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風景油畫教育理念的革新的論文

本文作者:陳振強 單位:廣西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關於風景油畫教育理念的革新的論文

創新力是一種摒棄舊事物,創造新事物的力量。創新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創新激情、創新思維、科技素質。激情是創新的初始化,而思維是結果的映射。那什麼是創新思維呢?創新思維是一種放射性思維,因此在這種思維的引導下,人們可以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法。這種思維不受客觀因素的限制,思維具有擴散性,並且它產生的方法也具有多樣性。當思維處於有意識、不勝任的狀態時,往往能有新想法的產生。因此,在教學中,除了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外,應該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欣賞名家作品,指引學生注重畫面的選景與構圖

在風景寫生中,我們不能將諸多客觀事物強加在自己設計好的畫面上,而是應該學會如何選景,對畫面做以調整,勾勒出極具美感的畫面,通過構圖法則使物體更生動地呈現在眼前。研究名家大作和名畫是提高學生構圖技能的必不可少的因素。這就需要教師指引學生從名家作品所呈現的均衡感、節奏感等方面去吸取構圖的經驗方法。

均衡感。古典構圖講求均衡與對稱,爲了展現出一種對稱美。這種均衡感既有畫面明度的均衡,也有畫面感給人心理感覺的平衡。如柯羅的《楓丹白露的早晨》,橫向的遠山和縱向的近樹相結合,渲染出一種靜謐的氛圍。而近現代作品不完全採用傳統的手法,而是有舍有取,讓畫面更具活力。如巴爾蒂斯的風景畫《夏西堡農場中庭》《黎壅的谷地》《夏西農舍庭院習作》等,運用幾何理念,使畫面呈現多種幾何圖形,給人以均衡感。洛佩斯的風景畫《後花園》也是如此,只是相對不太明顯。

節奏感。在包括高、寬、深等立體空間內的有無規律的間歇性變化簡稱節奏。節奏在藝術中處於靈魂地位。“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是國畫創作的一種說法,它講的就是一種疏與密的節奏感。這裏就得提一下洛佩斯的作品《海》,其構圖並不繁瑣,涌動的波浪形成強烈的韻律感,同時白雲與倒影相呼應,給人以柔和感,因此整個畫面由於各節奏的相呼應而變得豐富多彩。塞尚的《聖維克多山》中,景物的幾何效果更加明顯,通過對景物的細緻排列組合使畫面看起來更加協調。塞尚曾說:“要用圓柱體、球體、圓錐體處理自然。”這樣一來就可以不被某些不必要因素所限制,更加簡潔的進行勾勒,從而解放思想,整體把握自然,使畫面呈現人爲加工後的節奏感。莫蘭迪的風景畫作品則給人更加新奇的感覺,他不斷地加工結構,調整色彩,創造出一種抽象感極強的精品繪畫,而畫面也更具有了節奏感。在油畫寫生教學中,傳統的方法(以雙手爲取景框來取景)可以防止畫面的景物的大小不協調。但這種方法缺少新意,我們應將上面提到的均衡感、節奏感等結合使用。如:我們可以將電線、樓梯等線狀物體放到結構方面研究;物體的距離與體積等可從節奏與韻律感方面去考慮。在表現這些東西時,我們不能一概而論,應該分析其結構構成並作出取捨選擇。捨棄不必要的,突出重要的。

技術與藝術結合

在遵循色彩規律的基礎上,應充分使用各種顏色及筆觸,從實踐中得到啓發,突破傳統模式的禁錮。繪畫技巧是一個不斷學習與探索的過程。對於畫面筆觸來說,技巧就如筆觸流露出的氣質;而對於畫面境界來說,技巧又像是境界展現的韻味。由此可見,這直接決定了畫的最後質量如何。作爲組成繪畫語言的重要部分之一,筆觸不僅能創造美的`效果,其本身也是一種美。筆觸之於繪畫,若旋律之於音樂。繪畫時,運筆要迅速而堅決,行雲流水,做到筆觸鮮明,排筆有律,就像音符一樣能展現出美的旋律。由氣韻而知修養。熟練的用筆沒有生硬感,一筆一情感,筆觸即是感情的宣泄。筆觸的不同姿態也使得氣韻產生多樣化效果。在美術寫生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突破思維定式限制,用帶情感的筆觸去尋找景物的構成和色彩,變枯燥爲多彩。畫面中顏色的分配,色調的輕重,整體佈局等都會使畫面呈現不同的“味道”,而這些“味道”的形成常常與筆觸與肌理的“偶然性”有關。景物千變萬化,那麼我們的表現手法也應具有多樣性,譬如西北的豪邁雄渾與東部的都市氣息是不能同日而語的,這就需要掌握多種繪畫技巧。著名風景畫家楊誠的作品因“新”而著名,他的畫面包含着衆多的筆觸與肌理,融合了中國畫與油畫的衆多技術,這也使得其作品帶給人更加耳目一新的感覺。其實筆觸並不存在於景物中,而是畫家在不斷的繪畫過程中自身的一種情感的自然顯現。筆觸的技巧美體現了畫家對景物美感的獨到理解和欣賞。筆觸之於畫家,就像標籤之於商品,永遠不會有重複。它對藝術創作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抓住肌理的“偶然性”,如用塑型膏做畫布的底,使用松節油稀釋油畫染料,體現不同的色彩感,運用國畫和油畫的繪製技巧加強畫面的效果。這些效果都需要細心培養,雖然萬事開頭難,但是熟能生巧,練多了自然就能運用自如了。同時學生能在不斷的實踐中吸取更多的繪畫經驗,做到對油畫真正的瞭解。

