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開展讀書活動的意義及措施

書籍,是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是知識的寶庫,是廣大少年兒童的良師益友,也是孩子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讀書對學習的促進作用是大家都瞭解的。教師們對如何提高讀書效率的討論也很多。多讀、精讀、帶着問題讀、分角色朗讀,有感情的讀等等,都是想用外在的形式促使學生在讀書時能有所收穫。課堂教學是學生主要的學習渠道,而課外閱讀則可以充實和擴大課堂學習的內容。搞好學生的課外閱讀,培養他們良好的讀書習慣,對於學生加深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開拓視野,提高興趣,培養自學能力等都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淺談開展讀書活動的意義及措施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由此可見,作爲教師,教學生學會書本上的知識,那是把本職工作做好了,而教會學生能課外閱讀,有課外閱讀的能力,纔算是真正做到了爲孩子終身發展負責。(我校的校長和主任不但在思想上早早地有了這樣的認識,而且在工作中,也是這樣要求與指導我們開展工作的。我很佩服我們的校長,我感覺我們的校長就是一本百課全書。從六年級到一年級,從語文到數學等科目,每一科的教學方法,每一科的知識結構,沒有他不精通的,而且教學理念很先進,並於20XX年9月就閱讀方面開展課題研究,現在已到了結題階段。我校開展的讀書活動就是他提出並親自領導和參與組織開展的,校長把開展讀書活動列爲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我校每天早上都安排一節早讀課,每天早上,校長總是早早地到校,從一樓到四樓,一個教室一個教室地檢查學生會不會主動讀書,讀書的方法是否正確,如發現哪一班的學生不會主動讀書或方法不當,他就會及時地把看到的情況告訴那個班的老師,然後再教給老師指導學生學會主動讀書,讀好書的方法。)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理想的教育“應該重視讓學生與書本爲友,與大師對話”。在新課改背景下開展讀書活動,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進一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通過真實的讀書活動讓每一位學生與書爲伴,養成好讀書的習慣,保鮮我校讀書特色。 下面我就開展讀書活動的意義及活動的措施兩方面來談一談。

一、開展讀書活動的意義

(一)、 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國小生大量閱讀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話故事、人物傳記、少年小說、世界名著縮編本等,內心世界很容易產生震盪。學生在自己閱讀課外書時,讀懂其生動有趣的情節,心中再現栩栩如生的形象,體味關於愛、友誼、忠誠、勇敢、正直乃至愛國主義等永恆的人類精神,從而開啓自己的內心世界,激盪起品味人生,昇華人格的內在慾望,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促進學生獨立、自然地成長,其效果遠勝於教師口乾舌燥的'說教。(這一點在我校學生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證實。我校的學生道德品質很低,不懂得感恩,行爲習慣差,路上見到老師也不會打個招呼,在學校裏橫衝直撞,下樓梯差不多要把老師撞倒也不會說聲對不起,髒話滿天飛。面對這樣的情形,校長就買來一些感恩的書畫與人物傳記故事畫張貼在教學樓前面,讓學生在上下樓梯時,不經意地進行閱讀。學生通過觀看與閱讀,在不知不覺中受畫中人物的感染,道德品質慢慢地提高了。現在,學生自覺遵守紀律,校園裏聽到的是一聲聲禮貌語言,上下樓梯自覺有序,家長會上,家長們都說:孩子變了,變得孝順了,會體貼父母了。學生的這些變化,功勞是在校長領導組織的讀書活動中取得的。)

(二)、 有助於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不少家長甚至部分老師都存在着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學生看課外書是看“閒書”。他們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聽寫、背誦、寫作文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這種想法,其實還是應試教育衍生出的怪胎。課外閱讀對於語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且看古今部分文學大師和語文教育專家們的看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必須如蜜蜂採蜜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魯迅

這些大師的話,足以證明課外閱讀在提高人的語文實際能力中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說到底,讀書活動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應該“積極創造條件,指導學生多讀書,並採取多種形式交流讀書心得”,“引導他們在實踐中自主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開發他們學習的潛能,發展個性。”(大綱)

(三)、 有助於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以學會學習,促進人格與個性全面發展爲重點。從這一理念出發,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得到保證,自主學習習慣必須得到培養。通過大力推動讀書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獲取,去探求,去尋覓,去掌握,從而感受讀書的樂趣,激發更強烈的讀書慾望,最終形成習慣。柏拉圖說:“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裏的。”課外閱讀把追求學問變成學生自覺自願的行動,有助於實現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的目的。(我校從校長到教師都積極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校長的指導下,每個班都建起了班級圖書角。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下課時,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到圖書角借書看,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到圖書角借自己喜歡的書看,放假回家了也要到圖書角借一本書帶着回去看,現在我校的學生違反紀律的人少了,愛學習的人多了。)

