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自考《文學概論》章節複習題及答案

考生們在複習教材時,可以結合試題加以練習,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文學概論》章節複習題及答案,供參考練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年自考《文學概論》章節複習題及答案

第十三章 文學風格

  概念:

1.文學風格:就是作品的整體話語特色,它由作家創作個性和作品的話語情境造成,具有獨創性、穩定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就是作家作品的風采、格調、氣韻等特點。)

2.創作個性與日常個性:日常個性是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結構方面的獨特性。創作個性是作家氣質稟賦、思想感情、審美趣味、藝術才能等內在因素綜合成的習慣性創作方式,它是日常個性經過審美創造昇華成的獨特藝術品格。

3.風格外構成:文學風格是作品的有機整體中通過語言結構顯示出來的有魅力的獨特性。其構成的要點包括:1.創作個性是文學風格的內在依據;2.主體與對象的統一是風格存在的基本條件;3.文體特色言語組織是風格的外部特徵。

4.風格簡分法:分風格爲“剛”“柔”兩類,宋詞理論中稱作“豪放”和“婉約”,近人多稱作“陽剛”和“陰柔”。

5.時代風格:又稱風格的時代性,指具有時代特點的文學風格,它是時代精神、審美要求在文學中的表現。歷史上的“建安風骨”“盛唐氣象”以及歐洲的哥特式風格、巴洛克風格等,都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6.流派風格:指一個流派的作家作品在文學觀念、審美趣味、取材範圍、表現方法、語言格調等方面表現出的共同特色。

  問題:

1.如何正確理解“文如其人”,“風格即人”?

文如其人的意思主要是說作品風格是作家說話辦事風格即氣質的表現和反映,而不是說作品的思想道德是作家道德品質和人格的反映。因爲“說什麼”的思想內容可以作僞,而“怎樣說”的形式不可作僞。不過,也不能說作品的內容與作家的思想完全沒有關係。事實上,偉大的作品只能出自有偉大人格的作家之手。當然,卑劣的作家永遠寫不出偉大作品

2.論述風格與創作個性的關係。

創作個性就是作家在創作實踐中形成並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徵,它是作家氣質、性格、世界觀、審美趣味、藝術才能等綜合因素的整體顯示。文學風格就是作家創作個性的表現。時代、民族、地域等則是培植創作個性的土壤。

3.創作個性與日常個性的關係

日常個性是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結構方面的獨特性。創作個性是作家氣質稟賦、思想感情、審美趣味、藝術才能等內在因素綜合成的習慣性創作方式,它是日常個性經過審美創造昇華成的獨特藝術品格。

4.風格的基本內涵。

文學風格是以作家個性爲主導,受創作對象的制約,在作品的有機整體中通過語言結構顯示出來的有魅力的獨特性。其內涵包括:①創作個性是文學風格的內在依據;②主體與對象的統一是風格存在的基本條件;③文體特色言語組織是風格的外部特徵。

5.爲什麼說風格是文體的最高範疇和體現?

風格是文體的最高範疇和體現(意思是說,使作品出現獨特的風格是作家的最高追求)風格使作品顯示出作家的個性光彩,以其獨特性獨樹一幟,給讀者以美感;它給文體的僵硬軀體注進了盎然生機,使其獲得了藝術生命。所以,風格是文體的最高範疇和最高體現。

6.風格有哪些特徵?(教材二次修訂時刪去該問題,但沒有修訂練習題。按舊版回答)風格的特徵有三:①獨創性,指一種風格總是獨特的,不與別人雷同,這是風格的生命;②穩定性,指作家風格一旦形成,會在一個較長時間基本不變;③多樣性,既指整個文學的風格是多種多樣的,也指同一個作家風格統一中有變化。

7.文學風格的審美價值。不同的文學風格有不同的審美價值。雄渾剛勁的風格可以壯人胸懷,清新俏麗的風格可以舒人心脾,飄逸疏野的風格可以養人性情,沉着含蓄的風格可以啓人思力……

8.如何理解文學的地域風格?