因材施教

根據不同學生的基礎和天資的差別來進行創新力的培養,產生多樣的藝術風格,並獲得更多經驗。“畫如其人”,個人的性格決定了畫面的風格。法國自然科學家布封的名言“風格就是人本身”曾多次在馬克思的名言中出現。我們應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特性,培養適合自己的風格類型。風格的養成直接受個人創新能力的影響,而創新力的培養又需要畫家有多重藝術修養。形式作爲思想傳播的中介,可以直接映射藝術家的修養水平。技術作爲藝術的根基,並不是藝術的全部,一件成功的藝術品必須要有思想。技術只是一件工具,而一定的文化修養不僅可提高人的素質,也能提升技術能力。只有這樣,藝術品才能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美。學生應該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無論形式還是表現語言或材料,都是寫生前的必要準備工作。在下鄉寫生前,我們應倡導學生從藝術大師們各種風格的藝術品中選擇適合自己的風格,這樣做不僅開闊了眼界,也爲寫生做好了準備。在寫生中,如果自身色彩感強,則可在色彩上做文章;造型能力強,可大力塑造生動的實體;若造型能力不強則可追求平面效果。另外,學生還必須學會通過文化素養來解決更深的問題。這種素養是要靠大量書籍的閱讀來培養的,並且通過閱讀還可以提升自己的想象能力,獲得更大的藝術創作空間。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有一點很重要:藝術的創新具有極大的偶然性。藝術意外是強調在藝術實體外的延展。這也就是說,藝術意外的基礎條件是追求和發現新的藝術手法。而這種藝術意外的形成就是靠“個體有爲差別法”,每個學生都擁有不同的思維,因此他們的創作風格絕不會出現相似。所以在風景寫生過程中,很多時候應摒棄經驗主義,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或其他想法來進行放射性的藝術創作,這樣將會使藝術意外發生的機率大大增加。如著名畫家任傳文的畫就暗藏着一個神奇的境地,這裏是現實與夢想的邊緣地帶,給人以神奇感。其創作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實體與思維所體現出的現實與飄渺的結合。在他的畫面上,適當的位置有適宜的平凡或者飄渺,任傳文的“純化感覺,跡化感情”就是對這一特殊的相互關係的描述。正是因爲任傳文勇於突破傳統油畫繪製的侷限纔有了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他使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就是這一推斷的很好論證。

融合多種畫種,發掘創新潛力

藝術具有相通性,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其他畫種對油畫也有着很多的借鑑意義。在風景寫生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分析各個畫種的優劣,吸取其長處或優勢,從而創造出更加有新意的作品。首先,當今是多元藝術的時代,因此油畫專業的學生不能只侷限於油畫專業的知識,而應該結合不同的畫種,培養獨特的藝術創作風格。上面提到過,在油畫中加以中國畫的技巧可以使油畫更具有色彩美,創作者也會將中國畫的一些基本理論知識(計白當黑、氣韻生動、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等)運用到自己的創作過程裏,這樣使得繪畫技巧呈現多樣性,並且這些技巧的相結合運用也使得油畫的表現力更強,更生動形象。中國山水畫對油畫的借鑑意義十分重大,如當代名師張冬峯的作品就是借鑑了山水畫的各種技巧,並將其與自己的創作風格相結合,這種結合幾乎是完美的。從他的結合手法中也可以看出他極高的文化修養。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多多欣賞國畫,並且應該從中學習審美技巧,同時吸取其長處並將其與油畫創作相結合。其次,水彩畫、版畫、雕塑等其它畫種對油畫來說,也有着與山水畫同樣的正面作用。這裏不得不提一下設計藝術學科,它對油畫的作用不可估量。“大藝術,大設計”已成爲時代潮流,藝術開始朝着多元化方向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的景象。藝術設計課質量越高,對油畫發展的影響就越巨大。此外,我們還應該倡導學生去多閱讀,多到藝術名地進行研究,譬如敦煌和永樂宮壁畫的各種繪製技巧就可以運用到油畫創作中。而衆多民間藝術的優勢可以大大提高油畫的文化底蘊,保證學生在描繪風景的過程中受到更多啓示並且獲得良好的體驗。

在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任重而道遠,因此教師必須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工作,通過特定環境、不同的審美觀以及特定材料形成個性化語言。一方面我們應該倡導學生保持開闊的視野,不斷豐富他們的文化內涵,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從而形成個體性繪畫語言;另一方面,我們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靈活運用各種創作元素,發散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技能,使他們能更好地適應這個多元藝術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