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詩詞鑑賞

浣溪沙詩詞鑑賞1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嫋殘煙。夢迴山枕隱花鈿。

浣溪沙詩詞鑑賞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溼鞦韆。

譯文及註釋

「翻譯」

清明時節,春光滿地,薰風洋洋。 玉爐中的殘煙依舊飄送出醉人的清香。 午睡醒來,頭戴的花鈿落在枕邊牀上。

海外的燕子還未歸來,鄰家兒女們在玩鬥草遊戲。 江邊的梅子已落了,綿綿的柳絮隨風盪漾。

零星的雨點打溼了院子裏的鞦韆,更增添了黃昏的清涼。

「註釋」

⑴淡蕩:和舒的樣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⑵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後,隱於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抱樹焚死。爲悼念他,遂定於是日禁火寒食。《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⑶玉爐:香爐之美稱。

⑷沉水:沉香。

⑸山枕:兩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⑹花鈿(diàn):用金片鑲嵌成花形的首飾。

⑺鬥草:一種競採百草、比賽優勝的遊戲。

⑻江梅:梅的一種優良品種,非專指生於江邊或水邊之梅。

⑼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

⑽鞦韆:相傳春秋時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在木架上懸掛兩繩,下拴橫板。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兩手握繩,使前後擺動。技高膽大者可騰空而起,並可雙人並戲。一說鞦韆起於漢武帝時,武帝願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後倒讀爲鞦韆。詳見《事物紀原》卷八。

「賞析」

這首《浣溪沙》當是詞人的前期之作。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以大家閨秀身分出現的,與此相稱的,便是在她前期詞作中表露出來的文雅、高貴氣度。這種氣度又是通過詞人細膩豐富的感情,優雅含蓄的筆觸體現出來的。《浣溪沙》一詞,通過暮春風光和閨室景物的描繪,抒寫了女詞人惜春留春的哀婉心情。

上片側重描繪室內景緻,“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嫋殘煙。”開首即交代時令已值暮春,這正是“閨中風暖,陌上草薰”(江淹《別賦》),暖風醉人時節。接着詞人即把筆觸移至室內,一股氤氳氛圍籠罩閨中,原來是嫋嫋香菸瀰漫其中,從中似還透着靜謐、溫馨和淡淡的憂愁。“淡蕩”,謂春光融和遍滿之意。“瀋水”,即沉水香。詞人另一首《菩薩蠻》詞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句。“夢迴山枕隱花鈿”句,詞人敘己早晨夢醒,凝妝完畢,卻慵懶未除,又斜倚枕上出神,似在品味夢中情景。“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稱山枕。詞人《蝶戀花》詞有“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句。詞作的上片描繪了一幅優雅、茜麗、靜謐的畫面:暮春時節,春光融融,閨房中檀香氤氳,一個少婦正欹枕凝神。如果認爲畫面中的少婦只是屬於慵懶、無聊那種類型的女性,整日價沉溺於沉香、花鈿、山枕之中,那就錯了。李清照有着男性作家無以比擬的細膩而豐富的情感世界,是一個對大自然與外部世界有着極爲敏銳的感悟,以及強烈的關注與渴念的女性,詞作的下片就爲人們展示了這樣的情愫。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女詞人的筆觸延伸到室外,但見室外婦女正笑語喧喧,彼此鬥草取樂,而海燕此時卻經春未歸。女詞人這裏寫海燕未歸,隱隱含有她細數日子,惜春留春心態,而寫鬥草遊戲,則映襯自己的寂寞。“鬥草”,又叫鬥百草,南北朝時即有此俗。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雲:“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原爲端午之娛樂習俗,後推廣並不拘於此日,尤爲婦女兒童喜好。次句言春天將盡,梅子熟透,柳枝長成。惜春、留春不住,嘆春之情遂油然而生。詞人在《小重山》詞中有:“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那是寫早春時節,以及自己愛春之情,而此處寫江梅熟落,其意恰相反。“柳生綿”,亦爲暮春之景緻。以上寫景,也透露出詞人無奈嘆喟之情。末句:“黃昏疏雨溼鞦韆”,黃昏時分,獨自一人,已自不堪,更兼疏雨,以及空寂、溼漉的鞦韆架相伴,更讓人感到寂寞、愁怨。

這首詞抒寫情感很是細膩,但不是直言明說,而是通過十分優雅、含蓄的筆觸,去描述十分典型的外物形象和意境,從中再滲出細膩而幽深的心態,有“無我之境”的妙趣。

浣溪沙詩詞鑑賞2

儂是嶔崎可笑人,不妨開口笑時頻。有人一笑座生春。

歌欲顰時還淺笑,醉逢笑處卻輕顰。宜顰宜笑越精神。

古詩簡介

《浣溪沙·贈子文侍人名笑笑》是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雖是作者贈給同僚嚴子文的侍姬笑笑的調侃之作,但通過對侍姬這類卑賤女子的讚賞,表明作者對人好惡是以是否維護國家統一爲標準的,這從側面反映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

