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藥師考試資料:髒與髒之間的關係

導讀:大家在掌握好知識點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動的運用,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初級中藥師考試資料:髒與髒之間的關係,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繼續關注考試網!

初級中藥師考試資料:髒與髒之間的關係

(一)心與肺的生理病理聯繫

心與肺的關係,主要是心主血和肺主氣、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間的關係。 肺主宣發肅降和“朝百脈”,能促進心行血,是血液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而血液正常的循環,營養於周身,方能維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進行。由於宗氣具有走息道而司呼吸、貫心脈而行氣血的生理功能,所以聯結心之搏動和肺之呼吸兩者之間的中心環節,主要是積於胸中的“宗氣”。 臨牀上,無論是肺氣虛弱或肺失宣肅,均可影響心的行血功能,而導致血行失常,出現胸悶、心悸,甚則脣舌青紫等血瘀之證。反之,若心氣不足,心陽不振,瘀阻心脈等導致血行異常時,也會影響肺的宣降功能,出現咳嗽、氣喘等肺氣上逆的病理表現。

(二)心與脾的生理病理聯繫

心與脾的關係,主要表現在血液的生成和運行方面的密切關係。 脾的運化功能正常,化生血液的功能旺盛,血液充盈,則心有所主。脾氣健旺,脾的統血功能正常,則血行脈中,而不逸出於脈外。在病理上,如思慮過度,不僅暗耗心血,且可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若脾氣虛弱,運化失職,氣血生化無源,或脾不統血,導致血液妄行,均可引起血虛而心無所主。以上種種,皆可形成以眩暈、心悸、失眠、多夢、腹脹、食少、體倦、面色無華等爲主要見症的“心脾兩虛”之病理變化。

(三)心與肝的生理病理聯繫

心與肝的關係,主要體現在血液運行和精神情志活動方面。 心主血,肝藏血。心之行血功能正常,則肝有所藏;而肝不藏血,心無所主,則血液運行必致失常。正是由於心和肝在血行方面密切相關,故在臨牀上“心肝血虛”亦常常同時出現。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情志活動,雖由心所主,但與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關。由於情志所傷,多化火傷陰,因而在臨牀上心肝陰虛、心肝火旺常相互影響或同時並見。

(四)心與腎的生理病理聯繫

心與腎的關係主要表現在心腎陰陽之間互相依存的關係。 心在五行屬火,位居於上而屬陽;腎在五行屬水,位居於下而屬陰。心火必須下降於腎,腎水必須上濟於心,這樣,心腎之間的生理功能才能協調,而稱爲“心腎相交”,也即是“水火既濟 ”。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於腎而獨亢,腎水不能上濟於心而凝聚,心腎之間的生理功能就會失調,出現失眠、心悸、怔忡、心煩、腰膝痠軟,或男子夢遺、女子夢交等一系列的病理表現,即稱爲“心腎不交”,也就是“水火失濟”。

(五)肺與脾的生理病理聯繫

肺與脾的密切關係,主要表現於氣的生成和津液的輸布代謝兩個方面。機體宗氣的生成。主要依賴於肺的呼吸功能所吸入的清氣和脾的運化功能所化生的水谷精氣,這兩者是組成宗氣的主要物質基礎。 津液的輸布代謝,主要與肺的宣發肅降、通調水道和脾的運化水液、輸布津液的功能有關,二者存在着相互爲用的關係。肺的宣發肅降和通調水道,有助於脾的運化水液功能,從而防止內溼的產生;而脾轉輸津液於肺,不僅是肺通調水道的前提,而且也爲肺的生理活動提供了必要的營養。肺脾二髒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主要也在於氣的生成不足和水液代謝失常兩個方面。例如脾氣虛損時,常可導致肺氣不足;脾失健運,津液代謝障礙,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飲,多影響肺的宣發和肅降,出現喘咳痰多等臨牀表現。所以說“脾爲生痰之源,肺爲貯痰之器”。 若肺病日久,也可影響到脾,而致脾的運化功能失常或使脾氣虛弱,從而出現納食不化、腹脹、便溏,甚則水腫等病理表現。

