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通用16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通用1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通用16篇)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1

摘要】國小語文作爲各科學習的基礎學科,在教育教學中佔有重要位置。而伴隨着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國小語文教學從觀念、內容到方式、方法都發生了巨大轉變,賞識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應運而生。下面筆者即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具體談談在國小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如何利用賞識教育及其意義,以期對廣大教育同胞有所助益。

關鍵詞】國小語文教學;賞識教育;賞識教育

賞識教學是有效貫徹學生主體地位、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教育方式之一。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賞識教學對激發國小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有非凡意義。下面本文即以賞識教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爲研究對象,結合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具體分析賞識教學在國小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一、轉變觀念,構建平等和諧師生關係

各位國小語文教師要想真正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賞識教育,首先自身應從傳統的教育理念中掙脫出來,徹底摒棄“大家長主義”的觀念,堅持以學生爲主,多傾聽他們的心聲,從根本上改變他們過去麻木學習、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所以,各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儘量給予他們平等的表現機會,讚賞他們的行爲,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愛與關懷。只有這樣,師生間才能構建平等和諧的關係,賞識教育才能真正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作用。

二、立足課堂,積極創造被賞識的環境

課堂是學生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場合。每位教師都應從課堂入手,爲學生營造一個被賞識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受到賞識後,樹立信心、積極主動學習。鑑於國小生年齡偏低、心智不夠成熟,且自身的認知能力與接受能力都處在形成和發展的初級階段,他們對待事物的看法相對簡單,同時還期望得到老家長師和的欣賞和讚揚。因此,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儘量用賞識的眼光對待學生的行爲和活動,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比如一些學生比較內向,平時不愛講話,但手工做得很好;還有一些學生成績不夠優異,但課堂表現積極,表達力強;還有一些學生不夠聰明,但踏實認真…教師都應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發現這些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繼續發揚優點,克服不足,進而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心理情緒進行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學生因成績落後或者和同學關係不好而引發的心理問題。教師要積極開導他們,幫助學生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自己在學習過程的優缺點,從而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教師課堂上的這些做法爲學生創設被賞識的環境大有裨益,學生全方位地受到賞識,逐漸變得積極而自信。

三、藉助設備,提高賞識教育教學效果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各種先進的教學輔助設備陸續被引進教學課堂。教師應積極利用這些器具,以更好地在國小語文教育中運用賞識教育。例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映植物種子被小動物帶走傳播的圖片和小視頻,還可以帶學生到野外觀察蒲公英飄散、豆莢炸開的實景。這樣直觀生動的效果更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加深他們對所學內容的認知和理解,進而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也有利於賞識教育的開展進行。再比如在一些成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將成語的含義用圖像或語音的方式表現出來,讓學生根據其內容去猜成語。這樣藉助兼具聲色效果的多媒體設備,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師對學生的不同看法要持鼓勵態度,使學生能夠進行主動思考,仔細分析,讓賞識教學發揮到恰到好處。

四、關注課外,讓學生真正享受“成就感”

各位教師除了在語文課堂上創造良好環境,藉助先進教學設備進行賞識教學,還應關注學生課外的學習生活,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與他們適時適當的表揚,讓他們真正享受到“成就感”,充分發揮賞識教育的積極作用。比如有一次在課下,我發現一位後進生寫字姿勢非常正確,態度也踏實認真,我便在班裏表揚了她。在第二天交上來的作業本中,我又驚奇地發現這位學生的作業真的比之前要認真的多。於是,我又把她的作業本和其他優秀的同學的作業本一起張貼在班裏的學習園地上。從此,該生明顯自信了很多,同時語文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另外,在課堂以外教師還要按照學生的興趣、學習體驗等,對現有的語文知識傳授方式進行有效的改造,對課堂學習效果進行積極評價,讓語文課堂成爲國小生生命成長的一個樂園。例如:在教師對國小生語文寫話、寫作作業進行批改的時候,要善於使用類似:“你真有心,老師也被感動啦!”“你真是個善於觀察、積極思考的好學生!”“老師相信你會做得更好!”……等“溫馨評語”對國小生的作文進行批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信心。這樣,教師課下的適時鼓勵評價讓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積極性大大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明顯增強,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會變得輕鬆而高效,可謂是一舉多贏之策。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國小語文課堂賞識教學的大力開展,對於促進國小生語文學習、知識應用、能力提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義。在國小語文賞識教育開展與實踐的過程中,每位教師都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着眼課堂內外,適時誇讚學生,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國小語文賞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國小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爲他們以後的學習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霞民.用愛打開封閉的心靈——談賞識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下),2013(09)

【2】雷慶宇.淺談賞識教育運用於國小語文教學的基本策略【J】.中華少年,2015(26)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2

摘要:情境教育教學包括的當今教育理念不但有着顯著的時代特色,並且對孩童教導的各個方面都具有全面的指導作用。該文主要結合情境教學的應用現狀和實際,針對該法在國小語文中具體教學的應用進行研究和論述。

關鍵詞:情境教學;國小語文;現狀

如今的教育方法百花齊放,尤其針對國小教學的,種類更是多種多樣。隨着各項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又被重新提起,作爲國小教學中相當重要的環節,新的教學法都既注重教學過程又強調教學結果,旨在讓國小生們真正把握和掌握所學知識。情境教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它主要指在教學中創設相對應的情境,讓學生參與情境並討論,把老師所教授的知識應用在情境裏,最終達到學有所用。當然要達到這一目標,對老師的要求還是相當高的。

1、情境教學法和具體的應用

1.1情境教學法

情境是指通過話語、事物或音樂等方式來創設一個相對真實生動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生們各種情感得以激發並表現出來,從而老師對其性格個性等方面進行陶冶和培養。最終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提高,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能夠正確地樹立。

1.2作用

1.2.1通過創立情境,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音樂是所有藝術形式中最能體現個人欣賞和審美能力的。它通過特定的情景符號,藉助音符生動地反應實際的生活,抒發人的內心。因此音樂能夠引起人的共鳴,觸動人內心的柔軟從而滌盪心靈。所以在低年級教學過程中,運用音樂教學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選擇孩子們熟悉的自然界中純粹歡愉的音樂,既能將孩子們放在自然界的渲染中又可以使他們感到音樂的美妙。像自然中小河流水的嘩嘩聲,鳥兒在枝頭鳴叫的嘰嘰喳喳,蟬在枝頭的鳴叫,青蛙在荷塘的聲聲呱呱呱,將所有這些聲音配上相對應的畫面。放出這些音樂片段,然後讓孩子說出他們聽到了什麼?又在腦袋裏想到了什麼?讓他們馬上寫下來。這樣孩子的聽力、聯想力甚至繪畫交流的能力都能同時得到鍛鍊。這樣就化單調無聊的課本授課爲生動活潑的情境教學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那學習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1.2.2通過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編排不同的小遊戲。設立豐富多彩的遊戲場景將孩子帶動起來。如在詩歌教學中,可以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喜愛分組,並通過小組協商將本組對這首詩的理解通過肢體表達出來,可以提示孩子加入自己編排的動作和歌詞等,通過將詩歌整個生動化從而帶動孩子們對古詩的熱情。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學生們在遊戲過程中調節身體和大腦,使其協作感受自身身體的價值。

2、情境教學法的教學步驟

在情境教學的具體應用中主要涉及四個步驟。第一步驟是掌握在情境教學中需要應用的語言。第二步驟創建情景,把語言和行動結合,讓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思考激發學生創作的激情,從而提高學生給寫作的能力。第三步驟在語文課上具體的應用,通過扮演語言的方法集中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美,由美入境從而更全面地理解美感受美。第四步驟在前三步驟的基礎上運用情境教學的三原則進一步來促進引導學生髮展。情境教學的核心是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情緒,學生通過表達內心情緒與情境相融合,感受情境帶來的美感從而受到其中各方面的薰陶。

3、情境教學方法的應用

3.1創設情境帶入課文

設計一個巧妙的與課文相關的情景,讓學生和情境融合,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心靈溝通,把文章的旨意融入到整個情境中。因爲這也要求教師鑽研課本想出恰當的情景。

