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方案9篇

爲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指的是爲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才培養方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才培養方案9篇

人才培養方案 篇1

隨着高等教育大衆化時代的到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正日益爲社會所關注。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涉及政府調控、社會經濟發展、學校、用人單位和大學生自身等多方面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着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不強。爲此,高校要以就業爲導向,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一、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基本思路

(一)把握時代脈搏。透徹理解新世紀的人才標準

(二)符合高校實際,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

在人才目標定位上.高校應把握好人才培養的總體品質與規格,針對不同的學科專業和類型,培養研究型、複合型、應用型等不同規格的高素質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對各種人才的不同需要。開創出一條促進畢業生就業的路徑來。當前不少學校片面追求高層次。盲目地追求專科院校升本科、本科院校爭上碩士點、博士點。在追求高層次辦學過程中,一些過去十分有專業特色或專業優勢的學校放棄了自己的特點。在人才培養定位上出現了明顯的偏差,從而導致人才培養的雷同。畢業生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以地方性綜合大學爲例.地方綜合性大學由於辦學歷史、生源狀況及地域條件的限制,具有“地方性”和“綜合性”兩個特點。地方性院校要面向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的具體需要,結合所處地區的實際情況,培養本地區所需的各種各樣的實用人才。

(三)轉變教育觀念,體現以人爲本、人職匹配的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階段.與精英階段人才培養的主要區別是擺脫了單一的精英培養模式,呈現出多樣化的培養模式。市場需求是多樣化,不同社會職業對畢業生素質要求不一樣。如果培養出的學生千篇一律.其結果必然是學生在人才市場中缺乏競爭力。高校人才培養方案要體現以人爲本、人職匹配的思想,根據大學生的個體差異狀況,按照社會職業的需要.進行不同職業目標的培養,不僅大學生的德、智、體等諸方面能得到全面發展,大學生個體的潛能和差異性也能夠得到發展,這樣的畢業生就可以更好地適應多樣化的社會職位的需要.更有利於人職匹配、順利就業。"

二、改革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的具體化。是學校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導向作用。我國高校本科教育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以“學科本位”理念來構建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強調專業的專、深、尖在當時計劃經濟時代,社會需要大量同類型、同層次人才的背景下.爲社會輸送衆多高級專業人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市場經濟時期,伴隨產業結構由勞動和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轉變.社會對人才需求不再單一,而呈現出多規格、多類型、多層次的需求態勢。如果再沿襲單一以“學科知識”爲理念構建人才培養方案,忽視學科專業發展的廣度與交叉融合性.必然會導致培養的人才知識面過窄,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因此.當前高校要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需要和大學培養目標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以就業爲導向、以能力爲本位”的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構建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平衡的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是教學計劃.而教學計劃的核心是課程。所以,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大學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其是否科學、合理對大學能否高質量的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至關重要。我國現行本科課程體系的.弊端表現爲:普遍側重於必修課程。忽略了選修課程的合理比例分配;重理論,輕實踐;各類專業劃分過細,相關課程交叉重疊,沒有整合;課程內容陳舊、滯後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聯繫不夠緊密[。因此,高校要加大課程改革,以就業爲導向,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優化培養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學生畢業後進人人才市場的競爭力。

(二)進一步推進學分制改革

學分制是一種以學分爲計量單位衡量學生學業完成狀況的教學管理制度。高校學分制推行已久,但很多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只能說是學年學分制或半學分制高校學分制改革之所以成效不大,有諸多因素制約:課程體系不健全;教學管理制度;教師工作不到位:計算機房、實驗室、圖書館等教學輔助部門的管理等原因。在高等教育跨人大衆階段,如何真正實現學分制,使現代高等教育制度具有更大的靈活性、適應性和開放性.成爲高校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1.制定彈性學制.放寬修業年限

在規定標準學制的基礎上.允許學生在取得規定的學分數後提前畢業或延長學習年限。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則。尊重學生的愛好和個性發展,適當放寬轉系、轉專業的限制。建立和完善主輔修制、雙學位制度、重修、重考制等。在學分制教學管理過程中,多開展校際合作,倡導跨校選課。建立學分互認機制,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允許學生可實行工學交替、分段完成學業:一部分優秀學生在完成第一學年基礎理論課程學習後,可根據自己的專長、興趣,自主選擇專業和專業方向。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導師制

在學分制的實施過程中.由於選修課開設的數量與質量均取決於教師,因此,要推行學分制,就必須採取有效措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教師的素質。積極提倡導師制。加強對學生選課、學習的輔導和指導。防止導致學生在選課、選專業或方向等方面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保證選課質量和學生知識結構的合理構成。

3.加強課程開發.完善選課制

實施完全學分制的關鍵在於讓學生有充沛的課程可供選擇。因此。要積極進行課程開發。強調課程建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發儘可能多的吸引學生的高質量課程。"

(三)深化教學改革,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大學生的就業率、就業滿意度和就業適應性從根本上說是由教育質量決定的。教育質量集中體現於教學質量。而教學工作又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因此。學校要以創新人才培養爲重點.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創新教育教學思想

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首先要在教育思想上轉變觀念。爲此要樹立以人的全面發展爲核心。從科技革命和現代化需要出發,注重培養學生開拓創新能力的教育觀。

2.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注重傳授與啓發的結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課內與課外創新教育的結合。在教育教學中,要以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爲出發點。充分運用網絡、電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把網絡教學、集中授課與分散討論和個別指導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啓發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在動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3.重視大學生個性化學習

課堂教學中,教師着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入討論、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探究能力。讓大學生有自由的時間和餘地,學會按照自己的發展方向,進行個性化學習。完善自己的素質結構。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就業競爭力。

(四)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注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是學生就業最爲重要的競爭能力.參加實踐也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至爲關鍵的環節。目前實踐經驗少、實踐能力弱已成爲大學生就業最大的障礙。所以。學校要突出實踐教育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

1.從思想觀念、措施上重視大學生實踐體系的建設

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大學生實踐活動處於從屬地位的狀況.在專業教學計劃中確立實踐的地位和作用。設置獨立的實踐課程。並給予組織、管理、場地及資金的配套。使實踐體系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

2.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要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利用大學生社團開展多種類型、多種形式的活動。如師範類的教學大比武,工科類的技能大賽,各類創新競賽等。

3.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固定的實踐基地

在城市、鄉村、機關、學校、部隊、企業之中廣泛建立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志願服務基地、專業實踐實習基地、科技創新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軍民共建基地等一大批實踐基地。增加學生對工作環境的認識,早日成爲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適崗人才”。

