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桂花雨教學反思

  【範文一】

人教版桂花雨教學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構思大氣,意蘊豐富,語言質樸的回憶性借物抒情散文。臺灣作家琦君描寫了在家鄉搖桂花時的情景,字裏行間桂花香氣瀰漫,故鄉如影隨形。表現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文章四溢濃濃思鄉之情。

這是一篇自瀆課文,一節課究竟應該怎麼上?新課程提倡,教師應遵循學生髮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課堂教學,而不是請學生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參加學習,教師的“教”是爲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這就要求教師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並思考相應的對策。

這一次教學,我模仿了吉春亞老師的教學設計上課。充分地利用了導讀提示,讓學生在自讀課文中就明瞭本節課要達到的目的。整節課我都依照着“提示”這個引路明燈,在教學時留足時間讓學生按照導讀提示的要求充分自讀和交流。讓其在課文的天地間自由飛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觸摸,用自己生活的全部知識和經驗與文本對話。課堂以“默讀――思考――交流”的教學程序推進。簡介明瞭,沒有過多的繁雜設計。在攻克教學重難點時,因爲有了充分的閱讀和交流的基礎,學生很多也是小小年齡便跟隨父母遠離故鄉,於是有了共鳴,在共鳴中,學生的情感閘門打開了,濃濃的思鄉之情在課堂中瀰漫。

整節課下來,我覺得自己的語文課堂是快樂的,因爲學生在充足的朗讀和思考中,找到了閱讀的'快樂,而在導讀的引領下,我也覺得在吉老師的刪繁就簡教學設計中在用心揣摩教材,用心揣摩學生。語文教學語文教學應該少一點知識的灌輸,少一點理性的分析,把教學的重點轉移到指導並幫助學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語言上來,這是語文教學本體的迴歸。

我今後的教學在這方面一定要加強。

  【範文二】

第一次接觸桂花雨這篇課文是在上大學的時候,那時候老師佈置我們爲《桂花雨》一文設計其中的一個教學片斷。從那時起,我就對這篇文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讀這篇文章,它的美依舊令人回味。這 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筆調,寫下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故鄉的懷念。文首開篇明旨,寫小時候我喜歡桂花,因爲它的香氣、童年的搖花樂,文章後半部分,寫母親愛家鄉的桂花。    在對文本再次解讀之後,我將教學環節主要設計了以下兩大板塊:

一、 談話營造閱讀期待,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在這個塊面的教學上,抓住一個“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尤其是在上本課時,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在桂花的淡淡清香中去體會桂花的香。 二、享受搖花樂,體悟母親的思鄉情懷 母親的話 : 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過家鄉的桂花 。 引導學生體悟 爲什麼母親認爲家鄉的桂花更香更美呢?迴文再讀,再次品味那搖花樂,那桂花香 ,使學生感受到那份寄託在桂花香以及搖花樂下的思鄉之情。

整體來說,文章思路清晰,學生的體會也較爲深刻,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朗讀明顯不夠,未能將這種思鄉之情融入到學生的朗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