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預估及計劃基本流程

社會工作是指綜合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方法,爲有需要的個人、家庭、機構和社區提供專業社會服務,幫助其舒緩、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的職業活動。它與人們把本職工作之外的福利性、公益性和非專業性助人活動稱爲的社會工作,有本質不同。 那麼,下面是由yjbys小編爲大家分享預估及計劃基本流程,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社會工作預估及計劃基本流程

  預估

  一、什麼是預估?

預估是依據既定情境中的事實與特點推論出有關服務對象問題含義的暫時性結論的邏輯過程。換句話說,預估就是收集資料和認定問題的過程,是把所有有關服務對象的資料組織起來使其具有意義的專業實踐活動,其目的在於爲制訂科學的介入計劃打好基礎。

  二、預估的目的

預估是一個認識服務對象情況的過程,目的在於達到對服務對象、服務對象的問題以及他們所處環境的瞭解,並對之形成概念化的認識,從而建構一個計劃去解決或消除問題。因此,預估的最終目的是制訂出正確的計劃。

  三、預估的任務

1.識別服務對象問題的客觀因素

即認識、瞭解問題情境中的主要因素,並對它們做出深入研究。

(1)服務對象的背景資料

(2)與服務對象生活有關的重要系統資料

(3)問題發生與持續的時間

(4)服務對象爲解決問題所做的努力,使用過的處理問題的方法等。

2.識別服務對象問題的主觀因素

所爲主觀因素是指服務對象對問題的實際感受。識別問題的主觀因素即是要認識服務對象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問題的,站在他的角度來理解這些問題對他的意義是什麼、他爲什麼會有如此的主觀理解、它們對服務對象現在的社會心理影響是什麼,即認識問題在服務對象處境中的意義。

3.識別服務對象問題的成因與使問題延續的因素

預估的目的在於得到對服務對象問題的深入認識,識別那些造成服務對象問題的原因和使問題延續的因素,這樣可以讓社工能夠由表及裏地探查問題,挖掘產生問題的根源,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問題的表面。

4識別服務對象及環境的積極因素

社工要注意,預估不僅要集中在服務對象的“問題”上,更重要的是要找出服務對象系統內外的資源,並運用這些資源去幫助他們。識別環境中的積極因素即是運用專業知識去思考、辨認情境中需要改變及可以成爲改變資源的部分,是將着眼點放到服務對象的能力和優勢上。

5.決定提供服務的方式和內容

預估的目的在於提供正確的方法和介入途徑去幫助服務對象。幫助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個人工作、小組工作和大型活動,很多時候需要綜合運用這些不同的方法。

  計劃

  一、服務計劃的構成

“計劃”是一個理性思考及決定的過程,包括制定介入目標及選擇爲了達到目標而採取的行動。所以,計劃是爲下一步的介入行動服務的,也是介入行動的藍圖。計劃是發展有效行動方案、明確任務和責任的過程,也是決策行動的過程。服務計劃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1.目的及目標

目的是指總體介入工作要達到的方向。目標則是指具體的工作指標。實現了一個個具體的目標,就能夠達成總體的目的。制定社會工作介入目標時,可分爲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分階段完成,最後達到改變的總目的。

2.關注的問題與對象

關注的問題是指介入工作要加以處理、改善的服務對象的社會功能的問題。計劃中要明確和詳細寫出在預估階段社工和服務對象所共同認定的問題,以便在介入階段督促服務對象爲解決問題而努力。

關注的對象是指介入行動要改變的人和系統,包括家庭、羣體、組織和社區,它是整個介入工作的焦點。

3.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動

除工作目的和目標、關注問題和對象之外,計劃中還要包括介入所採用的方法和具體行動。介入可以採用個人輔導、小組活動、社區介入、網絡建構等多種方法;而介入行動則可以是危機干預、物質支持、心理輔導等多種行動。

  二、制定服務計劃的原則

1.要有服務對象的參與

2.要尊重服務對象的意願

3.詳細和具體

4.要與工作的總目的、總之相符合

  三、制定服務計劃的方法

(一)設定目的和目標

1.確定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

社工可以通過徵詢服務對象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來確認問題,例如:“我們已經對影響問題的因素和問題本身進行了分析,這些問題包括……和……以及……你覺得這些問題是否就是我們下一步需要解決的?”

2.向服務對象解釋設定目標的目的

3.共同選擇適當的目標

包括兩個步驟:

(1)篩選目標:社工與服務對象一同找出期望達到的初步目標並對各個目標進行討論,以決定具體的目標。

(2)定義目標:在目標篩選出來後將目標界定清楚,以具體、可操作的指標定義目標,以利於目標的執行。

4.目標陳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進服務對象的成長

5.目標要可測量、具有操作性和現實性

6.與服務對象討論目標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7.確定目標並決定目標的先後次序

(二)構建行動計劃

1.選擇介入系統

“系統”是指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域,如夫妻、家庭、小組、機構、照顧系統等;也包括由這些交流引發的生理、心理過程,如思維、情感等。

2.選擇介入行動

(1)危機干預。當服務對象遇到突發事件時,如失業、疾病或天災人禍等問題發生時,需要社工立即進行干預,包括通報相關機構、安置和安撫服務對象、進行物資救援等。

(2)資源整合。制定計劃時,社工要根據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說明建立資源網絡,包括服務對象需要哪些資源、誰能提供資源等。

(3)經濟援助。常規性的經濟援助包括對低收入的服務對象給予正式制度性幫助。臨時性經濟援助是當服務對象出現特別需要時提供的幫助,如緊急醫療救助、特別教育補助等。

(4)安置服務。這類服務是指將服務對象帶離原有生活場所進行暫時或替代性安置的服務,根據時間的長短氛圍暫時性安置、短期安置、長期安置和永久性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