賞析/鑑賞

辛棄疾的人格是偉大的,他的愛國主義精神瀰漫於他的整個精神世界,所以發之爲詩文,大的可以成爲《九議》、《十論》,小的或送一個侍姬這樣近乎遊戲的小令,也莫不都閃爍着思想的光芒。這闋詞就是稼軒於公元168年(乾道四年)他9歲時,在同僚嚴子文的家宴上,贈給嚴子文的侍姬一位名叫“笑笑”的調侃之作。儘管如此,但令人讀來總感到有一種潛在的思想力量,總覺得這闋詞在語言文字之外,還有一種思想之波在撼人的靈魂,讓人總想要去捕捉到它。

“儂”,江浙一帶方言稱“你”爲儂。所謂“吳儂軟語”,想必這一位侍姬是吳人,故稼軒戲以她的家鄉話稱她。“嶔崎可笑”,這是借用晉周顗讚賞桓彝的故事。《晉書·桓彝傳》:“桓彝字茂倫,雅爲周顗所重。顗嘗嘆曰:‘茂倫,固可笑人也。’”這裏的“笑”據《詩詞曲語辭匯釋》解:“笑,欣羨之辭。與嘲笑之義別。”稼軒在另一闋《鷓鴣天·鄭守厚卿席上謝餘伯山》一詞也說:“君家兄弟真堪笑,個個能修五鳳樓。”修五鳳樓是盛讚他們兄弟文章寫得漂亮。所以這裏的“真堪笑”,也是真值得羨慕之意。嶔崎本是指山的高峻,喻於人,是比之爲骨鯁俊拔。稼軒把這個典故拉來送給這位侍女,這就等於說這位叫“笑笑”的侍女,竟是一位傑出不羣的值得欽佩的偉丈夫式的人物了。這作爲對一個侍女的歌頌,確實有點不倫不類。這當然不是稼軒沒詞了,不懂得用典而胡亂比附。以他這樣一位寫起詞來“如春雲浮空,卷舒起滅,隨所變態,無非可觀”的大家,不可能不懂用典,更何況他“其穠麗綿密處,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爲女人作豔語,原也當行。那麼就只有從文字的本意來理解了。這就是說笑笑一定有其不凡之處,所以稼軒纔會許之以如茂倫那樣的嶔崎歷落,可欽可羨之人。古時侍姬,固多不凡。如張愔之關盼盼,石崇之綠珠,但那還多是忠於故主而已。而這裏的笑笑,可惜沒有留下更多的記載,其主既未故,那無妨反求之於稼軒所欽羨的事物。辛棄疾3歲奉表南歸,本擬爲祖國的統一作番事業的,誰知《美芹十論》空上,朝廷本無恢復之志,僅讓他在建康作一行政之副職,而且是“添差之員”,形同虛設。以如此之壯年,抱一腔熱血而來的盛氣之英雄,僅給這樣一個冷板凳坐,其心情之抑鬱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他在這同一時期作的《滿江紅》中就說:“笑人世蒼然無物”。他對於主和派掌權的這個朝廷,認之爲無人,也是理所當然的。對滿朝公卿將相視之爲“無物”的稼軒,卻以“嶔崎可笑”許一侍姬,以這些猥瑣的鬚眉作襯,則紅粉之磊落也就非常形象、可以感觸的了。

再從詞中具體地分析一下笑笑的傑出之在。稼軒詞中說了:就在於她“歌欲顰時還淺笑”、“醉逢笑處卻輕顰”。理解這兩句詞,得了解當時的背景:南宋小朝廷正是如杜牧說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牆猶唱後庭花”那樣的一個萎靡世界。在這時,每一個有良心的人,歌時應當是痛苦的,但這還是一般的感情。而她卻於痛苦中反要淺笑。這不是寫她麻木不仁,不是寫她縱情歡笑,而是說她在本來欲顰之處,卻發出了“淺笑”。這就透露了她這笑含有悽傷之情。這無法或不屑縱聲的“淺笑”,只能是嘴角那苦苦的一撇,是冷然的微哂,是欲笑不得之強顏。總之它是內心痛苦之極的一種反態。長歌當哭,它是比哭更悽慘得多的。是以當別人快樂地喝醉了酒,作出種種醜態時,她卻又不由地皺起了眉頭,一股討厭鄙棄之情溢於眉宇。這一顰一笑之間,就把她那種高傲的秉性,活脫脫地寫了出來。正如屈原之“衆人皆醉而我獨醒”一樣,她是很有點不同流俗而別具慧心的。在那樣的社會裏,竟有這樣一位不趨炎附勢、不同流合污,反而很有點脫俗超凡的女子,的確令人高興,無怪乎稼軒要由衷地讚歎她“宜顰宜笑越精神”了。顰其所顰而笑其所笑,是以曰“宜”。那麼這個“精神”就不單是指她那一種女性的美的外露,而更是指她一顰一笑所表現出來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從這裏可以看到稼軒對於這一種傲態的欽佩,無此傲態作爲底色,則輕顰淺笑,都顯輕薄,徒見其不“宜”了。那麼由此可見:笑笑的顰笑,定與抗戰派的思想感情合拍,這固然是當時廣大人民的普遍意願,也不排斥她就是因堅持抗戰而獲罪以作奴婢的家屬。因而她的見解很合乎稼軒的思想,所以稼軒這纔有“一笑坐生春”的感覺。這春,是說如坐春風之中,不要從淺處着想。能使稼軒感到如坐春風之中的,那當然是他非常愜意的時候。岳珂寫的他親自經歷的一段故事:稼軒守南徐的時候,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既而又作《永遇樂》,序北府事,首章曰:‘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又曰:‘不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特置酒招數客,使妓迭歌,益自擊節,偏問客,必使摘其疵,遜謝不可。客或措一二辭,不契其意,又弗答,然揮羽四顧不止。”把稼軒記得虎虎有生氣。這當是“一座生春”最形象的解釋。稼軒之所以如此迭歌以請益者,只不過意在悲歌以寄慨,感到豪情有所發泄罷了。這當然是他後來的事。以此類推,可以想象得到:他們在此家宴中高談闊論,笑笑時發如花妙語,說得是那樣中聽,有助豪情,使人感到周身舒暢。故此稼軒對於的“開口笑時頻”寄予了那樣真摯而熱烈的感情。當此之時,酒酣耳熱,小小天地盡是他們主戰派的世界,更難得的是,紅粉居然知己,所以就更感到她越笑越精神,她此時,已完全不是一個歌舞妓,而直是他不能不欽佩的嶔崎歷落的大丈夫了。