4.加強創業教育

把創業教育及創業人才的培養納入高等學校課程體系,積極開展各種創業培訓活動,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幫助畢業生順利創業。學校要通過定期舉辦創業計劃大賽、創業者學術講座。定期請一些創業成功者與學生就創業之道進行交流與探討.分析創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爲學生提供借鑑。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內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創業體驗。如成立由學生自主管理和經營的科技服務公司、建立學生超市、學生書亭、學生家教部等實體。爲大學生實踐、創業、成才的提供平臺。

人才培養方案 篇2

自Google公司提出“雲計算”概念以來,雲計算[1-3]得到了產業界的廣泛關注。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自己的雲計算平臺,如Amazon的AWS,微軟的Azure,Google的GAE等;國內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也推出自己的雲計算平臺。在我國,自《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雲計算列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以來,我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指導及規劃政策促進雲計算髮展[4]。同時地方政府對發展雲計算保持高度熱情,我國累計已有30多個省市發佈了雲計算戰略規劃、行動方案或實施工程。如北京政府開展“祥雲工程”;上海政府開展“雲海計劃”;無錫市基於IBM雲計算技術架構搭建商務雲、開發雲、政府雲等多個平臺[5]。隨着雲計算技術的成熟,高校怎樣根據技術的發展培養合格的雲計算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根據學校的定位,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技能需求爲根本出發點,根據調研企業需求,設置雲計算人才培養的相關課程,爲雲計算人才培養教學計劃提供建議。

在雲計算平臺中,OpenStack和Hadoop是兩個非常重要的開源平臺。OpenStack雲計算平臺,提供基礎設施服務(計算、存儲等)。20xx年就坐擁51%的市場佔有率;時至今日,OpenStack產品在開源雲計算市場的佔有率已達69%。Hadoop的出現是計算技術發展進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使實用的大規模分佈式計算和存儲成爲可能。Gartner也估計,20xx年,該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至8.13億美元。AlliedMarketResearch調查報告顯示,20xx年至20xx年,全球Hadoop市場份額將以58.2%的年複合增長率,從20億美元增長至50.2億美元,增長幅度超24倍。基於OpenStack和Hadoop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本人在51job中搜索OpenStack和Hadoop的相關人才技能要求,爲課程設置提供依據。

1OpenStack人才技能要求與課程設置

在51job搜索“雲計算”招聘職位,共搜索到8755條結果。適應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生從業的相關職位有:雲計算運維工程師,雲計算平臺開發工程師等。其中Openstack運維人才技術需求崗位數爲583個,各企業相同的需求:熟悉linux系統的監控和常用服務的安裝、配置;熟悉網絡基本配置;熟悉MySQL等數據庫的維護工作;熟悉OpenStack產品及各個組件(Nova,Swift,Quantum或Neutron,Cinder等核心組件);熟悉KVM、Xen等虛擬機技術。同時有少數企業根據企業的業務需求提出自己的技能需求,主要有:熟悉SDN相關技術;熟悉Bash等腳本編程語言,熟悉Python語言;熟悉負載均衡技術;熟悉常用開源監控工具,如Nagios、Zabbix等。

搜索到的Openstack開發人員崗位數1009個,主要技能需求爲:熟悉Libvirt,熟練使用ComputeAPI、ImageAPI;熟練至少一種虛擬化技術;能基於OpenStack模塊進行二次開發。雲平臺前端開發需求崗位8個,主要技能要求:精通html/xhtml、DIV,CSS等網頁製作技術;精通JavaScript、Ajax等Web開發技術;熟悉?Web框架和類庫,如Django,bootstrap、angularjs、jquery。雖然雲平臺前段開發需求少,都此類人才不但可以從事雲平臺的前端開發,也可以從事Web開發的前端開發,市場需求量很大,因此也單獨列出。針對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狀況,擬定培養OpenStack相關人才培養的.主要課程:①高級網頁設計與製作,內容有Html,css,JavaScript,JQuery;②網絡操作系統,內容有Linux操作系統的安裝、使用、性能調優,Shell編程;③雲計算概論,內容有OpenStack安裝與維護;虛擬化技術;常用開源監控工具和負載均衡工具;Libvirt使用;(4)雲計算應用開發。內容有Python編程,OpenStack組件API。

2Hadoop人才技能要求與課程設置

在51job以“Hadoop”爲關鍵字進行搜索,結果有6737條,統計各企業對人才技能的要求,總結爲:熟悉Linux系統;熟悉Linux/Unix環境下的Java編程;熟悉hadoop相關各種開源項目;掌握MapReduce處理問題思想;熟悉SQL數據庫操作(Oracle、MySQL等);能處理海量結構化數據的挖掘,挖掘算法優化,進行數據分類及分佈統計。根據技能需求,擬定Hadoop相關人才培養的主要課程爲: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絡操作系統;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Hadoop大數據處理,主要內容有Hadoop體系結構,HDFS,Map/Reduce,HBase。

3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實踐

爲了培養應用型人才,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從所教學對象的特徵出發,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在課程教學中,需要精心組織,課程知識點的講授按照有組織、由易到難得順序開展;在課程教學中,注重小的案例的使用,通過一個完整的案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理解相關知識點的使用方法,從而積極參與到課程中來.

人才培養方案 篇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指出,要“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爲了儘快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試點,教育部、中組部、財政部共同實施了“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江蘇省積極啓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試點項目,並已通過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評審、同意備案。

經鎮江市教育局推薦、江蘇省教育廳批准,我校被確定爲“江蘇省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基地”,並與清華大學等單位合作,共同舉辦“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同時,我校被鎮江市教育局確認爲熱點高中“自主招生學校”。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遵循“三個有利於”的指導思想。有利於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推進中國小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推進中國小教育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爲高一級學校輸送拔尖創新人才。

(二)遵循“三個堅持”的原則。堅持積極推進、穩妥操作的原則,堅持評價方法多元化和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原則,堅持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力求全面、客觀、科學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開班計劃

3個班,120人左右。

三、推薦與報名

(一)報名條件

20xx年入學,具有陽丹市學籍的`國中學生;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文化成績優秀,在開拓創新方面有特長;身體健康。

(二)報名程序

1.個人申請:填寫《省丹中第三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選拔報名表》,表格請從省丹中網站下載。

2.學校推薦:由所在學校依照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初審,按分配參加考試的人數推薦參加選拔的學生,名單由所在校公示不少於三日。

