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方案(15篇)

爲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課題研究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課題研究方案(15篇)

課題研究方案1

活動目標:

1、受藏族音樂,舞蹈的風格,喜愛學習民族舞蹈。

2、熟悉旋律,學習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彈簧步。甩袖等)

3、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感受多民族服裝的特點。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日常活動中瞭解藏族舞蹈及服裝的特點,觀看過民族大聯歡的錄像帶,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

(2)、磁帶、錄音機。

(3)、民族的服裝娃娃、圖片若干。

(4)、安門圖片、裝飾畫、藏族服裝、蠟筆。

活動過程:

Ⅰ、組織問好。

(1)、教師彈曲子,幼兒更節奏拍手。

(2)、練聲:《我是小小茶壺》、《山谷迴音真好聽》

(3)律動:《手碗轉動》、《喜洋洋》

Ⅱ、與幼兒談話,引起幼兒興趣,導入課題。

“今天,老師帶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來,你們想看看她嗎?想和他做好朋友嗎?”(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嗎?”(漂亮)“小朋友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嗎?”(56個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數民族嗎?”(藏族,朝鮮族,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們知道老師手上這個民族娃娃是哪個民族的嗎?”(知道)“她是哪個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聰明,那你們是從哪裏看出她是藏族來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長。腰上還有五彩腰帶)“哦,原來是從她的衣服上看出來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嗎?”(想)“那我們就先來聽聽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聽聽藏族的歌……

Ⅲ、欣賞《北京的金山上》

(1)、欣賞《北京的金山上》

(2)、幼兒聽音樂拍節奏,熟悉音樂旋律

(3)、欣賞舞蹈:教師示範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兒興趣。

(4)、小結:“剛纔小朋友跟音樂拍的節奏真好,來表揚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聽完這首藏族歌曲後小朋友能告訴老師,歌曲的名字是什麼嗎?”(北京的金山上),“這首很好聽的北京的金山上。”

Ⅳ、學習基本工作。

(1)、“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彈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師來學習一下藏族舞蹈。

①一腳按拍子點地,雙手一上一下翻動

②雙手捧哈達,從身體前方慢慢托起至頭頂上方,右腳做彈簧步,當手升到頭頂的時候雙手左右搖擺。

③踏點步,雙手一切甩袖。

④雙手從下往上翻,做彈跳步。

⑤手上下甩袖,腳前後點地。

⑥“巴扎嗨”是雙手在身體的右前方做獻哈達壯,彎腰屈膝,右腳跟前側點地,“嗨”時雙手合拳拍擊一次原地上跳。

Ⅴ、學習舞蹈。

(1)、幼兒完整學習舞蹈。

“小朋友跳得真好看,來我們跟着音樂來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嗎?”(好)

(2)、幼兒隨着音樂跟老師表演舞蹈。

Ⅵ、小結舞蹈

今天我們班小朋友學了什麼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麼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Ⅶ、總結:

(1)、除了藏族以外我們中國還有很多少數民族,秋天來了,天氣變冷了,那些少數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們大(1)幫的小朋友幫他們畫幾件漂亮的衣服,你們願意嗎?(願意)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用各種顏色來裝飾各民族服裝。

Ⅶ、評價幼兒作品。

來,舉起你們給那些兄弟姐妹畫的衣服來看看,畫得真漂亮呀。我們把你們給民族娃娃畫的衣服,送到天安門去給他們,好嗎?(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基本都會唱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動作手腳還不能很好地協調配合外,基本能夠跟着音樂來跳這個舞蹈。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體驗了樂曲輕快、悠揚的情緒,初步瞭解了藏族音樂的特點。更增進了幼兒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瞭解。

經過這次活動,我發現在第一課時中應該讓幼兒重點欣賞歌曲,不要求幼兒能夠學唱歌曲,同時應插入基本步彈簧步、進退步、後替補、側點等步伐的學習。這樣幼兒在第二課時中才能較輕鬆地將手部動作與腳步動作協調配合起來。同時在教幼兒舞蹈的分解動作時,應更強調動作的細節,提高幼兒舞蹈動作的準確性。在本次活動的第二課時中,我運用了圖譜進行教學。但是發現圖譜並沒有對幼兒的學習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兒基本上還是跟着老師的動作學。圖譜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爲圖譜畫的有些小,並且沒有將一句歌詞中出現的動作畫在一張紙上。下次如果仍然選擇用圖譜,那應該充分發揮圖譜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課題研究方案2

一、問題的提出

古人云:“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淺,國無禮則不寧”,我國自古被稱爲“禮儀之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熱情好客,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這些優良傳統爲世界各國所稱道。作爲現代中國人,秉承優良的傳統美德,講文明、講禮貌,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也是立身處世的基本要素。而觀之現今社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以禮儀之邦自居的國人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文明程度卻遠遠落後於當今的發達國家!所以如何把優良的傳統美德傳承下來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問題。幸運的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禮儀教育又受到了國人極大關注,大家已充分認識到在現代社會中禮儀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表現,更是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必須具備的一種素養和能力。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學前期幼兒可塑性強,模仿性強,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的干擾,是瞭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爲要求的理想時期,更是良好禮儀行爲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因此,從小對幼兒進行禮儀啓蒙,在幼兒園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可以重塑中華民族的“文明禮儀”形象,有利於培養明文有禮的下一代,形成一個真善美的良好禮儀氛圍,構築良好的校園文化,形成社會教育合力,幫助幼兒糾正不良行爲,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尤其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垛樑鎮中心幼兒園地處農村,靠近臺城,周邊工廠林立,大部分孩子來自於農村和農民工外來子女,父母由於忙於工作,大多數孩子都是有爺爺奶奶照顧,而爺爺奶奶只知道在物質上給予他們很好的照顧,讓他們吃好穿暖,而在精神方面凡事都順着他們,缺乏對孩子的諄諄教導,以至於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禮儀,禮貌,也使他們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隨意、拖拉、不講衛生、不拘小節、有的連基本的交往禮儀都不太會。而我們街道經濟發展比較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步伐也不斷推進,對孩子的教育要求逐步提高,爲了跟上發展的步伐,傳承和弘揚傳統美德,建設文明校園、提高孩子的文明程度,我們設想在我園進行《農村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項目研究,並以此爲突破口探索幼兒禮儀教育的目標、內容、途徑、方法。我們憑藉研究項目,注重行爲養成、促進內化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並在研究過程中有效引導老師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營造文明禮儀的氛圍,合理改善教育行爲,努力構建禮儀教育的課程實踐體系。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了教育幼兒“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爲規則”、“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爲規則行動”、“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等,爲制定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目標和內容,形成一個由低到高的梯度序列的完整體系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

2、心理學理論

學前心理揭示從0-6歲兒童心理的發展是身心不斷成熟的過程,處於不同年齡段的嬰幼兒有着不同的心理特點,文明禮儀教育只有遵循學前兒童身心發育的規律,才能滿足其發展的需要,才能形成科學的教育梯度序列。

社會心理學揭示了人們社會行爲的心理機制,文明禮儀教育着眼於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必須吸收社會心理學的理論,來探索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內部機制。

3、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

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重視做中學,實踐中養成習慣。任何良好禮儀習慣的養成,必須通過孩子親眼看、親耳聽、親身實踐,通過在循環往復的體驗中形成正確的理性認識,反覆積累,最終把外在的行爲表現真正內化成穩定的心理品質。

三、研究的目標和內容與重點

研究目標:

1、通過我園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活動,使我園幼兒形成良好的禮儀規矩,講文明語言,守公共秩序等,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使幼兒終身受益。

2、在《綱要》的指導下,以幼兒發展爲本,探索我園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內容、有效途徑和方法,提高幼兒文明禮儀的實效性。

3、通過課題研究,形成教師關愛幼兒,幼兒尊敬老師,幼兒之間相互理解、關心、幫助的良好文明氛圍,同時,促使教師樹立“一切爲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的理念,激發教師認真學習鑽研的熱情,不斷提高研究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研究內容:

1、通過幼兒家長、教師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現狀調查,瞭解現狀,分析原因,提出策略。

2、挖掘、構建我園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體系,開發適合各年齡段特點的“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園本課程。

3、研究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文明禮儀教育內容及教師組織指導實踐的方法、途徑及操作策略。