也許有人會說,這只不過是遊戲筆墨,因爲句句都要嵌有“笑”字,是以這裏的顰笑並沒有什麼深刻的含義。這當然不失爲一種詮釋。但劉勰說得好:“校練務精,捃理須覈。”典故之爲用,本來重在更豐滿地引證現實,是以用典宜切,這是絕不能胡亂拼湊的。辛棄疾詞全集,一共寫了184個“笑”字。可見他並不是不會用笑字。例如“絕代佳人,曾一笑、傾國傾城”,又如“的礫嬌波宜笑”,又如“忽地倚人陪笑”,皆寫得極盡風流之能事。因此,他不會無緣無故地以嶔崎之骨形容婀娜之姿。在古書中,這類形容女性的詞本就不少。柳永有許多詞是寫給侍姬的,如“心娘自小能歌舞,舉意動容皆濟楚”,如“佳娘捧板花鈿簇,唱出新聲羣豔服”,如“蟲娘舉措皆掩潤,每到婆娑偏恃俊”等等,不一而足,從沒有以陽剛的嶔崎磊落之丈夫氣概許女子。當然,這是柳永,固不足論。稼軒自己寫的這類作品雖不多,但也不是沒有。如他在《鵲橋仙·贈人》中開頭就是:“風流標格,惺鬆言語,真個十分奇絕。”在《鷓鴣天·有所贈》中說:“眉黛斂,眼波流,十年薄倖說揚州。”說明他並不是不能溫柔,而一定要作盤空硬語的。最可比較的是,他還有一闋《蝶戀花·席上贈楊濟翁侍兒》:

小小年華才月半。羅幕春風,幸自無人見。剛道羞郎低粉面,傍人瞥見回嬌盼。昨夜西風陪女伴。柳困花慵,見說歸來晚。勸客特觴渾未慣,未歌先斂花枝顫。

從題目說,與這篇堪稱姐妹,然而那倒真個是滿紙脂粉氣。當然不能說這樣嬌小的女兒“嶔崎可笑”,然而也不是沒有思想性。詞中的“渾未慣”、“花枝顫”,將一個小女子的自尊和那因屈辱而顫慄的靈魂,刻畫得非常深刻。稼軒畢竟是有心人,雖寫得極溫柔,亦極見個性。

可見這闋《浣溪沙》詞決不是什麼無聊文字,而要看成是寫給“同志”的、又是一位爲世俗所瞧不起而思想境界卻又是傑出的同志。那怕是從僅僅不小瞧侍姬這類卑賤的小女子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稼軒的不凡。這樣的主題,在當年要莊嚴地寫出一篇論文,那是有礙的。他以“小道”之詞,作即興之贈,那就反而是風雅之事了。所以他雖句句不離“笑”字,句句不離笑笑的身份,但也句句都飽含了對於“同志”的欣慰之情。愛國主義的思想是偉大的,但卻是無所不在的。所以他這裏文字是非常技巧而優美的,他把一位侍女擡高到了這樣高的地位,這就完全不是庸俗的捧角兒,而是他把對於祖國的熱愛看得高於一切,用以衡量一切:誰不愛國,誰不維護國家的統一,雖卿相君主,他亦視爲“無物”;而贊成國家統一的,則雖歌妓侍女,也可以許之爲“嶔崎歷落”之人。從這個側面,令人又看到了稼軒對於祖國有着無比深摯的感情。也正是這種愛國主義的感情,使得他顛倒了對於大人物和奴婢尊卑的陳腐見解,從而具備了進步的立場,這在當年應該說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浣溪沙詩詞鑑賞3