3.資格審查:由所在學校統一到我校辦理報名手續。報名時應帶“選拔報名表”、“學校報名彙總表”、考生戶口本原件及複印件、獲獎證書原件及複印件。我校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資格審查,合格者發給參選資格證。

4.報名、考覈費用:150元/生

四、考覈辦法

(一)筆試

7:30—9:30 數學(160分)

10:00—11:30 理綜(100分,含物理、生物、信息等方面的內容)

13:30—15:30 語文(120分)

16:00—17:40 文綜(120分,含英語政治、歷史、地理、藝術等方面的內容)

(二)面試對象的確定

1.根據筆試成績,按分配指標數1:1的比例,劃定各校的面試分數線,從高到低確定面試對象。筆試總分相同,以數學、語文兩科成績之和排序;數學、語文兩科成績之和相同,以數學成績排序;若數學成績仍相同,則均確定爲面試對象。

2.城區國中名額分配到校,在各校分配指標數範圍內確定面試對象。農村國中在分配指標總數內確定面試對象20人(生源數200人以上的,每校最多不超過2名,生源數200人以內的,每校最多不超過1名)。

3.具有陽丹市戶口的考生,在各校分配指標數範圍內確定面試對象;非陽丹市戶口、筆試成績達到一定分數的考生,不佔用本校的分配指標。

(三)面試

面試主要考覈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面試結論分爲“合格”與“不合格”兩種。

五、培養對象確認

在筆試成績和麪試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綜合素質,擇優確認培養對象,並報市教育局備案。

六、日程安排

1.報名日期:6月25日—6月28日(個人申請、學校推薦、公示)。

2.資格審查:6月29日(各國中學校派專人到丹中辦理相關手續,交紙質報名表和電子版彙總表)

3.考覈日期:

7月1日 筆試;

7月3日 確定面試名單;

7月5日 面試;

7月8日 公佈培養對象名單。

人才培養方案 篇4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論文

1 人才培養模式概況

計算機專業具有實踐性強、技術發展迅速、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大、與具體應用結合緊密等特點,需要有不斷的創新來開展新技術的研發並推進新技術在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應用[1]. 同時,解決相關問題需要整合計算機專業中信息技術、計算機工程、軟件工程等分支學科,並對其多元知識點進行融合[2]. 因此,計算機專業尤其需要也特別適合開展科技創新教育。

培養計算機專業科技創新人才,需要深入瞭解計算機專業的特殊性,建立與之相符的教育教學觀念。 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 需要建立一套合適的課程教學體系,並將各個學科及課程的內容理論聯繫實際,尤其注重教學實踐,並結合計算機科技競賽及各個層級的科研項目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3].

2 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方案

2.1 基於科技競賽的計算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

鼓勵科技創新與注重教學實踐的初衷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有着積極的作用。爲此教學實踐的改革刻不容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考慮適當增加教學實踐的課時,從而提升學生參與項目的積極性。 針對計算機學科的前沿知識,及社會領域的棘手問題、熱點問題等皆可引導學生分層次逐步介入到關聯的課程實踐、大學生創新課題、畢業設計中來。不再以唯成績論的單一方式進行考覈,從而實現對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

計算機專業的特殊性註定其科研與教學目標的實現必須理論聯繫實際,這使得計算機課程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院以計算機競賽爲依託,增強了參與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學校對相關計算機實踐平臺的規劃與建設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形成了多個涉及重要課題的實驗室,這便於將計算機學科的多元知識點結合起來開展開放式實驗,從而提高研究性、綜合性、設計性等實驗在實踐教學中比重。 在面向對象的JAVA 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算法分析與設計等相關課程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我院將教學實踐改革的目標定位於結果的演示、數據的驗證及更高層次的設計性與創新性結合的綜合性實驗,這些工作將有助於參賽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計算機科技競賽爲依託,根據教學大綱及科技創新的`成果對計算機專業的相關課程設計進行了教學改革,並結合計算機仿真及軟件設計等競賽的特點進行選題,使得課程設計的題目更具實用性。 爲此,課程實踐對學生的要求也更具針對性,要求學生依次完成課程選題、解決方案與架構的設計、程序編寫、配置、軟件測試、撰寫課程實踐報告等步驟,並依據軟件工程的標準,形成一套以國家標準爲基準的文檔。讓學生全過程參與到科研項目中來,明確自身職責,並有效地培養其科技創新、軟件方案設計、實踐動手等方面的能力,從而爲我院儲備計算機科技創新人才資源。 除此之外,在積極引入科研項目的同時也要落實將科研成果與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教學實踐有機結合,以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思想轉變。

2.2 多元知識點融合的實踐教學

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需要以計算機專業知識爲依託,通過不斷的積累,從而在某個領域保持優勢,並融合各個課程的多元知識點來實現創新突破。由於計算機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所以在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培養方面,我院不僅重視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而且關注交叉學科、前導課程、後續課程、多元知識點的融會。 在平時教學中,應及時瞭解計算機專業各二級學科的發展方向,並把各二級學科的相關知識點融入到教學實踐中來,從而培養學生對前沿理論與先進技術的研究能力。 深入瞭解計算機專業各課程間的關聯性,明確主要課程的關聯性教學規則,從而使得各課程多元知識點融合,這樣有助於學生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爲此,改進了計算機學科主幹課程的教學大綱,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操作系統等課程的理論學習完成後, 皆開設了 16 課時左右的相關上機實踐與課程設計。目標是加強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相關學科與課程多元知識點的綜合運用。

如:在 JAVA 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軟法算法分析與設計的教學中, 就融合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知識、算法理論與思想的知識,在實踐教學中應向學生介紹這些知識點涉及的課程及其相關性等[4]. 同時,依據多年來各類科技競賽的情況,在計算機相關主幹課程的課程設計選題中,我們有目的的挑選其中難度適宜的作爲課程設計的可選題目,逐步加強對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如此,將之與計算機科技競賽進行關聯, 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其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最終實現了教學相長的目標。

2.3 構建計算機專業科技競賽體系

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並根據計算機專業的特點,課題組從國家級、省級的計算機專業競賽中層層篩選出了一批適合我校特點的競賽項目,並通過多年的積累,構建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計算機專業科技競賽體系。當前,我院計算機競賽體系分爲四個層級,涉及校級選拔賽、選拔後的集中培訓、湖南省組織的省級比賽、全國性質的比賽。相關競賽項目包括:全國計算機仿真大賽、ACM、全國軟件設計與研發大賽、藍橋杯、挑戰杯、畢癉杯等。 每個大賽的側重點有所差異,但宏觀上囊括了計算機專業課程的重要知識點[5].

