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聽課與評課記錄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聽課與評課記錄,喜歡大家喜歡。

語文聽課與評課記錄
  語文聽課與評課記錄1

日前聆聽了我校古苑老師一年級的“生本”示範課,感受頗深,真切體驗到“三人行必有我師也“,在聽課中我感覺到古苑老師的教學中人文性凸現明顯。在此,我想將我的收穫與大家分享。

本課從目標來看,有兩個大要求。一是讀通讀順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二是識字。

從設計來看,對應目標做到了簡潔,主要分爲兩大塊:

一是識讀結合,寓識於讀,把課文讀好。

首先是老師的示範讀,然後請小朋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小夥伴聽,接着是錄音示範讀;學生跟着錄音讀;小組展示讀;全班讀;每一次的讀都使得學生知道自己讀的目的是什麼;同時每一次讀都要求學生指讀,讀的形式多樣,非常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在多次反覆的讀中感知了課文內容,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二是寓識字於遊戲中。

識字教學是一年級生本教學的重點。本課教材識字量是相當大的。古苑老師採取了多個小遊戲,寓識字於遊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小組內互幫互學,然後小組展示,接着有摘桃子游戲識字,有開火車識字,一環緊扣一環是識字認字教學,學生學得興味盎然。

古苑老師的課中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古苑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的習慣培養。一年級正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特別是生本的教育理念倡導小組合作、探究,對學生的傾聽習慣、發言習慣要求更高,這節課古苑老師的課堂調控能力很高,組織課堂非常強。她利用學生耳熟能詳的古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課前師生交流中,“誰的小手最聽話?誰的小手最靈巧?翻書比賽等。”非常好地培養了學生課前的準備習慣。

這次聽課對我的震撼很大,教學是要充滿熱情,充滿追求的。我一定要在以後的不斷學習中去保持這種熱情,去激勵自己不斷進取。

  語文聽課與評課記錄2

日前,梅江區“名師班”語文聽評課小組在我校進行了聽評課活動,我校巫小娜老師爲名師們展示了一節語文課,下面我就這一節課談談我的感受。

巫老師的這節課所選的教材是國小語文S版十二冊課文《文天祥》,這一節課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了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由此我想到了著名特級教師週一貫老師關於課堂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課堂”本應是“學堂”

課堂是學生和老師的生命共現場,而且課堂是因學生而設,學生佔了極大部分,教師只是來爲學服務的,所以“課堂”應當是“學堂”,而不該是“講堂”。國小生的課堂更應當是適合兒童自主學習的場所。教師要力避各種變相的以“講”代“學”。越俎代庖的結果,雖然由教師授予確實會比讓學生探究來得簡捷、清晰,但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解決的重大教育價值卻因此喪失殆盡。所以,教師的作用只能是兒童自主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因爲有許多事情雖可以由別人代替,唯獨學習是無法由別人代替的。巫老師以“感悟文天祥的語言”作爲課堂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充分地說,小組成員互相補充。隨後以小組代表進行彙報展示,這就是“以學代講”,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需求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滿足,在滿足中紮紮實實地實現了發展。這樣的“課堂”纔是真正的“學堂”。

二、“教本”其實即“學本”

課本是一課之本,但課本應該是“教本”還是“學本”,是“教材”還是“學材”,這也是走向“生本”的以學評教的一個關注點。 課本是供學生學習的,應當是“學本”。巫老師發掘了課文中的學生感興趣的資源,引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極大興趣。這節課,我們發現,學生對愛國英雄古詩,愛國名言、愛國成語、愛國詩詞極感興趣,收集的資源相當豐富,所有這些都拉近了課本與學生的距離,使兒童覺得特別親切,使課本成了真正的“學本”。充分發揮課本是“學本”的作用,引導孩子們去廣泛地閱讀,去讀懂。這種可貴的“讀懂”,就得最充分地發揮“教本”是“學本”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如“講懂”(聽老師講答)、“看懂”(看實物、看錄像)所無法代替的。

三、“教法”應轉化爲“學法”

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現代語文教學的一項根本任務,不僅對學生在校內學好語文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對他們的終生學習、終生髮展,都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學生學法的掌握,是要通過教師的教法來轉化生成的。教的方法應當就是學的方法,這就是“教法學法化”。