4、構建適合各年齡段的幼兒文明禮儀要求,探究文明禮儀教育向家庭、社會延伸的有效平臺和方式。

研究重點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如何使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構建適合本園的園本課程和適合各年齡段的幼兒文明禮儀要求,探究文明禮儀教育向家庭、社會延伸的有效平臺和方式,這是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和方法

研究思路

1、思路

本課題將採用實踐-分析-總結-重構-實踐這一研究思路,在教學實踐中邊實踐邊思考邊分析邊總結邊調整,將“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滲透在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中,提升教師德育工作水平,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使幼兒通過真實的感受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在實踐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最後形成並表現爲良好的行爲習慣。

2、方法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爲主,並以調查法、文獻法、觀察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爲輔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研究過程

本課題計劃從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共四年)分五個階段進行紮實有效地實驗研究。

第一階段:20xx-09--20xx-01準備階段:課題論證、課題申報,填寫課題申報表,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成立課題組織。

第二階段20xx-02--20xx-08實施階段一:根據問卷調查情況分析制訂子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理論學習,明確課題研究目的,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篩選有關課題研究內容的課程資源加強園本課程建設。

第三階段:20xx-09--20xx-06實施階段二:開展子課題研究活動:創建環境,營造氛圍;日常滲透,習慣養成;專題研討,共同提高。

第四階段:20xx-09--20xx-01實施階段三:繼續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修正完善研究方案,提升研究水平。

第五階段:20xx-02--20xx-06總結與結題階段:提出結題申請,整理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接受專家組驗收。各班撰寫階段性總結。

課題研究方案3

一、課題研究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區域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但是,在人才競爭激烈的今天,家長對幼兒的培養存在“重知識、輕情感技能”的現象,這也直接影響到我們農村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幼兒園教育國小化現象不容忽視。爲還給幼兒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我們將以此課題研究爲契機、以區域活動爲載體、以幼兒園爲研究基地,努力探索適合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開展的途徑與策略,探索區域活動目標的有效性、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師介入指導的有效性以及評價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內容。

通過區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引導幼兒在區域中自主與材料、環境互動,嘗試獲得知識的新方法和新途徑,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幼兒探究、交往、動手等能力,培養幼兒自主、獨立、自信,創新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有效的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有效提高教師設計、組織、評價、推進區域活動的能力;在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從而奠定幼兒園的共同發展。

二、課題的界定:

區域活動(areaactivities):也叫“活動區活動”,是上世紀70年代從美國引進中國教育界的新名詞。當時美國正流行“開放教育”,對國內的影響比較大。“區域活動”在英文中有多種名稱,例如,遊戲區(Phayingarea)、學習區(leamingarea)或興趣小組等。活動區意味着選擇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決定自己做什麼和怎麼做,而興趣、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從劉焱的這一觀點,可以看出區域活動是一個整體概念,既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興趣性,又提出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區域活動是具有幼兒特點的,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提供合適的活動場地,多元化的活動材料、情境化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寬鬆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願,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方法及合作伙伴,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的活動。

有效性:是指能夠實現預期的目的、有良好的效果。這裏是指區域活動目標的有效性、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有效性、組織方式的有效性、實施的有效性以及評價的有效性等等。

區域活動有效性:是指教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有目的地創設良好的有效區域活動環境,投放具有層次性、漸進性、差異性的有效區域活動材料,並給予幼兒有效的啓發式指導,讓幼兒依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材料,與材料進行有效的互動,從而獲得新知識,新方法,有效地促進幼兒探究、交往、動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發展。

三、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由於班額過大、空間範圍小,開展活動區活動存在擁擠、凌亂的情況。

(2)活動區設置缺乏科學性。

(3)活動區材料的投放缺乏適宜性、動態性和層次性。

(4)教師的指導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挖掘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

四、理論依據: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活動區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

(二)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遊戲理論。

皮亞傑開拓了從兒童認知發展的角度考察兒童遊戲的新途徑,他強調活動的重要性,強調兒童遊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結構,強調遊戲的情感發展價值。這些理論對我研究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性開展有很大啓發。

(三)以加德納爲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論。

該理論強調人有多種智能,對每個人而言,這些智能表現各不相同,有些呈強勢智能,有些呈弱勢智能。這就表現爲不同的個體在某些領域的發展上可能擁有優勢,相反,在另一些領域的發展上可能顯現相對的弱勢,因此教育應該給予兒童充分的機會展現自己的強勢智能。活動區活動的宗旨就是爲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既能讓幼兒充分滿足自己興趣、展示強項,又能發展自己的個性和其它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以新《綱要》理論知識爲指導,繼續學習新課程改革精神。廣泛吸納新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成果,結合本幼兒園的實際開展課題研究,在確定課題、分析研究成果時使用此方法。

2、觀察法:在課題研究的起始階段、實施的過程中,有目的的、有計劃的對幼兒的區域活動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考察、記錄、分析,獲得事實材料,以取得對幼兒發展的瞭解和認識。

3、行動研究法: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圍繞課題研究目標,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摸索出經驗和規律的東西。

4、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記錄,及時總結各階段的成果。

六、研究目標、內容:

(一)研究目標:

1、通過區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引導幼兒在區域中自主與材料、環境互動,嘗試獲得知識的新方法和新途徑,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幼兒探究、交往、動手等能力,培養幼兒自主、獨立、自信,創新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有效的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2、通過區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師設計、組織、評價、推進區域活動的能力。

3、在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從而奠定幼兒園的共同發展。

(二)研究內容與重點:

(1)區域牆飾創設及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2)區域活動中教師有效性指導策略;

(3)區域活動的有效性評價策略

(三)研究的思路:

對當前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研究,運用《綱要》精神及遊戲理論指導課題研究。根據課題研究方案,豐富區域活動的內容,提供適宜的材料,挖掘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探索區域活動的有效指導策略。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不斷調整區域活動的目標、內容、材料、指導策略,並邀請有關的專家、同行進行指導論證。

七、課題研究對象:

開發區中心幼兒園小、中、大班。

八、課題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年4月--**年5月)

(1)設計課題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成立課題組,並明確個人分工。

(3)進行相關文獻的閱讀研究。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年6月--**年6月)

(1)對區域活動的現狀進行剖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2)召開教師會議讓全體教師瞭解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3)專題講座,以理論引領實踐。

(4)骨幹教師區域活動觀摩研討,及時反思、調整課題研究方案。

(5)撰寫階段性總結及論文,完成各課題研究任務。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年7月--**年9月)

(1)區域現場展示活動。

(2)論文的撰寫及彙編。

(3)完成課題研究報告、工作報告、組織專家鑑定。

九、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課題組科研人員能力保障:

(1)課題組主持人歐燕欽和蔡榕芳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教育理論水平,歐燕欽是市骨幹教師,蔡榕芳是縣級優秀青年教師、並在20xx年參加“福建省第六期農村幼兒園骨幹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她們撰寫論文在各級刊物發表。

(2)課題組的核心成員是本中心幼兒園教學一線的骨幹教師、優秀青年教師,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其中本科以上學歷3人,縣級優秀青年教師1人,她們責任心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撰寫的論文曾有多人次獲得縣級一、二等獎,具有較強的課題研究能力。

2、組織保障: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做到統一認識,分工明確,目標一致,準備充分。

組長:歐燕欽蔡榕芳

組員:陳惠欽吳晉梅林麗香陳靜靜陳美燕鄭貞

3、時間保障:每月開展一次課題組教研活動,及時總結階段經驗;開一次課題組成員會議,討論交流實驗成果,部署課題研究,鞏固和推廣研究成果;幼兒每週區域活動時間充足,教學與科研同步進行。

4、經費保障:

學校覈撥專用款項用於該課題的研究、實施。

十、預期研究成果

1、關於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開展的調查與分析。

2、區域活動教師有效指導策略的論文彙編。

3、各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及玩法案例收集。

4、區域活動現場展示。

5、關於《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實驗報告。

仙遊縣楓亭開發區中心國小年

3-5月

1.如何體現體育器材在活動中一物多玩的方法。

陸續

2.如何體現體育器材在活動中一物多玩的方法。

衛燕

以上是針對課題的研究實施研究方案,在實踐研究中,我們也將不斷的反思和調整思路,一切從實際教育活動出發,力求此次的研究活動從實際中來,迴歸實踐中去,最終能夠通過研究改變我園戶外活動的現狀,是我園幼兒能夠運用所投放的材料,自由組合,快樂的遊戲,並在遊戲中養成合作,互助的集體觀念,自主、自信的享受遊戲。