(六)肺與肝的生理病理聯繫

肺與肝的關係,主要表現於氣機的調節方面。 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相互協調,對於全身氣機的調暢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若肝升太過,或肺降不及,則多致氣火上逆,可出現咳逆上氣,甚則咯血等病證,稱之爲“肝火犯肺”。相反,肺失清肅,燥熱內盛,亦可影響及肝,使肝之疏泄不利,在咳嗽的同時,出現胸脅引痛脹滿、頭暈頭痛、面紅目赤等症。

(七)肺與腎的生理病理聯繫

肺與腎的關係,主要表現於水液代謝和呼吸運動兩個方面。 腎爲主水之髒,肺爲“水之上源”,肺的宣發肅降和通調水道,有賴於腎的蒸騰氣化;而腎的主水功能,亦有賴於肺的宣發肅降和通調水道。因此,肺失宣肅、通調水道失職,必累及於腎,而致尿少,甚則水腫;腎的氣化失司,關門不利,則水泛爲腫,甚則出現喘咳而不得平臥。肺主呼氣,腎主納氣。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腎的納氣作用來協助,腎氣充盛,肺吸入之清氣方能下納於腎,故有“肺爲氣之主,腎爲氣之根 ”之說。若腎的精氣不足,攝納無權;或肺氣久虛而及腎,均可導致腎不納氣,出現動則氣喘等症。

此外,肺與腎之間的陰液也是相互資生的,腎陰虛與肺陰虛亦可互相損及而同時並見,出現顴紅、骨蒸潮熱、盜汗、乾咳音啞、腰膝痠軟等症。

(八)肝與脾的生理病理聯繫

肝與脾的.關係,首先在於肝的疏泄功能對的運化功能的影響。其次,在血的生成、貯藏及運行等方面亦有密切的關係。 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統血、主運化而爲氣血生化之源。脾的運化,有賴於肝的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脾的運化功能健旺。若肝失疏泄,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可見精神抑鬱、胸脅脹滿、腹脹腹痛、泄瀉便溏等症。另外,脾運健旺,生血有源,且血不逸出脈外,則肝有所藏。若脾虛氣血生化無源,或脾不統血,失血過多,均可導致肝血不足。

(九)肝與腎的生理病理聯繫

肝與腎的關係,主要表現於血和精之間以及陰液之間的相互滋生的關係。 肝腎之間的關係極爲密切,有“肝腎同源”之說。肝藏血,腎藏精。肝血的化生,有賴於腎中精氣的氣化;腎中精氣的充盛,亦有賴於肝血的滋養。所以說精能生血,血能生精,精和血之間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轉化的關係,這也稱之爲“精血同源 ”。在病理上,精和血的病變亦常相互影響。如腎精虧損,可致肝血不足;而肝血不足,也可引起腎精虧損。由於肝腎同源,所以肝腎陰陽息息相通,相互制約,協調平衡,關係極爲密切。在病理上也常相互影響。如腎陰不足可引起肝陰不足,陰不制陽而導致肝陽上亢,稱之爲“水不涵木”;如肝陰不足,可導致腎陰虧虛,而致虛火內生。另外,肝主疏泄與腎主封藏之間亦存在着相互制約、相反相成的關係,主要表現在女子的月經來潮和男子泄精的生理功能。若二者失調,則可出現女子月經紊亂,經量過多,或閉經;男子遺精滑泄,或陽強不泄等症。

(十)脾與腎的生理病理聯繫

脾與腎的關係,主要體現在先後天之本的相互促進方面。脾爲後天之本,腎爲先天之本。 脾之健運,化生精微,須藉助於腎陽的溫煦;而腎中精氣亦有賴於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養,才能不斷充盈。因此,脾與腎在生理上是後天與先天之間相互資助、相互促進的關係,病理上亦常相互影響,互爲因果。如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可見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瀉、水腫等症。若脾陽久虛,進而也可損及腎陽,形成脾腎陽虛之病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