2.4 組建計算機專業科技競賽選拔和激勵機制

學院鼓勵和組織本院學生積極參與各類計算機相關競賽,並從選拔、培訓、競賽等各個環節給予支持與監督,從而形成了良好的計算機相關競賽選拔制度與激勵機制,並通過多屆不同類型的競賽積累了豐富的指導經驗,最終制定出一套競賽相關的準則與指導方法。

1)制定選拔公平與優化組合的準則

計算機專業相關競賽面向全院學生進行公開選拔,而選拔的依據涉及基礎知識、專業知識、邏輯能力、問題分析與設計能力、團隊協同能力、領導組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詳見圖 1.初步擇優選出綜合能力較爲突出的學生,並進行相關測評,尤其關注入選學生的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及團隊協同能力。此後,通過評測的學生將進入複賽,並將入圍學生分成多個項目團隊,依據計算機競賽的規則進行模擬比賽, 並邀請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評審,對每個團隊表現給予綜合評分,依據綜合成績,評選出成績優異的團隊代表學校參加各個級別的競賽。

參賽隊伍的學生構成遵循雙向選擇、優化組合的原則。 由於計算機競賽常以團隊爲單位,學生在團隊中要各司其職,在此之上,更要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因此,學生如何組合就變得至關重要了。一般而言,項目團隊有一個組長,組長主要負責項目小組的全局協調與解決方案的掌控,爲此,要求組長需具備優異的組織協調能力與溝通能力,除此之外,團隊中至少需要一名職責類似於核心程序員的成員,其主要職責是負責關鍵技術及實施方案的解決。 最後,文檔的編寫和整理及歸檔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步驟,這就要求項目組成員必須具備較好的文字表述能力。從學校長遠發展來看,競賽的梯隊建設問題也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 有時爲了達到人員組合的最優化,需要對新老隊員進行交叉組合,既可發揮老隊員的比賽經驗優勢,也及時鍛鍊了新隊員。

2)建立科學、規範的競賽培訓輔導機制

競賽前的培訓輔導工作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保證, 我們對每一項賽事都制定周密的計劃與安排。在訓練方法方面,側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並在選題與解決方案的制定方面給予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鼓勵學生積極發揮創造力與想象力;在培訓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如:講解算法、框架、原理等,而具體的系統解決方案、關鍵技術路線、算法設計及編碼全由學生分工協作來完成,側重培養他們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以及對多元知識點的綜合應用能力等。

實踐證明,科學規範的賽前培訓輔導,有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及意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競賽過程中,指導老師主要從宏觀上對技術路線與解決方案進行指導,對項目進度和文檔的規範進行把控。 例如在藍橋杯中,由指導教師與參賽隊員共同商定一個選題,而後由參賽隊員完成軟件整體方案的規劃、技術路線、程序編碼、相關文檔編寫等,指導老師依據進度安排,進行階段性臨界點檢查,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提出改進意見,並在最後階段檢查程序及文檔質量。

2.5 科技創新團隊及實習基地的建立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集合社會及學校等多方面資源的支持與鼓勵,是個持續的過程。 在各方資源允許的情形下,實習基地的建立是必要的,此外,仍需明確發展的方向,並建立可持續性的研發梯隊。 爲此,我們在爭團隊建設方面及爭取社會資源支持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企業與學院採取了院企合作的新模式,成立了多個大學生科技創新校外孵化基地。 企業方依據業務需求,組織學生團隊參與項目的研發工作, 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除此之外,依託指導教師主持或參與的各類國家級、省級、廳級、橫向項目及大學生創新項目等學生基金項目爲基礎,在院內建立創新實習基地並配備相應的項目團隊,其目的是建立可持續的、遞進式的科研體系和科研團隊。

由於項目的分類導致科技競賽側重點的差異,學校每年從學生中層層篩選出具備科研潛質,並對科研項目有認同感與強烈興趣的學生參與到指導教師的科學研究團隊。 通過指導教師的專業指導與培訓,科研團隊中的學生全過程參與到方案的解決、算法的設計、程序的編碼、文檔的編寫、系統的測試等。 這將提高項目的質量,並較好的控制項目進度的實施,也對學生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多元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有着積極的作用。 在此基礎之上,學生在參與科研項目的同時,也需注重將科研成果轉化爲專利,並反饋到教學實踐上,從而發揮科研項目對教學的積極作用[6].

3 結束語

我院以實施計算機科技創新與深化基於競賽的實踐教學爲出發點,積極開拓校內外創新項目,並結合計算機科技競賽的多元知識融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爲社會培養一批計算機相關專業高檔次的創新型、實踐型人才。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樣的教學改革研究將持續下去,推廣到其他專業。

人才培養方案 篇5

財經學院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實施方案(討論稿) 爲切實提升財經學院專業建設內涵,提高財經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經學院教職員工充分討論,特制定財經學院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實施方案。

一、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組織管理

在學院黨政領導下,根據歸口管理的基本原則,以辦公室、實驗室、教學系爲實施單元,制定相應實施細則。學院黨政領導班子負責總體計劃研究、任務分解、過程控制與總結。

二、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總體目標

以“特立交通,經濟天下”爲辦學特色,以“深化教學改革,推動學科發展,建設教學研究型學院”爲主題,以培養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強烈的創新意識、寬廣的國際視野、紮實的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爲目標。

三、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實施方案

(一)專業提升計劃

1.專業提升計劃目標

“專業提升計劃”以促進財經學院所有本科專業內涵提升爲根本目標,各專業通過5年建設,建成在市內有較強競爭力、在校內擁有比較優勢與特色的專業,使我院人才培養質量再上一個新臺階。

(1)會計學專業

進一步強化專業優勢與特色,人才培養質量、專業綜合實力和社會知名度達到市內同類院校先進水平,校內專業評估達到“優秀”,

並爭取通過國家專業評估與認證。

(2)市場營銷專業

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明確專業特色與優勢,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加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質量、專業綜合實力和社會知名度達到市內同類院校前列,校內專業評估達到“良好”,並積極爭取成爲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3)經濟學專業

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培育專業特色與優勢,人才培養質量、專業綜合實力和社會知名度達到校內先進水平,校內專業評估達到“合格”,並積極爭取成爲校級特色專業。

(4)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培育專業特色與優勢,人才培養質量、專業綜合實力達到校內中上水平,校內專業評估達到“合格”,並積極爭取成爲校級特色專業。