3.2進入情境激發情感

國小生的語文教材所選用的文章一般都出自大家之手,內容簡單語言平實無華但意義雋永。文章中包含的豐富的感情都爲實際教學提供豐厚的感情渲染基礎。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些來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誘發學生心中之情。這也要求教師要能引導學生走進文章的更深的境界,激起學生情感的遐想。

3.3在情境中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在將學生的情感激發起後,教師應順勢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們思考,此時學生沉浸在情境中,更能設身處地地思考這些問題。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將感性的情感轉化成理智的思考。

3.4再創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一堂完美的課,下課鈴聲並不是它的結束。學生們被激發起的興趣也並不會因此而消失,因此老師在此時可以在創造個情境並留下問題供學生們進一步思考探索。從而將語文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語文真正地伴着我們的呼吸,無處不在。

3.5想象作畫,讓學生體驗意境之美

繪畫是開展形象的首選方式,課文是用語言描述在加上繪畫的輔助,一下子就把抽象的文字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這既符合兒童的理解認知特點也使他們更容易接受課本知識和其所傳達的信息。教師運用圖畫時,要把圖畫內容和情境相關聯,既有形又有境,用形來激發學生感官,境使學生進入情境。

參考文獻:

[1]李霞.國小語文情境型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探析[J].新課程上旬,2015,(6).

[2]章海兵,張麗.巧設情境,激活課堂——談國小語文情境教學策略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5,(60).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3

摘要:二十一世紀是合作的世紀,任何一個人都不可以單獨的存在。近年來,我國對於教育中合作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特別是在國小語文當中,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上一層樓。目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在漢字、讀音以及閱讀上都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到語文知識的同時,還提高了自己的合作學習能力。

關鍵詞:合作學習;國小語文;應用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國小生進入學習生涯的第一堂課就是語文。近年來,隨着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國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引入了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其中的典型就是小組合作教學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應用不但讓學生的知識學習更加系統性,同時,通過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查漏補缺,更好的提升自己。

1.通過合作學生讓學生提高自己的綜合學習能力

在目前的社會,單單的理論學習已經不夠,國小所要培養的是有綜合學習能力的學生,所謂綜合學習能力,一方面是指學生要有一定的語文素養,學會足夠的知識,另一方面,就是學生要有合作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勝任今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爲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目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國小語文中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很多學生很難領會到詩詞的意義和情懷,那麼,在背誦的時候難度就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將學生分爲幾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詩詞的朗誦,並共同探討詩詞當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效果會非常好。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與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中分享學習經驗,對於後續的教學是很有幫助的。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的合作協同能力也有了提升,與人交往的水平也得到了鍛鍊,國小語文的教學將會得到極大的推動。所以說,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重視合作學習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

2.合作學習要注意科學合理的分組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分組,如果分組能夠合理和科學,那麼對於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效果的,如果分組不夠合理,那麼,對學生的學習不但起不到促進作用,反而會起到反作用。語文學習的分組不是單純將學生進行分組,而是要考慮到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和他們的考試成績,讓每個小組中都要有學習成績相對比較好的學生,也要有後進的學生,這樣,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習相對比較好的同學可以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方法,這樣,後進生就可以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試驗,進而找到自己最佳的學習方法,這正是合作學習的核心要義。俗話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互相交換一下,都還只有一個蘋果,而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兩個互相交換,就都有兩種思想。”所以說在國小合作學習中,一定要將小組分組合理、科學。同時,在分組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是不能讓關係特別好的學生全部分在一個小組當中。國小生的年齡相對比較小,他們好玩的天性決定了將他們分成小組之後,很可能在一起討論語文知識的時候變成了閒聊,這就違背了小組學習的初衷。第二,是要定期的更換小組。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在不同階段是不一樣的,如果教師發現一些學生在原來的學習小組中已經不合適,就要迅速的更換學習小組,特別是一些同學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小的矛盾,就要立即更換小組。所以說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合作學習的方法,科學、合理的對學生進行分組,從而幫助學生以更快的速度適應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在互相探討和溝通的氛圍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3.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

教師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就應當爲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教學情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創造機會和條件引導學生以合作的形式進行自主的探究。比如教師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一系列識字與鞏固生字的方法指導學生,像是兒歌當中的識字,要求學生先獨立地讀兒歌,不會的照着拼音多讀幾次,然後向同桌請教,互相地學習。要麼是由一名組長爲其他的學生呈現生字卡片,其他的學生進行搶答等,讓組長對發音不標準的學生進行更正。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結束小組合作學習之後,學生會富有成就感。通過這些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國小語文的合作學習方法之中,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近年來,合作學習的方法廣泛應用到了語文教學當中,學生不僅提高了語文學習能力,同時,也鍛鍊了合作協同的能力,對於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非常有效的,在後續的教學中要堅持使用。

參考文獻:

[1]王小娜.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週刊,2016(20):212-213

[2]鄧雪蓮.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學週刊,2016(05):113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4

一、 前言

現階段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積極應用探究性教學法,根據語文教學內容設置疑問,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自主探究問題的答案,逐漸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探究出問題的答案,進而全面掌握教學內容,深入理解語文知識,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應用探究性教學法的重要性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實踐性的特點,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用探究性教學法,爲學生創造更多實踐學習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以便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更透徹,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不斷地提高認知能力。而在以往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忽視學生的感受,致使學生長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直接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應用探究性教學法,能夠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根據語文課文的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驅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慾望,努力探究出問題的答案,進而快速掌握語文課文的主旨,由被動學習轉變爲主動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難,最後探究出答案,逐步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不斷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解決以往語文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問題,充分體現出應用探究性教學法的重要性。

三、 探究性教學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 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提高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用探究性教學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爲學生創造合作探究的機會,激發全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學習、共同探究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增強全體學生的凝聚力,使學生更加努力學習語文知識,快速掌握教學內容的重點,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體現運用探究性教學法是非常重要的,增強學生合作探究意識,深入理解語文知識所蘊含的寓意,進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時,教師深入落實合作探究學習法,組織全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驅使全體學生主動融入到語文教學中,相互合作共同探究課文,最終總結出語文課文的中心思想,紮實掌握語文知識,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增強學生探究學習的自信心,主動與同學合作探究學習教學內容,從而有效提高學習合作探究能力。

(二) 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國小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應用探究性教學法,創新和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形成開放性的語文課堂,營造活躍的教學環境,使教學氛圍不再沉悶,使學生置身於輕鬆的學習環境中,更好地學習和理解語文知識,主動表述出自己探究的內容,自主探究出語文知識的重點,學會自主總結和概括語文知識點,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總結能力和概括能力。例如:在學習《爺爺和小樹》一課時,教師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增強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自信心,深入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於學生優異的表現要給予鼓勵和讚揚,而對於探究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應注重引導學生,指導學生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多給予鼓勵和肯定,使學生有自信心自主探究,努力學會探究的方法,最終探究出課文的主旨,由此可見,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是非常重要的,驅使學生努力探究出文章的內涵,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 應用探究性教學法,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國小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應用探究性教學法,並根據語文課文的內容,設置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驅使學生主動探究出問題的答案,積極主動投入到語文教學中,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慾,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主動探究語文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教師應用探究性教學法,並結合新課內容向學生提問: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課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通過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感興趣,主動探究課文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教學內容產生探究慾望,自主探索問題的答案,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學會自主探究,自主總結獲取的語文知識,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紮實掌握教學內容。同時,教師要爲學生提供表述的機會,使學生勇於說出探究的結果,即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充分說明應用探究性教學法具有重要意義,使學生全面掌握課文的主旨,清楚課文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明確課文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因此,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生,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積極創設問題的教學情境,驅使學生產生求知慾,主動探究學習,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語文知識,從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用探究教學法,爲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中,消除不良的學習情緒,形成開放性的語文課堂,創設活躍的教學環境,充分鍛鍊學生的探究能力,逐漸養成探究學習的習慣,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語文知識點,形成探究學習的意識,並學會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潘豔玲.探究式教學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吉林教育,2017,(22):118.

[2]陳靜.探究教學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14):111.

