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聽課評課記錄

如下是小編爲各位教職員工準備了語文聽課評課記錄,希望爲你提供參考借鑑。

語文聽課評課記錄
  語文聽課評課記錄(一)

日前聆聽了我校古苑老師一年級的“生本”示範課,感受頗深,真切體驗到“三人行必有我師也“,在聽課中我感覺到古苑老師的教學中人文性凸現明顯。在此,我想將我的收穫與大家分享。

本課從目標來看,有兩個大要求。一是讀通讀順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二是識字。

從設計來看,對應目標做到了簡潔,主要分爲兩大塊:

一是識讀結合,寓識於讀,把課文讀好。首先是老師的示範讀,然後請小朋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小夥伴聽,接着是錄音示範讀;學生跟着錄音讀;小組展示讀;全班讀;每一次的讀都使得學生知道自己讀的目的是什麼;同時每一次讀都要求學生指讀,讀的形式多樣,非常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在多次反覆的讀中感知了課文內容,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二是寓識字於遊戲中。

識字教學是一年級生本教學的重點。本課教材識字量是相當大的。古苑老師採取了多個小遊戲,寓識字於遊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小組內互幫互學,然後小組展示,接着有摘桃子游戲識字,有開火車識字,一環緊扣一環是識字認字教學,學生學得興味盎然。

古苑老師的課中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古苑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的習慣培養。一年級正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特別是生本的'教育理念倡導小組合作、探究,對學生的傾聽習慣、發言習慣要求更高,這節課古苑老師的課堂調控能力很高,組織課堂非常強。她利用學生耳熟能詳的古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課前師生交流中,“誰的小手最聽話?誰的小手最靈巧?翻書比賽等。”非常好地培養了學生課前的準備習慣。

這次聽課對我的震撼很大,教學是要充滿熱情,充滿追求的。我一定要在以後的不斷學習中去保持這種熱情,去激勵自己不斷進取。

  語文聽課評課記錄(二)

日前,梅江區“名師班”語文聽評課小組在我校進行了聽評課活動,我校巫小娜老師爲名師們展示了一節語文課,下面我就這一節課談談我的感受。

巫老師的這節課所選的教材是國小語文S版十二冊課文《文天祥》,這一節課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了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由此我想到了著名特級教師週一貫老師關於課堂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課堂”本應是“學堂”

課堂是學生和老師的生命共現場,而且課堂是因學生而設,學生佔了極大部分,教師只是來爲學服務的,所以“課堂”應當是“學堂”,而不該是“講堂”。國小生的課堂更應當是適合兒童自主學習的場所。教師要力避各種變相的以“講”代“學”。越俎代庖的結果,雖然由教師授予確實會比讓學生探究來得簡捷、清晰,但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解決的重大教育價值卻因此喪失殆盡。所以,教師的作用只能是兒童自主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因爲有許多事情雖可以由別人代替,唯獨學習是無法由別人代替的。巫老師以“感悟文天祥的語言”作爲課堂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充分地說,小組成員互相補充。隨後以小組代表進行彙報展示,這就是“以學代講”,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需求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滿足,在滿足中紮紮實實地實現了發展。這樣的“課堂”纔是真正的“學堂”。

二、“教本”其實即“學本”

課本是一課之本,但課本應該是“教本”還是“學本”,是“教材”還是“學材”,這也是走向“生本”的以學評教的一個關注點。 課本是供學生學習的,應當是“學本”。巫老師發掘了課文中的學生感興趣的資源,引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極大興趣。這節課,我們發現,學生對愛國英雄古詩,愛國名言、愛國成語、愛國詩詞極感興趣,收集的資源相當豐富,所有這些都拉近了課本與學生的距離,使兒童覺得特別親切,使課本成了真正的“學本”。充分發揮課本是“學本”的作用,引導孩子們去廣泛地閱讀,去讀懂。這種可貴的“讀懂”,就得最充分地發揮“教本”是“學本”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如“講懂”(聽老師講答)、“看懂”(看實物、看錄像)所無法代替的。

三、“教法”應轉化爲“學法”

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現代語文教學的一項根本任務,不僅對學生在校內學好語文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對他們的終生學習、終生髮展,都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學生學法的掌握,是要通過教師的教法來轉化生成的。教的方法應當就是學的方法,這就是“教法學法化”。

教師以教法來啓示、引領學生的學法,其重點在於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巫老師的這節課在學生的獨立思考、探究問題的習慣;課前預習,的習慣;勤於動腦動筆,進行劃、批、寫的讀書習慣;積累和整理資料的習慣;大膽發言、敢於爭辯的習慣;學會科學支配時間的習慣都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機結合。

這節課仍需努力的是,教師應引導學生髮言後其他學生要及時補充自己的意見,對有疑問的地方要敢於質疑;同時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交流仍需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