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風俗習慣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風俗習慣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風俗習慣作文

關於風俗習慣作文1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爲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衆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如年夜飯,尤爲講究: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餘”;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爲“看餘”,必須留待七年級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爲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天津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

除夕的家宴菜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乾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陝西家宴一般爲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爲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爲主。安徽南部僅肉類菜餚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製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湖北東部地區爲“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爲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爲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爲“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爲主。江西南昌地區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種或幾種必備的菜,而這些菜往往具有某種吉祥的含義。比如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則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湘中南地區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餘,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徵連子連孫,人丁興旺。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製成,含義爲“和氣生財”。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財”。管家人要吃一隻雞腿,名爲“抓錢爪”,意味着明年招財進寶。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麪條,叫“錢串子”。南昌地區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關於風俗習慣作文2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呀,如果將我們的大中華比作一個大花壇,那麼每個民族就是爲個大花壇中綻放異彩的一朵朵鮮花;如果再把中華悠久的傳統文化比成一塊夜幕,那麼每個民族的風俗就是這塊夜幕上的一閃一閃的小星星……今天,我就來爲大家介紹少數民族的風俗特點,它就是——藏族。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和帳房。碉房多爲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着,內坡仍爲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爲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爲居住層,大間作堂屋、臥室、廚房、小間爲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臺之用。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禦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爲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築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爲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犛牛氈毯,中留一寬15釐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采光之用;四周用犛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釐米的矮牆,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幹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竈,竈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臥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藏族是一個愛美也善於表現美的民族,因而對於居所的裝飾也十分講究,常見的有在室內牆壁上方繪以吉祥圖案,客廳的內壁則畫藍、綠、紅三條色帶,以寓意藍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則的民居在門上或繪製日月祥雲圖,或懸掛風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則竭力渲染外牆和門窗,富於彩繪裝飾,氣勢不凡。

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着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釐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瞧,藏族人的習俗特色你們都瞭解了嗎?不過,光了解藏族的風俗還不行,“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還要去了解其它民族,其它地方的風俗習慣,快快行動起來吧,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拓寬視野,中華這個大家庭,有五十六個孩子,這些孩子需要我們一個個地去了解、去認識他們!

關於風俗習慣作文3

上次去東部華僑城遊玩時,在纜車上無意發現民俗村寧靜又神祕的一角。於是對民俗村錦繡中華髮生了很大的興趣。決定深入民俗村看個夠——題記

一週的國慶黃金週加班時間終於熬過去了,今天的假日就安排在民俗村過了。民俗村就如樹梢上熟透的果實,讓我經不住直吞口水,於是一提到中國民俗村,我立即精神百倍。

上午,涼風習習,太陽半露着臉,如害羞的姑娘。民俗村門口大廣場上彩旗飄飄,富有特色的名族樂曲此起彼伏,中間一個LED大屏幕上反覆播放着少數民族載歌載舞的歡樂畫面,路邊的大招牌主力宣傳民族狂歡節。廣場中間花壇上的花牌內,是紅色黃色玫瑰花組成的歡度國慶1949—20xx就是狂歡節的主題吧,對面的壽星雕塑就如特殊的迎賓小姐,引導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收緊腳步,購票入村。

遠望民俗村,就像山谷裏的一個仙女,翩翩起舞,俊俏又美麗。

沿着一條石雕彩龍分開的石梯小去,一個三角形的廣場上假山水池、噴泉、商鋪、停車場錯落有致,上方張燈結綵,大榕樹上燈籠高高掛,假山,水池,噴泉,美麗極了,小火車,電瓶車掛兩行紅花,別緻極了。榕樹底下停着一輛新款驢車,所謂的新款也就是多一個喇叭而已,趕車的車伕都是回族牧民裝束。一見到遊客到了,便吆喝一聲唱起了回族民歌,還不時帶點彆扭的動作,大概是拉客的原因吧。後面的百藝廣場上,歡快的名族小調徐徐傳來,紅白兩色爲主的臨時舞臺上,8個身材苗條的瑤族姑娘在盡情跳舞,長長的袖子,長長的繩子,甩出去,收回來,一個圈一條線的,美麗極了。下面的觀衆更是熱情高漲,拍手的,拍照的,瞪大眼睛大叫的,形態各異。整個廣場如一鍋沸騰的水,就是入口出口處的保安,也似乎忘了站崗。聽工作人員介紹,這個狂歡節的主題就是“生態河池,絲路新疆”,白天都是廣西河池瑤族、壯族民族表演節目,而晚上則是新疆唯族演出小品,歌舞節目。緊挨着百藝廣場的一條路上,一排淡黃色木屋上,招徐徠客的酒旗飄飄,上面寫着非常引誘人的名字“麗江小吃、新疆烤肉、山西拌麪……”這就是民族特色小吃一條街,看一羣紅色妝扮的服務員忙進忙出,手腳麻利,一邊工作還一邊哼着小調,好不快活。

不知是這些服務員的小調唱的好,還是秋季的陽光太嫵媚,太嬌柔,逗得小吃一條街後面小山谷裏的孔雀,騷動不安,啼鳴聲此起彼伏,一陣一陣,一聲一聲,聲聲入耳。雖然“嘟嘟啾啾……”聲音難聽,卻也有未見其影,先聞其音之勢。想必,那一隻只五顏六色的孔雀,是哪一隻在低音,又是哪一隻在開屏?聽到了這支孔雀獨奏的曲子,便也讓我加快腳步往前去看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