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科研彙報材料

2012年10月,縣教科所經過初評,確定我校參加白城市課改科研優秀學校的評選。劉校長非常重視,第一時間召開班子會議,研究部署參評事宜。

課改科研彙報材料

我們以十一五課改科研的經驗爲基礎,以十二五課改科研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爲載體,全面整理過程資料,精心提煉可行性經驗展示課改科研工作的鮮明特色。

一、立足校本,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

“十二五”期間,我校立足校本,聚焦課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期間,學校發展的腳步加快了,教學研究與管理的水平提高了,教師更加理性成熟,學生更加陽光上進,走出了一條“校本培訓模式化、校本教研高效化、課程建設優質化”的發展之路。

1、成立讀書研究會,進行“隱性專業引領”。

2012年我校成立了三個“名師教育思想研究”讀書會,有組織的開展讀書活動,進行“隱性專業引領”。自此,我們實施了用學習引領教師步入新課改的最前沿,用學習引領教師走進研究,學會研究的浩大的讀書工程,一年過去了,我們每個人都系統地學習了《讓學生都愛聽你講》、《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課堂優質提問法》三本書籍,每個人都堅持長年研讀一種教育教學期刊,每個人都積累了2—3本讀書學習筆記,10餘篇心得體會文章,涌現出了一大批學習標兵。在實踐中,我們都能以“讀書報告會”“讀書論壇”“專題沙龍”等形

式結合課改過程學習、結合熱點話題學習,結合具體案例學習,結合遇到的問題學習,堅持與同事相互交流學習。我們在教師中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我們讀名家的書,談名家的事,看名家的課,立志走名家的路。教育改革家魏書生、霍懋徵,知名教師李吉林、華應龍、竇桂梅、支玉恆、潘曉明等都將成了引領我們成長的導師。我們從名師名家那裏汲取精神的營養,生髮成長的渴望,燃燒起創造的激情,感受追求的快樂。

2、開展優化教學模式的嘗試研究

2012年10月,縣教育局召開了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階段總結大會。我校以此次會議爲契機,針對國小生的特點,結合本校實際,堅持從實際出發和積極穩妥、分步實施、典型引路、逐步推開的原則,確定了10名各個學科骨幹教師先期開展優化教學模式的嘗試研究。爲了突出課改的核心地位,我們把這項工作作爲教學管理的重中之重抓好落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組織機構明確責任分工,召開專題會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精心籌劃,紮實推進。

目前,由於校長和分管領導分頭靠前指導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在努力構建民主、和諧、開放、富有活力的課堂,切實轉變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有所突破,其中,羅惠玲的《國小語文中高年級六步閱讀教學法》,程飛的《國小高年級習作導、說、寫、評四步教學模式》,張娜的《國小高年英語五步 教學模式》,陳紹一的《國小高年級數學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學校舉辦的“提升常態課質量打造高效課堂”教研競賽和’每人一節好

課”展示中,受到大家廣泛好評,經過學校專家教師團隊論證,已初步具備推廣價值。另外,陳紹一、羅惠玲兩位老師在白城市教學能手和吉林省教學精英選拔賽中展示了他們的成果。

二、立足校本,開展紮實有效的科研活動

十二五初期,我們賦予教師課題選擇的自主權,鼓勵他們以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爲研究對象,從中篩選發現自己感興趣、樂於去研究的課題,經學校科研領導小組把關,確定哪些適合教師個案研究,那些適合上升到教研組和學校層面開展研究。確立了20項縣級課題,6項市級課題,6項省級課題,2項國家級子課題。

我們認爲,校本科研要有主導課題來拉動。由於主導課題參與人員多,覆蓋面大,因此,既要尋求 “高起點”,又要實現“低重心”。

2011年10月,教育局重新印發了《中國小教學常規》。我們在反思常規教學工作的同時,把《關注並提升常態課質量》做爲校本科研的一個主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羣體性、草根式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研究。

深入一線調查後,我們感到:新課程理念在實踐過程中被形式化、表面化,“課堂熱鬧”的背後,教學的本義、學科的特質被忽視,這使得學生的能力難以提高的同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卻弱化了。究其原因,一是備課脫離學情,二是教學模式僵化,三是課堂組織乏術。

經過充分論證,我們啓動了常態課改進計劃。該計劃的核心思想是關注全體、關注常態、關注實作、關注質量;其主要措施是以“學

科課堂教學改進意見”引導行爲改進和效率提高,並用“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表”、 “教師自(互)評表” 和“學生評教表”推進常態課改進計劃的實施。

《課改科研彙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