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資格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教師觀

教師是指教育活動對教育對象施加影響的人,教育活動主要通過他們的活動來使受教育者的身心發生變化。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的中學教師資格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教師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學教師資格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教師觀

 (一)教師職業概述

1.教師的概念

教師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師是指教育活動對教育對象施加影響的人,教育活動主要通過他們的活動來使受教育者的身心發生變化。他們既可以是家庭中的父母,也可以是社會上的其他人。狹義上的教師是指以學校爲其活動背景的教師,他們在學校中以對學生的身心施加影響爲職責。我同《教師法》對教師的概念進行了全面的界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2.教師職業的性質

(1)教師職業是一種專業性職業,教師是專業人員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提出,應該把教師工作視爲專門職業,認爲它是一種要求教師具有經過嚴格訓練而持續不斷的研究才能獲得並維持專業知識及專門技能的公共業務。

(2)教師是教育者,教師職業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職業

教師是教育者,承擔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人員,延續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責。個體從自然人發展成爲社會人是在學習、接受人類經驗與消化、吸收人類文化的過程中逐漸實現的,這一過程是社會教化的結果。個體只有通過社會教化,才能適應社會生活,實現個體的社會化。

3.教師的社會地位及作用

(1)教師是人類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繼承者與傳遞者

教師是社會發展的“中介人”,聯繫着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教師繼承、傳遞人類社會和民族創造、積澱的社會文明,對人類科學文化知識、社會意識的繼承與發展具有橋樑的作用。教師的勞動對於人類社會的延續與發展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

(2)教師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間接或直接的創造者

教師通過向個體傳授一定的生產知識和科學技術,使個體進入社會生產領域,成爲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教師的勞動成爲個體進行物質生產勞動、創造物質財富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是物質財富的間接創造者。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科學文化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把學生培養成思想家、理論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教育家,等等。教師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育知識、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創新,是教師創造精神財富的表現。因此,教師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3)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全面成長起着關鍵性的作用

教師擔負着培養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學生的發展中發揮着主導作用。教師是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者,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教師不僅傳授學生知識,還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指導他們的學習和全面發展。教師全身心地培育學生,教師的人格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手段,教師對兒童的人格起到感染、薰陶的作用。

4.教師職業角色的多樣性

“角色,,是指個人在一定的社會規範中履行一定社會職責的行爲模式。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就是職業角色的多樣化。一般來說,教師職業角色主要有:

(1)傳道者

教師具有傳遞社會傳統道德、正統價值觀念的使命。進入現代社會後,雖然道德觀、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但教師的道德觀、價值觀總是代表着居社會主導地位的道德觀、價值觀,並且用這種觀念引導年輕一代。

(2)授業解惑者

唐代的韓愈在《師說》裏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各行各業建設人才的培養者,在掌握了人類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所獲得的知識經驗、技能的基礎上,對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後以便於年輕一代學習掌握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幫助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人類幾百年、幾千年積累的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技巧。

(3)管理者

教師對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包括確定目標,建立班集體,制定和貫徹規章制度,維持班級紀律,組織班級活動,協調人際關係等,並對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控制、檢查和評價。

(4)示範者

教師的言行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誇美紐斯曾很好地解釋了這種角色特點,他說,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教師的言論、行動,爲人處世的態度,對學生具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5)父母與朋友

教師往往被學生視爲自己的父母或朋友。低年級的學生傾向於把教師看做是父母的化身,對教師的態度類似於對父母的態度;高年級的學生則往往視教師爲朋友,希望得到教師在學習、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導,同時又希望教師是分擔自己的快樂與痛苦、幸福與憂愁的朋友。

(6)研究者

教師T作的對象是充滿生命力的'、千差萬別的活的個體,傳授的內容是不斷髮展變化的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教育過程又是一個複雜的動態變化過程。這就決定了教師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種變化發展的觀點、研究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對象、工作內容和各種教育活動,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實踐,不斷髮現新的特點和問題,以使自己的工作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並且有所創新。