2、專業提升計劃基本思路

(1)研究專業發展戰略、人才培養定位,明確專業建設目標與建設思路,確定專業特色和優勢建設方向。

各專業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委員會由外校專家、行業專業、校內專業專家構成,負責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各專業在研究專業發展定位、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時,必須邀請專業建設委員會專家討論、診斷2次以上,由學院相關領導牽頭,各系負責組織。

(2)完善與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科學合

理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

在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要進一步突出實驗實踐教學,各專業在把握總學分不變的前提下,適當增加實驗實踐學分。形成理論課程、課內實驗課程、獨立實驗課程、實訓課程、課外實踐課程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的有機體系。

理論課程的設置,要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方向,突出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要與學分制密切結合,逐步實現學生選課、選師、選時的自由。

(3)加強課程建設,更新教學內容,完善教學大綱,建設精品課程。

逐步推行課程負責人制,完善課程授課質量規範,建立院-校-市三級精品課程體系。

(4)加強教材建設,完善實驗教材。

加強學院教材規劃與建設,特別是加強實驗課程大綱與教材的編寫與出版。

(5)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提升專業師資隊伍素質。

各專業根據課程性質努力打造優質教學團隊,完善團隊考評機制,加強團隊建設與學習,不斷提升專業教師隊伍素質。

(6)加強教學改革與研究,圍繞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開展針對性的改革實踐。

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爲基本目標,不斷進行教學改革與研究,加強理論課程、實驗課程、實踐課程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及考覈方式

等方面的改革,並形成一系列改革成果。

(二)學生實踐能力提升計劃

(1)更新教育理念,實現從重視學生知識傳授向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轉變。用3-5年時間將各個專業打造爲實踐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專業。

(2)成立學生實踐工作部,專職管理學生校內外實踐活動。學生實踐工作部由專業教師、學生工作教師、學生幹部組成,每年年初制定實踐計劃,年末提交實踐總結。

(3)創造學生校內實踐平臺,提升學生校內實踐能力。由學生實踐工作部與宣傳部、學工部、後勤總公司密切合作,建立校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

(4)創造並拓展學生校外實踐平臺,提升學生校外實踐能力。 以學生實踐工作部爲主導,以學生社團爲依託,組織學生開展校外實踐活動,創新實踐活動形式和內容。

(5)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內外各種專業競賽,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組織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學生人文禮儀素質提升計劃

(1)制定財經學院學生禮儀規範標準,加強學生傳統文化教育。

(2)加強學生文體素質培養,舉辦形式多樣的學生文體比賽。

(3)加強學生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培養,構建學生道德檔案,建立學生道德信息跟蹤系統。

(四)學生就業提升計劃

(1)完善財經學院學生就業工作制度規範,明確學院、教學系、教輔人員和專業教師的職責。

(2)廣泛聯繫社會行業單位,建設學生就業實習基地,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3)加強學生就業指導,更新就業觀念,創新就業形式。

(4)通過3-5年時間的建設,會計系簽約率達到校內前十位,一次性就業率超過96%;市場營銷系簽約率達到校內前二十位,一次性就業率超過93%;經濟學系簽約率達到校內前三十位,考研率達到20%,一次性就業率超過90%;國際經濟與貿易系簽約率達到校內前三十五位,考研率達到20%,一次性就業率超過88%。

四、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的組織保障

(一)專業建設委員會

各專業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委員會由外校專家、行業專業、校內相關專業專家構成,負責專業的建設和發展,確定專業發展定位,探索專業發展特色,診斷專業發展問題,提出專業發展實施方案。

(二)教學團隊

以學科專業爲基礎,以相似相近課程羣爲單元,整合學院教學資源,組建優質教學團隊。教學團隊實行負責人制,設負責人1人,每個教學團隊由若干相關課程負責人組成。

(二)科研團隊

以學科專業爲基礎,以教師研究興趣爲導向,以教師研究方向爲核心,整合學院科研資源,組建優質科研團隊。科研團隊實行負責人

人才培養方案 篇6

摘要

本文以瀋陽科技學院生物工程專業爲例,歸納了瀋陽科技學院生物工程專業新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思路,包括培養目標的調整,培養模式的轉變,課程體系的優化以及考覈方式的改革。旨在爲培養應用型生物工程專業人才提供助力。

關鍵詞

生物工程;人才培養;應用型

隨着社會的發展,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國際競爭日趨劇烈,生物工程技術顯現出重要的地位,生物類專業人才需求量有着長遠發展勢態。但目前國內的生物領域就業形勢仍較爲冷淡,最主要原因是畢業生理論基礎不紮實,實踐經驗過於缺乏,缺乏創新精神,對工作條件要求過高,這些直接導致就業形勢低迷。因此,培養專業知識豐富,實踐技能強,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生物工程專業人才成爲了高校培養人才的新目標,由此引發的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就迫在眉睫。瀋陽科技學院作爲新建本科院校,在對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上,根據自身實際,科學定位,強化特色,努力嚮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轉變。

1調整培養目標

爲了深入貫徹國家對於推動本科高校嚮應用型轉變的實施意見,依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定位,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在進行了大量的專業調研後,瀋陽科技學院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調整[1],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生態環境意識、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與工程素質,系統掌握現代生物技術、生物工藝技術和生物工程設計等專業基礎理論,具有良好的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能力、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可在多領域從事生物工程產品生產、工藝設計、生產管理、新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等崗位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爲新的培養目標。新的培養目標強調了三點內容:思想意識的完善,專業基礎的鞏固以及實踐技能的提升。

2轉變培養模式

爲了更好的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轉變培養模式,瀋陽科技學院生物工程專業採取“3+1”培養模式,3年理論與校內實踐學習,1年校外實踐學習。

第1學年,通過公共課程、創新創業環節等方面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健康的身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能力[2]。

第2學年,通過專業基礎知識和相關基礎實踐課的掌握,培養學生專業方面的理論基礎和親自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3學年,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及專業方向課的延伸,使學生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將學科基礎知識運用到工程實踐中,真正掌握專業知識及工程領域的動手實踐能力。

第4學年,通過校外實習環節和畢業設計(論文)的綜合訓練,使學生參與到生產的每一環節,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做到學以致用,爲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做好準備。

3優化課程體系

在課程設置上,首先加大了實驗及實踐所佔學時比例,由原有的24%增加到32.5%,其中對實習學時的增加及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增加是實踐環節增加的重點。在實習方面,加強校企合作,構建實訓基地,加大學生實習環節;在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面,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立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精神,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興趣,轉變學生的擇業就業觀念,培養學生獨立操作、獨立分析能力。