課題研究方案4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大自然事物觀察和探索的興趣,體驗分享交流的快樂。

2、幼兒初步瞭解常見的’昆蟲、身體結構、外形特徵、生活習性。

3、能通過昆蟲的身體的特徵來猜出昆蟲。

二、活動準備:

ppt、幼兒用書

三、活動過程:

1、幼兒一起回憶故事《我要參加運動會》,從而回憶什麼叫做昆蟲(6條腿、有頭,胸、和腹部)

2、請幼兒自由討論,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是昆蟲,討論完後,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所認識的生活中常見的昆蟲。

3、教師播放PPT,請幼兒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昆蟲,並以蝴蝶爲例,認識昆蟲的身體構造,以及外形特徵和生活習

3、玩遊戲:《捉迷藏》看圖猜昆蟲,只留有昆蟲最具特點的地方,然後請幼兒根據昆蟲的特點來猜猜是什麼昆蟲。

4、看看常見昆蟲的生活環境,總結活動重點

5、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昆蟲,然後收集資料,明天帶到班級裏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課題研究方案5

一、設計意圖:

《幼兒園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要“積極開展適合幼兒的體育活動”。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在家庭育兒上出現重智育輕體育、重保育輕鍛鍊的現象,再加上多數家庭住在新村高樓,獨門獨戶,因此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很少,普遍缺乏鍛鍊。在幼兒園的實際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運動器械的活動,形式上熱熱鬧鬧,而運動質量卻不高,對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和意義存在認識上的不同:有的認爲戶外體育活動的場地大,教師不好組織;有的認爲體育活動容易出事故,還是少開展爲宜。由此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常常流於形式,或停留在計劃上,而真正的實際活動時間和活動質量去的得不到保證。鑑此,我們積極貫徹落實《綱要》精神,在保證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基礎上,因地制宜,不斷優化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以進一步提高對開展幼兒戶外體育活動重要性的認識和,真正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的發展。參照《綱要》的精神,我們實施課題研究所遵循的原則有以下幾點:

1、 目標性原則

以幼兒發展目標爲核心,將幼兒園的各種教育因素有機的結合起來。新《綱要》提出的保教目標是制定幼兒發展目標的指導思想,幼兒發展衛生學是制定目標的理論基礎。我園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是制定目標的現實依據。根據實現目標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過去教育工作中重內容出發,忽視教育目的的現象。

2、 發展性原則

幼兒體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促進幼兒的發展。發展不僅體現爲幼兒知識、技能的增長,更體現在幼兒的心理機能和身體素質的提高,幼兒的發展規律既遵循一般的規律,又體現着個體的差異。爲此,幼兒園對幼兒體育活動的指導必須把着眼點放在促進幼兒身心各方面的和諧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上。從觀察、研究幼兒入手,瞭解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根據每個幼兒發展的不同特點,因人施教,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發展。

3、 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與幼兒主動性結合相結合的原則

對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的指導應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過程。因此教師的作用應體現在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計劃、組織幼兒園的戶外體育活動,爲幼兒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激發、引導幼兒主動與環境相互作用。在教育過程中觀察、指導幼兒,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應充分認識到幼兒的發展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沒有幼兒的主動參與,任何教育難以獲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兒興趣與需要、注意、激發幼兒的內部動機,調到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克服長期以來以教師爲中心,忽視幼兒發展需要和幼兒主動性的傾向,同時,也要注意防止出現新的“兒童中心”,消弱教師作用的現象。

4、 活動性原則

活動是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橋樑,是幼兒活動發展的基本途徑。因此,應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提供適當的教育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以幼兒動手動腦爲特點的教育活動,活動多方面的經驗,促進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傾向。

5、 整體性原則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徑的教育均對幼兒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應充分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使體、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幼兒園與家庭的教育成爲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克服重智輕德、重課輕遊、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脫節的現象。

二、研究內容:

1、我們發現園內普遍存在體育器材品種匱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強、器材投放不合理等問題,我們將就提高體育器材在幼兒體育活動中的使用價值進行研究,尋求合理運用體育器械的規律。充分運用社區資源,充分蒐集廢舊物品和自然物製作各種體育器械;探索創新,發揮體育器械的多種功能;因地制宜,爲幼兒選擇適當的體育器械。

2、體育活動的方法多種多樣,而我們經常使用的遊戲的方法組織幼兒練習,把枯燥的動作和身體素質的練習變成有趣的模仿活動或有情節的遊戲活動,使幼兒輕鬆、愉快的參與活動,達到增強體制、促進全面發展的目的,我們將精心設計新穎多變的遊戲活動,在住址形式和內容編排上進行改革,有目的、有計劃的積極引導幼兒探索遊戲的玩法,促進幼兒的發展。

3、以課程理論爲指導,優化幼兒每日“一小時”戶外體育活動,課程目表是課程的靈魂,制定好目標對開展整個體育活動有調控和保證的作用。但長久以來,有的教師習慣於按照事先編排好的教學內容來實施幼兒每日“一小時”的戶外體育活動,注重表面形式,頭腦中缺乏目標意識,我們將加強教師的園本培訓,樹立目標意識,掌握科學的教育策略。從體育的多維效應、多種角度見夠戶外活動的形式,多給幼兒一些自由的活動空間,使戶外體育活動更有特色。

三、研究方法:

1、爲使教師進一步樹立發展的觀念,掌握幼兒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一般規律及不同方面發展的特殊規律,易於根據發展目標設計教育活動。將每一目標分解爲若干水平層次,形成從低到高的發展序列,教師可根據幼兒的發展實際,選擇相應水平層次的目標。

2、各體育活動的目標既是教師組織教育活動的依據,教育內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據實現目標的需要而定。

四、活動的組織:

1、組織原則:注重手段的多樣化與內容的豐富性。強調通過多方面的重複性的經驗促進每一分解目標的實現,充分挖掘各級發展目標。

2、基本形式:

(1)個體活動:教師根據當前目標的需要和幼兒的活動興趣提供環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活動。同時,教師亦注意在活動過程中觀察、指導幼兒,對於較長時間內一種或幾種行爲練習的幼兒給予適當指導,以使幼兒通過個體的活動獲得發展。

(2)小組活動:主要作用是滿足幼兒不同的活動興趣,照顧幼兒不同發展水平,有利於教師因人施教、個別給予身體鍛鍊技能上的重點指導,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合作精神及協調人際關係的能力。

(3)集體活動:集體活動以傳授身體鍛鍊的新知識、新技能爲主,這些方面的知識技能適宜通過集體教育傳授給幼兒。

以上三種活動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滲透的,可以相互轉化的有機整體,不可相互分割。

五、保障措施:

1、每週進行一次心得體會交流,採用講座、討論、交談、互評、辯論等形式。

2、每月進行一次戶外體育公開活動,組織教師進行觀摩、點評。

3、不定期的學習一些理論指導或優秀教案等文獻資料,幫助教師及時瞭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進行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效果測評,以掌握研究的實效性和進程。

六、研究過程:

1、 準備階段:

主要收集開展優化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研究用的資料,組織教師進行學習,提高教師對優化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指導的理論水平,確定研究的內容,成立課題小組。

2、 實施階段:

制定目標與計劃、措施。組織教師進行實施計劃,進行幼兒行爲觀察記錄,收集數據,及時調整實驗的進程。

3、 總結階段:

主要爲整理資料,撰寫實驗報告、論文、總結、彙編結題材料。

課題研究方案6

一、分析學生閱讀現狀

閱讀能力在我們語文學習能力中佔據核心地位,它是學生理解課文的助手,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但現實中學生的閱讀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在傳統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下,學習計劃安排、教師精力分配以及家庭教育的側重點都發生了偏差,於是相應的,學生就養成了很多不良的閱讀習慣:有的學生不愛讀書,有的學生不會讀書。除了課堂上的閱讀,有些成績優秀的孩子回家後只啃教科書,有些頑劣的孩子把時間都打發在了休閒上,根本不讀書,長久下來,學生的閱讀領域變得極爲狹隘,所能接受的只能是漫畫之類的休閒書刊。這種現象實爲可惜。