[3]鄧雪琴.探究性教學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9):82.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5

微課作爲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它以短小精煉、生動直觀、精準到位等特點突破了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給“枯燥”的課堂帶來生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優化了課堂教學,促進了師生共同成長。對於“微課”,我認爲是未來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方法,教師要先了解什麼是微課,並明白“微課”在教學過程中擔任的角色,而學會“微課”的製作,是實施翻轉課堂的前提條件。

一、解讀微課

“微課”又名微型課程,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爲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與傳統的教學網絡資源相比,“微課”資源的特點是“短、小、精”。“微課”時長一般爲10~15分鐘,非常符合學生的視覺駐留規律和認知學習的特點。微課作爲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打破了國小語文課堂的時空限制,創設了更爲客觀的教學情境,通過課內微小視頻的播放,幫助學生理解課堂中的重難點,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微課的教學特徵

1、教學時間短

基於學習認知,視覺駐留規律和聽覺記憶等特徵,一般微課時長都控制在10~15分鐘,這樣既可以避免因爲視覺、聽覺疲勞而降低學習效率,也可以避免知識講解過於冗長,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

2、教學內容少

而精由於上述“教師時間短”這個特點,使得微課程不能像傳統的教學視頻那樣以章節爲單位進行授課,而要以單個知識點、一道習題或者某個學習環節爲單位進行講解。由於時間短、內容少的特點,所以製作者必須保證教學信息的精緻、緊湊,不能言之無物,以期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3、微課教學載體資源容量小

微課教學視頻一般採用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根據微視頻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而精的特點,視頻大小基本可控制在幾兆到幾十兆之間。按照現在的網絡傳輸速率,基本可以實現在線流暢播放。這樣既可確保學生能夠選擇在線看或下載衛視哦以及相應的教案課件和教師的點評信息,實現移動遠程聽課和個性化、碎片化學習;也適用於教師來進行課例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三、國小語文教學與微課的幾點巧妙結合

運營微課,課前自主預習,進行熱身,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課堂教學中會有這樣的鏡頭:上課時學生中規中矩的在聽,教師頭頭是道的在講,可是到了下一課時,情況會令你大失所望,有不少學生不能解決上節課已學過的知識。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裏呢,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雖然課上得很流暢,但多數學生只是被動的聽,看,缺乏學習興趣,缺乏主動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運用微課,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課前根據所需的知識點設計好微課,可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等情境導入微課,激發學生興趣,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情緒,鍛鍊其獨立思考能力,爲課堂做好準備。

1、巧用微課,師生互動突破教材重難點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國小生抽象思維能力弱,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強,所以課本中出現的重點、難點不好中午。這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引導他們進行教學,形象、直觀,減輕難度來引起國小生的注意,引導他們向目標方向思考,達到將知識笑話的目的,真正讓微課教學變得“活”起來。那麼,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實現教學有效突破呢,可以巧用微課,分解教材重難點,步步實現學習目標。

2、利用微課,做好舉一反三,進行教學拓展延伸,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學完一篇課文,學生往往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引導點撥,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拓展延伸,這樣可以促使微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的積極性。微課不但可以讓學生對課外拓展的內容一目瞭然,而且覺得興趣盎然,使學習變得簡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巧借微課可以變被動爲主動,變形象爲抽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眼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帶着微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使語文課變得豐富多彩,變成學生的學習樂園。“在翻轉課堂上“玩”微課,將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與現代教育技術融合起來,實現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和整合,是符合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具有前瞻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微課進課堂”改變了師生傳統的教和學的方式,更能照顧到不同層面的學生,實現個性化的學習,促進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真正爲實現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遠大的願景打下夯實根基!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6

一、如何科學擇取影視資源

影視資源融入國小語文課堂,一方面要重視挖掘其文化內涵,以文化素養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注重發揮其功能價值,擇取具有教育意義的影視資源,以此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從語文課程的特點來看,其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化素養,影視資源在擇取上必須與其基本精神保持一致,如選擇一些具有特色的“風俗民情”、“文化遺產”,或者涉及當下比較敏感的話題,例如柴靜最近所推出的公益片《穹頂之下》。所謂“發揮影視資源的功能價值”就是指將影視資源的審美功能、教育功能以及文化塑造功能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促使其功能價值最大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課程性質、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出發,選擇與教學實際、學生能力水平相適應的影視資源。如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仍處於發展階段,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教師可以挑選一些劇情簡單、畫面生動的動畫片來輔助教學。

二、影視資源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有效的應用

國小語文教學涉及閱讀、口語交際、寫作以及綜合實踐等方方面面,影視資源的觸角也深達其角角落落。我試從閱讀教學以及寫作教學兩方面來探討影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影視資源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閱讀既是知識輸入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影視資源憑藉其形象性、藝術性與綜合性等特點,在閱讀教學中發揮了巨大的效用和影響力。

1.利用影視資源搭建閱讀教學新平臺

現代閱讀突破了對紙質書本的依賴,以電腦、手機等爲載體的電子書、影視資源深受學生歡迎。教師可以千方百計地對影片、視頻進行二次加工,最大程度地挖掘影視資源解構教材的作用,以構建多樣化、多元化的閱讀教學平臺,從而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中來。如教師可以利用影視資源導入閱讀文本,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進行閱讀探索。例如在閱讀《神筆馬良》一課之前,教師可以將預先剪輯的1分鐘的動畫片《神筆馬良》的片花進行播放,在刺激學生眼球、引起他們注意力的基礎上,趁勢提出問題:馬良是如何得到神筆的?馬良具備怎樣的品格?由視頻到問題,使學生自主、主動地尋求閱讀。

2.利用影視資源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相較於抽象、靜態的文字,融聲、像、圖、文於一體的視頻更容易理解。因此,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影視資源在加深學生對文本理解的作用,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仍以《神筆馬良》一課爲例,文中只用“家裏窮,連一支筆也沒有”來概括馬良的家境,而動畫片中對此卻有相當多的展開。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窮”的定義是不同的,對於“窮”的感受也不盡相同,這也就影響了學生對馬良高貴品質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一部分進行剪輯,以供學生觀賞,使學生身如其境地感受馬良生窮而志不“窮”的高尚品格。

(二)影視資源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寫作教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影視資源的巧妙運用有效地改變了當下學生談“文”色變的窘境,對於激發學生寫作靈感、強化表達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

1.巧用影視資源,激發學生寫作靈感

國小生人生觀、社會觀、世界觀尚未完善。作爲語文教師有責任運用學科知識來完善學生人生觀、社會觀和世界觀。影視資源是寫作的寶貴素材,其不僅可以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故事、生活畫面,還可以以引發共鳴的方式,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抒發情感,搭建一個認識、討論和寫作平臺,從而打破寫作“無話可說”、“無情可抒”的尷尬境地。如最近引起廣泛討論的《穹頂之下》,其不僅向學生拋出了“關注霧霾、關注環保”的社會化命題,而且柴靜作爲一個記者,其所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也叩問學生心靈。在教師的適當指導後,鼓勵學生寫出對此影片的看法,寫下他們對其認知,激發學生寫作靈感。

2.巧用影視資源,提高學生表達技巧

實際上,影視上的好多技巧非常好,值得學生寫作時借鑑的,如標題、結構、表現手法等。影視與作文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同樣講究敘事的故事化、表達的藝術化。因此,不少經典電影所運用的敘述方法和表達技巧非常值得學生研磨和學習,這對於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在觀看影片時,教師可以對其影片進行適當點評,並指出其影片較好的藝術技巧,鼓勵學生進行模仿,提高學生寫作技巧。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記》以尋找靈感作家傾聽派的傳奇故事這一角度展開,電影選擇以回憶性倒敘的手法拉開故事的序幕。這一敘述手法打破了學生以事件發展順序進行敘述的單一方法,給予了學生更多的寫作啓示。總之,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善於利用網絡資源,挖掘有效的影視資源,共同促進國小教育現代化、科技化。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7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之中仍然存在比較嚴重的傳統落後的教學觀念,比如將學生的缺點進行放大、體罰學生等,揪住學生的缺點重點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都是不利的,會給學生帶來嚴重的心理以及情感上的消極影響,尤其是國小語文教學中,這一學科對學生思想以及精神的培養比較重要,必須改變落後的教學模式,賞識教育必不可少。

