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數學課堂教學更高效

創新數學課堂教學

如何使數學課堂教學更高效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爲創新提供優良土壤。

在實施創造性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增強師生相互尊重、理解、支持的課堂教學合作意識,做到教學相長。在創造教學的課堂合作中,師生角色應當是動態的,應根據教學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無論在哪種形式的合作中,教師都應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要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在實施創造性教學中,強化課堂合作的一切活動都是在一種合作的氛圍中展開的,這種氛圍的優劣取決於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態度和熱情。因此,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合作氛圍,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能夠“自由地發揮”。這就要求我們爲挖掘學生潛在的智慧而創設一個課堂合作場所,這個場所以“情”和“境”爲依託,以促進課堂教學合作和學生髮展爲前提,以培養學生創造力爲關鍵,來達到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在實際教學中,要用鼓勵的語言、專注的行爲不斷去激發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的思維越活越好,思路越寬越好,質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爭論越激烈越好,觀察越細越好,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地得到保持,大膽地展示自己的想法,激發創新意識。

二、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爲創新提供內驅力。

“數學學習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的潛能,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的本能,他們有要證實自己思想的慾望。因此,老師始終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珍視每個學生的獨特性,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創新、創造成爲每個學生內在要求和強烈願望。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首先要使其認識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數學與人類文明同樣古老”,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結合所學內容有意識滲透數學史教育,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例如講到“歐拉定理”時,介紹數學大師歐拉非凡的數學創造能力和頑強的毅力,其他數學家計算彗星軌道需要幾個月,他只需三天;過度的工作使得歐拉雙目失明,在失明後的十七年裏,他憑藉驚人的記憶力和罕見的心算能力,口述近四百篇論文和多本專著。祖沖之運用劉徽的“割圓術”,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領先歐洲一千多年。介紹這些事例,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地領悟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學習數學家的堅毅品質,以及爲數學和科學的獻身精神,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

數學課堂教學新思路

1.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記並練習。

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缺乏對知識的自主探索,在學習過程中養成了依賴習慣,內心中始終有一種認識,即反正老師要講,只要好好聽就可以了,這樣一來學生在知識的應用上基本是依葫蘆畫瓢,缺乏知識應用的創新,這實際上是對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壓抑。所以教師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適當開設數學閱讀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閱讀課就是課堂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各自獨立地進行學習。新教材在編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學生閱讀的短文,即“讀一讀”欄目,這是訓練學生思維,培養數學意識的重要素材。教師應首先告訴學生閱讀的範圍,指導學生閱讀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等等;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分析、訓練,弄清知識原理,學會例題,完成練習;課堂後段用適量的時間進行點評、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數學閱讀課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學習能力,爲他們主動地去學習和獲取課外知識提供可能。

注重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在體會新課程理念的同時,要把這種理念體現到教學實踐中,這一點新教材的編寫設計體現得十分明顯。就數學而言,幾乎每一個新的知識點的學習都分成:知識的探究、知識的歸納和概括、知識的應用。尤其是知識的探究,它是瞭解學生能否牢固掌握知識最爲關鍵的一環。數學中概念的建立,結論、公式、定理的總結過程,蘊藏着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進行這些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識的引入和生成過程的編寫,這也正是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學生容易參與環節,比如動手製作、動手畫一畫、小組合作討論等形式。因此,教師應當改變那種害怕浪費課堂時間,片面追求提高學生方法運用能力的做法,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利於學生參與與認知的教學環節,把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的探索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等充分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爲自己探索和發現的過程,真正成爲認知的主體,增強求知慾,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2.營造創新氛圍,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樹立“以學生爲主”的思想,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教師是主導,學生爲主體”是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事實證明,學生受到老師的尊重或看重,就會學習熱情高漲,思維變得十分活躍。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扮演好引導的角色,創設學生髮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和情景(例如引發學生交流、討論、表現……),以便激發學生的思維需求,使他們建立起思維的意識。

巧編習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新課程改革的最大特點是把數學放在生活中,而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一樣充實着生活的舞臺。如果教師把握好生活中的數學抽象化,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生活化,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教材上傳統的習題,可以使學生掌握熟練的解題技能。但爲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老師還應當適當編設一些課堂練習題,改編教材上的習題,使之一題多變,一題多解。