紅日已高三丈透②,金爐次第添香獸③。紅錦地衣隨步皺④。

佳人舞點金釵溜⑤,酒惡時拈花蕊嗅⑥。別殿遙聞簫鼓奏⑦。

【註釋】

①浣溪沙:詞牌名。

②紅日:《話總龜》、《西清詩話》、《類說》、《詩人玉屑》等本中均作簾日。三丈透:指太陽升起已有三丈多高,這裏指太陽升起的高度,是虛數,不是實數。透,透過。

③金爐:《詩話總龜》中作佳人。金爐,銅製的香爐。次第:依次。唐劉禹錫《秋江晚泊》詩中有暮霞千萬狀,賓鴻次第飛之句。香獸:以炭屑爲末,勻和香料製成各種獸形的燃料。始用於晉代羊祜,《晉書·羊祜傳》有記載。

④紅錦地衣隨步皺:紅錦地衣,紅色錦緞製成的地毯。地衣,古時鋪在地上的紡織品,即地毯。隨步皺,指金錦織成的地衣隨人的舞步的移動而打皺,此用以形容舞女舞蹈時紅錦地毯隨着舞女旋轉打皺的情形。皺,明刻本《類說》卷三十四誤作雛。

⑤佳人:美女,這裏指善於起舞的宮女。漢司馬相如《長門賦》中有句: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魂足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舞點:蕭本二主詞作舞急;呂本二主詞作舞黠;《詩話總龜》、《西清詩話》、詩人玉屑》中均作舞徹。舞點,按照音樂的節拍舞完了一支曲調。點,音樂的節拍。金釵溜:頭上的金釵滑落了。金釵,又稱金雀釵,古代婦女頭飾的一種。溜,滑落。

⑥酒惡(ě)時拈(niān)花蕊(ruǐ)嗅:酒惡,《詩話總龜》中作酒渥。亦稱中酒,指喝酒至微醉。這是當時方言。宋趙令《侯鯖錄》卷八中雲:金陵人謂‘中酒’曰‘酒惡’,則知李後主詩云‘酒惡時拈花蕊嗅’,用鄉人語也。拈(niān),侯本二主詞、吳本二主詞中均作沾。《捫蝨新語》中作將。時拈,常常拈取。花蕊,這裏代指花朵。嗅,聞。

⑦別殿:古代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宮殿。唐王勃《春思賦》中有句:洛陽宮城紛合沓,離房別殿花周匝。遙聞:《西清詩話》、《類說》、《捫蝨新話》中引《古今詩話》、《詩話總龜》、《詩人玉屑》作微聞。簫鼓:簫與鼓,泛指樂奏。南朝梁江淹《別賦》中有句: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簫,一種竹製管樂器。古代的簫用許多竹管排在一起做成,有底;現代的簫一般只用一根竹管制成,不封底,直吹。

【賞析】

這首詞是李煜前期的作品,真實地再現了李煜前期的奢華綺麗的享樂生活。此詞見於蔡絛《西清詩話》,《古今詩話》等本以爲是李氏宮中詩。

詞的上片,是帝王奢華生活和耽於享樂的真實寫照。這裏有時間、有環境、也有事件,更加使讀者看到作者做爲統治者追求和安於奢華享樂的態度和精神世界。通宵達旦的歌舞,奢麗浮華的器具,放浪不拘的宮廷生活,在作者眼裏是那樣的和諧自然。這也就自然地引入下片。下片的首句承上片而來,寫作者眼中佳人的舞姿,發散釵落,可以同上片首句對應看到,歌舞一直未休,可能是夜以繼日的。酒惡一句,作者寫自己已經酒醉不支,但卻仍舊以花解酒,力圖繼續飲宴。最後一句跳開的場面描寫,從側面反映這裏的活動是如何的喧鬧。從內容上看,詞中反映的生活是空虛腐朽的,不僅在生活起居上一味地追求奢華,而且毫不顧及政事百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享樂安逸當中。同時,讀者可以看到,作者在詞中的種種作態對其本人來說,他始終是抱着一種自得的、欣賞的態度的,他的自我陶醉的心情甚至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得到說明他大概樂於或希望別人知道他的這種生活,所以要使別殿遙聞簫鼓奏。從藝術上看,這首詞的結構嚴謹,技巧嫺熟,語言華麗,喻象生動。上下兩片承接自然緊密,渾然一體,場面描寫細膩到位,情態表現活靈活現,如酒惡時拈花蕊嗅一句,貼近生活,使一個醉酒享樂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紅日已高三丈透句,更是被稱爲絕唱。

這首描寫帝王享樂的詞,藝術上的精美與內容上的腐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同作者後期的詞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此讀者也可以想見,如果不是對這種耽於奢華生活樂而不疲,恐怕李煜也不一定會成爲一個亡國之君,階下之囚。歷史的警醒也許正在於此。

