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儒學的精神與意義

一部經典之作在於它能讓人無限接近崇高,走向深遠,站在高處回眸,並以一種近乎超脫自然的方式碰觸靈魂,傾聽心靈的律動,與之促膝交談,摒除浮躁、煩雜與喧囂,迴歸內心的安詳與寧靜。

淺談儒學的精神與意義

《中國儒學之精神》的作者郭齊勇教授以一個現代儒者的儒學觀以及對中國儒學精神全面深刻的評價,向我展示了一個廣博的儒學、開放的儒學、生活的儒學、實踐的儒學,造就了一場盪滌靈魂的盛宴,給了我一次震憾心靈的閱讀。這本經典之作更爲可貴之處在於它能對先賢智士們面對滄桑世事、人生百態的洞徹之見進行當代闡釋,書裏的文字搭建了一座古人與今人溝通的橋樑,幻化成思想與行爲的媒介,讓我從書裏的世界迴歸到現實生活,有字之書在心底沉澱爲無字之書。

儒學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精神形態的重要構成因素,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行爲準則以及人生價值取向的結晶,更是中華文化綿延流傳、國人安身立命、胸懷虔誠信仰的支撐。儒學包含一以貫之的常道與因時而異的變道,常道所指儒者對宇宙萬象節律的感知,變道源於歷代儒者對社會文化矛盾的思忖、調適與迴應。儒學精神的真理是什麼?儒學精神在當代社會所表現出來的形態是什麼?我們又如何領會儒學精神使之成爲解決當下難題的文化資源?而今,我們都會無限自豪地說自己是中國人,然而捫心自問,我們的身體和靈魂有多少中華文化的血脈?特別是新時代下成長起來的80後與90後們,有多少人知道四書五經?又有多少人會悉心閱讀,領會其中深意?

我們的傳統文化曾經屢遭塗炭,先賢們待人接物的那個生生不息的天地景觀已全然從國人的視野中消逝怡盡。自上世紀始,我們接受着機械的科學教育,由於理解上的狹隘與如今文科理科的分道揚鑣,大部分接受過現代教育的年輕人所持有的是機械的世界觀,加之物質文明的高度繁盛,我們滿眼皆物,目中無“人”,又何來“仁愛”?機械的世界觀培養不出蘊含豐富情感與強大內心的人,只能製造出沒有靈魂的機器,我們缺失文化信仰,我們的價值觀和道德取向在這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動盪不堪,丟失了本該回饋於父母的愛,丟失了在逆境中成長的快樂,這是中國教育最深層的痛。我們應該更多的接受關乎信仰的儒學教育,因爲它主張參贊天地之化育,是教化的哲學,是生命的教育,是靈魂的教育。

我們的祖國經歷了長期的抗爭,改革與發展,已然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然而站起來的中國人面對多種文化信息的浪潮衝擊,隨之而來的是內心的焦慮以及精神上自我認同的困惑,這時儒學指引人性的力量便逐漸彰顯出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大不僅僅限於物質文明的高度繁榮,更重要的是強烈的文化認同感以及精神世界的充實與富足。假如我們蘊藏着豐厚的儒學信仰,便有了精神的依託和歸宿。儒學信仰提醒我們分辨善與惡,可行與不可行,人生的扁舟就有了正確的航向,便不會在紛紜的`議論與觀念中迷失方向。

儒學的精神首先是創造性的生命精神,使人有存在世界棲息的精神歸屬感。儒學所突顯的深遠意義主要表現爲“仁”和“孝”,即對人性的修爲以及對家庭的凝聚。

儒學關注“仁”的思想,“仁”是儒學倫理道德的核心原則,儒學精神是現代意義上的以人爲本。“仁”的根本內涵是“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孝悌者也”,“忠恕而已”,“不誠無物”。要求我們像愛自己和愛自己的親人一樣愛所有人;要求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意,對他人的痛苦與快樂感同深受;要求孝敬父母及長輩、愛戴、尊重和扶助兄弟姐妹;要求忠誠,忠於人,忠於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要求我們真誠地生活,自覺地生活。儒學告訴我們,別人的生命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樣可貴,人的生命是最珍貴的東西,只有這種儒學教育和理念深深地紮根於我們的心靈,那麼在物質文明昌盛的今天,就不會出現自焚事件,不會出現諸如奶粉和老酸奶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交通事故,更不會爲了躲避責任而掩埋車首。一個具有“仁“德品行和思想的人,對世界萬物胸懷博愛,便會以真誠的“良心”觀摩世界,接觸世界,他既在凡塵人間,亦超然於人世,由此達到實現理想,激勵奮進,約束行爲,鞭策自我的一種精神層面的崇高境界。

儒學還告誡我們不能以降低人格的方式去換取地位、金錢與名利,人格應該獨立於功名利祿之外,人的尊嚴是不容踐踏的,然而面對現代社會物慾橫流的境況,滾滾紅塵,有幾人還能做到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因此,我們需要儒學精神來澆灌和滋養心靈。

儒學對家庭的凝聚力是相當深遠的,主要體現在“孝”字上,“孝”整合了家庭的各種關係,家庭關係因“孝”的存在顯得秩序井然。以家庭爲中心的倫常生活是儒家生活的主要形態,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和擁有的。儒學精神在這種看似平凡的生活中紮根繁衍,在夫妻、親子之間注入了濃烈的倫理性希望與責任意識,我們企望親人擁有健康美好的幸福生活,在這份期盼中傾入力量,爲親人的幸福努力奔波勞作,並上升爲一種倫理道德自覺自願地遵守和履行。如此,當一個人擁有了不僅僅限於自我個人的生活目標走向時,便有了一種生存的自覺、自律的生活態度,在責任的踐履和實現中感受到充實而幸福的生活體驗,從而體現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天地賜予我們人類以智慧的種子,我們有靈動的思維,豐富的情感,我們要讓這顆種子深深植入肥沃膏腴的精神原野,以儒學的精髓來澆灌它,用博大的儒學精神來度量人生,指引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