文學的地域風格指文學作品表現出的地域特色。在人類社會的不同地域中,環境條件、地域文化與民俗風情會有所不同,反映在文學中,就形成文學風格的地域性,即地域風格。

9.“風格”概念有不同層次。

“文學風格”是總概念,“作品風格”是基本層概念,再上是“作家風格”,再上是“流派風格”“時代風格”“民族風格”。

10.試述風格的基本形態與風格分類的開放性品格。

本教材把風格分爲八個基本類型:簡約與繁豐,剛健與柔婉,平淡與絢爛,謹嚴與疏放。其實,風格分類向來就難統一,有人只分爲陽剛性與陰柔性兩類;有人分爲四類;更有人分爲幾十類。各種分法都是相對的,都有合理性,很難定於一尊。可見,風格形態的分類應該是開放的,無限生成的。

11.文學風格除表現爲作家作品的風格之外,還有哪些方面的表現和特徵。

文學風格除了表現爲作品風格、作家風格外,還表現爲流派風格、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地域風格等。流派風格指同一流派作家作品表現出來的一致性特徵,它是該流派作家共同性格特徵與藝術趣味的表現。時代風格指一個時代的許多作家作品表現出的帶有時代特點的共同特徵;它是時代精神在文學中的表現。民族風格是同一民族的作家作品的共同特色,它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特色的表現。

第十四章 文學消費與接受

  概念:

1.文學消費:廣義的文學消費指讀者的閱讀,傳統稱作文學欣賞。狹義的文學消費指商品經濟時代以來,文學成爲一種特殊商品,人們對它的購買、收藏、贈送、閱讀欣賞等活動。主要仍指閱讀

2.文學傳播:兼指文學作品的出版和流通。(嚴格地說,文學傳播指文學生產者藉助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方式將文學信息和文學作品傳播給文學接受者的過程。它是溝通文學創作者和文學接受者的橋樑。)

3.大衆傳播媒介:指用於大衆傳播的物質媒介和技術手段,包括書籍、報刊、電視、電影、廣播、電腦等。(309腳註)

4.文化市場:有廣狹二義。狹義文化市場指爲實現文化商品流通、提供文化消費而設定的場所,如書店書市、劇場影院、歌舞廳、錄像放映廳等。廣義文化市場指文化商品交換活動的總和。作爲整個商品市場的一個特殊領域,它既要按一般市場的價值規律運作,又要遵循國家有關的文化政策與法規。文化市場在文化生產與消費者之間發揮着中介作用。

5.高雅文學:又稱純文學、嚴肅文學。指具有較高思想和藝術價值的文學。它服務於文學修養較高的社會階層。特點是內容深廣,藝術精美,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6.大衆文學:又稱通俗文學。指通俗、淺近、流行的文學。特點是內容淺近,形式通俗,適宜於消遣娛樂。多服務於文學層次較低的普通大衆。在商業社會,大衆文學又稱消費文學,具有贏利性與商業價值。

7.文學接受是一種以文學文本爲對象,以讀者爲主體,力求把握文本深層意蘊的、積極主動的閱讀和再創造活動。是讀者在審美經驗的基礎上對作品價值屬性和信息的主動選擇、接納和拋棄。

8.文學欣賞指文學閱讀,但不是一般的閱讀,而是明顯地具有儀式的、膜拜的、靜觀的審美性質。它是文學閱讀的理想狀態,(因而只能相對優秀作品而言。面對非優秀作品就無法欣賞)

9.文學接受的審美價屬性:指文學作品可以在情感上打動和感染讀者,給讀者帶來精神愉悅和美的享受。它來源於作品內容和形式統一而成的既源於而又高於生活的藝術世界。文學的審美價值可分爲三個層次:即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悅神悅志。它們分別指耳目感性快感,內心情感體驗愉悅,精神昇華感、自由感、超越感。(審美價值應該是來源於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內容方面的對社會生活的反映和作家的情感態度,形式方面的生動的形象、巧妙的結構、機智的語言等。)

