣,以及臟腑生理活動中化生的精氣通過代謝平衡後的剩餘部分,藏之於腎,如《素問》說:“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的來源雖然有異,但均同歸於腎。“先天之精”有賴於“後天之精”的不斷培育和充養,才能充分發揮其生理效應;“後天之精”的化生又依賴於“先天之精”的活力資助。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爲用,在腎中密切結合而組成腎中精氣。

腎中精氣的主要生理效應是促進機體的生長髮育和主管人的生殖功能。如幼年時期,腎中精氣逐漸充盛,頭髮生長快而密,換齒,骨骼生長而身體增高;青年時期,隨着腎中精氣的不斷充盛,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了一種促進性腺發育成熟的物質,稱作“天癸”,於是男子排泄精液,女子月經來潮,發育近成熟,具備了生殖能力;到了老年,腎中精氣逐漸衰少,發脫、齒落,天癸的生成亦隨之而減少,甚至逐漸耗竭,生殖能力亦隨之而下降,以至消失,表現出一派衰老的徵象。由此可見,機體生、長、壯、老的自然規律和生殖能力,與腎中精氣的盛衰密切相關。

腎中精氣,概括爲腎陰和腎陽兩個方面:對機體各個臟腑組織起着滋養、濡潤作用的稱爲腎陰;對機體各個臟腑組織起着推動、溫煦作用的稱爲腎陽。腎陰和腎陽,又稱元陰和元陽、真陰和真陽,是機體各髒陰陽的根本,二者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維護着各髒陰陽的相對平衡。

(2)腎主水液

腎主水液,主要指腎中精氣的氣化功能,對於體內津液的輸布和排泄、維持體內津液代謝的平衡,起着極爲重要的調節作用,所以說:“腎者水髒,主津液。”

在正常生理情況下,津液的代謝,是通過胃的攝入、脾的運化和轉輸、肺的宣散和肅降、腎的蒸騰氣化,以三焦爲通道,輸送到全身;經過代謝後的津液,則化爲汗液、尿液等排出體外。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實際上主宰着整個津液代謝,肺、脾等內臟對津液的氣化作用,均依賴於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特別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與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直接相關,而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在維持津液代謝平衡中又起着極其關鍵的作用,故說腎主水液。如果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失常,既可引起關門不利,發生尿少、水腫等病理現象;又可引起氣不化水,出現小便清長、尿量增多等病理現象。

(3)腎主納氣

納,即固攝、受納的意思。腎主納氣,是指腎有攝納肺所吸人的清氣,防止呼吸表淺,以保證體內外氣體正常交換的作用。人體的呼吸功能,雖爲肺所主,但必須依賴於腎的納氣作用,故說:“肺爲氣之主,腎爲氣之根。”腎的納氣功能,實際上就是腎的閉藏作用在呼吸運動中的具體體現。從理論上來說,肺吸入之清氣,必須下達於腎,但實際上是說明肺的呼吸要保持一定的深度,要有賴於腎的納氣作用。因此,腎的納氣功能正常,則呼吸均勻和調。若腎的納氣功能減退,攝納無權,呼吸就表淺,可出現動輒氣喘、呼多吸少等病理表現,這即稱爲“腎不納氣”。

2.腎的系統聯繫

(1)腎在體合骨、生髓

腎在體合骨、生髓,是腎中精氣具有促進機體生長髮育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骨的生長髮育,有賴於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營養。而腎中精氣充盈,精氣生髓,才能充養骨髓。臨牀上小兒囟門遲閉,骨軟無力,以及老年人骨質脆弱,易於骨折等,都與腎中精氣不足、骨髓空虛有關。髓,有骨髓、脊髓和腦髓之分,這三者均由腎中精氣所化生。因此,腎中精氣的盛衰,不僅影響骨的生長和發育,也影響到脊髓和腦髓的充盈和發育。腎中精氣充盈,髓海得養,腦的發育就健全,就能充分發揮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反之,腎中精氣不足,髓海失養,則形成髓海不足的病理變化。《素問》所說的“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實際上也是腎中精氣主骨生髓生理功能的具體表現。“齒爲骨之餘”,齒與骨同出一源,牙齒也由腎中精氣所充養。牙齒的生長與脫落,與腎中精氣的盛衰密切相關。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堅固而不易脫落;腎中精氣不足,則牙齒易於鬆動,甚至早脫。

(2)腎開竅於耳及二陰

耳是聽覺器官。聽覺的靈敏與否,與腎中精氣的盈虧有密切關係。腎中精氣充盈,髓海得養,則聽覺靈敏;反之,腎中精氣虛衰,髓海失養,則聽力減退,或見耳鳴,甚則耳聾。故說腎開竅於耳。

二陰,即前陰(外生殖器)和後陰(肛門)。前陰是排尿和生殖的器官,後陰是排泄糞便的通道。前陰與腎的關係已見前述,不再復贅。至於糞便的排泄,本是大腸傳化糟粕的功能,但亦與腎的氣化有關,如腎陰不足時,可致腸液枯涸而便祕;腎陽虛損時,氣化無權而致陽虛便祕或陽虛泄瀉;腎氣不固時,可見久泄滑脫等。故說腎開竅於二陰。

(3)腎在液爲唾

唾爲口津中較稠厚者,爲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故若多唾或久唾,則易耗損腎中精氣。

(4)腎其華在發

其華在發。發的生長,全賴於精和血。腎藏精,故說“其華在發”。發的生長與脫落、潤澤與枯槁,不僅依賴於腎中精氣之充養,而且亦有賴於血液的濡養,故稱“發爲血之餘”。青壯年時,由於精血充盈,則髮長而光澤;老年人的精血多虛衰,毛髮變白而脫落。臨牀所見未老先衰,頭髮枯萎、早脫早白者,皆與腎中精氣不足和血虛有關。

學員注意:“髒與髒之間的關係”、“髒與腑之間的關係”統一放在 《第六單元 奇恆之腑 》之後一塊講解,以便橫向聯繫,加強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