一、國小語文課堂中開展賞識教育的必要性

1.賞識教育使國小生在語文學習中找到自身優勢

國小語文的課堂教學比較注重學生的主觀情緒的體驗,主要是爲學生提供一個快樂、輕鬆的學習環境,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以及文學上的修養,語文學科的學習是學生的母語發展進步的關鍵環節,所以課堂教學應該儘量的迴歸母語,與兒童文學建立緊密的聯繫。賞識教育的運用可以爲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點亮一盞指路明燈,使人們更加認識到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學生通過學習母語,可以建立明確的愛國情感,這一概念的推廣有助於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和改革,讓語文更加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這樣學生也能夠指導語文的學習對於自身的成長的重要意義,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不斷的挖掘學生身上的優點,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學習優勢所在。比如在語文課文寓言故事《南轅北轍》的學習過程中,就可以先讓學生對其中的語言對話進行朗讀,讓其感受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和意義,然後根據賞識教育對學生的閱讀提出表揚,然後針對閱讀的語氣以及方法進行進一步的課堂講解,讓學生指導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繼續努力。

2.賞識教育可以陶冶情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

作爲國小語文教師,更應該懂得賞識教育在課堂上的運用,通過"賞識"激起國小生熱愛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興趣,給學生一個有情感存在的語文課堂,並在課堂上展現出高尚的教師素質。在教學中結合實際生活的事件更加具有探究的樂趣,比如針對當前的環境污染問題教師在講解《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的時候,就可以在道路部分對學生進行提問,"是不是還有另一個星球適合人類生存呢",面對這種問題學生就會表現出比較積極的探究興趣,可以讓學生進行思考,將人類生存所需要的條件進行描述,通過互動式的交流加上賞識教育的運用,就能使原本枯燥的知識論述型的課程變的生動有趣,學生也能感受到保護地球環境的重要性,增強了課堂的精彩程度。賞識教育可以爲國小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受到表揚的孩子課堂上的表現會更積極,也會將其語文學習的優勢更好的展現出來,比如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等。此外,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也可以讓低年級的學生多進行一些古詩詞的學習和背誦,比如《回鄉偶書》《靜夜思》等,讓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更多的瞭解,培養其文學素養,也可以爲學生講述《孔融讓梨》《囊螢映雪》等小故事,讓學生感受其中人們謙遜、刻苦的精神,對學生日常的一些學習或者生活行爲提出表揚,使得賞識教育成爲推動學生進步的力量。

二、國小語文課堂中開展賞識教育策略研究

1.在國小語文口語課中運用賞識教育

對於國小生來說,國小階段是口語最好的訓練時期,所以國小語文教育是其他學科的一個奠基石,國小語文口語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現在的語文教材之中關於鍛鍊學生口語能力的模塊逐漸增多,這些口語練習主要是爲了培養學生日常交流的能力,使其能在不同的場合中與其他人進行禮貌的交流,學會禮貌待人接物。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口語課堂就是爲了培養學生這種表達的自信,在長期的口語學習訓練中可以使學生在日常的溝通中做到禮貌待人,說話時展示出自己的自信。比如在開學之初可以讓學生上講臺介紹自己,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相互瞭解也可以讓學生更加的自信和積極。在介紹的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給學生信心和站上講臺的勇氣,在介紹完成之後對學生提出表揚,讓學生認識到老師喜歡自己、瞭解自己,這樣學生也會在今後的學習中更加願意與老師進行交流和溝通。國小語文課堂中的賞識教育的應用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加充分的表現自己,使其逐漸成長爲一個有自信、有涵養的人。口語課堂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可以課堂上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口語課的開始的時候,學生按照小組的形式坐在一起,這時口語課學習的空間就可以與課堂學習氛圍相配合,對學生的口語練習有很大的幫助。

2.國小語文閱讀課堂中的賞識教育

國小語文課本中文章都是經過學者的研究和討論而添加的,每一篇課文都抒發着不同的情感,是兒童文學在國小語文教育中的體現,而閱讀課的本質往往就在於情感的表達。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賞識,當然教師也需要選擇與學生學習能力相適應的優秀文章,然後主要使學生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比如《匹諾曹》《賣火柴的小女孩》等,通過其中思想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生活態度。另外,閱讀課也是通過賞識教育讓學生獲得應有的自信,比如對學生進行分組,不同的小組進行文章的朗讀,給予優秀的小組加分鼓勵,以此增強學生的信心,在人物對話比較多的文章中則可以採取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進行閱讀訓練,揣摩每個角色的說話語氣,在閱讀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聯繫生活,然後將賞識的話語與掌聲送給學生,這樣就會增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更加喜歡語文的學習。

三、結束語

在新時期的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其中扮演着學生情緒的引導者,賞識教育能夠作爲師生之間建立良好溝通的一個橋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把握賞識教育的界線,給予學生真誠的鼓勵,不能過於誇張也不能過於消極,使學生能夠獲得積極的、正確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擁有語文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申寅子。國小語文課堂上的賞識教育[D].東北師範大學,2011.

[2]馬生霞。國小語文賞識教育研究[J].考試周刊,2014,(27):30.

[3]王春豔。國小語文課堂表揚性言語評價行爲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2012.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8

摘要:現代教育更加重視對學生的塑造與培養,而不是知識技能的傳授和灌輸。激勵教育正是在現代教育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教育理念,爲國小語文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方向。對激勵教育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旨在促進國小語文教學發展,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

關鍵詞:激勵教育;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應用

一、引言

長期以來,國小語文教學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與限制,致使其發展滯後也無法獲得較好的教學成績。在新時期背景下,教師開始對國小語文教學進行改革,尋求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激勵教育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應用於國小語文教學中,但在教學實踐中暴露出一定的問題。基於此,本文在此淺談激勵教育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以求可以完善激勵教育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並促進國小語文教學進一步發展。

二、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

激勵教育的本質是對學生進行激勵,讓學生擁有足夠的自信並激發學生的潛能。但在傳統的國小語文教學中,學生並不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激勵,其主要表現爲教師對學生不夠尊重,致使學生的潛能被磨滅。一方面,多數教師在國小語文教學實踐中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這就是不尊重學生的思維和意識,沒有達到激勵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師並沒有給學生營造出一個更加和諧的學習氛圍,通常表現爲對學生過於嚴厲和嚴苛。具體地說,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犯錯後教師對學生進行喝問,強制性的改變學生的思維,不但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沒有激勵學生大膽的思考和創新。因此,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思維、意識,利用正面積極的教學評價激發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並爆發出自身的潛能。以《金色的魚鉤》這一課的教學爲例,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完成生字詞的積累,並探究課文表達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索要闡述的精神。經過一段時間的自主學習,不同學生對課文有不同的見解,學生獲得的認知並不相同。在抽選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多數學生認爲這篇課文歌頌了美好的精神,並且針對這種精神進行了闡述,也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與此同時,也有極少部分的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真實性進行質疑。這部分學生認爲小水塘裏的魚本來就非常稀少,老班長沒有任何魚餌並且是用自制的魚鉤進行垂釣,這種做法從理論上而言根本無法將魚從水塘中釣起。爲了證明自己的理論,學生還以自己掌握的釣魚技術進行辨證。在傳統的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會對學生的這種言論進行批評,原因在於學生爭論的焦點與課堂教學無關,教師認爲學生關注的應該是這篇課文表達的中心思想和精神。但是,在激勵教育的指導下,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學生在獲得這種結論中表現出的質疑精神和創新精神。如果教師直接否定學生的思維,不但打擊到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同時也會讓學生對自己課文學到的知識產生質疑,進而打擊到學生自學的動力。相反,教師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在對學生進行褒獎的同時有耐心的進行講解。此時,學生提出的疑問受到了教師的尊重,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和尊崇感將激勵學生在日後的課堂學習中從新的角度進行思考,也鼓勵學生在課後進行自主學習,豐富學生的積累,引導學生更健康的成長與發展。

