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青年》想到的散文

電視劇《北京青年》正在熱播中,每晚的兩集連放,讓人感覺意猶未盡。

由《北京青年》想到的散文

劇中的四個堂兄弟都出生在京城,從小沒有經歷過任何挫折,父母雖然算不上權高位貴之人,可也都是社會上的精英,給孩子都提供了最好的出路

可父母覺得好的,未必是孩子喜歡的。

老大何北是個公務員,用他自己的話說,“每天坐在四角的辦公室裏,面前是四角的桌子。看着四角的報紙……什麼都是四角的,就這樣過一輩子,人生真是太無聊了”

因爲厭倦而放棄,最終他毅然辭職。他想重新過一次自己的青春,去找尋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標。於是和另外三個也不滿足生活現狀,渴望去追求更有意義生活的堂弟離家出走了。

在幾個人不辭而別後,四個家庭炸了窩。其中有幾個鏡頭給我的印象很深刻。

老哥四個坐在一天聊天,老大何守一說:“這些八零後的孩子,每一步的`成長都伴隨着社會鉅變帶來的陣痛,可因爲他們都是獨生子女的身份,又被家長給予厚望,所以只要條件允許,家長們就千方百計地爲他們鋪設一條看似捷徑的路,希望他們少奮鬥,少辛苦,希望他們就這樣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按照這種觀點培養出來的孩子,外表看來光鮮無比,但是他們缺少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就傻了。好多人都批評他們是溫室裏的花朵,問題是他們批錯了對象,造成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不是這些孩子,恰恰是我們這些家長們”。

一大段的臺詞,說出了作者心中所想,道出了當前一些“富二代”的生活現狀。是啊,爲人父母的,舐犢情深,愛自己的孩子沒錯,想盡辦法爲他們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也沒錯,關鍵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們要在這個社會中生存,所以是需要自己去歷練的,需要自己掌握生存的技能,體會拼搏與奮鬥而帶來的快樂,這樣纔會也才能活得充實滿足。反之,社會中就會有更多的“藥家鑫”和“李剛的兒子”出現。

還有一個鏡頭是孩子爺爺聽到這件時,並沒有太震驚,反過來勸解四個兒子。“這四個孩子最小的也二十一了,也是大人了,你們在這麼大的時候,想做什麼我攔着過你們嗎?可現在你看你們……(言下之意是都很成功)”然後對老四說。

“你當年比你兒子混多了,簡直就是一個混蛋,還有老二當年非要和莎莎私奔,莎莎的爸爸都打到家來了,我說你們什麼了嗎?孩子要出去闖蕩那是件好事,你們爲什麼非要去阻攔……”

表面看起來,這是個極其溺愛孩子的父親,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去糾正其言行而去放任自流,但我們細想想,平時當孩子做錯事時,有很多家長是缺少冷靜思考的,尤其是那些“淘小子”父母,動輒打罵,結果孩子與父母的關係越走越遠。

劇中的老哥幾個能在各個行業中有所建樹,絕不僅僅是因爲老父親當年對他們的“縱容”,他們的成長過程一定是伴隨着父親的言傳身教的。

這個畫面讓我頭腦中一下子閃現出來一句話“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真是這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成長經驗是需要家長言傳身教的,如果你是個很有教育方法的父母,孩子成功的概率一定會大很多的。

對於戲裏宣揚的“重走青春,出去闖蕩歷練”這種說法,網上也有很多罵聲,更有甚者說作者腦子有病,說劇中的人事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倒是能理解劇中主人公的做法,在生活當中,有多少人是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中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又有多少人是在死水般的生活中慢慢數着自己心跳而最後沉寂的,我覺得比比皆是,只是我們缺少一種打破常規的勇氣,缺少劇中年輕人放棄眼下的一切去遠方重新開始的魄力。

一部戲能讓人堅持看下來,一定會有吸引自己的地方,或多或少也總會帶給人一些觸動,但我想,只要喜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