10.文學接受的認識屬性:指文學作品可以幫助人們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因爲作品通過生動的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揭示人的內心世界,揭示人生真諦,並且有作家的評價,因而可以幫助讀者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自己。

高雅文學的認識屬性一般高於大衆文學的認識屬性。

11.文學接受的價值闡釋屬性:指文學作品包含着多種文化信息,可以滿足讀者對文化的理解和闡釋的需求。文學的文化價值除了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外,還有民俗學價值、歷史學價值、政治學價值、政治學價值、宗教學價值、哲學價值、道德學價值等等。他們可以供讀者理解、闡釋、評價各方面的文化內涵和意義以及作者的文化意向。

12.文學接受的交流屬性:指文學可以增進人們的相互瞭解、溝通和交流。無論是文學活動的“四要素”還是話語活動的“五要素”都充分表明文學的交流功能。事實上,文學從來就是人們進行思想情感、理想意志、生活經驗、審美趣味等交流的橋樑和媒介。

文學交流包括作家與讀者、讀者與作品人物、讀者與讀者、讀者與自然乃至整個人類交流四個方面。

  問題:

1.文學消費與文學生產有什麼關係?

二者是互動的關係。一方面,文學生產規定着文學消費。一指生產爲消費提供對象——文學作品。二指文學生產規定消費方式,即我生產文字型的書籍,你用閱讀的方式消費;我生產影視產品,你用既看又聽的方式消費。三是文學生產着新的消費者,即雅俗和質量高低不同的文學產品可以培養不同品位的消費者。另一方面,文學消費又制約着文學生產,表現爲:首先,文學消費使文學產品的藝術、社會、經濟的價值最終實現。其次,消費制約着生產方式、規模和方向——讀者喜歡的文學種類和內容形式才能多生產。再次,大衆的文學消費需求成爲文學生產的目的`與動力,促使文學生產不斷進行。

2.文學傳播方式對文學的生產和消費有何影響?

文學傳播方式以傳播工具爲基礎,截止目前,主要有口頭傳播、書籍傳播、視聽傳播等。文學傳播方式直截影響着文學生產和文學消費。比如,在口頭傳播、書籍傳播、視聽傳播的不同時代,這些不同傳播方式使得文學生產和消費的規模不斷擴大,消費的方式隨之多樣。(最初的口頭傳播方式難以擴大文學生產和消費。爾後的書籍傳播的方式中,初期的手抄本和後來的手工作坊印刷,產量和消費面仍有限。後的大工業生產方式使得文學書籍大批印刷、發行,消費面迅速擴大,而且,文學作品開始與作家分離,主要聽命於讀者對它的閱讀、理解、闡釋、評價了。20世紀20年代以後,文學傳播方式呈現出口頭傳播、書籍傳播、視聽傳播並存和相互滲透的局面。這就大規模提高了文學生產的產量,文學消費也不再像手抄本時代那樣屬於少數貴族和文人騷客的特權,而日益成爲廣大平民階層精神生活的需要。)

3.文化市場對文學生產和消費有何意義?

文化市場大大促進了文學生產與文學消費及二者的聯繫。表現爲:(1)它引導藝術生產者樹立市場觀念和讀者觀念,按市場的需求進行生產。(2)它激發了藝術家的創造潛能,有助於藝術生產力的解放。(3)它使藝術資源得到合理配置,促進藝術的多元化,大大滿足了人民羣衆多方面的審美需求。(4)文化市場的競爭機制不斷推動藝術家對文學觀念與寫作方法的探索,促進文學生產的發展和繁榮。當然,文化市場對文學生產和消費也有消極影響,主要表現爲以贏利爲目的,導致文學消費娛樂性增強,感官刺激性的產品增多,對嚴肅文藝形成衝擊。

4.爲什麼說文學消費既是一般商品消費,又是特殊的精神產品消費?