教師以教法來啓示、引領學生的學法,其重點在於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巫老師的這節課在學生的獨立思考、探究問題的習慣;課前預習,的習慣;勤於動腦動筆,進行劃、批、寫的讀書習慣;積累和整理資料的習慣;大膽發言、敢於爭辯的習慣;學會科學支配時間的習慣都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機結合。

這節課仍需努力的是,教師應引導學生髮言後其他學生要及時補充自己的意見,對有疑問的地方要敢於質疑;同時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交流仍需加強。

  語文聽課與評課記錄3

在規範月公開課活動中,語文組孫淑芳、秦燕敏、王志媛、王彩君被推選上公開課。幾位老師認真備課,上課,反思;語文組全體老師積極聽課,評課,分析研究,效果很好。以下是評課記錄。

複習《項脊軒志》一文,主要想完成兩個教學目標:一是識記、理解、運用文言字詞;二是分析和借鑑本文通過細節描寫敘述事情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所有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都緊緊圍繞着這兩個目標展開。整個教學過程推進的比較良好,感覺還是很好的實現了預定的目標,收到了預想的效果。其中有兩個環節我感覺較爲滿意:第一個是課內重點文言字詞的遷移運用,第二個是鑑賞細節描寫手法之前選取《老屋》歌詞所做的鋪墊。

第一個環節中,我選取的是2010年江蘇卷大學聯考題歐陽修《南陽縣君謝氏墓誌銘》中的一段文字,語段幾乎包含了本節課所強調的所有重點字詞和文言現象,課堂上及時地拿來讓學生翻譯,既突出了檢測的針對性,又較好地強化了知識遷移過程中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直接體會到了文言文複習和大學聯考之間的必然聯繫,讓他們意識到了平時複習中積累文言知識的重要性,而課堂上學生頭腦中這種意識的產生比老師平日裏憑空的說教要強百倍千倍。

《項脊軒志》是作者歸有光在經歷了無數的'人生變故、世事滄桑之後寫作的文章,文章雖然感情真摯細膩,細節描寫的手法運用的不露痕跡,但是因爲語言樸素,敘述平淡,以學生現在的年齡和人生體驗,很難提起深入閱讀的精神和興趣,更不要說體會作者情感的十分之一二,進行手法的分析和挖掘了。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截取了水木清華《老屋》中的一段歌詞作爲之前的鋪墊。這是一首充滿懷舊情緒的歌曲,作者在表達對老屋及屋中人思念的時候,選取了很多尋常生活中看似平淡而又十分美好的鏡頭和畫面,這種方法和《項脊軒志》中採用的敘事抒情的方法極爲相似,因而,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學生們對這樣的歌曲也非常喜歡,很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分析起來更是興趣盎然,極好地調動了學習的興致和課堂的氣氛。

儘管如此,一堂課講下來,感覺還是有很多的遺憾和不足。手法賞析環節中,因爲設計的題目難度偏大,之前的知識補償做的不夠,使得學生們在分析的過程中抓不住根本,回答不到點子上,浪費了一些時間,以至於後面的鏈接閱讀無法充分展開,寫作方法的引導也僅僅是點到爲止;還有,在駕馭課堂、隨時隨地調動學生情緒,以使他們時時刻刻專注於課堂內容上,做的也還不夠,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和努力。

雖然不是什麼教學能手的選拔,優質課的評選,甚至因爲有懶惰和畏難心理,在剛開始“聽將令”,“奉旨”講課的時候還有點不情願,但是,當真正面對這件事的時候,我卻以十二分的認真投入進去了它。因爲,學校不僅提供給了我們展示的舞臺,也給予了我學習的機會,我要好好把握;再有,自己竭盡所能之後,仍然存在的問題纔是真正的問題,是自己真正需要克服的地方,而這,應該也正是進步之所在。

  語文聽課與評課記錄4

洪老師老師執教的《從現在開始》這篇課文是一個有趣而又令人回味的童話故事。她在這節課中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爲本,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理應相互尊重,和諧相處的道理。整堂課笑聲不斷, 可見洪老師老師上課的功力是不同凡響。在以下幾方面我覺得特別值得我學習。