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我一直認爲閱讀是種習慣,既是習慣便可養成,從正面意義而言,閱讀習慣的養成,還能由內而外轉化人的氣質,因此,在班級環境中,我們應該帶領孩子領略閱讀的樂趣,組建班級讀書會,用心領着心、用生命領着生命,和孩子們一起走進語文教學新的領域——‘班級讀書會’。在‘班級讀書會’中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細細品讀讀書的情趣、積澱厚重的人文素養。

二、營造班級讀書氛圍

(一)、建立班級書架。“衆人拾柴火焰高”,設想由每個學生提供3-5本書,我們書架中就有了200多本書,這樣一來,既可以方便學生自己課餘閱讀,又可以與同學互通有無。這些書是動態的,新書被不斷帶來,而學生都閱讀過的“舊書”則被定時清理出來,由學生帶回去,這樣就能使班級書架做到常換常新。爲了更好的保管圖書,提高圖書的使用率,我們還可以成立了“班級圖書管委會”,做好了圖書的登記、借閱工作,確保書架正常運轉。

(二)、成立讀書小隊。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興趣、人緣、家境等)組建“書友隊”,共同研讀一本書。一個小隊讀完一本書了就可以跟其他小隊互換,這樣,一學期每位學生只需買一本書,但也能閱讀至少6本書,完全可以保證孩子的閱讀量,教師開展閱讀指導也比較便利。

(三)、落實時間,開設“讀書課”。教師要靜心爲學生安排閱讀經典的時間,否則活動不能落到實處。一學期我們一共才教學20幾篇課文,有些老師用近一個月的時間來複習課文內容,這是不值的。我們可以嘗試着開展了幾節“班級讀書會”的典型課。筆者在實踐階段開了兒童文學《窗邊的小豆豆》之《大冒險》、《校歌》及《窗邊的小豆豆》三次班級讀書會。

(四)、建立獎勵制度。對讀書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孩子應及時給予獎勵,以保護他們的閱讀熱情,這就需要建立日常的獎勵制度。筆者思考是否可以這樣做:每看一本書或讀書筆記撰寫認真的,獎勵一顆五角星;集十顆五角星換取一張書籤,集五張書籤換獎一本書。這樣的獎勵制度使人人都能受益,個個能積極爭先。對設計精妙,感悟深刻的讀書記錄卡,在教室裏予以張貼表彰,在學校網站上也積極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閱讀成果。

三、探究班級讀書會模式

模式如下:

選擇閱讀內容——個體獨立閱讀——班級共同研讀。

課題研究方案7

國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說錯、改錯、悟錯

一、問題的提出(爲什麼研究)

新課程標準要求國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要使得學生的數學能力真正得到培養和發展,就必須使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給予學生獨立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有自由思考的空間,而不是通過對學生進行大運動量的訓練。

現象分析在日常數學教學中,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習比較浮躁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只滿足於知道自己這道題錯了,而不去深究錯在哪裏,甚至錯了就錯了,對了就對了,不去理會,更不用談對錯題的認識了。有時,即使馬上重新做一遍原來的題目,可能還是拿不到滿分。有的學生只是簡單地把錯題重做,而不去分析錯因和預防再次出現錯誤的方法,不去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忽略了步驟和過程。還有的學生自己作對就行,從不關注他人發生的錯誤。學生並沒有形成良好的改錯習慣,而是被動地遵循老師的旨意讓改就改,不讓改就不改。

針對以上問題我覺得急待解決的問題有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修正自己的錯誤,如何引導學生合理反思自己的錯誤。基於這樣的思考,我提出了國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說錯、改錯、悟錯這一課題。(研究什麼)我研究本課題針對的對象是我所教學的兩個教學班級的全體學生,個案研究與整體研究結合。價值分析我研究本課題的價值在於促使學生反思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主動發現錯誤,分析錯誤,解決錯誤的能力,讓錯變得非常清晰可見,有序系統;改變學生的學習品質;對部分學生的認知障礙和缺陷進行矯治;最終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目的。

問題成因及相關因素分析

1、學生學習習慣散漫懶惰,不願意去主動改錯。

2、學習方法不當,不知道如何改錯。

3、學習只追求量,不追求質,不能錯一反三。

二、研究的內容

1、通過實踐研究,探索國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說錯、改錯、悟錯的策略和方法。

2、通過實踐研究,探索國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說錯、改錯、悟錯的課堂教學思路。

3、通過實踐研究,尋求有效的評價學生說錯、改錯、悟錯過程的方法。

4、通過實踐,收集整理學生說錯、改錯、悟錯的案例四、研究的方法與策略調查法:

即通過學生問卷調查及家長個別訪談,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環境與心態,作爲研究的依據。通過查閱、研究、分析相關資料瞭解最新國中數學教學科研動態與成果。

個案法:把每個學生自己對個體所發生的錯題的整理和分析,作爲個案進行分析,並給以客觀的評價。行動研究法:讓學生準備改錯本或改錯卡,尋求合理的使用方法。引導學生髮現自身和他人的錯誤並加以分析,在小組學習中實現自改和互改。五、研究的過程

1、確立課題,制定方案,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設計調查問卷爲研究準備第一手材料。(20xx。3)

2、實施研究(20xx。4 20xx。7)

3、整理資料,形成課題報告及論文(20xx。7)

4、預期效果及成果形式1、預期使學生養成說錯、改錯、悟錯的習慣,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學習的能力。

5、成果:小課題研究報告論文

課題研究方案8

爲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將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層次推進,引導學校教研組和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把科研與教學、教研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我校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戰略轉變。經學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以小見大,實實在在,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討論立爲“小課題”,開展實實在在的研究,並通過小課題研究工作,探索總結教研、科研、培訓互相促進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實施目標

(一)通過小課題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從機制上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形成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建設。

(三)通過小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總體思路

以教師個人爲主申報進行小課題研究。形成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和教育實踐的校本科研機制,引導教師立足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實際,觀察發現教育教學現象中存在的問題,在常規教研活動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解決問題,提煉形成教學策略,指導自己和同伴的教學行爲,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實現學校教育的發展。原則上,從上一學年的“智慧項目”中擇優轉化,即把有一定實踐積累的“智慧項目”改爲課題,進行深化研究。

四、小課題研究的途徑

小課題研究常常以課堂爲現場、以教學爲中心、以教師個人爲主體、從實際出發開展教學研究。在小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們可根據各自的不同興趣、不同特長、不同需要和教學實踐中發現的不同問題進行個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個性化的結論。

五、實施流程

(一)選題。教師根據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查閱、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研究課題。選擇的研究課題,應該具備“針對性強、切口小、研究週期短”的特點,一般應是所任學科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小課題研究週期不要太長,原則上是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

(二)申報立項。參加“小課題研究”的學科組(教師),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學校教科室組織力量對提交的課題進行審覈,在一週內公佈立項的小課題。

(三)實施研究。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同時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課題研究檔案袋。將常規教研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導處教研處將對研究進行督查指導。

(四)結題(包括中期小結)。每個學期結束,都要開展小課題研究成果總結鑑定彙報會(週期屬於一學年的,要開展中期成果鑑定彙報會),學校對研究狀況進行評估。

課題成果一般應是一份總結報告。結題程序爲:(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學校教科室;(3)學校教科室組織有關人員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佈評審意見。

(五)成果鑑定與推介。結題後,學校將對開展的小課題研究成果進行鑑定、評獎。對優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介,推動成果在學科內及學科間的應用與共享。

六、課題管理

(一)營造良好的小課題研究氛圍。學校積極倡導和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並提供理論上和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要進一步強化“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實、快”爲教育科研工作指導方針,促使廣大教師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祕感,引導課題組選擇一些內容具體、切口小、週期短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克服傳統課題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現象。

(二)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小課題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小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等工作。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小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制定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評定、表彰獎勵等制度,確保小課題研究紮實有序地開展。

(三)培訓小課題研究人員。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小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等,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查閱相關資料,激發教師研究小課題的興趣和研究慾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豐碩的研究型教師。

(四)深化小課題研究。要把課堂教學作爲實施小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說課、評課爲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組成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課題組內部也可以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小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七、教師小課題研究技術評審組

(一)領導組

組長:邵健勝

副組長:朱曉仙

組員:丁少劍朱敏燕葛俊佳王玉婷鮑佳樂徐子華

教師小課題研究領導小組職責:

負責規劃、計劃、督導教師開展小課題行動研究。中期進行檢查指導;最後進行小課題鑑定評審工作。

(二)指導組

組長:丁少劍

副組長:朱敏燕

成員:胡旭亮莫燕君謝雲鶴

負責組織教師學習小課題實施方案,幫助教師選題,實驗過程督導檢查評價指導等具體指導工作。

八、其他

(一)小課題成果按照具體等級在教師個人年度中加分。

(二)教科室將優先考慮將優秀的校級小課題培育成市級及以上課題。

(三)教科室定期對校級小課題的材料進行整理歸檔。

課題研究方案9

一,研究的背景

歌曲是詩歌和音樂的結合。本課題所指經典歌詞,主要包括近一百年來的一些中外著名歌曲的歌詞。與唐詩宋詞相比,這些歌詞既有詩歌的意境,又具有時代特色;與其它一些文學作品相比,這些歌詞是短小精悍的韻文,更適合國小生誦讀;與當前的一些流行歌曲相比,這些歌詞不但有動人的旋律,而且更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內涵。

我們看到,當前有許多流行歌曲並不適合國小生傳唱,卻能通過多種傳媒進入國小生的生活,它們污染了孩子的心靈,也污染了孩子的語言學習環境。一些港臺流行歌星更缺乏基本的漢語修養,助長了語病的社會流行。相反,經典歌曲是時代主旋律,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世代傳唱,然而時代變遷,許多經典歌曲正逐漸被下一代遺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覺得,經典歌詞正是學習語文的寶貴資源。

二,研究的意義,目標

1,讓學生讀講經典歌詞,學習純潔美好的祖國語言,用歌曲旋律作爲閱讀理解的催化劑,使經典歌詞中的營養更好地轉化爲學生的語文素養。

2,以經典歌詞讀講活動爲載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實現語文,音樂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音樂素養,信息技術素養。

3,讓學生欣賞和傳唱經典歌曲,用詩歌和音樂合二爲一的美的薰陶代替空洞的說教,以美育促德育,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三,研究的內容

(一)相關的理論研究

1,孔子《論語》中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強調了詩,禮,樂三者的教育功能。經典歌曲是否兼有詩,禮,樂的因素讀講經典歌詞是否兼有德育,美育,智育的功效

2,自1998年6月開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推出了一項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20xx年6月,"中華古詩文誦讀工程中的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的實驗研究"成爲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我們是否可以認爲:經典歌詞是經典古詩文的現代版,讀講經典歌詞是古詩文經典誦讀的拓展延伸

3,歌曲旋律是溝通歌詞作者和聽衆情感的橋樑,它能否成爲國小生閱讀理解歌詞的催化劑其心理學依據是什麼

(二)實踐研究

1,編寫讀講經典歌詞實驗用書,準備相關材料

①製作用於網絡點歌的網頁,學生點擊相關的鏈接就能聽到上述所有歌曲的演唱

②編寫紙質《經典歌詞70首》讀本。

2,讀講經典歌詞

①利用課餘時間(隱性課程)

在教室裏經常性地播放一些經典歌曲VCD光盤,供學生隨意欣賞。

②專門開設15分鐘讀講經典歌詞小課程

時間爲下午1點至1點15分,即學校原來安排的情操課時間。

讓學生自主挑選一首歌詞,教師排出每個學生讀講歌詞的日程表,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面對全體學生上臺主持,通過誦讀,提問,討論等互動環節,對所選歌詞展開合作探究式學習。

③結合語文課教學

讓不同主題的經典歌詞在語文學習的各個階段發揮作用,並熟讀成誦。例如:用經典歌詞來營造學習氛圍,用經典歌詞來加深課文理解,用經典歌詞來學習語言,用經典歌詞進行拓展閱讀。

④利用學生在家時間

讓父母和孩子一起聽唱經典歌曲,研讀經典歌詞,進行網絡點歌並查找資料,實現家校聯動,建設學習型家庭。

四,研究的步驟

1,相關的理論研究

2,資料蒐集,讀本編寫和網頁製作

3,前測

4,讀講經典歌詞的活動模式和教學策略研究

5,後測

6,撰寫研究報告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

1,降低流行歌曲對國小生的不良影響,培養國小生對經典歌曲的興趣愛好,提高審美情趣,豐富課餘生活。

2,在讀講經典歌詞活動中學習政治,歷史等多方面的科學人文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修養。

3,不借助書面作業而幫助學生積累詞語。七十餘首經典歌詞約有五百個生字新詞,相當於兩冊語文課本的課後詞彙總量。

4,提高學生的閱讀鑑賞能力,尤其在感悟詩歌意境等方面。

5,在誦讀經典歌詞過程中培養語感。

6,在讀講經典歌詞過程中,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課題研究方案10

唱歌教學是國小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我對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整體演唱能力,提高音樂素質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研究計劃如下:

一、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

1、讓音樂基礎知識教學融入音樂遊戲之中,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

從一年級新生入學開始,注重在音樂課中教給學生音樂基礎知識,寓枯燥無味的認“音符”、識“節奏”於音樂遊戲之中,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感知音樂旋律美,體驗音樂的節奏美,開展與音符“交朋友”的活動,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學習簡譜七個音符時,讓國小生給小音符起名字音符的數學名字是1234567,然而在音樂中則爲doremifasollasi,我讓學生每人動手做一個音符的頭飾戴在頭上,伴隨歡快活潑的“找朋友”音樂去找自己的“朋友”,7個人爲一組,交替進行。

2、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情感因素,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讓學生感受美好的聲音,用“建設聲音立交橋”的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如:學生唱“和音”、“和絃”,通過循環呼吸保持音高,看手勢進行音高變化,在一片融合美妙的和聲中自我陶醉,真正體驗聲音之美。

3、教會學生科學的發聲方法,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

在課堂上分別讓學生試用大聲、中聲、小聲等進行演唱,然後聽老師、錄音範唱等,通過分析辨別,學生找到並認定哪種唱法最好,去選擇最美的聲音。具體途徑是:⑴學生從柔聲、輕聲開始學唱,逐步學會氣息控制,頭腔共鳴,使音色自然統一聲音圓潤、優美。⑵加強音高音準訓練,讓學生體驗不同速度、力度的歌唱所表達的音樂形象不同。⑶教學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緒和學會處理歌曲。⑷加強正確的吐字、咬字和美感的訓練。

二、在課外活動中,提高學生整體演唱水平

課外活動是音樂課堂的延伸,它爲孩子們發展音樂特長開拓了廣闊的道路,並可在普遍提高音樂素質的同時培養尖子生,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專業性訓練。

1、發聲練習和聽音練耳相結合。美妙的聲音是從發聲練習中獲得的,而要唱好一首歌曲,這就需要聽音練耳了。那麼應怎樣訓練呢?⑴發聲訓練從長音開始讓學生體驗發音位置和發聲技巧。⑵聽音練耳從小二度開始,邊聽邊唱,培養學生心中音程概念。比如:從

標準音A開始,升高或降低一個小二度,學生用“la”唱出來,再升高或降低一個大二度,學生先唱出來,然後再聽琴校正,繼續升高或降低一個大、小三度,以此類推至純八度。

2、指導學生看譜視唱,教給學生演唱方法。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首先看歌曲的三要素,即調號、拍號和表情術語。其次再看反覆記號、裝飾音及各種速度、力度記號和主要節奏型,然後纔可以準確無誤的演唱。

3、進行和絃連接演唱,使學生準確把握聲音的高低貫通。

4、幫助學生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緒,培養學生有感情的唱歌。幫助學生分析歌曲和掌握歌曲的速度、力度對於學生唱好歌曲是十分重要的。

三、創造快樂、輕鬆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首先要保持孩子們對音樂的好奇與熱愛,引導孩子們親近音樂,使他們有了解音樂的慾望,讓他們從音樂中感受到大自然及周圍熟悉的事物。

在訓練過程中,儘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形象地講解一些比較專業的詞語。比如唱跳音、頓音時,氣息很容易僵硬,我就啓發他們想像肚子是一個皮球,要像拍皮球一樣彈起來,孩子們都拍過皮球,一些同學很快能做好。這樣就能準確找到唱頓音、跳音靈活運用氣息的方法了。

孩子們的天性是好動而活潑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要及時調整內容;轉換他們的興奮點,這樣既調節了課堂氣氛,又鞏固了基礎知識。

