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模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2017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模擬試題

1.人的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徵表明了個體的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答案】B。解析:略。

2.下面情況發生了學習的是( )。

A.小李從亮處走進暗室,視力顯著提高

B.小明喝酒後脾氣變得暴躁

C.小張服用興奮藥後百米賽跑奪冠

D.大猩猩模仿遊人吃餅乾

【答案】D。解析:ABC項都屬於本能。

3.( )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A.政治經濟制度

B.科學技術水平

C.生產力水平

D.文化發展程度

【答案】C。解析:教育要擴大規模和加快速度,必須有足夠的人、財、物的投入,而這些只有在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後才能實現。

4.學校教育的基礎是( )。

A.學生

B.班級

C.知識

D.課程

【答案】D。解析: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

5.“理想和未來”是人生哪個階段的重要特徵。(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答案】C。解析:“理想和未來”是青年期的重要特徵。青年期是個體身心發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

6.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這種差異是屬於( )。

A.能力的量的差異

B.能力的質的差異

C.能力發展水平的差異

D.能力發展速度的差異

【答案】A。解析:由於能力的量的差異,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

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反映了對人的發展有重要影響的是( )。

A.環境

B.遺傳

C.教育

D.主觀努力

【答案】A。解析:環境爲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

8.教育與教學的關係是( )。

A.部分與整體

B.後者包括前者

C.整體與部分

D.前者包括後者

【答案】C。解析:略。

9.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經過多次的培養或矯正訓練,不能操之過急,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覆性規律

B.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

C.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的規律

D.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規律

【答案】A。解析: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覆性規律要求在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中不要操之過急,要經過多次的培養和矯正訓練。

10.區分一個測驗的可靠程度的是( )。

A.效度

B.信度

C.可靠度

D.區分度

【答案】B。解析:本題是考查信度的定義。

11.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作用是通過( )實現的。

A.培養人才

B.傳播思想

C.豐富知識

D.發展科技

【答案】A。解析:任何一種政治經濟制度的鞏固、維持都需要有新的接班人,而這些人才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學校教育來實現的。

12.( )是教師教學的起始環節,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A.備課

B.上課

C.課外輔導

D.作業的檢查與批改

【答案】A。解析:備課是教師上課前的準備,教學是從備課開始的。

13.編寫教科書的直接依據和國家衡量各科教學的主要標準是( )。

A.課程

B.課程標準

C.課程計劃

D.課程目標

【答案】B。解析:課程標準是編寫教科書的直接依據和國家衡量各科教學的主要標準,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

14.從規則到例子的學習實質上是一種(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並列結合學習

D.發現學習

【答案】B。解析:下位學習是把新的觀念歸屬於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並使之相互聯繫的過程。從規則到例子屬於下位學習。

15.西方古代以其雄辯和與青年智者的問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圖

B.蘇格拉底

C.亞里士多德

D.德謨克里特

【答案】B。解析:論辯是蘇格拉底的教學風格。

16.德育工作的出發點是( )。

A.德育意義

B.德育內容

C.德育目標

D.德育任務

【答案】C。解析:德育目標不僅決定德育內容、形式和方法,還制約德育工作的基本過程。

17.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計劃應該具有的三個特徵是( )。

A.強制性,基礎性,科學性

B.強制性,普遍性,科學性

C.科學性,普遍性,基礎性

D.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

【答案】D。解析:由義務教育的特徵可知。

18.關於團體心理輔導的論述,錯誤的是( )。

A.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可細分爲團體心理諮詢與治療、團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等

B.團體心理輔導工作效率高,是適合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適合有較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活動的主持者應受過相應的訓練

D.團體輔導是一種一對多的心理輔導方式

【答案】C。解析:團體心理輔導不只適合有較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

19.在教學的要求、內容上的“一刀切”違背了個體身心發展的( )。

A.不平衡性

B.順序性

C.階段性

D.個別差異性

【答案】C。解析:通過對教育理論的瞭解可知,在教學的要求、內容上的“一刀切”嚴重違背了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20.對教育結構的變化具有制約作用的是( )。

A.專業結構

B.學科結構

C.科技結構

D.生產力水平

【答案】D。解析:生產力的發展不斷引起產業結構、技術結構、消費結構和分配結構的變革,與此相適應,教育結構也將隨之發生新變化。

二、辨析題

1.一方面,教育與社會其他因素的關係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答案】正確。解析:教育與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文化等關係密切,而且教育又具有其相對獨立性。

2.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答案】正確。解析:這一理論體現在教育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則。

3.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答案】錯誤。解析:(1)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和促進作用,而不是決定性的作用,我們不能誇大教育的作用。(2)認爲“人的發展是由教育決定的”誇大了教育的作用,如果沒有遺傳爲之提供生理基礎、沒有環境的配合,沒有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沒有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育發揮主導促進作用是不可能的。

4.處罰法能消除不良行爲,強化法能培養新的適應行爲。因此,兩者結合使用會更有效。

【答案】正確。解析:兩種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爲的時候應該同時培養新的適應行爲.所以兩者結合效果會更好。

三、簡答題

1.簡述課程設計的意義和基本要求。

【參考答案】

(1)產生新的課程方案。(2)對現有課程進行修改和重新組織。(3)合目的性。(4)合科學性。(5)合發展性。

2.簡述促進知識概括的主要方法。

【參考答案】

有效地促進知識概括的主要方法有:

(1)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於區分事物的本質和非本質,抽取事物的本質要素,拋棄事物的非本質要素。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概括時,不僅要注意抽取本質的一面,也要注意拋棄非本質的一面。爲此,必須配合使用概念或規則的正例和反例。

(2)提供變式。理性概括是通過對感性知識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識的獲得是把握事物本質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教學實際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須給學生提供豐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識,必須注意變式的正確運用。

(3)科學地進行比較。概括過程即思維過程,也就是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因此,區分對象的一般與特殊以及本質與非本質的`比較過程,對於知識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啓發學生進行自覺地概括。爲了促進知識的獲得,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應該啓發學生去進行自覺地概括,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原理、原則,儘量避免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記憶或背誦。

3.簡述動作技能的培訓要求。

【參考答案】

(1)準確地示範與講解。準確地示範與講解有利於學習者不斷地調整頭腦中的動作表象,形成準確的定向映象,進而在實際操作活動中可以調節動作的執行。

(2)必要而適當的練習。練習是形成各種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通過應用不同形式的練習,可以使個體掌握某種技能。

(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一般來講,反饋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內部反饋,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給予的反饋,有時也稱結果知識。

(4)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動覺是複雜的內部運動知覺。它反映的主要是身體運動時的各種肌肉活動的特性。有必要進行專門的動覺訓練,以提高其穩定性和清晰性,充分發揮動覺在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4.教科書編寫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參考答案】

教科書編寫應遵循的原則有:

(1)按照不同學科的特點,體現科學性與思想性。

(2)強調內容的基礎性,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注意貼近社會生活,並適當滲透一些先進的科學思想,爲學生今後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

(3)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教材還要考慮到我國社會發展的現實水平和教育現狀,必須注意到基本教材對大多數學生和大多數學校的適用性。

(4)合理體現各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受教育者學習的心理順序。

(5)兼顧同一年級各門學科內容之間的關係和同一學科各年級教材之間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