其次,對於專業方向課的開設,是本次課程體系改革的另一特色,生物工程專業相對於其他專業,涉及的課程範圍比較廣[3],因此,爲了突出培養學生的特色,對本科生物工程專業進行了專業方向劃分,分爲食品生物方向、生物環保方向及生物製藥三個方向。在這三個方向中分別設置了食品生物技術、食品安全分析與檢測、環境生物技術、環境生物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生物製藥學等專業方向課程。所分方向均爲當前社會發展人才需要的主流方向,有效的緩解了學生畢業後面臨的就職範圍大而不精的問題。

4改革考覈方式

對考覈方式進行改革,增加了平時成績所佔比例,由以往的平時成績30%,卷面成績70%調整到平時成績40%,卷面成績60%。而平時成績的構成也由單一的考勤、作業調整爲有課堂測試、課題報告、出勤、課堂積極性以及作業等多方面構成的多元化形式。對實驗、實踐環節的考覈增加了實踐操作的.考覈比例。考覈方式的調整旨在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動手能力,緩解學生平時上課散漫,期末複習單純背誦,一卷定乾坤的不良現象。

5結束語

本文歸納了瀋陽科技學院生物工程專業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思路,其中,新的培養方案具有以下三個特色:一是思想意識培養的完善,二是專業基礎的鞏固和延伸,三是實踐技能的夯實與提升。旨在培養應用型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但如何確保好的培養方案的順利完成也是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中之重,這其中還包括了師資隊伍的建設和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革等諸多問題,總之,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必須落到實處,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優化和改革。

參考文獻:

[1]劉鑫,陳存武.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以皖西學院生物工程專業爲例[J].中國大學教學,20xx(12):40-42.

[2]樸美子,王瑩.高等農業院校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xx,21(23):117-119.

[3]劉慧.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J].教育現代化,20xx,4(25):20-21.

人才培養方案 篇7

爲提高臨牀衛生技術水平,努力造就一批醫學創新團隊,提升我院醫學科技總體水平,加強我院臨牀醫療、科研和管理的後備人才隊伍建設,並不斷提高我院的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現對我院人才隊伍建設提出如下規劃:

一、 醫院人才資源現狀。

現有在職職工1323人。其中高級職稱281人,中級職稱466人,博士12人,碩士290人。在國家、省、市學會擔任委員以上職務的30多人,&&&&&等一批中青年專家在省、市學會擔任主要學術帶頭人,10餘人獲“##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

二、 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從我院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和完善各項人才政策,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管理體制,充分調動和發揮我院年輕骨幹人才的作用。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重,培養與引進並重,穩定隊伍,提高素質,改善結構,優化環境。培養和造就一支與我院醫療衛生需求相適應,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層次人才隊伍。

(二)工作目標:①擴大人才隊伍結構的預期目標:五年內全院臨牀醫師人員本科學歷佔 %,碩士研究生學歷佔 %。五年內培養和引進學科帶頭人 人。②調整和優化人才隊伍結構的預期目標:人才在各學科間分佈更趨合理。人才的專業、年齡結構和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的比例更趨合理。③提高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預期目標:

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同時,使人才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有更大提高。使高層次人才與學科帶頭人的競爭力達到更高水平。

三、 戰略人才培養計劃

戰略人才培養體系由“雛鷹計劃”、“飛鷹計劃”、“精鷹計劃”和

“雄鷹計劃”四個部分組成。由這四個部分共同構成醫院戰略人才庫。

“雛鷹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對有上進心、樂於學習、積極進取的新入職大學生的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爲部門技術骨幹、業務骨幹。 “飛鷹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對醫院現有的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普通職工進行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爲各職能部門的負責人。

“精鷹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對醫院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中層幹部進行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爲醫院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爲更高一級的崗位儲備人才。

“雄鷹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對現有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領軍人物的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爲全面的人才,爲醫院今後的戰略佈局作好準備。

通過上述四個計劃,逐步將培養對象培養成爲關鍵崗位繼任者和醫院後備人才。關鍵崗位主要指醫院根據當前或根據未來發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級和高級崗位。後備人才主要是指醫院爲應對未來發展變化而儲備的一些可替代醫院某些中、高級崗位的具有培養潛質的人才。

四、 加強教育培訓,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衛生隊伍。

(一)加強學歷教育:堅持院校培養的主渠道,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中青年醫護人員到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科研院所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通過廣泛的學習與學術交流,獲得更多的骨科衛生前沿新信息、新技術、新思路。

(二)深入開展繼續醫學教育:積極支持醫療、護理、醫技專業人員參加各種在職培訓的學習,有計劃分期選派人員外出參觀學習,建設繼續醫學教育考覈制度和繼續醫學教育檔案,健全和完善繼續醫學教育證書制度和學分登記制度。

(三)切實抓好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規範化培訓:①繼續做好年輕醫師規範化培訓工作。一是要強化基礎理論的培訓,主要完成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規定的課程設置。二是採取院外培訓和院內輪轉相結合的辦法,強化基本技能的訓練。三是要重視基本知識的培訓,重點了解和掌握醫院的各項醫療制度、基本醫療流程。②繼續加強醫技科室人才的培養。加強理論學習,熟練掌握本專業的技能,積極開展新技術,同時提高本專業的檢查、檢驗水平,爲臨牀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③重視和加強護理人員的培養。護理人員的培養突出“三基”和操作訓練,強化無菌操作和與醫生的配合意識,同時及時掌握護理工作的新方法,把基礎護理、臨牀護理、生活護理提高一個新水平,爲患者創造良好的治療和生活條件。

五、 堅持重點專科爲龍頭,加強學科帶頭人建設。

(一)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院校的`合作與往來,搭建人才培養的廣

闊平臺。通過技術交流、合作研究等多種形式,帶動我院各專科的發展。針對性引進發達地區的先進技術、聘請合作醫院教授爲重點專科的專家,帶領、指導和組織科室人員進行講學和技術指導。

(二)加速對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的培養。各科室制定符合醫院實際的培養計劃,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措施。加強後備人才的實踐鍛鍊,有計劃地選送他們到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培訓和進修,積極鼓勵和支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

(三)通過政策傾斜,完善高層次人才獎勵機制。對引進的高層次學科帶頭人,給予科研課題及配套經費、落實保障性住房、家屬及子女工作上學等問題。建立人才培養基金,每年從收入中撥 %用於人才培養工作。

