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村國小科學素養教育工作情況彙報

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時代和民族振興、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對未來人才的需要。國小生科學素養的形成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細心地引導、耐心地培養。近幾年來,我們在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嘗試,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

田村國小科學素養教育工作情況彙報

一、積極營造濃厚的科技氛圍,在生活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樹立學生的科學素養。

國小階段是一個人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階段,也是心理髮展的重要轉折期。心理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中的智能因素在人才成長中只是一個基本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非智能因素在人才成長中也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人的進取心、自信心、強烈的興趣等非智力品質協同智力因素髮揮作用,才能使人有所成就。依託家長的幫助,利用舊鐘錶、舊自行車鏈和錄音機,製作時間演示器和傳動演示器,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中培養了興趣,樹立了科學意識和能力。

二、資金投入,綠化、美化校園

優美的校園自然環境和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有着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如詩如畫的校園風光,佈局合理的校園建築,鳥語花香的校園景緻,整齊光潔的道路交通,美觀科學的教室佈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設施無不給學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學生在靜諡

高雅的校園環境中讀書治學會受到感染和薰陶,觸景生情,因美生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學校,進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高尚品德。學校精心規劃,逐年建設學校自然與文化環境,投入大量資金,把學校內凡可綠化的地方都種植了草坪、花卉,栽上了樹。學校在草坪、花卉和樹上都寫溫馨的提示語,學生自覺保護花草樹木,沒有人去破壞它們。

學校近幾年加大了教學環境文化、辦公環境文化等投入。建成了由一宮、一園、一館組成的“華龍區嶽村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基地”。我們讓文化牆、校報、少年宮、民俗館發揮育人功能,使學生一進校門就受到環境氣氛的強烈薰陶。我們在校園中樓壁上、走廊裏設置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警句、成語故事。校園內校訓、校風、教風、學風上牆;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和啓迪,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時時處處育人。

學校食堂新建了“生食間”、“熟食間”、“炊事間”,購買了消毒櫃、餐具櫃、就餐桌。食堂工作人員每年體檢一次,憑合格證上崗。飲事員配有工作服、水鞋、手套、口罩等勞保用品;有區衛生局頒發的三證;定有管理規章制度;學校經常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防火、防毒、保潔、衛生等安全教育與法制教育,保證無蚊蠅無鼠害,以確保教師早中餐安全。學校爲了減少噪聲污染、排油煙污染,改造了食堂的排污問題。

學校公廁,每天都有工作人員打掃一至兩次,每週用生石灰消毒一次,並同時噴撒消毒藥物,儘可能消滅蚊蠅、蟑螂。爲師生提供衛

生的“方便”之所。

三、組織多種形式活動,積極參與環保實踐。

學校環境教育的目的是爲了普及環境知識,提高環境意識,參與環保實踐,學會環保動手技能。我們還積極開展環境保護實踐,由於領導重視、組織精心、注重實效、學生參與面廣、活動內容豐富、社會反響強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有重點組織相關環保宣傳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升旗儀式、主題班(隊)會、板報、廣播、電視臺、電教多媒體設備、校園網絡系統等介紹宣傳環保知識,並抓住各個環保宣傳節,如:植樹節(3月1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愛鳥周(4月初)、世界環境日(6月5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9月16日)、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12月29日)等,組織主題宣傳、愛樹植樹、環保班隊、環保繪畫、演講、手抄報比賽、書畫展等活動,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實踐能力。

2、校園藝術活動中滲透環保爲題材的書畫、徵文比賽活動。以環保爲題材的書畫作品多次獲獎。組織校外考察、調查和宣傳活動。在全校師生中開展“節水節電珍惜資源,減少污染,保護自然”的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環境道德意識。

四、發掘教材因素,結合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

國小生科學素養的不高,主要是科學知識的弱化。教師要教育學生努力學習科學知識,不斷強化科學意識。

1、從課本中獲得基礎的科學知識。“爲什麼會打雷下雨,爲什麼有春夏秋冬”學生不知道的奧祕萬萬千千,科學課有其獨特的認識對象,它以學生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爲主要認識對象,涉及到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等諸多領域,只有通過把握教材,加強對科學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與周圍常見的事物有關的科學知識。如探索自然界物質是相互聯繫的內容:綠葉製造養料與水分、陽光的聯繫;種子的萌發與空氣、溫度之間的聯繫等,也有探索自然界物質運動變化的規律:熱的傳導,生物的進化等。通過這些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了紮實的科學知識,進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和大自然,走進大教學教育。這樣,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有了更高的認識。

《田村國小科學素養教育工作情況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