運用新理念和新方法

一、轉變教育思想觀念

教師要意識到數學素質教育的建設是一項深刻的教育思想改革,是一場科學意義的範式革命,主要表現在:

1.數學是“泵”,不是“過濾器”,數學教育的功能必須從作爲篩選手段轉變爲面向全體學生的“大衆數學”教育。

2.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數學應作爲一門基礎科學和一門應用技術而存在,數學必須聯繫日常生活實際,而不是脫離生活的“純數學”,數學是“思維的體操”。

3.數學教育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二、轉變師生關係觀念

傳統的師生關係是一種不甚平等的人格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成績的評定者,而且往往是真理的化身。絕對的權威。在教學中,教師是主動者、支配者,學生是被動者、服從者。而素質教育所要求的師生關係首先應該是師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師生應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關係,這種關係有利於學生主體精神的發揮,主體人格的豐富完善。

三、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

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數學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而且也是一個情感交流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善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要善於抓住積極因素,鼓勵學生大膽設疑、探索。使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充滿喜悅,學習的需要得以實現。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始終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給學生以充分自主的權力,創設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以講爲主,學生以聽爲主的教學方法,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中心。教師傳授學生不會的知識,高效優質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使課堂教學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要創造條件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目的和途徑,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動腦、動手、動口,進行觀察、實驗、閱讀、思考,主動地研究問題,學會知識。

數學互動對策

1、要實現教學互動,必須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選擇好互動題目。數學互動題目的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從講授內容中最富有啓發性、爭議性、批判性、創新性的內容中選擇;二是從以往數學教學中積累的學生學習中容易產生疑點、難點、重點中選擇;三是從課前教學準備會上,瞭解到學生相關問題中選擇;四是從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活動中選擇。總之,選擇的數學互動題目要有很強的代表性、實用性和針對性,能夠真正調動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2、綜合數學學習特點,從互動的信息傳遞方式來看,有效的數學教學互動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雙向型。在這種互動方式中,老師與學生之間不間斷進行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饋。在課堂上主要表現爲老師問學生答或學生問老師答的對話等形式。二是多向型。這種互動形式與雙向型互動不同點是,互動過程中除了老師與學生之間有相互作用之外,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雙向流通。在課堂上的常見形式是相互討論、合作學習和小組競賽等。三是網狀型。在這種互動中,學生和老師構成一張緊密聯結的網,每位學生和老師都是這張網上的一個結點,能夠牽一點而動全網,互動的輻射範圍非常廣。這種互動強調老師與學生之間平等參與學習活動,信息全面開放,教學不再是唯一的學習源。在實際教學中,這三種互動形式往往交織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學效果來說,雙向互動的效果比較差,效果最好的是網狀互動。

3、數學教學互動應加強三個環節的控制:一是把握開講時的巧妙提問。巧妙提問是開展互動的前提。沒有問題的互動只是形式上的互動,特別在數學教學過程,這種互動深入到思維之中,是“假互動真作秀”。有效互動的提問重在引導,要避免大量的一問一答和一問齊答,這會造成互動範圍小、學習被動或互動失真。提問題要緊扣數學特點、緊扣本節課教學目標,要有利於學生互動,要因人施問,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二是互動過程中的啓發、引導和調控。互動過程中的啓發、引導和調控是開展互動的關鍵。對於互動過程中的困難和疑慮,老師要及時啓發引導,對於過程中的獨到見解和創新思維,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對於互動過程出現的偏差要積極調控,準確把握互動的廣度和深度,積極引導、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創設寬容和諧的互動氛圍。要使每一位學生有所感、有所知、有所議、有所獲,確保學生全員互動、全程互動和有效互動。不僅要進行數學知識層面的互動,而且要進行數學方法、思維過程和情感體驗的交流。三是課堂小結時的評價、歸納、提升。對互動過程表現好的個人或小組要及時肯定表揚;對互動中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引發的新問題,老師要闡釋、歸納和提升;對個別互動不好的個人或小組,要課後瞭解原因,以便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