三、施行分層教學

教師要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施行激勵教育,這也要求教師合理運用分層教學理念。激勵教育要求教師利用有效的手段對學生進行激勵,並激發學生的潛能。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要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潛在能力,並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進而對學生的潛能進行激發。以《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故事的教學爲例。教師首先根據學生的語文基礎、具體能力和學習積極性將學生分爲三個不同層次,分別是學習能力強、基礎好的A層,學習能力一般、基礎較爲踏實的B層以及學習能力較弱、基礎不牢的C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爲其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求A層次學生探究童話故事的寓意,並深度剖析這篇課文與當時社會背景之間的關係。教師同時要求B層次的學生完成生字詞積累,並探究童話的內涵。在學生分組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具體能力,而不是學生單方面取得的成果。例如,教師發現有的學生在小組中能夠繪聲繪色的將這一則童話故事講述出來,使其他同學津津樂道,這就體現出這名學生有着較強的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時,教師發現有的學生可以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研讀這篇童話,深度剖析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故事的內涵,這就體現出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利用分層教學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更有效的教學策略,這就讓學生得到尊重,能夠讓基礎較弱的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同時激勵班級所有學生。同時,教師可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把握學生的具體能力,利用有效的手段激勵學生在日後的學習中綻放自己的潛能,起到激勵教育的作用。

四、運用有效的教學評價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還需要運用積極有效的教學評價對學生進行激勵,使學生受到鼓勵,幫助學生克服困難以及樹立學習信心。在學生獲得成就時,教師不能吝嗇自己的讚賞。尤其是對於部分性格內向或者存在自卑心理的學生,教師應該主動去發現學生的優點,並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當衆表揚。這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並激勵學生在日後的學習過程中有更出色的表現。同時,在學生遇到困難或者出現錯誤時,教師積極的教學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重塑信心。換言之,教師要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發揮羅森塔爾效應,讓學生在學習中帶着暗示和激勵的作用主動構建學習信心。此時,教師要做的是肯定學生的創新,鼓勵學生在後期的寫作中找準方向。在有效激勵的前提下,學生纔會保持進取心,才能爆發出自身的潛能。

結束語

總的來說,激勵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它是國小語文改革的新方向,這也要求教師在實踐中有意識的總結和交流,完善激勵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推動國小語文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靜.激勵教育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13

[2]楊樹秀.激勵教育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

[3]李保紅.探討國小語文教學中激勵教育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4(11)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9

摘要: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師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教授本領,而在於喚醒、激勵。”由此可見在教學中運用激勵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學藝術。本文主要對激勵教育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簡單地探究。

關鍵詞:激勵教育;國小語文;課堂教學

隨着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要對教學進行反思,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經過對國小生生理和心理的分析筆者發現,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渴望受到表揚和鼓勵。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要運用激勵教育進行教學,進而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以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

一、利用語言激勵學生

語言是一門藝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語言對學生進行激勵。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其在國小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傳統的國小語文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爲,即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材的內容進行講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會和學生進行互動,這就降低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進行互動,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例如:在講解《爬山虎的腳》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運用語言對學生進行激勵。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次對文章的某些片段進行朗讀。等學生朗讀結束後,教師可以對他們的朗讀進行評價,如非常好、感情很豐富、不錯、很棒等,通過這樣的表揚和鼓勵,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

二、榜樣激勵

榜樣的力量是無限大的。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而榜樣是可以看得見、摸得着的。榜樣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對人們產生影響,其具有春風化雨的力量。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榜樣激勵法進行教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要爲他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例如:在講解《爬天都峯》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運用榜樣激勵法進行教學。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講一講自己都爬過哪些山,並且在爬山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事。有的學生說:“我和父母一起去過阿爾山森林生態旅遊區,我見過阿爾山,但沒有爬過。”有的學生說:“我爬過大黑山,其位於內蒙古赤峯市敖漢旗東南,燕山山脈努魯爾虎山中東部,有大小山頭近百座。我只爬了一半就沒力氣了。”有的學生說:“我爬上過大青山。在中途我休息過很多次,也有很多次想要放棄,不過我都堅持下來了。”教師可以讓登上過山頂的學生具體講解一下自己的攀登過程,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登山的艱辛,可以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文章的內容。教師可以對登上過山頂的學生進行表揚。本篇文章主要描寫了作者和父親去爬天都峯,在路上偶遇了一位老爺爺,在相互鼓勵中三個人都爬上了天都峯。本篇文章中,作者和老爺爺互爲彼此的榜樣,進而二人都登上了峯頂,通過對本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可以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三、開展多樣的活動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語文相關的比賽,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中基本每篇文章中都會有一些陌生的字,因此在講解完幾節課的內容後,教師可以開展一次字詞記憶比賽,這樣可以使他們在比賽中鞏固自己學到的字詞。閱讀和寫作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和寫作比賽,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朗誦水平和寫作水平,可以使他們在比賽中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比賽就會有輸贏,因此教師要對獲勝的學生進行獎勵和表揚,這樣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行比賽。爲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比賽中獲得成功的感受,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差異化的比賽,如字詞記憶比賽中,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組,進而保證小組成員之間的能力基本一致,這樣可以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比賽中。例如:在學完《竊讀記》《小樹苗與大樹的對話》《走遍天下書爲侶》《我的“長生果”》這四篇文章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字詞記憶比賽。在比賽之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這四篇文章中有一些較難的字,如腋、轆、婪、豫、趟等。在字詞記憶比賽中,對於一些基礎較差的小組,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提醒;對於一些基礎較好的小組,教師要讓嚴格地遵守比賽的規則。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結合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運用激勵法進行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語言對學生進行激勵;教師可以運用榜樣激勵法對學生進行激勵;教師可以在各種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激勵。

參考文獻:

[1]柳德明.激勵教育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30):6-7.

[2]楊樹秀.激勵教育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6-7.

[3]安豔玲.激勵教育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婦女旬刊,2014(3):182-182.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10

作爲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受到家長與教師的高度重視,教師爲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採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利於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使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更加符合新課標要求。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作用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其取得的教學成效卻遠高於傳統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學生作爲課堂重心,創造出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展示真實的自我,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教師不主動傳授知識的條件下,能自主選擇學習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一直不能脫離教師所設計好的教學思路,學生一直處於被動的教學環境中,不能真正在學習上養成自主習慣。反觀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精心的課前準備,根據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和對學情的掌握,在課堂上展開豐富的閱讀活動,讓國小生能夠主動去參加閱讀活動,在活動中拓展閱讀的深度。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翻轉教學在課前準備中的應用。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之前,要精心準備好閱讀教學資料,結合課本的閱讀要求,製作教學課件,課件要做到目標明確,過多的情境會分散國小生的注意力。做完課件後,教師還可以準備一些閱讀思考問題,通過電子的形式發給家長,例如在學到《閱讀技巧》的文章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關於文章的小問題:什麼是閱讀?閱讀的方式?閱讀的技巧?並通過小視頻的方式生動形象的給出解答,方便學生做課前預習,瞭解課堂教學內容。學生也可結合教師給出的示例,結合課本將不懂的地方標記出來,課堂上當教師講到有疑問的地方時學生可以更集中注意力聽講。在學到《竊讀記》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出本次閱讀課中的生僻字,讓學生提前預習,在課堂上讓學生把學到的生僻字都展示出來,通過學生的展示過程,讓學生學習到自己不會的生僻字,同時教師也可以提前給學生設置疑問:《竊讀記》這篇文章中對竊字的理解?讓學生在課堂上表達出自己的看法,以便於教師掌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通過翻轉教學的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閱讀習慣,提升了閱讀水平。

(二)翻轉教學在課中學習中的應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爲了充分發揮翻轉課堂優勢,要在國小閱讀課堂充分融入翻轉教學方法,藉助多媒體設施設備等手段播放閱讀相關的視頻或者動畫,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例如在學到《亡羊補牢》這篇閱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動畫形式的教學視頻,用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閱讀樂趣,教師可以藉機提問:如果不及時修補羊圈會產生什麼後果?從視頻中得到什麼啓示?以亡羊補牢爲例可以拓展到學生的生活中,如果學生不保護好自己的眼睛,那麼過後補救還來得及嗎?如果我們現在不保護好環境,那麼未來我們是否還有能力補救?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體會亡羊補牢的含義。積極的組織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討論,闡述自己的觀點與體會,集百家之長,讓學生的情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這樣的發展脈絡很容易被學生所接受,通過教學聯繫實際的手段,強化閱讀意識。在學習《想別人沒想到的》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將文章的情景移到課堂上,通過學生的現場表演,引出本次教學的重點,這樣的翻轉教學方式,節省了學生大量的反覆閱讀時間,突破了教師主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的模式,讓學生從表演中學會總結,來完成教學目標。