總之,在研究訓練童聲合唱時,要把具有孩子特點的美的音質放在首位,指導孩子們用高音位的頭部發聲,尋找明亮集中的頭腔共鳴。

課題研究方案11

一。調研的目的、意義

1、貫徹“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客觀地認識現階段我市學前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瞭解各級各類幼兒園的基本情況摸清底數掌握第一手資料實現教育工作的科學決策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進程。

2、通過調研瞭解各級幼兒園面臨的生存和發展的困難瞭解目前我市學前教育在經費投入、教育改革、教師隊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人民羣衆關心的孩子“入園難”等熱點問題找準制約我市學前教育發展的癥結所在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以及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措施提高工作效能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

3、在深入基層的過程中總結“十五”期間我市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所取得的成績發現各地在實踐中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同時瞭解國內外有關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信息和動態思考我市“十一五”期間學前教育的發展方向研究新世紀學前教育發展宏觀戰略目標以應對時代發展的需要爲《學前教育法》的頒佈和實施奠定基礎。同時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研究如何建立起面向農村的學前教育體制探索普及與提高農村學前教育的具體方法與措施努力實現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二。調研的基本內容

1、學前教育普及程度、事業發展狀況調查

2、學前教育質量調查與分析

3、普及農村學前教育的有效措施調查與研究

4、各類幼兒園教師隊伍情況調查

5、“十一五”期間學前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6、民辦幼兒園現狀與情況分析

三。調研的形式、對象與方法

調研形式:

1、深入基層、實地考察課題組的同志要深入到市幼兒園和鄉鎮中心幼兒園、村小的學前班通過聽課、看環境、聽取幼兒園領導彙報等環節實地考察、瞭解情況。

2、召開座談會組織國辦幼兒園、鄉(鎮)中心幼兒園及民辦幼兒園的園長、教師代表圍繞調研內容進行座談。

3、抽查檔案材料查看部分幼兒園近三年的檔案資料抽查教師教案、教師業務學習及培訓筆記了解其在管理、教育教學、師資隊伍、教研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情況。

4、發放調查問卷課題組要對部分幼兒園的園長和教師、家長髮放調查問卷請基層的幼教工作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提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5、查閱相關文件、資料查閱國家、省市近年來頒發的有關學前教育的法規、文件以此作爲調研工作的依據;查閱國內外有關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文獻和資料明確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方向;瞭解國內外有關幼兒教育方面的先進經驗作爲今後我市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借鑑和參考。調研對象:調研的範圍爲國辦幼兒園、鄉(鎮)中心幼兒園以及部分民辦幼兒園和農村村小的校帶學前班。調研方法:運用教育學、管理學、統計學等相關理論採用文獻資料法、理論研究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統計法等研究方法。

四。調研的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6月下旬

1、成立由教育局牽頭教研部門和科研部門人員、學前教育專家組成的調研課題工作組制定調研方案。

2、查閱國家省市近年來頒發的有關學前教育的法規、文件查閱國內外有關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文獻和資料。

3、根據調研內容編制調查問卷表設計調查提綱爲深入基層實地調研做準備。

4、調研工作組要根據調研內容結合當地實際編制本地的調查問卷表設計調查提綱。

5、通過點、面結合的方式深入到轄區內各類幼兒園和部分村小的校帶學前班進行實地考察。

第二階段:20xx年7月上旬

1、收集整理資料,對調查的素材和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形成初步的調查意見。

2、調研組完成本地區的調研報告,上交長春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

五。調研的組織機構《德惠市學前教育研究》調研課題組名單:

組長:

張廣垠德惠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

組員:

李珍德惠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員

盧冶市綜合教研室副主任

宋晶波市綜合教研室幼兒教研員

宮小波市教科所所長助理

劉暢市幼兒園副園長

德惠市教育局

  20xx年6月18日

課題研究方案12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1、課題的現實背景:

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增強幼兒的體質,更大的價值在於通過戶外活動鍛鍊幼兒的各方面能力,促進其身心的和諧發展。戶外活動是達到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遊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培養充滿朝氣、健康活潑的幼兒是學前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也需要加強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加強幼兒身體鍛鍊。戶外體育鍛煉,可以爲孩子提供增強互相協作能力和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機會,是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的發展。幼兒期是人的身體發展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的身體活動能力是在實際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發展身體活動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爲孩子創設一個積極、主動參與的活動環境,鼓勵幼兒積極地參與到戶外體育活動中來。但目前在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教育中,還存在着許多問題,如體育教學活動單一;體育活動形式不符合幼兒的年齡和學習特點;體育活動不能滿足幼兒的興趣等等。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課題的提出,是爲了更好地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

這一課題的研究立足於改變我園幼兒戶外遊戲的現狀,增強幼兒的創造力,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讓幼兒自主快樂的遊戲。同時,也更新教師組織活動的理念,拓展老師的思路,增強教師的觀察和總結能力,促進教師向有力的支持者、智慧的引導者發展。幼兒園《綱要》“教師是幼兒遊戲的支持者,幫助者和引導者”這一理論依據,讓幼兒創造性的運用投放的材料而進行的戶外體育遊戲。在孩子們玩這些物品的時候,教師將給予什麼樣的支持呢?如何讓孩子們這樣的戶外遊戲中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教師干涉活動的尺度是多少?孩子現在的遊戲還處於無目的,無規則狀態,因此,我們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戶外建構是的體育活動,研究目的是:讓孩子們能自發的合作,將投放的廢舊材料自主的整合利用,發揮孩子的創造性來組合這些材料達到有趣的遊戲,有目的的鍛鍊。

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們更需要充分的戶外遊戲活動。然而,孩子的戶外活動內容單一,對孩子肢體和動作的訓練也缺乏針對性、系統性,難以達到鍛鍊的目的。帶着這樣的問題,我園開始了對幼兒戶外活動的探索。

2、研究意義

(1)戶外活動是幼兒與豐富的活動材料、充足的空間、時間相互作用,促進其動作、思維、意志等方面發展的活動,也是培養、發展幼兒創新能力的一項活動,對幼兒將來的成長大有好處。因此,教師必須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採取科學有效的方法,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

(2)在戶外活動中,幼兒的活動空間是室內的好幾倍,互相間的干擾很少,自由活動的空間非常大。幼兒處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環境中能充分發展個性,激發出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有了廣闊的戶外活動環境,就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3)課題中的戶外體育活動具有選擇的自主性、環境的開放性、人際交往的頻繁性、內容的豐富性、創新性等特點。是滿足幼兒身體和心理髮展需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的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在和孩子的玩耍之間,教孩子學會觀察,學會適應,掌握新知,建立自信,是最受孩子歡迎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4)戶外活動中運動能使骨骼強健,肌肉發達,促進身體健康發育;運動能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爲大腦提供高質量的營養,使頭腦更靈活,從而促進智力的發展。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對幼兒園中班戶外體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對利用戶外體育活動提高幼兒運動能力的方法進行積極、大膽的實踐研究,試圖打破原有的體育教育模式,創設一個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特點的充滿情趣化的教學環境。希望對幼兒身體的發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形成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鑑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幼兒園小班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研究。遵循幼兒園體育活動原則,根據本園幼兒的情況,活動的不同內容,幼兒不同的活動方式及環境等條件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適宜的材料、多樣的組織形式,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以達到最佳鍛鍊效果,從而提高幼兒運動機能,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總結出適合本園幼兒身心特點的體育活動的教學策略,形成體現本園特色的體育教學模式。

2、小班幼兒身體發展現狀調查研究。對我國幼兒園小班幼兒的身體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問題,找出原因,爲本課題的研究奠定基礎。 3、幼兒園對開展幼兒小班戶外體育活動的現狀調查研究。該部分調查研究主要包括:小班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活動形式和途徑等,使本課題的研究建立在科學的研究之上,研究成果具有實用性。

4、影響小班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面:幼兒園的管理規範的影響、幼兒教師素質的影響、幼兒園戶外環境的影響等。

5、制定幼兒戶體育活動的策略研究。這部分研究內容是本課題的核心內容。提出優化戶外體育活動提高小班幼兒身體運動能力的有效措施,挖掘戶外體育活動的教育價值,探索小班幼兒戶外活動的有效指導策略。以期對不同幼兒園小班幼兒身體素質提高的研究提供現實的參考和指導。

三、研究方法設計及預期目標:

(一)研究方法的設計:

1、行動研究法:在實踐中不斷進行實踐、觀察、反思、調整、修正方案、調整目標,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獻資料法:學習幼兒教育學、心理學及遊戲理論知識,瞭解有關幼兒課間遊戲的專業知識,並分析幼兒園小班課間遊戲的現狀與動態,提高課題研究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3、個案研究法:對幼兒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表現出的典型行爲進行觀察、記錄,並進行系統地分析。

4、經驗總結法:對教育實踐工作及時的回顧、反思、總結、調整工作思路

(二)研究的預期目標:

1、幼兒目標:通過實踐研究,構建“戶外體育活動的優化方案”,促使幼兒更有興趣地參與到戶外體育活動中並與戶外環境產生有效互動;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環境裏感受大自然的薰陶,促進全身心的健康成長。

2、教師目標:

探索出優化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方式以及有效管理的原則;根據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探索戶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和策略;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12月)

(1)對蒐集到的相關理論資料進行梳理和歸納,形成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計劃,並向上級有關部門上報該課題。

(2)對課題進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對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計劃進行修改並最後確定本課題的研究。

2、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對我國幼兒園小班幼兒的身體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找出導致問題存在的原因。併到其他小班對幼兒體育能力教育的狀況進行了解,學習先進的經驗,寫出學習心得

(2)遵循幼兒園體育活動原則,根據本園幼兒的情況,活動的不同內容,幼兒不同的活動方式及環境等條件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適宜的材料、多樣的組織形式,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以達到最佳鍛鍊效果,從而提高幼兒運動機能,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總結出適合本園幼兒身心特點的體育活動的教學策略,形成體現本園特色的體育教學模式。

(3)對得出的階段性的研究結論及時總結,形成階段性讀書心得和案例分析的形式進行總結。

3、結題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本階段是課題形成研究成果的階段,主要是對各種研究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形成研究報告。

五、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本課題對於研究資料開展書籍期刊與網絡知識相結合,認真研讀國內外關於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研究,梳理知識結構,形成理論結構,以我園的學生生活狀況爲研究積極進行調查問卷,形成初期的資料研究。

本課題分階段進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形成分階段成果和最終研究成果,當然這一切的成果離不開上級領導和學校對這一課題研究的經費支持。領導的指導關心、研究課題人員的努力、經費支持等,本課題一定會達到預期目標,形成優化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指導理論體系和幼兒園對於戶外體育活動的指導模式。

課題研究方案13

要引導廣大教師樹立“問題即課題,反思即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按照“小步子、低臺階、快節奏、求實效”的原則,從教師教育教學一線實踐中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要紮實開展小課題研究,引導教師發現和解決課堂教學、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教師發展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通過自己的探索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從而更好的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一、課題名稱

培養學生數學推理、合作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數學學習素養

二、課題的提出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能夠想到問題的結論,但是不能說清思考的過程,不能講清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學生只重視問題的結果,卻忽視瞭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有的學生會說不會寫或會寫不會說,漸漸地就走入了不敢說、不想說、不會說、不能說的誤區。針對以上問題,我確定了“有效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合情推理能力養成”這一課題。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數學教學方面,學生要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是分不開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過程要靠語言表達,而語言的發展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說理。如:說定義、定理、法則、公式、過程、算理、方法、規律、題意、思路、數量關係、式義等,從而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達到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目的是在於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和,口語表達及書面表達能理能力,使學生養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規範答題的習慣。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用類比、歸納的方法,來培養學生建立空間與平面的各種位置關係和數量關係形成嚴密抽象的推理形式。

五、課題研究過程

(一)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1)制定計劃要求。(2)制定研究方案

2、試驗階段:(1)實施具體方案。(2)反思經驗與不足。

3、總結階段:(1)根據課題研究,觀察學生在合作交流和,口語表達方面的變化。(2)對課題進行總結,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二)實施過程

首先,我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的成因採取談話法和問卷法進行調查。通過調查主要總結出四大成因:

一是心理素質差,虛榮心強,怕答錯或答不好而被同學或老師笑話。

二是性格內向,不想或不敢表現自我,或沒有機會發言漸漸封閉自我。

三是對知識缺乏系統的理解,不能有條理的分析問題解答問題。

四是沒有嚴謹的學習態度,不會走就想跳不會用數學語言規範答題。

可見,語言表達能力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也會間接影響學生的個人交往能力,及綜合素質的發展。新課程加大了實驗幾何的內容。因爲它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同時降低了幾何學邏輯嚴謹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從數學活動中獲益;而且通過活動掌握空間性質,更易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歸納類比,以及創造力等,這些明顯的長處日益受到重視。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

1、課題研究的方案及報告。

2、案例分析及論文。

課題研究方案14

一、問題的提出

(一)課題背景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系統、社會各界對於特色教育的要求表現出強勁的勢頭。學校特色教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特長教育的發展,已經成爲學校建設的一個基本評價因素,同時也是學校辦學特色的有機的組成部分。體育訓練工作一直是學校工作重點之一。更早地發現、有意識地培養體育訓練苗子,也是新時期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工作項目。

我校是一所有着優良體育傳統的學校,是溫州市體育特色學校(籃球項目),溫州市體育傳統學校(田徑項目),瑞安市田徑、排球訓練基地。目前體育組有10名骨幹教師,本科率達到100%,學校現有在校學生1500多名。學校組建了校田徑隊、籃球隊、排球隊、乒乓球隊,共有在訓運動員100多名。我校的各體育代表隊近年來在瑞安市、溫州市及省裏的各項比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校的競技體育正逐步展露出良好發展勢頭的同時,也突現出了一定的問題,運動員苗子的選拔問題,訓練時間的安排問題,科學化訓練問題,以及運動員的輸送問題等等,這些具體問題及待解決。解決現階段我校體育特長生的培養問題,對於促進我校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深化教育改革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我校體育特長生的選拔的機制是什麼,如何吸引國小的優秀苗子在國中階段來我校就讀?

2、如何合理利用我校現有的資源,對各項目進行科學訓練?

3、如何解決學生特長髮展與學業學習之間的矛盾?

4、如何解決體育特長生的輸送問題?

(三)研究意義

1、理論價值: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加深對特長教育理論的研究。

2、實踐意義

①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加深對特長教育現象的認識。

②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推動我校體育教育發展及我校體育競技水平的提高。

③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我校素質教育工作的落實與發展。

二、本課題在國內外同領域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體育特長教育一直受到社會和教育部門的關注,不少學校,尤其是高中及其以上學校,已經有了校本的較爲豐富的特長生教育培養的經驗和發展的優越環境。但是在國中階段,體育特長生的培養問題還是一個較爲嶄新的課題。如何處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與體育特長髮展的問題,如何實施有效的特長苗子的選拔問題,等等,還是擺在人們面前的現實的問題。但是,隨着教育事業的發展,及人們對於教育的理解的加深,素質教育,特別是特長教育的研究必將有一個飛速的發展。

三、研究目標、內容與對象

1.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實施,形成選拔、培養體育特長生的本土化經驗。

(2)依託通過本課題的實施,促進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發展。

(3)通過本課題的實施激發我校體育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熱情,進一步促進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2.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通過活動考察,開展學校體育特長生教育現狀的調查觀察研究,確定苗子,逐步開展訓練工作。

(2)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瞭解相關動態和有效經驗,開展體育特長教育理論方法研究。

(3)經驗總結法:不斷將獲得的信息進行定性的分析,將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總結學校體育特長教育的本土化經驗。

(4)實驗法:將20PC級運動員組建一個體育特長班,與20PC、20PC級的運動員的學業成績和運動成績進行對比分析,檢驗組建體育特長班的可行性。

3.研究對象

我校各項目體育訓練隊的08級09級10級的在訓運動員。

四、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確定方案:分析課題研究的目的、方向、現有條件,確定研究的具體方案,明確職責任務,設計材料記錄方法。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採用調查觀察法、網絡資料查詢法、實驗法着手收集相關材料,確定各訓練隊隊員的基本情況,開展訓練工作,整理各級比賽的競賽成績,運動員的輸送情況,定期召開研討、交流會,及時總結經驗,調整計劃。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綜合材料信息,召開專題會議,分析研究材料,形成關於農村國中體育特長生培養的具體措施,撰寫課題研究總結報告,課題鑑定。