浣溪沙詩詞鑑賞4

【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瀟瀟 一作: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鑑賞】

東坡爲人胸襟坦蕩曠達,善於因緣自適。他因詩中有所謂“譏諷朝廷”語,被羅織罪名入獄,“烏臺詩案”過後,於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二月貶到黃州。初時雖也吟過“飲中真味老更濃,醉裏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樣惴惴不安的詩句,但當生活安頓下來之後,樵夫野老的幫助,親朋故舊的關心,州郡長官的禮遇,山川風物的吸引,促使他撥開眼前的陰霾,敞開了超曠爽朗的心扉。這首樂觀的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當是在這種心情下吟出的。

上闋三句,寫清泉寺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彷彿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淨。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這一派畫意的光景,滌去官場的惡濁,沒有市朝的塵囂。它優美,潔淨,瀟灑……充滿詩的情趣,春的生機。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誘發詩人愛悅自然、執着人生的情懷。

環境啓迪,靈感生髮。於是詞人在下闋進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攄寫有關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長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可復返,青春對於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煥發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詞人發出令人振奮的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人們慣用“白髮”、“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發出衰颯的悲吟。白居易當年在《醉歌》中唱道:“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裏朱顏看已失。”杜甫也曾化用樂天詩,吟過“試呼自發感秋人,令唱黃雞催曉曲”之句。此處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徒發自傷衰老之嘆。“誰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髮唱黃雞!”這與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黃雞並白髮”,用意相同。應該說,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這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這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的低沉之調,唱出如此催人自強的歌曲,這體現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浣溪沙詩詞鑑賞5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

作者:蘇軾

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註釋】

1.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簌簌,下落貌。

2.繅車:抽絲工具。

3.牛衣:《漢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志》,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處指賣瓜者衣着粗劣。或謂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齋詩話》:"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4.想要。

5.漫:隨便。因爲十分渴,想隨便喝點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蘇軾《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與此兩句意同。皮日休《閒夜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翻譯】

衣巾在風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飄落。村子的南北頭響起剿車的支呀聲,是衣着樸素的農民在賣黃瓜,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豔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於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賞析】

這首《浣溪沙》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爲地方官的蘇軾曾率衆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共五首,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鄉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並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成的統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續不斷的影象。

這首詞是蘇軾在徐州(在今江蘇省)作官的時候寫的。按照當時的迷信風俗,一個關心農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龍王爺”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龍王爺”謝雨。這首詞就是蘇軾有一次途經農村去謝雨,記下的見聞之一。

“簌簌衣巾落棗花”,按照文意本來應該是“棗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寫詩詞,常常根據格律和修辭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調動,這裏就是如此。“簌簌[sù]”,是形容棗花紛紛落下的樣子。“衣巾”,是衣服和頭巾。古代服裝,男人往往戴頭巾。棗樹在初夏開出黃綠色的小花。作者不是從旁邊看到落棗花,而是行經棗樹下,或是佇[zhù]立棗樹下,這樣棗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村南村北響繅車”。“繅[sāo]車”,一種抽取蠶絲的手搖工具。村子裏從南頭到北頭繅絲的聲音響成一片,原來蠶農們正在緊張地勞動。這裏,有棗花散落,有繅車歌唱,在路邊古老的柳樹下,還有一個身披牛衣的農民在賣黃瓜。“牛衣”,是一種用麻或草編成的,用來覆蓋牛身的織物,這裏指蓑衣一類的東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寫出了景色的一個方面。這一次蘇軾偶然來到農村,很敏感地抓住了這些特點,特別是抓住了棗花、繅絲、黃瓜這些富有時令特色的事物,把它們勾畫出來。簡單幾筆,就點染出了一幅初夏時節農村的風俗畫。

浣溪沙詩詞鑑賞6

古詩原文

門隔花深舊夢遊,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落絮無聲春墮淚,行雲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於秋。

譯文翻譯

那道門隔着深深的花叢,我的夢魂總是在舊夢中尋遊,夕陽默默無語地漸漸西下。歸來的燕子彷彿帶着憂愁,一股幽香浮動,她那纖纖玉指扯起了小小的簾鉤。

墜落的柳絮靜靜無聲,春天的淚滴在飄零,浮雲投下了暗影,明月含着羞容,東風降臨此夜,竟覺得比秋天還冷!

註釋解釋

①玉纖:纖細潔白之手。

詩文賞析

本詞爲感夢之作。全詞描述夢境尋遊情侶及離別之痛。“門隔”三句寫夢遊深閨情景。“舊夢”二字暗示詞人夢遊情侶居處已非一次,故言“舊”,正見其對情侶魂牽夢繞之眷懷深摯。“夕陽”句以燕歸於夕陽黃昏之際,舊巢難覓,渲染一層暗淡氣氛。“玉纖”句寫詞人來到情侶閨閣,她伸手爲自己掀開帷簾相迎。下片寫夢中離別。“落絮”句寫詞人與情侶離別時,正是暮春柳絮愁寂無聲,冷雨淋漓如墮淚,既寫離別時淒冷氛圍,又象徵了情侶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之狀。“行雲”之雲影暗淡,遮住明月而月光朦朧,彷彿明月含羞。結句實爲“情餘言外,含蓄不盡”(《白雨齋詞話》),顯然,春冷於秋是藝術的錯覺,在此展示的卻是詞人的一片真情。

浣溪沙詩詞鑑賞7

  古詩原文

雨歇梧桐淚乍收,遣懷翻自憶從頭。摘花銷恨舊風流。

簾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蒼蘚徑空留。兩眉何處月如鉤?