(三)翻轉教學在課後總結交流中的應用。課堂教學完成並不代表整個閱讀教學完成,教師還需要實時檢驗教學成果,這是翻轉教學在國小閱讀課堂運用的收尾階段。課後教師根據學生課堂接受的具體程度,佈置科學合理的閱讀作業。例如,在學習了《伯牙絕弦》這篇閱讀後,教師可以佈置作業,在瞭解了伯牙與鍾子期的友情之後,學生是如何看待友誼?如何珍惜身邊的朋友?讓學生展開討論形成討論報告,在交流中加深閱讀理解,將學習帶入生活,充分發揮閱讀的意義。在學習了《畫楊桃》這個閱讀之後,教師根據文章的含義擴展其他相似內涵的閱讀如《踏花歸去馬蹄香》,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其他課外讀物,列舉出其他內容相近的閱讀文章。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佈置興趣相關的閱讀作業,如學生喜歡魯迅的文章,教師可以佈置一些魯迅先生其他的適合國小生閱讀的文章,加強學生對人物的理解,豐富知識儲備量。

翻轉教學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廣泛應用,挑戰了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改變了國小生的閱讀現狀,有效的解決了閱讀教學過程中資料不足、學生學習效果差等問題,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師工作效率,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慾望,使學生有更廣闊的學習的平臺。隨着翻轉教學在閱讀中的不斷髮展,使語文閱讀教學不再是困擾師生的難題,實現了師生共贏。

參考文獻:

[1]姚秉含.淺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校園旬刊,2017(6):88-88.

[2]李秋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新一代,2017(9):85-85.

[3]侯淑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魅力中國,2017(43).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11

【摘要】合作是目前學生學習中快捷和高效的學習方法,國小生在學習中如果能夠有合作學習的能力,那麼就能在學習中打好基礎,學習也會更加快樂。把合作學習運用到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不斷地鍛鍊中有很大的提升。

【關鍵詞】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合作學習;應用研究

一、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步驟

學生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教師不可能一一幫助他們解決,就算教師能做到,在教師幫助下進行的閱讀也會讓學生的理解不透徹,養成依賴教師的習慣,所以學生的問題還要靠學生自己解決,這樣不僅能鍛鍊學生的能力,還能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看到問題的本質,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教師通過讓學生合作學習來解決學生閱讀中的問題,能達到“1+1>2”的效果,保證學生高效閱讀的同時,能讓學生愛上閱讀,閱讀能力有所提升。

(一)合理劃分小組。合作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在一個小團體中,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解決遇到的問題,互相交流閱讀中的心得,讓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視野,因此這個小團體的成員組成十分重要,其中要有綜合能力比較強的,帶領大家的思維到正確的方向,還要有學習熱情比較高的,提前查找出大家不懂的一些詞句,供大家參考,還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在大家討論時維持秩序和氛圍,這樣團體的合作氛圍才能和諧,合作才能高效進行,教師在進行小組的劃分時,就要參考這個標準,把每個小組中成員的安排都做到合理化,能讓每個人在小組中都體現出自我價值,大家互補才能達到100%的效果,如果一個小組中都是同類型的學生,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就容易產生衝突,學習不僅無法順利完成,還會讓大家都不愉快。很多教師在進行小組的劃分時都不太看重小組成員的分配,導致效果並不是很好,讓很多國小生不僅沒有從中受益,反而還由於意見不合起了很多衝突,最後這個計劃只好被擱置,在劃分小組時,教師如果能做到合理劃分小組,就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能讓學生在閱讀中配合更加默契,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對小組成果進行測評。在劃分好小組之後,爲了激勵學生在小組中更加認真的學習和投入,教師需要通過測評來提升學生的動力,在課堂中學生閱讀時,教師告訴學生在小組中閱讀,並且在二十分鐘(具體時間根據課堂閱讀的內容來定)之後告訴學生自己要看哪個小組完成的最好,閱讀效率最高,這樣能讓學生有足夠的動力和一定的壓力,不會或許鬆懈地面對教師給的閱讀任務。

二、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閱讀中的應用

(一)合作扮演角色,讓閱讀更加形象和生動。在國小語文閱讀中,對國小生進行分類,每個人扮演課文中不同的角色,使每個學生的優勢都展示出來,讓閱讀更加的形象和生動。比如,在學習《我不是最弱小的》,在閱讀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人物,有的小女孩自告奮勇選擇媽媽,有的選擇了薩沙,有的選擇了託利亞。在閱讀中,學生就會把各自的人物特徵變現的惟妙惟肖,就會給整個班級呈現出一個非常形象、生動的人物形象。在合作閱讀中,使文章的中心思想表現的更加真切。通過合作閱讀,把每個人的特徵都展示出來,讓學生更加喜歡去閱讀,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眼前一亮。

(二)合作閱讀,流露真情實感。在合作閱讀中,通過合作,讓真情實感自然流露出來。比如,在《找春天》,讓學生們通過合作閱讀,去尋找春天的影子。在閱讀中,學生們就好像投入到春天的懷抱,全身輕鬆,吮吸着春天的氣息。在合作閱讀中,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不知不覺就流露出來。學生們就像春的使者,在閱讀中感受春的形狀,感受春的聲音,感受春的顏色。在學生的合作閱讀中,找到春天的腳步,找到春天的影子,讓春天在國小生心中生根、發芽,開出絢爛的花朵。學生們的感情就像春天,悄悄的流露出來,滲透每個人的心田,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春的魅力。在閱讀中,春天就像一幅畫,在學生眼前清晰的勾勒出來,感情就像涓涓的溪流,流向每個人的心田。只有運用合作教學,才能更加展示閱讀的效果,讓閱讀更加的真摯,讓閱讀融入感情,讓文章的感情在閱讀中自然地流露出來。

三、小結

總之,在國小語文閱讀中要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合作中提升閱讀能力,在合作中提升探索和競爭意識。要把合作學習滲透到閱讀中去,使閱讀迸發出燦爛的火花。在閱讀中通過合作,讓閱讀更加具有感染力,更加具有豐沛情感,更加具有穿透性。隨着國小閱讀的不斷髮展,合作教學會在閱讀中發揮更加作用,會給閱讀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合作閱讀成爲一種習慣。

參考文獻:

[1]施雲霞,鍾妍.互幫互助的突出優勢———研究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35-36.

[2]楊新.試析合作學習策略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2,(10).

[3]張雪林,張葉.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2015,(20).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12

針對國小生性活潑好動,表現意識強,而注意的持久性較差等特點,我一改過去較刻板的教學方法,將繪畫、舞蹈、表演等形式引入課堂。結果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積極踊躍,課堂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把舞臺還給孩子們

(一)朗讀導入瞭解大意。

朗讀是學習課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面對一篇新課文,在教師範讀或放錄音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朗讀,老師略作指導或問題引導,以達到兩個目標:能夠用普通話正確清楚的朗讀;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二)創設情境鼓勵創作。

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教師根據課文特點,給予恰當的指引,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把課文所表達的內容生動地再現出來。我常用的形式有這麼幾種:對精彩的景物或環境描寫用繪畫;對富有表現力的對話讓學生編短劇表演;對較爲集中的動作描寫就讓學生試着用肢體模擬一下。

如教讀《荷花》時,針對課文第二自然段的“荷花圖”,我就讓學生根據內容,再結合自己平日裏觀賞到的荷花,畫一幅荷花圖。同學們興致很高,找紙、拿畫筆忙得不亦樂乎,僅僅幾分鐘,就有學生畫完後高高舉起了自己的傑作。

然後,通過評選挑出幾幅較好的畫貼在黑板上作爲教具,再重新梳理課文內容。

師問:“圖上畫的是什麼?”

生答:“荷花和荷葉。”

師問:“觀察一下這一張張荷葉像什麼?”

生答:“月亮、盤子、……”

師問:他們之間的空隙怎樣?

