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語文課的理想走向教學設計

一、走向目中有人

新課程語文課的理想走向教學設計

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的重要性在於它的不可重複性。人有了生命並不意味着一定有生命的質量。譬如,白癡與植物人。在我看來,人的生命意義在於提升其生命的質量。人類發展史已經表明,生命質量的提升與優質教育成正比。優質教育是對每一個生命個體充滿終極關愛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

走向目中有人的語文課,意味着老師的眼裏有學生。老師的眼裏有學生就會既教書又教人。比如,學了《狐狸和烏鴉》,興趣盎然的孩子,一放學就在操場上、牆壁上隨手“塗鴉”,老師就建議校長開闢了學校的一面牆,當作學生的“自留地”,讓學生任意“耕種”。學生不僅在那裏放飛了想象,張揚了個性,而且解放了身心,收穫了自由。既教書又教人的本意在於直面功利而又超功利地爲學生的精神發展打底子,爲學生的生命奠基。

走向目中有人的語文課,同時還意味着老師的眼裏有自己。孰不知老師和學生都是生命成長的共同體。在“新課程”的這面鏡子裏,教師和學生一樣可以“影鏡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成長自我。

走向目中有人的語文課,教學氛圍:“民主、平等,和諧、融洽,魚水親和”;教學場景:“身心解放,思維開放,個性奔放”。置身此情此景,如沐春風,學習自主,“嫁於春風不用媒”。

二、走向心中有本

小語姓“小”,語文姓“語”。國小語文課堂的根本在於念好“識、寫、讀、背、說、作、習”的七字歌。

“七字歌”按“課標”的.具體要求爲:

識——認識30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

寫——書寫一手正確規範的漢字;

讀——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課外閱讀量達145萬字;

背——背誦積累優秀詩文160篇;

說——具備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

作——能寫文從字順、具體明白的文章;

習——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譬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在我看來,閱讀能力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語文課程標準》)這既是一種閱讀教學的理念,又是一種閱讀教學實踐的形態。就教學實踐形態而言,它包括“學生與文本對話,教師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教師與學生對話”。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就是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對話在於尊重“一千個讀者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個性化閱讀差異。這種形式上的差異,蘊涵着精神實質的一致——學生真正具有了“獨立的閱讀能力。”

當然,語文課要因課因生而異,明確教學重點,營根固本,紮紮實實地進行教學。設若如此,語文這棵樹,必將根深葉茂、挺秀參天。

三、走向教中有情

1、課始激情情即生

請欣賞教例《悲壯的一幕》——

“‘轟——轟——’震耳欲聾,火光四濺,科馬洛夫和他駕駛的前蘇聯宇宙聯盟一號飛船永遠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中了……讓我們再次聆聽那《悲壯的一幕》,請打開課本,輕聲朗讀課文……”

課伊始,執教者便利用多媒體課件“激情”,再造“船毀人亡”的場景,渲染悲壯的氛圍,“未成曲調先有情”,使得學生“不覺轉入此中來”。

2、課中悟情情更濃

課行中,教師傾情投入,熱情引領學生與課文情感對話。教師情,學生情,課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濃。

師:“孩子們,這篇課文悲壯悽美,讀來令人蕩氣迴腸。課文中一定有許多打動你的語句,請寫一寫你的感受,然後交流。”

生1:“科馬洛夫看見了老母親,看見了妻子、兒女。他很激動,但他還是控制住自己,說:‘首長,屬於我的時間不多了,我想先把這次飛行探險情況向您彙報,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生死關頭方顯英雄本色:事業重於親人,事業高於生命。

生2:“……滿頭白髮的老人心如刀絞,‘兒子,我的兒子,你……’……科馬洛夫露出了笑容,‘親愛的媽媽,您的圖象在我這裏看得非常清楚,每一根白髮都能看清……’”從“滿頭白髮的老人”那裏我讀出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哀慟;從黑髮人那裏我讀出了盡忠難以盡孝的殘酷。

生3:“妻子抱着話筒只說了一句:‘親愛的,我好想你!’就淚如雨下,再也說不出話來。”雖然只一句話,卻包含了妻子對丈夫全部的愛。

生4:“指揮中心的首長把科馬洛夫的親人請到指揮台,讓他們在最後的兩小時裏和屏幕上的科馬洛夫在一起。”我終於知道了什麼叫親骨肉間的最後訣別,什麼叫給予最大的安慰,什麼叫有人情味兒!

3、課終諳情情未了

讀文諳情情未了,餘音繞樑、綿延不絕。一如上文教例,情感的衝擊波激盪着學生又創生了許多新的問題,課後他們查閱資料、上網搜索。悟出了更多的情理:

——造成這次船毀人亡的悲劇是由於地面程序設計時點錯了一個小數點。一“點”差錯,船毀人亡。科學來不得半點馬虎。

——前蘇聯敢於直播這場“悲劇”,說明他們有直面失敗的勇氣。

——《悲壯的一幕》在於警醒後人不再重演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