  譯文翻譯

秋雨停了,梧桐樹葉不再滴雨 ,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淚。重新反覆回憶,釋放自己的情懷。想當初曾與思念之人有過美好的風流往事。(回憶)那美麗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離去(可是人卻不知何處去了)。只空空留下那嬌小的鞋痕在長滿蒼蘚的小徑上。思戀之人在何處,只有孤單的如鉤明月。

  註釋解釋

雨歇句:此言秋雨停了,梧桐樹葉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淚。

翻:同“反”。

摘花句:意思是當初曾與她有過美好的風流的往事。杜甫《佳人》:“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

屧(xie}痕句:此言長滿蒼蘚的小徑上,她那嬌小的鞋痕猶在,可是人卻不知何處去了。 屧痕,即鞋痕。

兩眉:代指所思戀之人。

  創作背景

從內容看大概是納蘭寫給他早年曾愛戀過的一位女子的。在青梅竹馬的表妹、生死患難的盧氏之前,何來這樣一位驚鴻照影的美人?史籍已無從可考,可那份深切的思念卻力透紙背,如歲月一般悠長,縱使青絲變成白髮也無法忘懷。

  詩文賞析

此詞上片景起,情景交織,“淚乍收”已是傷情畢現,又接之以“遣懷”二句,點明傷感之由。“摘花銷恨”中有人有己,低迴惆悵。下片寫眼前空寂之景。前二句以“簾影碧桃”、“屧痕蒼蘚”表現人去樓空的寂寞,結句又以遙遙生問表達了深深的懷念之情。

這首詞爲思念舊日情人而作。首句“雨歇梧桐”與“淚乍收”是什麼關係呢?是表示雨和淚在同一時間停止,還是以雨停比喻淚止?不能說死。作者只是把二者並列提出,以不解解之,反而能增加一種朦朧的意境。反正“梧桐雨”和“流淚”都與離情有關。如溫庭筠《更漏子》詞“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元雜劇中白樸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都能引起讀者的聯想。“遣懷”二句謂爲排遣愁懷反而回憶起過去的戀情,也就是摘花銷恨這件風流韻事。下片由回憶回到現實。“簾影”二句寫眼前所見。竹簾上映着碧桃樹影,花徑的苔蘚上還留下她的鞋印,然而伊人已去,徒然睹物思人,增加傷感。“空留”二字透露出多少感慨和無奈。結句由看到天上彎彎的新月而聯想到伊人的雙眉,但不知她如今人在何處?一種刻骨相思之情躍然紙上,情深意苦。詞句亦纏綿悽婉,令人惆悵。其中“簾影碧桃”和“屧痕蒼蘚”二句,對仗工整而典雅,亦爲此詞增色不少。