生答:“小、近、擠。”

師說:“那我們一起看看作者是怎麼描寫的呢?作者筆下的荷花有哪幾種姿態啊?”

生答:“一種是全開的,一種是半開的,一種是未開的。”

師出問題:“結合課文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把這幾種姿態說出來。”

學生紛紛上黑板指着畫說,興致很高,說着說着這一段就背下來了,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既學到了知識,又增強了自己學習語文的興趣。顯然,學生的畫是建立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的,可以說,如果把學生的畫在展板上都展示出來,那就近似於作者所描繪的荷池了。可見繪畫這種形式有利於對課文的解讀。這要比教師反覆的講析,讓學生無休止的讀背要好多了。

教學相長,學生的熱情感染了我,我又有了一個新主意。在教第四自然段“夢變荷花”時,我讓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自編舞蹈動作。同學們興致勃勃地讀課文,想動作,一名喜歡舞蹈的同學自告奮勇地上臺表演,一名朗讀較好的同學爲他伴讀,同學跳得輕靈,伴讀富有韻律,其它同學聽得認真,看得仔細。之後大家對照課文再集思廣益,看還可以增添哪些優美的動作來表現“夢變荷花”,一段優美的“荷花仙子”的舞蹈就這樣出爐啦!接下來,他們邊說課文邊練習動作,個人練,集體練,練到最後,居然在學校的聯歡晚會上贏得了滿堂彩。

從此,同學們自己都會對適合的課文進行大膽創作了,使得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學習中充滿了探究的樂趣!

(三)教師掌舵精當指導。

教師在運用各種形式時,指導學生準確地把握課文非常必要。通過指導,既要摒棄那些背離課文內容想當然的空想和無稽的創造,又要讓切入的各種形式與課文相吻合,更好地體現文章中心或情境。如在教讀《海底世界》時,有的同學模擬魚類的聲音,腔調顯得異常興奮,聲音高亢,簡直成了林子裏的鳥叫,偏離了中心意思,也與海底寂靜深邃的情境、事實嚴重不符。我就讓學生回想電視上《動物世界》及《科學探索》等科教片裏的介紹,大家踊躍地回憶,講述,模擬也漸漸貼近了大海深處的廣闊世界。

一點體會拋磚引玉

語文教學其實是一種過程教學,不管採用何種方式方法,只要有利於激發學生聽、說、讀、寫、思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夠促使學生樂學會學,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有效的閱讀和表達,這種方法就是好方法。我認爲把繪畫、舞蹈等形式引入課堂之所以奏效關鍵在於能夠調動學生的表現欲,激發學生去探究。如以上所舉的例子,學生要想畫好、跳好、模擬好就要深入讀課文。學生讀課文的過程就是認真探究的過程。

我覺得把繪畫、舞蹈、表演等形式引入課堂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上學生成了真正的主人,語文能力得到了鍛鍊和發展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13

摘要:隨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教育技術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主要體現在課前的準備階段以及課堂教學活動中。

關鍵詞:信息技術;國小語文;應用

將多媒體技術與國小語文教學結合在一起,可爲課堂教學注入新鮮血液,增強語文學科的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

一、在備課中的應用

互聯網上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一些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案,以及其他各種資料。國小語文老師在備課時,可利用互聯網蒐集各種教學資源,彙編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教學方案,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一個優秀的課件,然後在課堂上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在進行課文《小小的船》的教學時,可在網上搜索各種相關教學資源,觀看優秀教師的教學實錄,參考優秀的教學設計,然後依據自己的經驗和學生的特點,設計出一份精美的教學方案。

二、在課堂上的應用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語文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使教學過程不再枯燥無味,而是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等特徵,一方面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課文所描寫的情景,另一方面也啓發學生思維的發散,爲課堂注入新活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在進行《小小的船》的教學時,語文老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將課文中的情景用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或是找到相關影像資料並剪輯好,然後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帶着課文去觀看視頻,感受課文所描述的情景,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這種方式性相對於傳統教學很新穎,學生樂於學習。

2.突破重難點教學

任何學科都有重難點知識,語文學科也不例外。傳統教學模式下,重難點教學主要通過老師的講解或黑板的板書來進行,這種機械而單一的方式略顯單調而枯燥,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可大大有助於重難點知識的突破,因爲多媒體課件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提高教學效率。比如,《七子之歌》的重難點是詩歌所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國小語文老師利用信息技術蒐集那些富有感情的朗讀作品,並附以影像資料,讓學生欣賞,逐步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3.拓展學生的視野

課本的教學資源畢竟有限,國小語文老師可藉助信息技術,蒐集並整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素材,提供給學生觀看,以拓展學生的視野,發散他們的思維。比如,在學習《秋天來了》時,可在網上搜索一些相關的文章或詩歌,讓學生閱讀,開闊視野。總之,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但也應注意,不能過分依賴信息技術。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14

一、國小語文教學工作的定位

按照我國頒佈實施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規定要求,目前的“語文教學”應該包括“三個維度目標”以及“五個方面內容”。對於這三個維度目標來說,主要包含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於五個方面內容而言,不僅包含了識字、寫字以及閱讀、寫作,同時還包含了口語交際以及綜合性學習。在進行國小語文教學工作定位過程中,主要是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工作。這一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進行識字、寫字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分析,同時還要進行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另外,教師還要研究習作教學以及口語交際教學等等。

二、心理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充分尊重智力發展的規律

在進行國小語文教學工作時,語文教師需要對所教內容以及學生智力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進而體現學習的智力價值。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國小生的智力發展規律進行研究,並且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真正將學生智力放在教學目的首要位置上。語文教師需要對課堂進行精心的設計,在傳授語文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儘可能促進國小生智力的發展,並積極進行學生潛能的開發。對於國小時期的語文教育工作來說,它是學生語文基礎奠定時期,這一期間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都在不斷的提升。教師應該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進而提升學生對於字、句、篇、章的掌握能力。

(二)積極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家普遍認爲:人只有在心情愉快的情況下,整個人的身體將會處於一種最佳的狀態,這一期間人的各種潛能將會得到充分的開發,對於國小生亦是如此。教師通過積極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使國小生產生一個愉悅的“心理磁場”。一方面,語文教師要熱愛並且尊重自己的學生。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提到,一個人只有獲得了別人的充分尊重與關懷,才能發自內心的接受對方的行爲與語言。因而,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情感,並且對學生的優點要持一種欣賞、讚美的態度,並且要及時的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同時進行表揚。尤其是對於一些成績落後或者是性格內向的學生來說,教師要多與他們進行真誠的溝通,並且充分理解學生的心理與處境,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另一方面,教育教學工作中,師生之間要注意情感的交流。情感作爲認知的重要前提,其在教學工作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展現出真誠的笑臉以及鼓勵的眼神,並且通過親切的對話、交流,與學生產生心靈上的互動。教師通過創造一個沒有壓力的課堂氛圍,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也有利於學生交流能力與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心理學認爲,人在反覆的失敗條件下將會產生極度的恐懼感。國小時期正處於心理成熟的重要階段,學生對於失敗的恐懼導致學生不敢大膽的進行嘗試,這樣一來學習就會顯得很被動。這一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強烈學習動機。國外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到,成功所帶來的歡樂將會成爲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並且這一力量將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好好學習的願望。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積極爲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同時,在教學工作中,要注意揚長避短,積極爲學生提供一個特長展示的舞臺。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尤其是語文這門學科,好多問題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關鍵是要學生獲得一種獨特的學習體驗。即使是回答問題錯誤的學生,教師也要多進行鼓勵與引導,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國小期間大多數的學生都會表現出一種爭強好勝的態度,並且在學習方面也不甘示弱。教師要充分遵循學生這一心理特徵,通過應用合理的競賽、表揚等方式,激發他們對於學習的興趣愛好。比如說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生字的學習時,首先要爲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溝通,比一比誰的辦法更多。這一期間,可能有的學生在思考,有的學生在繪畫,也有的學生在比劃或者是討論。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方法進行點評,並且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再讓他們當一回小老師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播。對於一些複雜的字,可以鼓勵學生拆成幾部分進行記憶;對於相似的形聲字,可以鼓勵學生變成兒歌進行記憶;對於一些象形字,可以通過想一想或是畫一畫的方式進行記憶。另外,教師還可以將一些字編成故事或者是順口溜、字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鼓勵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