五、研究條件分析

(一)我校有一批體育教育科學研究的中堅教師,他們具有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經驗和研究的熱情。

(二)學校已經成立了各類體育訓練隊,配備了訓練的基本設施,學校在政策、人員等基本條件上必將給予本課題研究以極大的支持。

(三)學校每年訂閱了大量的教育教學報刊雜誌,同時學校上網電腦、打印機,這些條件都在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等方面上給予課題組以極大的保證。

(四)人民羣衆對子女教育期望值的不斷提高,對多樣化、高質量的特色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讓子女上好學成爲人民最大的願望。隨着城鄉一體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的持續開展,城鄉差距的進一步縮小,農村學生的特長髮展的需要必將越來越迫切,這是本課題研究的客觀要求。新的課程改革要求,要從人的發展的角度來處理教育問題,“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爲了學生”、“全面評價學生”等課改理念是本項研究的政策理論支撐點。

六、課題組成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體育組組長負責課題研究工作,撰寫課題研究方案和結題報告,組織、策劃、協調課題研究活動。課題顧問:中學高級教師有着20多年的教學和訓練經驗,爲本課題的研究提供指導。

課題組成員:

七、預期成果及形式

1、結題報告,彙總課題研究的所有過程材料與成果材料,撰寫結題報告,主要研究和研究成果等。

2、相關論文,課題組成員撰寫有關各項目科學訓練的論文,總結,心得。

3、專題報告,課題組成員根據課題的主題撰寫專題報告,提煉有關運動員選材、科學訓練、運動員輸送等方面的專題報告。

4、相關案例,課題組成員根據特長生的訓練、生活動態撰寫有關體育特長生培養的典型案例。

課題研究方案15

研究者:

來鳳縣百福司民族國小 粟海燕

課題名稱:

國小高年級快樂作文的教學研究

課題成因:

快樂作文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和培養學生自覺習作的習慣,實現新課程標準對國小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徑,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快樂作文教學必將大有可爲。

課題簡介:

使學生能夠把學習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樂、苦惱等感受,主動訴諸恰當的語言文字,寫出有血有肉、有感而發、生動耐讀的文章,讓學生寫作文成爲像吃飯、睡覺那樣的自然慾望。

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創設情境,增強習作興趣。

1、觀察情境,提煉重點,寫出真情。觀察情境的內涵就是去觀察世界,即觀察大自然、社會生活、藝術作品或具體的實物。它是根據兒童的思維、心理和學習語文的特點提出來的。如:春天到了,帶孩子們走出教室到小花園尋找春天,感受春風拂面,陽光和煦的明媚春光;下雨了,讓孩子們趴在窗口觀察雨景及行人的反應;秋遊時,讓他們看看秋天的田野,感悟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爲了寫好觀察日記,發動他們搞一些飼養活動,如養蠶,觀察蠶的生長過程;養兔子,觀察它的分娩及餵養小兔的過程;種蒜頭,觀察變化過程。然後,引導他們進行觀察,並在批改後及時加以肯定,使學生感受到樂趣。有了樂趣,纔有主動性;而有了主動性,纔有創造性。經過自己的精心飼養和仔細觀察,他們的觀察日記寫得繪聲繪色,且極具個性。

2、遊戲情境,體驗樂趣,抒發感受。遊戲是孩子們的天性,通過設定的遊戲有感而作,也是提高習作興趣的一個好辦法。如,結合“六一”遊園會讓學生通過遊戲習作,學生興趣很濃。遊戲結束後都能積極交流活動中精彩難忘的情節,通過對自己的活動,以及其他同學的語言、動作和情緒等敘述,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學生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真實體驗了其間的樂趣,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當然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有情可抒,再也不會感到作文是一種痛苦的事。遊戲活動爲學生提供了生動的寫作素材,又營造了寬鬆的氛圍,增加了興趣,減少了恐懼感,讓學生樂於寫作。

3、實踐情境,體驗成功,得到發展。將語文教學中的“課外閱讀、口語交際、習作”與“主題系列化綜合實踐活動”融爲一體,用活動爲學生創設真實的口語交際、習作的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積累素材、提煉思想、豐富情感、產生表達的慾望和興趣,在運用口語交際和寫作進行活動當中,學習練習口語交際和寫作,同時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

4、想象情境,拓寬思路,激發美感。想象力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認識功能。真正的創造是想象活動的結果,有計劃地設計安排想象情境對進一步發展兒童的創造能力十分有效。在五年級下半學期第一、六單元作文教學中,我嘗試創設想象情境進行習作,獲益匪淺。先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想象,藉助童話的手法進行誇張擬人的想象,拓寬了他們的想象空間。接着提供激發創作慾望的題材,爲他們習作做好必要的內容鋪墊。如,寫童話時,先選取他們喜歡的海底世界爲大前提,爲他們提供一些海底動物的知識作鋪墊(如海龜、珊瑚、海馬、海象等),再讓他們根據這些知識進行新形象的綜合創造,編排生動的故事情節,寫出優美的、富有科幻意義的作文,享受到了成功創作的樂趣。

二、鼓勵學生寫出多類型作文,充分體現習作個性。

1、作文“日記化”。 降低行文難度。作文“日記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務分散到幾篇日記中逐步完成,藉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難度,使絕大部分學生取得好成績,提高寫作興趣。如第九冊第一單元習作要求是:

(1)寫一件暑假中自己經歷過的或看到過的、聽到過的事。

(2)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注意語句通順。三個要求全部達到,對部分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讓學生以日記形式分成三次寫,就可以分散難度,提高作文質量。

第一次,只要寫暑假中一件真實的事,即可得“優”;第二次,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修改,達到語句通順,即得“優”;第三次,要求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尤其是經過部分,通過範讀、評議、自己修改,明確敘述經過時把主要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及自己的心理表達出來即可得“優”。這種針對同一件事分散時間逐步深入地完成作文的形式,表面上是降低了要求,其實是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地達到了寫作要求,是絕大部分學生所喜歡的,達到了快樂作文的目的。

2、作文“書信化”。 拉近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以寫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內容、要求轉化到書信的寫作中去,也是快樂作文的一種有益嘗試。因爲寫信可以比較自由地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寫出真情實感來。如:寫《一件難忘的事》,這是一個選材很廣的題目,既可以寫富有意義的人或事,又可以寫令自己慚愧、得意、激動、興奮的人或事,但是學生覺得題目不新鮮,提不起勁。換一種方法,把作文要求稍作改變,即請學生給親戚、朋友、老師、同學寫一封信,訴說令你難忘的一兩件事。寫給自己熟悉的人,學生覺得比較親切,字裏行間蘊含着童趣、童真,令人感動。

3、作文“詩歌化”。 激發創造性想象空間。兒歌、兒童詩一直以節奏輕快、語言活潑、琅琅上口等特點深受學生喜愛,模擬創作有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比如,學完了《快樂的足球賽》,就可以嘗試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模仿着寫兒童詩。寫人、寫事、寫物均可,每行字數不限,能押韻最好。想到自己也能成爲“小詩人”,學生習作興趣盎然。

4、作文“課文化”。 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在<桂林山水>教學中, 我創設的四次情境,充分調動了兒童豐富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所表現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質兼美的語言材料的理解,並通過綜合介紹桂林神奇的自然風光這一語言訓練,引導孩子表達對客觀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其中我憑藉“結合課文語言,向老師、爸媽介紹桂林山水的美景”的兩次情境創設,巧妙地從閱讀教材中引出表達的話題,前兩次的情境創設,使學生充分朗讀了課文,仔細欣賞了課件圖片,積極地感知、積累了語言,這爲表達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後的寫作環節中學生都能寫出有個性的好文章,達到了寫作的目的。

研究方法:個人研究,集體參考,提出意見。

預設步驟:

一、在平時的作文課中進行實驗,並做好記錄、經驗分析,不斷總結。

二、利用校本教研時間,積極爭取上研討課,從而集組內成員智慧,對個人課題進行研究。

三、學期末寫出有關方面的論文。

研究措施:

一、堅持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

二、多學習別人的經驗做法,開拓思路,博採衆長。

三、鼓勵學生訂閱《快樂作文》、《作文與做》等作文期刊,並鼓勵學生積極投稿。

四、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作文競賽,並鼓勵學生彙編個人作文集。

預期成果:

優質課教案、CAI課件、論文、學生優秀作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