六、 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拓寬人才培養渠道。

(一)按照“培養、引進、聘用”三個環節,實施醫療衛生專業人才培養工程,努力營造有利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和環境,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衛生人才隊伍。堅持培養與引進並重。結合醫院發展實際,通過兩到三年時間,在打造一批重點、優勢、特色專科的同時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培養出一批技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積極拓寬人才培養渠道。

(二)建立規章制度,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人才培養方針。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的合作,簽訂人才合作框架協議及醫療合作項目,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來院指導,定期選拔院內年輕骨幹赴合作單位進修學習,鼓勵職工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

提高全院各類人員的整體專業技術水平。

(三)以高端人才引進爲重點,形成引進人才帶動本地人才、本地人才爭做高端人才的氛圍。按照高標準培養人才、高層次引進人才、高效能使用人才的標準。積極引進高能力人才。

(四)以優勢項目爲載體,形成優勢項目帶動人才引進培養,人才引進培養與項目發展齊頭並進的態勢。積極選拔後備人才,以在職攻讀高學位、到國內外頂尖醫院進修等形式重點培養,形成合理的人才梯次配備結構,促進科室實力進一步提升;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學科建設項目,以項目爲平臺,引進培養科研型人才、高層次人才及緊缺的專業人才。迅速建立起一支優秀創新人才的科研團隊,引領帶動醫療工作的快速發展,形成項目建設與人才培養的有效對接,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七、 加強附屬醫院建設,不斷提高臨牀科研、教學隊伍水平。

藉助高校成熟的教學經驗和強大的科研實力,提高醫院的層次,促進醫院從以醫療爲主體向醫、教、研同步發展的教學型醫院轉變,以河南大學爲依託,實現跨地區、跨部門教學、科研和醫療資源的優化組合,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醫療教學模式,不斷更新及提高醫護人員醫學理論知識和技能,使醫院擁有更大的市場競爭人才、技術優勢從而大幅提高醫院科研教學質量。

八、 加強醫院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保持醫院科學發展。

多管齊下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嘗試建立醫院管理人才培訓基地,邀請管理專家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定期組織管理人員到國內

人才培養方案 篇8

從管理的職能來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首先必須具備經營和決策的能力,良好的決策又取決於管理者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另外,管理者在管理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於下級員工、上級領導、供應商、投資商等人打交道,這就對管理者提出了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也就是溝通和協調能力,合作與溝通能力是協調的基本功夫,因此,要求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必須具備較強的口同表達及書面表達能力。要掌握熟練的與人交流的交際技巧。

隨着管理者層次的提升,管理的藝術主要表現爲管理者應對複雜演變的市場環境的識別與反應能力,以及對外部環境和企業自身形態演變過程中展現出來的機會的把握能力和危機的防範能力,因此管理者要有高瞻遠矚的能力、要有洞察能力,要隨着外界環境的變化不斷的變革企業的組織結構、政策、技術和方法等,要有變革和創新精神,另外,當企業面臨危機時要有處變不驚、化危機爲契機的能力。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僅包括如何有效的決策,如何計劃,如何進行技術操作,還包括如何處理部門之間的矛盾等問題。這些問題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講是個考驗,也是這些應屆畢業生在企業是否能夠繼續生存下去的關鍵。因此,在校園的學習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實踐操作的能力。

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素質培養方案

優化課程設置體系。公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一般由專業課、公共基礎課和實踐課構成。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比例偏高,實踐課所佔比例很少,且多流於形式,並沒有起到鍛鍊學生動手能力的目的。民辦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不能照搬公立學校的模式,在課程設置上要強調應用性、靈活性和實踐性。完善理論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社會對於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是通才型,因此,在設置課程體系時除了設置必要的專業基礎課和公共基礎課之外,要靈活的加大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的投入力度。專業選修課可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可以增強學生擇業的靈活性,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課程以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公共選修課亦可以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另外,要加強外語、計算機操作、社會心理學、體育等教學內容,以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知識素質、人文素質等綜合素質。實施個性化教育。工商管理專業未來的工作崗位是針對企業管理部門的設置。所以應當在強調學生綜合管理知識、技能和素質培養的基礎上,突出學生個體在某個專項職能管理上的優勢。這要求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上應當實行“個體興趣模塊”的方式。爲此,我們可以結合目前企業管理髮展的方向和企業對工商管理技能的要求,考慮設置“項目管理”、“物流管理”、“質量管理”“、經營分析”“、投資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方向,這主要是因爲目前企業對這類專項人才需求較大,而這種專門人才的培養較少;另外,要在大學的大三以後每學期分別開設兩至三門專業方向的主幹課程和選修課程,成立學生的“專業方向興趣小組”,配備專業教師指導,採取課堂學習和課外自學、理論學習與畢業設計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倒“T”型的知識結構。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除了必要的理論教學外,要適當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實踐教學環節可由課程實訓、綜合實訓、企業經營沙盤模擬實訓、拓展訓練、以及通過各種證書的考覈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由於民辦學校的學生入學時成績較低,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比較被動。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應着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變學生的被動情緒,使其處於積極的情緒狀態中,並且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身上,改變以教師爲主體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參與式教學、體驗式教學、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模擬管理、角色扮演、課堂討論等形式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分析、判斷、總結最終得出結論,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熱情,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積極性的目的。

校企聯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目前很多高校積極探索的一種通過生產、教學、科研緊密結合的教育模式。在整個人才素質培養的過程中,它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技術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爲主,通過學校和企業雙方合作的方式,將學校的理論學習、基本技能訓練與在企業實際工作經歷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爲社會提供畢業就可以上手的第一線培養實際操作人才。

建設優質的教學團隊。民辦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限,教師水平也參差不齊,教學氛圍不濃。因此應逐步提升教師的學歷層次和學術影響力,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首先對於專職教師而言,他們是民辦高校教師的主要組成成分,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企業實際工作經歷,因要採取多種形式來培養其雙師型素質。

人才培養方案 篇9

開發海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大力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使海洋環境污染日趨嚴重,我省沿海地區的養殖業與企事業單位對海洋環境類人才需求較大,培養有關海洋環境技術人才的學校數量偏少,結合當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海洋環境保護的需求,開展以海洋爲特色的環境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爲解決海洋環境中資源開發和生產活動帶來的環境問題,培養具有海洋環境科學特色的專業學生是浙江海洋學院適應市場經濟,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主要方向。