(四)注重閱讀,做好詞語背後意思的破解

日常的國小語文課,教師要指導兒童進行閱讀,這一環節幾乎所有的從業人員都知道。但是,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卻存在着較多的問題與漏洞。雖然教師在不遺餘力的努力着,但是目前國內兒童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卻在逐漸的減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費爾德曼曾經在寫道:我們可以將閱讀的方式分爲兩種類型:其一,就是閱讀編碼教學法。對於這一教學方法來說,重點是強調閱讀的成分,比如說字母的發音以及字母之間的組合(語音),同時還包含字母以及發音是怎樣組合爲單詞的。費爾德曼指出,閱讀過程需要對單詞的各個成分進行加工,並且要將並它們組合成單詞,這樣一來才能從單詞中推測出相應的書面句子意思以及段落的意思。其二,就是閱讀整體語言教學法。對於這一教學方法而言,它的主要觀點就是兒童應該通過接觸完整的作品,進而來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在進行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不應該將重點放在教國小生痛苦的讀單詞方面,而是應該積極的鼓勵他們根據單詞來進行上下文意思的推斷。由於中西方在文化方面存在着較大的差距,因而在進行方法的選擇上要根據自身的教學狀況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選擇。但毋庸置疑的是,國小期間可以鼓勵教師採用閱讀整體語言教學法,並且鼓勵家長購買一些名著給學生進行閱讀。對於這些名著來說,在國小年齡段就開始涉獵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五)創設情境,提升學生的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都存在着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即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稱爲一個發現者、研究者以及探究者。國小期間是兒童精神世界的豐富時期,因而對於這種需要油氣強烈。因此,教師再進行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積極爲學生提供一個自主探究的機會與情境。這樣一來,才能使學生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環境中,進而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與求知願望。在興趣與願望的推動下,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的進行新知識的探索。另外,通過創設相關的情境,還能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愉悅感,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比如在進行《我是貓》一課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外拓展性閱讀,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水平和寫作素材,加強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聯繫,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型閱讀,高效利用課外的時間,推薦如《哈利波特》、《魯賓遜漂流記》、《指環王》以及《西遊記》等文學作品的課外閱讀,並根據其中的著名事件和事例進行讀後感的寫作,增強自身的閱讀寫作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言,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當前的學生髮展需要,而作文作爲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部分,對於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鑑於此,教師應當不斷創新和完善作文教學方式創設情境、開放式寫作教學、增強寫作教學的生活化,並開展課外閱讀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莫菊華.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析[J].考試周刊,2018(27):51.

[2]沈紅娟.新課程下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課外語文,2016(9):73.

[3]許正慈.淺議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分析[J].新課程(上),2015(11):98.

[4]李濱.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29):104.

[5]李興冊.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6(10):62.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15

摘要:隨着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小語文作文是國小階段的重要科目,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發揮一定作用。本文將對國小語文多媒體課件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關鍵詞:多媒體科技;國小語文;教學對策

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國小語文教學形式不斷豐富,呈現出更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突破了傳統教學固定模式,受到教育領域的青睞。由於國小語文課程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據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採取信息技術,對教學情境加以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筆者分別從:多媒體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促進多媒體課件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兩個方面來闡述。

一、多媒體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就目前來看,多媒體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得到了有效應用,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存在各種問題,筆者將從以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多媒體技術運用偏重形式

很多語文教師教學觀念仍然比較落後,即使如今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義務教育領域,教師依然不重視對多媒體的合理利用。課本中插圖相對較小,同時大多爲學生預習時已經接觸瞭解過的內容,因此缺乏新鮮感,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據調查,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教師未重視多媒體教學中課件圖畫的應用,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僅僅用多媒體設備複述課文內容。

(二)缺乏對圖片資料的有效整理

教師備課時,需要通過多媒體技術促進學生對課文的解讀。而通過對課堂文本圖片的來源調查,結果發現教師大多喜歡直接從網絡尋找課件插圖,還有部分教師會選擇從一些相關的視頻文件中截取圖片[1]。但真正能夠做到對網絡資源與課文內容高效融合的教師卻相對較少。國小語文教師往往喜歡採用資料堆砌的方法,但缺乏對課件所需圖片的有效整理與排版,難以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效果。

二、促進多媒體課件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

(一)共建生本教學資源

隨着現代化技術的普及運用,國小語文教學也在面臨改革和進一步發展,不能僅憑教師的力量來推動。在教學過程中,教研小組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開展國小語文教學時,必須充分發揮教研小組的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與其他友校之間的互動交流,聯合當地各學校的優秀教師,共同開發教研項目,建立一支專業的教研小組,共同參與對語文教學的改革。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教師能夠在不同地區實現互聯互通,共同整理、研究課件內容,並共同製作教學課件,再將其分享給其他語文教師[2]。在充分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後,教研與教改的時間就能夠很好地縮短,從而使時間資源最大效率地被利用,同時也爲那些缺乏一定教研能力的教師提供更多便利。例如課文《鳥島》,這是一篇呼喚學生環保意識的課文。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國小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應切實考慮國小生的語文水平及基礎知識水平,還應充分考慮多媒體技術與國小語文課本之間銜接的問題[3]。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不僅應緊密聯繫語文教學具體內容,還應能夠藉此提升學生對於語文學科及知識內容的認知水平,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如此一來才能使多媒體技術真正爲語文教學服務,充分發揮國小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3]。以《記金華的雙龍洞》爲例,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不應盲目追求多樣複雜的課堂教學形式,也不應過分重視畫面和音樂的美感,不應只注重爲學生創造一個能夠使其完全融入其中的教學意境,而是應該重視創設的意境與教學文本的關係。

(三)構建動態開放課堂

語文學科涵蓋了廣泛的課程內容,在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前提下,教師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學習課程內容。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查找並下載學生學習所需的資源,從而實現對語文學科的拓展教學,以達到拓展學生知識面的目的[4]。教師也能夠組建微信羣或其他形式的網絡平臺,將實用性強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語文知識傳至平臺中,學生可以在平臺上瀏覽觀看相關內容,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於提升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尋找自己學習所需的內容,而教師也要經常更新知識內容並進行一定的創新,實現具有動態性的開放課堂教學。新課改背景下,國小教學開始更多接觸並運用信息技術,因此教師也應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對多媒體技術的利用與創新運用,通過新的科技成果與教學理念,不斷豐富國小語文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白炳仁.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8,(4):189.

[2]柳忠蘭.淺析國小語文信息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考試周刊,2017,(48):69.

[3]劉井敏.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學科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2):168.

賞識教育意義在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論文 篇16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在新課改的推動下,老師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爲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包括網絡資源,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大量的優質資源,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這樣,老師對學生的各種問題都可以正確、全面地回答,不會再受到任何限制,運用遠程教學爲枯燥單一的語文課堂增添了色彩,使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了一種更加和諧的關係,更好地發揮了老師的引導作用。遠程教育的運用更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減輕了老師的負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利用電子白板創設教學情境,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用白板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甚至可以親身操作和實踐,學生主體作用被充分發揮出來,可以幫助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解決重難點是教學的關鍵。由於國小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有難度,在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很多難點,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運用視頻和圖畫等功能,把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通俗易懂、生動直觀,使難點一目瞭然,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了,教學的難點纔可以順利突破。如《桂林山水》一課,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讓學生感受山水的美是教學的難點,老師可以利用課件讓學生欣賞桂林山水的特點,學生一邊欣賞老師一邊引導:桂林山水美嗎?你們欣賞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老師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各抒己見,圖文並茂,就能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能給學生直接的感官認識,使學生受到良好的薰陶和感染,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如,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裏》時,運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雷鋒的故事》,在觀看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爲之動容,我也爲此感動,這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對他們的成長有着很大的影響,語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都對學生的言行起着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四、結語

總之,我們也要意識到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輔助手段,老師在運用的時候要把握“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這樣才能發揮出它的作用。只要語文老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實踐,語文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在語文課堂上也會開花結果,從而使語文多媒體教學散發多彩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