教師職業的這些角色特點決定了教師職業的重要意義和重大責任。

5.教師勞動的特點

教師職業是一種以培養人爲目的的特殊的職業,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相互施加影響的過程,教師勞動是一項複雜而艱苦的腦力勞動。教師勞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複雜性

一方面,教師勞動的對象具有複雜性。學生在性別、家庭環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上的差異,包括性格、個性方面的特點都決定了教師勞動的複雜性。另一方面,教師勞動的任務和內容是複雜的。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既要傳授知識,又要發展學生的智力;既要培養學生生存和發展的技能,又要培養他們適應社會、改造社會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的能力。

(2)示範性

教師勞動的示範性是指教師要給學生作出示範,以自己的形象影響和感化學生。教師只有首先把教材中的智慧和情感內化爲自己的一部分,才能在教學中感染學生。教師在學生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道路上發揮了主導作用,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往往具有神聖的地位。教師的言論行爲、道德品行和爲人處世的態度,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內容,而且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直接榜樣。

(3)創造性

教育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教師必須靈活地運用教育原則,創造性地設計教育方法,對不同學生要因材施教。教學內容方面,教師要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加工改造,變成學生可以接受的知識體系,準確、通俗地教給學生。這種創造性還體現在教師的教育機智上,這是一種教師處理教育教學過程中突發或偶發事件的特殊能力,特別是教師面對臨時突發的意外情況,快速做出反應、及時採取恰當措施的能力。

(4)長期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由於人的成長是自然發育和社會化的統一過程,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需要經歷一個長期、反覆的過程。知識的掌握需要長期積累,技能、技巧也需反覆練習才能形成,思想品德、行爲習慣的形成和培養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教育這種培養人的活動週期長、見效慢,教師的教育影響不能馬上就顯露出來。教師勞動的效果只能在學生未來發展的成就上體現出來,教育的成效最終要在學生參加獨立的社會實踐後才能得到檢驗。

(5)羣體和個體的統一性

教師的勞動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上,在一定的目標上,都具有很強的個體性特點。每一位教師都要以自己的知識、才能、品德、智慧去影響學生,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學任務.即教師的勞動從勞動手段角度講主要是以個體勞動的形式進行的。同時,教師的勞動成果又是集體勞動和多方面影響的結果。任何一個學生的身心發展,都不僅僅是不同科目、不同年齡階段許多教師共同影響的結果,也是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本人長期共同努力的結果。教師的個體勞動最終都要融匯於教師的集體勞動之中,教育工作需要教師的羣體勞動。教師勞動的羣體和個體統一性,要求教師要協調好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綜合環境,特別是處理好自身與教師羣體的關係,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和業務水平.

6.教師的職業素養

教師職業素養是由教師的社會角色、地位及其職能等決定的。具體來說,教師職業素質的基本結構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1)道德素質

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爲規範以及在此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爲品質。教師職業道德主要包括: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終身學習。

(2)知識素質

教師擔負着全面培養學生的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知識。首先,教師必須具有紮實的業務知識。教師應精通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瞭解它的歷史、現狀、發展趨勢及與相鄰學科的關係,真正做到融會貫通。教師要精通業務知識,透徹地理解教材,靈活地處理教材,準確地講授教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其次,教師必須掌握教育科學理論和教育教學藝術。教師應該更多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史、教材教法等教育科學理論知識,掌握教育理論,懂得教育規律,具備強烈的教育意識和各種教育教學技能。再次,教師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識。教師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着教育質量的提高和發展。嚴密而有組織的教育秩序,更有利於教育T作的開展。同時,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少先隊、共青團丁作,班主任T作以及課外活動等,都需要現代的管理理論作指導,從而使教育活動得以正常的開展。

(3)能力素質

一個合格的現代教師應有以下幾種基本能力:第一,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和講課能力,掌握教學的基本功,如教師應具備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選擇和運用教育教學原則和方法的能力;第二,教師應具有良好的組織管理的能力,包括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管理學生、班集體的能力,從集體中選拔學生幹部的能力等;第三,作爲教師,良好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和非語言表達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這在教育教學中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第四,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已成爲現代教師能力的一項基本內容。教師要善於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周圍發生的教育現象進行反思,從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找出教育的規律性,使自己成爲“教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