(四)、 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語文不僅僅是一科學問,還是所有人類文化的基石,是解開所有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因此,學生對多種信息的收集、處理與掌握仍是語文能力的延伸,語文教師亦應以此爲已任之一。新的國小語文教學大綱強調:“要結合課文的閱讀,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和複述,學習精讀、略讀、瀏覽,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絡等到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當今是信息化、全方位開放的社會,很大一部分信息的來源存在於課外書籍中。要引導學生充實自己的認知世界,就必須藉助於課外閱讀,讓學生涉獵多種科目。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爲學生獲取廣泛的知識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幾點措施

(一)、調查研究

要開展讀書活動,必須得有計劃、有方法、有步驟地進行。合適的方法來源於能適合學生的需求、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爲此,校長領導教研組成員對我校及外校的家長、學生、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查找到了影響學生閱讀品質形成的因素。其中家長方面的因素是: 他們大部分家庭缺少基本的讀書氛圍,對孩子的閱讀方法缺乏正確的指導,很多學生的父母沒時間關心孩子的學習等等。教師方面的因素是:1、由於受現實考試壓力的影響,教師唯一的追求是分數,功利性很強。2、教師不注意自己的閱讀教學的方法和對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3、多數教師不會主動閱讀並收集關於課內外閱讀方面的信息。4、閱讀課課堂教學中策略不當5、課內外閱讀的銜接程度不夠。多數教師上課就是上課,對學生的課外生活毫不關注,更不會爲學生推薦適合其閱讀的課外書籍。在班上開展的課外閱讀不正常:一是沒有書來讀,因爲學校條件關係,沒有藏書,或者沒有合適的書;二是沒有時間來讀,大量的課內習題,重複的課外練習,應試教學的內容充塞了學生自由閱讀的空間。學生方面的因素是:1、學生缺乏濃厚的閱讀興趣。閱讀條件差。3、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

(二)採取的具體措施

通過以上的調查、分析,我校決定採取以下具體的措施來培養學生閱讀品質的形成: 1、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培養,並不侷限在第一課堂,而第二渠道有更廣闊的天地。我校在抓好課堂閱讀教學的同時,特別重視自讀課和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爲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我校的教師們在教學中注重: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以精讀帶博讀。讓學生利用學得的知識、方法去廣泛地閱讀課文以外的文章和書籍,使他們“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我校是這樣創設閱讀氛圍的:

(1)、爲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

我們都知道,廣泛的圖書資源是保證學生的閱讀量的基礎。我學想盡辦法創建了圖書室,書籍種類繁多,科目齊全。利用這一資源,分年級分班組織學生定期到學校圖書室借閱圖書,充分發揮圖書的作用。另外我校還規定在各班設立班級圖書角。每學期初,各班發動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書拿到班裏,登記編號,並設專人管理,定期借閱、歸還,達到資源共享。有條件的學生,鼓勵其設立家庭書櫃,要求學生每月由家長陪同逛書店一次,並能購買一些所需的圖書,按時閱讀。

(2)、給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

我校每班每星期至少給學生安排一節閱讀課,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班級圖書角或學生互助交流,讓學生在課上閱讀自己喜歡的圖書和報紙,還適當安排學生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文章、寫下的讀書筆記,提供交流的機會。每天放學後給學生布置適量的閱讀作業,如查找資料、填寫課外閱讀卡等,以確保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去閱讀課外書。

2、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的興趣的強制性的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教師應意識到:激發國小生對課外讀物的興趣,使他們懷着濃厚的興趣,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渴求性的自覺行爲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閱讀的習慣養成了,那麼,課外閱讀活動就有了可靠的保證。教師應廣泛地開展各種語文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自然的產生“需要”,激發閱讀興趣。我校只這樣做的:

(1)、用“故事遷移”誘導閱讀興趣。

故事人人愛聽,尤其是國小生,一聽老師要講一個故事,個個都會挺直身子,豎起耳朵,聽得津津有味。當老師講完故事以後,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課外書,這效果比任何說教都有效。講故事的形式可以多變。除了老師講,還可讓學生自己講。這樣讓學生擁有充分的主權,只要愛讀書的孩子,總會講出自己喜愛的故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激動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劑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催化劑。讓講者,在成功的喜悅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帶來的奇妙世界中感受到課外閱讀的誘惑。

(2)、用“交流展示”穩定閱讀興趣

當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以後,爲了穩定和保持這種興趣,並且也爲了獲取他們課外閱讀效果的反饋信息,教師採用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我校的中高年級的班級每天推行“一人一條新聞”“一人一個見識”“一人一篇演講”等,讓學生將課外閱讀中所見的大事要聞、奇聞怪事、民情風俗、自然風光等說出來。其次每學期不定期的進行一兩次書面交流活動,如優美片斷摘記匯展、讀書筆記結集等。這些做法能大大激發全體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使讀書漸漸成爲了學生的一種“需要”。這種“需要”長期得到滿足後,讀書興趣自然而生。學生在“需要”的基礎上讀書,並不感到是一種負擔,相反會變成一種自覺行動。他們在樂中讀,在讀中樂。在讀(寫)中學,在講中練,不知不覺中加大了閱讀量,增加了知識積累,還鍛鍊了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