浣溪沙詩詞鑑賞8

古詩原文

舟逐清溪彎又彎。垂柳開處見青山。毿毿綠髮覆煙鬟。

夾岸鶯花遲日裏,歸船蕭谷夕陽間。一生難得是春閒。

譯文翻譯

小船兒沿着彎彎的清溪曲折而行。兩岸是濃密的楊柳,偶在風吹開處窺見遠遠的青山——彷彿像那絲絲綠髮披覆着女子的髻鬟。

夾岸鶯啼花放,在那遲遲的春日裏;歸船吹簫擊鼓,在那西下的夕陽間。啊,一生難得的正是這春天的閒暇。

註釋解釋

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爲詞調。沙,一作“紗”。

毿(sān)毿:毛髮或枝條細長貌。

綠髮:指眼前垂拂紛披的楊枝。

煙鬟:指女子烏黑美麗的頭髮,喻指雲煙繚繞的遠山。

遲日:指春日。

蕭鼓:指春社祭神時的蕭鼓。

創作背景

《浣溪沙·舟逐清溪彎復彎》寫作於1904年春,作者因患頸疾回海寧休養,在家鄉度過了幾天相對來說比較清閒的日子。詞中“一生難得是春閒”句就是與此有關。

詩文賞析

《浣溪沙·舟逐清溪彎復彎》是首寫山水風景的小詞,流露出一種《人間詞》中難得有的好心情和好興致。

起句“舟逐清溪彎復彎”是指小舟在清澈曲折的溪水中自由自在地划行。“逐”,強調了舟行之隨意,它不是故意做出曲折的姿態,而是隨自然彎曲的溪水而行。正如蘇軾論文時所說的“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的那種“行雲流水”的境界(《答謝民師書》)。“彎復彎”,與《阮郎歸》中“美人消息隔重關,川途彎復彎”的用詞雖同而給人的感受不同。“川途彎復彎”是強調前途的艱難阻隔,這裏卻是寫船行的自然隨意。“垂柳開處見青山”的“開”字用得很好,它既寫出了小舟在楊柳稀疏之處忽然發現柳外青山的豁然開朗之感。這兩句寫的是放舟春遊的自然環境,但也同時寫出了人在這種環境中所感到的自由和適意。“毿毿綠髮覆煙鬟”是進一步描寫近處垂柳和遠處青山共同組成的畫面。這一句實際上有雙關的含義,既可以看作是寫近景垂柳遠景青山的自然風光,也不妨可以看作在寫乘舟春遊的美人。

“夾岸鶯花遲日裏”寫春暖花開的兩岸景色,“歸船蕭鼓夕陽間”寫的是遊春之人的蕭鼓絲竹之樂。古人說:“四美俱,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王勃《滕王閣序》),王國維自己也說過,“四時可愛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王國維《曉步》)。大自然的春色提供春色每年都有,而且它如此慷慨地把這美色提供給人間,不分貧富也不論貴賤,只要你有悠閒的心情和審美的悟性,就能夠得到盡情的享受。然而,這麼簡單的兩個條件卻不是人人都能具備的:蕭鼓樓船的達官貴人固然未必真正懂得大自然之美;憂生憂世的詩人則很少有“能狂”的閒暇和“能狂”的興致。

在《人間詞話》裏,作者提出了境界說,大大豐富了文藝批評的理論。境界是一個空間。根據構成空間的要素,境界可分爲景境(物境)、情景和意境。一般來說,空間的構成是多因素的,但是空間的維度是由要素決定的,景境是一維的,情境是二維的,意境則是三維的。比如說,在景境空間並非純粹的毫無情感的景物描寫,只不過其主要意蘊是表現物和景的。

情境是二維空間,作品所表現的是景(物)和情,景既是情產生和存在的條件,是情的背景,是情的襯托。《人間詞》中以情境詞爲多,其中有表現戀情的,有表現思婦懷遠人的,有表現傷感的。無論是哪一類情境詞,大多采用以景襯情的手法,表現了聖潔的情境。“清溪彎復彎”表達的就是有我之境。作者平素難得欣賞這樣的閒適美景,休養的時候身入其境了,所以作者在盡情地欣賞美景。“一生難得是春閒” 正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作者對當前的美景是無限珍惜的,詞中表現的景是優美的,情是深沉的。

浣溪沙詩詞鑑賞9

原文

波面銅花冷不收,玉人垂釣理纖鉤。月明池閣夜來秋。

江燕話歸成曉別,水花紅減似春休。西風梧井葉先愁。

古詩簡介

《浣溪沙·波面銅花冷不收》由南宋詞人吳文英創作,是一首寫景壞人詞。上闋寫玉人佇立池邊,悵望一彎纖月,妙在不寫擡頭望月,而寫凝望水中之彎月。無限情思,俱從倒影中映出。下闋抒情,卻不從眼前景入筆,而是從與江燕曉別寫起,再嘆紅減春休,最後歸到西風吹拂梧桐深林的深夜,迴應上闋“月明池閣夜來秋。”全詞意境朦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譯文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銅鏡,好像誰將它丟在冷夜裏不來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釣竿,將一彎纖細的月鉤垂釣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閣,夜來池閣秋風冷。

當年像雙燕呢喃話歸,清晨時勞燕分飛,各自西東,彷彿隨着春意終結,水面上蓮荷凋謝了豔紅。瑟瑟西風吹過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葉子先自飄零。

註釋

①浣溪沙(huànxīshā):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名,後用爲詞調。一作“紗”。有雜言、齊言二體。

②銅花:銅鏡。比喻水波清澈如鏡。古代銅鏡刻有花紋,故稱銅花。

③纖鉤:新月影,如鉤,彎細的月影,約農曆八年級、三時的月亮。黃庭堅《浣溪沙》詞:“驚魚錯認月沉鉤”。

④冷來秋:指比秋天還冷

④水花紅:水邊紅蓼(liǎo),也叫水蓼,莖葉呈紅色。柳永《八聲甘州》詞:“是處紅蓑翠減,冉冉物華人。”這裏借用其意。

⑤曉:清晨時分。

⑥水花:荷花。崔豹《古今注》:“芙蓉一名荷華,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春休:春天結束。

