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的風俗習慣

水族主要聚居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端節是水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那麼屬於水族的風俗習慣都有些什麼呢?下面就隨着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水族的風俗習慣
  水族習俗介紹

民間有尊老習俗,凡遇老人生日,晚輩兒女要特意縫製自制白布長衫和白布頭帕敬獻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長壽。人死實行土葬。死者系婦女,要由孃家驗看後才能入殮合棺。入殮期間設堂開祭,請男女歌手唱歌跳舞。

宗教

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多神。認爲古樹、巨石、井泉都有神靈。生死、疾病、災荒等都請巫師占卦唸經,殺牲祭鬼,尤其以魚祭祀爲其特點。19世紀末、210世紀初,曾傳入天主教,但信徒不多。

在一些邊遠的山區,水族人有掛獸骨崇奉神靈的習俗。人們獵獲虎、豹、野豬、野牛、熊等動物後,習慣把獸角或頭骨整齊懸掛在牆壁上或懸吊在門上。有的地方宰牛祭祖時也留頭角懸掛,使野獸、鬼神望而生畏,不敢進寨侵害人畜,同時也顯示家庭的富裕與主人的獵技。

  水族飲食介紹

飲食

水族以大米爲主食,喜愛糯食,此外,水族還種植一些小麥、包穀、小米、紅稗、紅薯及飯豆等雜糧作輔助糧。

水族農民不善種菜,因而蔬菜品種比較單調,青菜、廣菜及大葉韭菜是最常見的蔬菜。水族比較重視養殖業和漁業,因此,各種牲畜禽及水產品爲水族生活提供了必需的肉類食物。

水族酸湯極有特色,有辣酸(辣椒製成)、毛辣酸(西紅柿製成)、魚酸(魚蝦製成)、臭酸(豬、牛骨熬製而成)等多種。其中以辣酸爲最常用。辣酸用新鮮紅辣椒加工製成。其製作方法是:將新鮮紅辣椒淘洗乾淨,加水用磨子磨成漿,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稀飯),放入泡菜壇中密封,經發酵,即成美味酸湯。食用時,把白菜、青菜、嫩竹筍、大葉韭菜、廣菜等各種蔬菜煮熟,舀適當酸放入,煮開即可。以糊辣椒麪、鹽巴並舀一點菜湯調成蘸水,吃菜時要就着蘸水吃,其味鮮美,極爲開胃。極少有炒菜,一年四季都吃“火鍋”,一大鍋酸湯加蘸水幾乎就是每日不變的'菜餚。即使偶有豆腐、肉或魚,也習慣加入菜中,煮成一鍋沾蘸水吃。

水族喜愛喝酒,家家都會烤制米酒。逢年節、慶典或親朋來訪,都離不開以酒待客。水族好客有着悠久傳統,輪流過端就是熱情好客的文化表露。

服飾

水族在建國前處於封建地主經濟發展階段,以農業經濟爲主,主產水稻,兼手工業,善於紡織、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這個特點,在水族的服飾上有鮮明的表現。水族男子穿大襟無領藍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長衫,頭纏里布包頭,腳裹綁腿。婦女穿青黑藍色圓領立襟寬袖短衣,下着長褲,結布圍腰,穿繡青布鞋。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縫製,無領大襟半長衫或長衫。長衫過膝,一般不繡花邊。而節日和婚嫁盛裝與平時截然不同。婚禮服上裝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褲子膝彎處皆鑲有刺繡花帶,包頭巾上也有色彩繽紛的圖案。頭戴銀冠,頸戴銀項圈,腕戴銀手鐲,胸佩銀雅領,胸前的銀飾是節日才佩帶的。耳垂銀耳環,腳穿繡花鞋。新娘子往往被打扮的花枝招展,風采翩翩。此外婦女刺繡的揹帶更有藝術性。說是“帶”,實際上是一塊刺繡華麗的“T”形“簾子”,上端兩邊有帶,“簾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兒。它是將白色馬尾纏繞上白絲線,再加上其它彩色絲線,先把各種圖案分別刺繡好,最後將繡好的圖案拼鑲到揹帶布料上做成的。揹帶美觀實用,是母親對出嫁女兒最好的禮品。結了婚的婦女用揹帶揹着她的小寶寶。揹帶繡得十分精緻,這也是她個人裝飾的一部分。

  水族簡介

簡介

水族,現有345993人,主要聚居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和荔波、都勻、獨山以及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凱里、黎平、榕江、從江等縣,少數散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部。

水族的居住地位於雲貴高原東南部的苗嶺山脈以南、都柳江和龍江上游。森林密佈,山水如畫,適於農林業的發展,是貴州高原的魚米花果之鄉。

水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水語支。水族先民曾創制過自己的文字,稱爲“水書”,其形狀類似於甲骨文和金文,是一種已經有2000年歷史的古老文字,但只有400多個單字,僅限於宗教活動中使用。這些文字全靠謄寫抄錄,沒有刻版印刷,但各地的水書基本一致。大部分水族人不認識。他們日常生活中通用漢文。水族有自己的歷法,水歷與夏曆基本一致,但以夏曆八月爲歲末,九月爲歲首。從夏曆八月底到十月初有四個亥日,是水族各寨輪流過年的日子。水族過年稱“藉端”,十分隆重熱鬧。屆時敲響鑼鼓,吹響蘆笙,還舉行賽馬、歌舞等娛樂活動。

水族擅長農耕,以種植水稻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