這即文學消費的二重性。因爲一方面,尤其是近代文化傳播工業和文化市場形成以來,文學生產與消費必須經由商品流通環節才能實現,文學產品的生產和消費要受市場的調節和刺激,必須遵循價值規律,所以,文學消費是一般商品消費。另一方面,①文學消費主要是滿足精神需求,而非物質需求,因而,其消費價值和衡量標準在不同的消費主體那裏是不同的;②凝聚在文學作品中的作家的創造性勞動難以定價;③文學產品的精神含量“消”而不“廢”,具有永久的魅力。④文學消費更是一種文化信息的傳播與接受,並且往往具有再創造的性質,要求消費者的積極參與。所以,它又是特殊的精神產品消費。

5.怎樣理解文學消費與接受的意識形態性質?

簡言之,文學消費和文學接受就是包括作家、出版家、書商以及文藝管理機構等在內的文學生產者通過文學產品被讀者閱讀欣賞,傳播和再生產着特定階級和階層的意識形態觀念,最終可能轉化爲接受者的思想意識,因而它具有意識形態性質。

6.文學消費與文學接受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二者的區別在於:(1)文學消費具有物質消費和精神享受的二重性,文學接受純屬精神活動。(2)文學消費包括閱讀行爲和只收藏和用以裝點門面而不讀、買書饋贈等非閱讀行爲。文學接受只是閱讀欣賞活動。(3)二者的主客體條件不同。文學消費除了閱讀能力等主觀條件,其客觀條件主要強調經濟能力、閒暇時間等。而文學接受需要閱讀能力外,更關心接受者的個性、經歷、文化修養、審美趣味、期待視野等主觀條件。其客觀條件主要強調文本對象和接受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沒錢可以借書讀。(4)文學消費研究具有商品生產與流通、精神享受等多視角的特點,文學接受研究只重審美視角。二者的聯繫在於:二者同時主要指文學閱讀與欣賞,基本意思是相近的。文學消費是低層次的文學接受,文學接受是高層次的文學消費。(怎能把文學消費和文學消費研究混爲一談)

7.怎樣理解文學接受是一種審美活動?

文學接受是一種審美體驗活動,文學作品可以在情感上打動和感染讀者,給讀者帶來精神愉悅和美的享受。它來源於作品內容和形式統一而成的既源於打動和感染讀者,給讀者帶來精神愉悅和美的享受。它來源於作品內容和形式統一而成的而又高於生活的藝術世界。文學的審美價值可分爲三個層次:即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悅神悅志。它們分別指耳目感性快感,內心情感體驗愉悅,精神昇華感、自由感、超越感。(審美價值應該是來源於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內容方面的對社會生活的反映和作家的情感態度,形式方面的生動的形象、巧妙的結構、機智的語言等。)

8.文學接受是一種認識活動。

文學接受是一種認識活動指文學作品可以幫助人們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因爲作品通過生動的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揭示人的內心世界,揭示人生真諦,並且有作家的評價,因而可以幫助讀者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自己。

高雅文學的認識屬性一般高於大衆文學的認識屬性。

9.文學接受是一種文化闡釋活動。

文學接受是一種文化闡釋活動指文學作品包含着多種文化信息,可以滿足讀者對文化的理解和闡釋的需求。文學的文化價值除了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外,還有民俗學價值、歷史學價值、政治學價值、政治學價值、宗教學價值、哲學價值、道德學價值等等。他們可以供讀者理解、闡釋、評價各方面的文化內涵和意義以及作者的文化意向。

文學的文化價值來源於文學對象的多方面性,來源於文學的人文關懷。

(文學文化闡釋的要義是,闡釋主體站在自己的文化視野上,與作品所蘊涵的文化意向進行對話和交流。)

10.文學接受是一種交流活動,具有交流價值。

指文學可以增進人們的相互瞭解、溝通和交流。無論是文學活動的“四要素”還是話語活動的“五要素”都充分表明文學的交流功能。事實上,文學從來就是人們進行思想情感、理想意志、生活經驗、審美趣味等交流的橋樑和媒介。

文學的虛構性、符號性、形象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文學交流不同於日常交流,它如朋友間交流那樣平等和投緣,還可打破時空的限制。

文學交流包括作家與讀者、讀者與作品人物、讀者與讀者、讀者與自然乃至整個人類交流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