1、以學生爲本,注重學生的感受與體驗。

洪老師教師能夠根據新課標、根據學生挖掘教材,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通過表演、朗讀和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課文蘊含的思想。如:洪老師老師講到貓頭鷹發號施令時,請小朋友設身處地地想象假如自己是森林裏的某種小動物,如果貓頭鷹叫你白天休息,夜裏做事你願意嗎?然後在學生充分交流後引導他們說:“像我們剛纔那樣,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就叫——議論紛紛。”用同樣方法指導的還有“叫苦連天”等詞,這樣的形式指導學生釋詞朗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通過多種渠道,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感悟和運用。

抓住了重點詞,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了大量的常用的詞句。在學習“神氣極了”的時候,誰來做出神氣極了的樣子,這樣的詞不僅會說,還會運用。比如在學習“叫苦連天”這個詞,老師說:老師如果佈置作業很多,你們會怎麼樣呢?學生馬上用上了“叫苦連天” 這個詞。我認爲我們感悟積累的目的就是爲了要很好的運用。

3、圍繞情感主線,滲透情感目標。

洪老師能抓住兒童的特點,把握時機,把學生帶進濃郁的童話情景中。該學生讀的機會很多,還採用了戴着頭飾表演讀。這符合低年級兒童喜歡動物的特點,有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會感受到獅子大王的王者風範,貓頭鷹大王的神氣,袋鼠大王的激動,還有對小猴上任的擔心。從神氣、激動、擔心這一情感主線,讓我們每個人感覺到尊重別人,和諧相處是多麼重要。在課的結尾自然延伸出,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互相尊重。整堂課,學生學得很有趣,我們老師聽得很開心。

這節課可以說很好地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包括聽、說、讀、寫的實踐,有效地體現了寓教於樂,既創設了符合兒童心理特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樂學、會學,充分地體現了師生的創新精神,使課堂教學不斷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亮點。

《從現在開始》評課體會:

首先感謝暢暢老師能克服重重困難,爲我們大家提供這樣一堂優質的童話閱讀課,爲我們提供了一次學習的機會,架起了一座交流的平臺。

從整堂課來看,彷彿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有趣的童話劇中。可見,執教老師爲了上好這堂課,是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從優美的課件、頭飾,從整堂課的合理佈局、層層深入,都是花費了不少心思的;從老師的教學語言,學生的朗讀水平,回答問題的完整、清晰、響亮,學生的文明禮儀,課堂的井然有序,可見老師的基本功和常規教育、語言訓練是紮實的。

《從現在開始》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課文洋溢着現代的氣息,蘊含着豐盛的人文精神。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啓迪,在情緒上受到薰陶。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談談聽課的感受。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老師抓住了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把握時機,把學生帶進濃郁的童話情境中。首先,老師以“燕子阿姨”的身份進入課堂,讓學生扮演童話中的小動物,符合低年級兒童喜歡小動物的特點,有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老師降低了身份,和學生一同融入童話情境中。

2、以生爲本,感悟體會。

這堂課中,老師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老師帶着同學們抓住關鍵詞來體會童話的情境。比如,抓住“神氣”一詞指導朗讀貓頭鷹的話,抓住“議論紛紛”“叫苦連天”這些詞語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行語言訓練。而第三、四自然段的學習,老師採取的是自學體悟的方法,這是一大膽嘗試。

3、讀寫結合,拓展思維。

在充分地讀了課文後,老師順勢提出“假如我是萬獸之王,我會``````”這一話題的寫話訓練,這也順應了二年級學生進行仿寫的要求。

4、幾點建議:

(1)老師課前指定了幾名學生來扮演童話中動物的角色,我覺得降低了大部分孩子們學習這堂課的興趣。

(2)在學生自學體會環節中,老師提出的自學要求太大了。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要真正體會到“讀一讀,演一演,評一評”這九個字的內容,還有很大的難度。因此導致課堂出現了冷場,學生的積極性一下了掉下來了。這裏,是否把要求提小一點,比如先讀,要求學生採用填空的方式,抓住關鍵詞。

(3)這堂課在思想方面的教育缺少點睛之筆。老師可以在提出“獅子爲什麼選猴子爲萬獸之王”一問後,點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和諧相處”這一道理,同時可引申到生活之中,比如“假如你是一名班幹部,你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