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米粑散文

我對早稻懷着美好而深切的期望,是因爲飢餓的記憶烙得太深的的原故。到了早稻成熟的季節,看到田疇裏鋪展着一望無際的金黃色,心裏就溢滿了喜悅和希望。

早米粑散文

早稻成熟在盛夏季節,莊稼人得冒着火一樣的炙熱,脫一身皮,瘦一身肉才能完成收割。上蒼像在考驗種田人的耐心和意志,總將一些人們耐以生存的要緊的農作物的成熟和播種安排在炎熱季節,看莊稼人爲了生存是否敢在煉獄一般的勞動中爲生存而搏擊。

早稻栽插時天氣並不熱。因缺少溫度的薰染,早稻栽插後的好長一段時間,長得很慢,生長了很長的一段時間,那模樣還像一個毽子,沒有豐盈的姿態,一蔸蔸看得清清楚楚,稻田中水白秧綠,就是不見封行。等莊稼人吆喝着水牛到旱地裏種下大豆、紅薯等旱作物時,早稻的個子還不算高,但等到五黃六月地溫上來了,旱地上的作物長出嫩嫩的綠意,早稻似從長長的酣睡中醒來,開始了同旱地上的作物比着長,大豆、紅薯等旱作物在生長,水稻也在生長,像是爭着搶着,看誰更加翠綠豐盈。到了火紅六月,早稻再也不是不起眼的秧苗了,一排排的已長得密不透風,再也看不出一蔸一棵的模樣,呈現出連結在一起的化不開的綠色,並開始了孕穗。剛抽出來的稻穗是直挺挺的揚着花兒的,在金燦燦的太陽照射下,揚了一陣子花的稻穗就結出青澀秕粒,爾後灌漿飽滿,漸漸彎腰,急不可待地往黃裏泛。只短短的十幾天時間,青色的稻田就成了一片迷醉人心的金黃,格外喜人。

早稻成熟了,莊稼人就要在火一樣的`烈日下收割稻穀。女人們飛鐮收割,男人們甩開膀子打穀,速度一樣的快,一樣的揮汗成雨。收穫過了的稻田免不了有些零零星星的遺落的稻穗,莊稼人捨不得汗水換來的果實被糟蹋掉,就使喚孩子們去揀拾稻穗。孩子們就拉幫結夥,像大人一樣戴上草帽,背上水壺,從太陽還沒出山就下到田間,穿行在收割過的稻田裏揀拾稻穗。揀拾稻穗是需要有耐心的勞動,還要有吃苦精神,農村的孩子從父母們那裏繼承了勤勞的品德,不怕吃苦。他們頂着驕陽在稻茬中一行行往前尋找,就像戰場上排雷的戰士那樣仔細。一天下來孩子們都有了收穫,多的拾了一二十個小把兒,放在一起就是沉甸甸的一小捆,雖然和稻田裏翻滾的大片大片的稻浪相比微不足道,但孩子們看到金燦燦的收穫,心中夠驕傲自豪的了。

小孩拾回來的稻子,大人們脫粒下來,多的人家有一小谷籮,這是額外的收穫,昔日裏是筆小小的財富,任是誰家也不會奢侈到用它餵雞餵鴨的,幾乎成了家家戶戶一年當中償吃的第一口新糧,因爲生產隊上的新糧要等到忙完了一個季節的勞動後才能分配下來。小孩揀拾來的稻子被輾成米、磨成粉後,家家戶戶做成了慶賀一年豐收、祭祀穀神的新米粑。吃新米粑不舉行什麼儀式,也不是紀念什麼節日,只是了結一個心願,約定俗成,在我們那兒怕是有久遠的歷史,過去早米上市各家各戶都做。新米粑用糖精調味,用老面發酵,蒸出來又蓬鬆又軟和,吃起來又香甜又純正。吃新米粑的日子,家家戶戶都被熱鬧的氣氛籠罩着,孩子們心中更是盛滿了幸福,像過年一樣的高興。這一天就算地頭的活再忙,大人們也會忙裏偷閒在家歇上一晌半日的,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吃喝喝,有說有笑的,心裏樂呵着,有說不出的高興,天倫之樂洋溢在胸。

嘗吃過新米粑後,要等好些時日生產隊上的新糧纔會按人頭數分配下來,人口多的戶一次能分二三百斤,數量仍是少。儘管這樣,這讓平日裏飢腸轆轆,只能吃些五穀雜糧的人們心裏格外的甜美、幸福,充滿了能吃上幾天飽飯的希望。有的農戶仍會做一次米粑,但更多的農戶,在新米輾來的幾天,哪怕平時再精打細算,也會慷慨地讓一家人吃幾天白花花的米飯,像過年一般。莊稼人想,一年辛辛苦苦地忙到頭,不就是爲了多打些糧食,能吃飽米飯嗎?但讓一家人放開性子吃了幾天後,誰家也不敢再奢侈下去了,那時糧食不富足,精糧極金貴有限,放開性子吃下去就要寅吃卯糧,過日子要細水長流呀!過了那麼飽食的幾天,之後又得進入雜糧摻和着精糧果腹度日的時光,能吃上幾天白花花米飯的日子又成了莊稼人慢長地等待。

不知從哪個年頭開始,莊稼人發現,那白晶晶的大米,不僅稻田裏可以產出,街上的超市上也能買得到,而且米粒晶白,粒粒飽滿,隨時都可以購買,天天能吃上白花花的米飯再也不是種田人的奢望。大米隨時到市場上買得到了,莊稼人對稼穡也沒有以前重視了,田地有的被撂荒了,就算是不撂荒,人們也會錯開炎熱的季節,不再種了早稻。於是,夏天裏滿田滿畈的熱鬧勞動場景隨之消失,小孩辛勤拾稻穗的勞動也成爲了歷史。

不用辛苦的栽插早稻,莊稼人從炎熱辛勞中解脫出來,收入不減反增,這是社會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皆大歡喜;孩子們再不用頂着毒辣的太陽到稻田裏揀拾稻穗,不再從小就體驗艱辛的生活,彰顯的是時代的飛速發展和農村人生活質量的提高,小孩子高興。但如今農村到了盛夏應是新米上市的時節,再也看不到早稻,再也沒有人做新米粑,熱熱鬧鬧地慶賀豐收的到來,感念穀神的恩賜,多少是一種缺憾。這是農村沿襲了千百年的文化的消失,是一種古樸民風的消失,是一種濃濃鄉愁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