一、海洋環境科學人才培養的需求

國家戰略需求:隨着陸地資源日漸枯竭,海洋資源已成爲國際社會競相爭奪的焦點。十三五規劃描繪了“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堅持陸海統籌,壯大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藍圖[1]。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後,不合理的海洋開發活動給海洋環境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水體富營養化、溢油污染、海洋生態系統失衡等問題將是我國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亟須相關的人才和科技支撐。

浙江省“兩區”建設需求: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資源豐富,區位優勢突出,在全國海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和“浙江舟山羣島新區”、“兩區”建設提出要加快培育海洋新興產業,積極推進海島開發,同時努力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然而,我省海洋經濟發展中水體富營養化、重金屬污染、油類污染以及有機物污染物等問題極其突出,已經成爲我省海洋經濟增長中亟須解決的難題。

市場需求:我國海洋環境領域人才嚴重匱乏。據估計,至20xx年,我國海洋環境類人才需求將達8萬人以上。隨着國家及我省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就業前景廣闊。

二、海洋環境科學人才培養優勢

培養環境優勢:我校位於“千島之城”舟山市,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舟山是我國羣島型地級市,地處我國東部黃金海岸線與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海洋資源、海洋產業等優勢明顯,是海洋環境人才培養的天然實驗室。

戰略機遇優勢:隨着《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等一系列國家級、省級規劃的發佈實施,浙江舟山羣島新區發展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這成爲浙江和舟山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是海洋環境人才培養不可多得的戰略機遇。

學科建設優勢:我校目前擁有海洋科學省重中之重學科、海洋科學省重點學科和環境科學校重點學科,師資力量雄厚、科研平臺完備。“十二五”以來,學科圍繞我國海洋保護與開發利用的核心問題,創建和培養海洋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學科優勢明顯。

三、海洋環境科學人才培養方案設置

(一)培養計劃設置的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生爲本、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綜合培養”的教育思想,秉承“德育爲先、理論爲基、應用爲重、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2],以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爲宗旨,注重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建構特色化、自主化、個性化、實踐性、研究性的專業培養方案。

(二)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高尚健全的人格、寬厚的學科知識、較強的海洋環境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海洋環境科學專業人才。

(三)培養方案設置的原則

爲構建與學校發展目標相適應、具有鮮明特色的海洋大學本科教育體系,培養和造就高素質海洋人才,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海洋環境科學專業的培養計劃設置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遵循全員性與社會性相結合的原則

培養方案的設置要樹立全員育人的觀念,教學與育人要有機結合。方案不僅要體現學科性、專業性,也要體現職業性、素養性[3];培養方案的設置要以市場爲導向,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規格提出的要求,爲學生進入社會做好銜接。

2.遵循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的原則

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有機結合,積極探索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重視人文素質、科學素養與實踐能力培養的協調性,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

3、遵循基礎性與個性化相協調的原則

堅持課程設置與課程內容的基礎性,加強通識課程,培養學生的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核心素養;科學設置專業方向課程,加強學分設置的彈性,提高課程修讀的選擇性,充分實現學生能通過選擇、組合不同課程,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案[4]。給人才以激勵,給“怪才”以平臺,給“歪才”以空間,滿足學生自主組合課程。

4.遵循課程體系和知識結構整體優化的原則

培養計劃要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總體目標和專業人才培養要求,處理好基礎與專業、課內與課外、理論與實踐、系統與局部、主幹學科與相鄰學科、教與學等方面的關係。進一步凝練專業核心課程,靈活設置專業方向課程,引進優質視頻課,拓展教學時空,推進網絡助學,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5.遵循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相促進的原則

培養計劃要以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爲核心,建立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推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提高實踐教學學分;分層次設計實踐教學環節,有效整合基礎性實踐、提高性實踐和各類創業創新教育實踐活動,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校內外相結合、多元化的實踐環境和實習基地,拓寬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渠道[5]。

(四)課程體系的設置

課程體系是培養人才和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課程體系設置決定了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在進行課程體系設置時,注重開設交叉學科、邊緣學科課程,以適應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的廣泛交叉和相互滲透。根據學校培養計劃課程設置分爲: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引進海洋環境生物學、海洋生態學和海洋環境科學(雙語)課程、海洋環境監測技術、海水分析化學、化學海洋學、海域使用論、海洋環境污染防治等具有海洋環境科學特色的課程,引進0.5學分制的`前沿課程如:海洋生物處理技術、海洋環境新材料、海域生態價值補償評估(雙語)、海水利用新技術、海洋溢油污染控制與修復、海藻資源開發與利用和海洋環境微體生物指示(雙語)等課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佔總學分30%以上。有課程實驗、海洋環境科學綜合實驗(1)(2)(3)海洋環境影響評價課程設計、創新性實驗、科考船實習,認識實習、專業實習、職業技能培訓和畢業論文,通過實踐教學、實踐基地、開放式教育的教學平臺,培養“零適應”能力的複合創新性人才。

(五)培養計劃的特色與創新

1.跨學科複合創新人才培養

培養計劃充分體現了環境科學和海洋科學兩專業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有利於知識和實踐技能的互補,有利於培養複合創新性人才。

2.課程設置靈活多樣

增加雙語教學、全外文教學課程,設置國小分課程,增加自主選課和自主實踐的課程,創導創新性實驗的研究。

3.個性化人才培養

從大一開始選派具有高級職稱且責任心強的教師作爲導師,負責學生的學業、科研訓練,進行個性化的創新思維的培養,充分展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達到個性化人才培養的目的。

4.多元化的創新能力培養途徑

通過構建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如學業學習(課堂、實驗、視頻、網絡、作業等)學習來培養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學科競賽、科技創新實踐、科研項目和專業實踐來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科研創新精神;通過交流性學習、探索性學習以及校園文化的薰陶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素養。

培養計劃是高等學校落實人才培養目標,實施全面素質教育,培養高質量人才的總體設計藍圖。將專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行業爲依託,以就業爲導向,制訂以海洋環境保護和防治爲特色的海洋環境科學專業培養計劃,服務國家海洋經濟的發展,爲我國海洋經濟建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DB/OL]http://_l.

[2]譚海,毛淑華,諶洪茂等.信息工程專業培養計劃及其特色定位研究.東華理工大學學報[J].社會科學版.20xx,34(1)76-81.

[3]鍾世雲.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培養計劃的分析.中國大學教學[J].20xx(3)89-95.

[4]趙玉琳,馬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招生培養就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文山學院學報[J].20xx,26(6)98-100.

[5]徐新成,朱建軍,趙春鋒,等.“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工程訓練教學改革.實驗室研究與探索[J].20xx.33(5)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