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預測模擬卷

  一、單項選擇題 【下頁有答案】

最新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預測模擬卷

1.人的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徵表明了個體的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2.“理想和未來”是人生哪個階段的重要特徵。(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3.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經過多次的培養或矯正訓練,不能操之過急,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覆性規律

B.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

C.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的規律

D.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規律

4.編寫教科書的直接依據和國家衡量各科教學的主要標準是( )。

A.課程

B.課程標準

C.課程計劃

D.課程目標

5.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計劃應該具有的三個特徵是( )。

A.強制性,基礎性,科學性

B.強制性,普遍性,科學性

C.科學性,普遍性,基礎性

D.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

6.桑代克總結的三條主要的學習規律不包括( )。

A.準備律

B.練習律

C.實用律

D.效果律

7.在條件反射研究基礎上,巴甫洛夫總結的學習規律不包括( )。

A.獲得與消退

B.刺激泛化

C.分化

D.同化

8.提出動機的強化理論的心理學家屬於學習理論流派裏的( )。

A.行爲主義

B.格式塔

C.認知主義

D.建構主義

9.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認爲,最有利於提高學習效果的動機水平是( )。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極高水平

10.“聞一知十”、“觸類旁通”指的是學習中的( )。

A.定勢現象

B.遷移現象

C.記憶現象

D.應用

11.學與教的過程中傳遞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學媒體

B.教師

C.教學內容

D.教學方法

12.埃裏克森認爲,12~18歲的發展任務是培養( )。

A.自主感

B.主動性

C.勤奮感

D.自我同一性

13.專家型教師通常是用( )方法,慢慢地引入要講的教學內容。

A.開門見山式

B.迂迴曲折式

C.導入式

D.實驗式

14.我國古代醫書《內經》中就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記載,這說明情緒情感具有( )。

A.動機功能

B.調控功能

C.健康功能

D.信號功能

15.人格發展階段理論的提出者是( )。

A.皮亞傑

B.柯爾伯格

C.埃裏克森

D.華生

16.學生將茄子、白菜、菠菜等歸納爲“蔬菜”,這樣的學習屬於( )。

A.符號學習

B.連鎖學習

C.概念學習

D.辨別學習

17.學習程度需達到( ),學習效果才最佳。

A.50%

B.100%

C.150%

D.200%

18.教師資格的認定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種?( )

A.提出申請

B.受理

C.參加資格考試

D.頒發證書

19.下列選項中說法錯誤的是( )。

A.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

B.教師的專業化嘗試是從建立專門的師範培訓機構開始的

C.將每年的9月l0日定爲教師節是在198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上確定的

D.對於非師範院校畢業或者教師資格考試合格的公民申請認定教師資格的,應當進行面試和試講

20.在技能學習的最初階段,( )對技能學習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

A.知識

B.能力

C.練習

D.活動

21.教師備課和上課的主要依據是( )。

A.教學計劃

B.教學大綱

C.教科書

D.教學參考書

22.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現出來的。

A.上課

B.讀書和作業

C.活動和交往

D.談話和討論

23.決定教育的領導權的是( )。

A.生產力

B.政治經濟制度

C.文化

D.科學技術

24.中國古代“外鑠論”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萄子

C.孟子

D.老子

25.學生具有發展的可能性與( )。

A.現實性

B.潛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26.學校教育的基礎是( )。

A.學生

B.班級

C.知識

D.課程

27.教育與教學的關係是( )。

A.部分與整體

B.後者包括前者

C.整體與部分

D.前者包括後者

28.( )是教師教學的起始環節,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A.備課

B.上課

C.課外輔導

D.作業的檢查與批改

29.德育工作的出發點是( )。

A.德育意義

B.德育內容

C.德育目標

D.德育任務

30.對教育結構的變化具有制約作用的是( )。

A.專業結構

B.學科結構

C.科技結構

D.生產力水平

  二、辨析題

1.教學中應用首尾時間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整理材料之類的事。

2.思維越靈活,相關的知識經驗越豐富,就越能多角度地分析問題,提出越多的合理假設。

3.態度可以影響某些行爲的出現,有什麼態度就有什麼行爲。

4.行爲塑造法的優點是可使獎勵的數量與學生良好行爲的數量、質量相適應。

5.課堂裏的人際關係對課堂氣氛沒有影響。

6.“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明學習方法比傳授知識更重要。

7.古代斯巴達的教育目的是培養有文化修養和多種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諧發展,教育內容豐富,方法靈活。

8.20世紀以後,義務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9.杜威強調教師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論也被稱爲教師中心理論。

10.西方古代教育以埃及和雅典最爲典型。

  三、簡答題

1.簡述中學生心理髮展的幾個基本特點。

2.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態度與品德?

3.簡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的意義。

4.簡述中學教學方法的主要特點。

5.簡述世界課程改革的基本趨勢。

6.簡要分析知識學習的過程。

  四、材料分析題

1.有三位分別來自中國、日本和美國的老師教孩子畫蘋果。

中國老師走進教室說:“同學們,上一節美術課,我們學習了畫水杯,這一節課我們學習畫蘋果。大家先觀察我是怎樣畫的。注意,先畫一個正方形,注意,這個正方形要畫的輕一些,因爲最後要擦掉……好了,老師畫完了。現在請大家拿出美術本開始畫,注意我是怎樣畫成的。”一中國學生一次就畫出了最像蘋果的“蘋果”。

日本老師手拿着一個蘋果走進教室:“同學們,這是什麼?……對,這是蘋果,大家喜不喜歡?如果喜歡,大家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但這個蘋果不能吃,因爲只有一個,而且我們這一節課要學習畫蘋果。”然後,將蘋果放在講臺上,“現在,大家可以畫蘋果了。”――蘋果還在,學生有了觀察的`對象,第一次畫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畫得就有些像蘋果了。

美國老師提着一籃子蘋果走進教室:“同學們,這是什麼?……對,這是蘋果。大家喜不喜歡?如果喜歡,大家可以上來拿一個。”同學們各自拿了一個蘋果,老師接着說:“大家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玩一玩。這些蘋果老師都洗乾淨了,如果喜歡,還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時間過去,許多同學已經吃掉了蘋果。這時,老師開始佈置任務:“同學們,我們這一節課要畫蘋果,現在請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畫上蘋果。”一蘋果已經吃掉了,學生第一次畫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畫得纔有點像蘋果。結合本案例回答,三位分別來自中國、日本和美國的老師在上同一節畫蘋果的課上,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着什麼差異?

2.宋朝王安石寫過一篇《傷仲永》的短文,說金溪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少年,5歲時就能作詩,但後來由於他父親沒有及時教育,使他到十二三歲時寫的詩就不如以前了,到20歲左右,則“泯然衆人矣”。

用遺傳、環境、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理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