⑦梧井:井,即露井,無蓋井。葉先愁:樹葉先凋謝。梧井,取前《解連環》(暮檐涼薄)“嘆梧桐未秋,露井先覺”詞意,因梧桐落葉最早,由其葉落,即知秋至。

賞析

此詞乃是借寫西湖秋夜之景,以此來懷念舊人之作,全詞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於景,繪出西湖秋夜清冷悽寂之景,奇幻優美。當時波平如鏡,月影在水,而詞人只覺得梧桐葉落,一派秋意,生動描繪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圖。“冷不收”是詞人的刻意之言,說銅鏡被遺落在淒冷的夜晚沒有人收。陳洵在《海綃說詞》裏說:“‘玉人垂釣理纖鉤’是下句倒影,非謂真有一玉人垂釣也。”“玉人垂釣理纖鉤”營造了一個虛幻美麗的景象,寫詞人看見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現了一位“玉人”。這位玉人就是傳說中的月宮美人嫦娥。月亮是真實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虛假的,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顯示出詞人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而且具有人情味。最後一句說池閣月夜冷寂方知已經人秋。“月明池閣”,點明詞人身在池閣,欣賞月明西湖之景,而“夜來秋”寫出詞人在池閣上輾轉難眠,只感到陣陣秋風襲來,分外奇寒,暗喻內心的淒涼。

下片回首當年與情人離別的情景,以西風井邊梧桐落葉的蕭瑟景色渲染悲涼氣氛。

詞人與情人在拂曉告別,看見湖水上的紅蓮都凋謝了,瑟瑟的西風吹得梧桐葉紛紛掉落。詞人取江燕、水花的意象,描繪了一個勞燕分飛,花自飄零人自悲的悽慘景象。“水花紅減”描寫了西湖水面上嬌豔的荷花凋敗的景象,詞人感嘆時光的流逝,暗含對情人的相思之情。最後一句寫景,卻不僅僅是寫景,景中見情,將詞人悲切的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西風”句是指西風吹拂梧桐,樹葉瑟瑟抖動,如同悲秋,暗寓詞人對飄零身世的深深感慨。

全詞意境朦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浣溪沙詩詞鑑賞10

 浣溪沙·洞庭

張孝祥

行盡瀟湘到洞庭。楚天闊處數峯青。旗梢不動晚波平。

紅蓼①一灣紋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夜涼船影浸疏星。

注:①紅蓼,指生在水邊的紅色蓼草。

鑑賞:

這首詞是張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長沙)調知荊南(荊州,今湖北江陵)兼荊湖北路安撫使時,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爲諫官所劾,罷任北歸,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嬌?過洞庭》詞,有“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等語,流露出一種疾俗憤世的情緒,這一首寫得心氣平和多了。他從長沙出發,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盡瀟湘”一筆帶過,“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闊處數峯青”一句,寫洞庭湖全景恰到好處。范仲淹《岳陽樓記》雲:“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是在岳陽樓上俯視洞庭之景。詞人泊舟湖中,不復寫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說四圍廣闊,遠處峯青,則規模可 見,氣象可想。“旗梢不動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時景象,呈現出大自然清幽的靜態美。旗梢,即旗旓。船頭所插旌旗上的飄帶一絲不動,表明此刻的湖面,風平浪靜,所以出現傍晚水波平靜的景象,唯有鱗鱗細浪了。這樣夕陽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與遼闊的楚天,青色的山逢,共同構成一幅境界開闊而又幽靜的山水畫面。

下片寫停船後泛覽湖景所見。“紅蓼一灣紋 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兩句,不僅對仗工整,而且隨着視野的轉換,顯示出另一番情趣,並給人一種紅白鮮明的色彩感。“ 紅蓼”,指生於水邊的紅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四雲:“紅蓼,即《詩》所謂游龍也。俗呼水紅。江東人別澤蓼,呼之爲火蓼。”唐代詩人杜牧《歙州盧中丞見惠名醞》:“猶念悲秋分賜,夾溪紅蓼映風蒲。”而詞中的“紅蓼”與“白魚”相對,更感到作者的構思精巧,觀察入微。詞人既寫了遠處一條水灣倒映出的紅蓼圖,又寫了似的雙尾白魚。魚稱“雙尾”而“明”,是躍出水面之魚,靜中見動。“夜涼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語收結,尤耐人尋味。

這裏作者變換出另一幅畫面,而思緒已超越了時空對唸的限制,直接轉入夜景,使讀者有更多的想象餘地思考這個過程。再從畫面本身看,是從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筆,攝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兩種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蓋着星空倒影。這 不僅與前面的“楚天闊”、“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 應,而且充分地展現了優美的詞境。“夜涼”二字,既是詞人的直感,又顯示出流戀自然界的心態。

問題:

(1)這首詞的上闕寫了哪些景物,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3分)

(2)詞的下闕使用了多種藝術手法,請舉出兩例作簡要賞析。(4分)

答案:

(1).上闕寫了遼闊的楚天、青色 的山峯、平靜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繪了一幅境界開闊而又幽靜的山水畫面。

(2).①動靜結合,“明”是躍出水面之魚,在這樣的安靜的環境中,靜中見動。②比喻、對比,將雙尾白魚比作“玉刀”,既寫出魚的特徵,也和“紅蓼”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給人強烈的色彩感。③想象。停船之時是傍晚,而“夜涼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轉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現出水中船影遮蓋着星空倒影的優美境界。(只要任意舉出兩種手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