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

孔子作爲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爲人類留下一筆豐富的精神財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以下簡稱《侍坐》)是《論語·先進篇》的一章,看起來文字不多,篇幅不長,但在語錄體的《論語》中算得上是難得的長篇了。下面一起來看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範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繼續培養學生根據語境推斷詞句意思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點詞語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3、能夠較準確地翻譯全文。

【過程與方法】進入情境,分角色朗讀,分角色翻譯,師生共同探討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國理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從文中體會學習孔子及其弟子的處世之道,樹立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領會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當今社會中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1、根據上下文上下文來推斷詞句義;

2、從四名弟子的言行中總結其不同的性格特徵,體會其爲政的觀念。

【教學難點】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根據現場情景談話導入。

我很喜歡大家,大家也喜歡我嗎?如果喜歡,你們應該經常來陪我坐坐,談談人生,談談社會,談談理想,因爲古聖人就曾經這麼做過。那麼古聖人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來共同學習這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就知道了。

二、板書課題,解題。

《論語》中的篇章都沒有標題,這一章的'標題是編者加的,但它卻概括人物以及中心事件,也就是四個學生陪一個老師閒坐談話。據考證,當時孔子約60歲,子路約51歲,和孔子是同齡人,曾皙約39歲,冉有約31歲,公西華大約18歲。談話的過程也極爲有趣。

三、分角色朗讀。

1、學生明確哪些話分別是誰說的。

2、大致瞭解這些人物的性格,揣摩說話的語氣。

3、把班上的學生分成四組,分別擔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的角色,孔子的角由老師擔當。

4、進入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

四、重難點詞句講析。

由學生提出還弄不懂意思的詞句,老師進行講析。(括號內標有序號的註釋與發給學生的資料對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1、陪侍)(孔子)坐。子曰:“以(因爲)吾一日長乎(於,比)爾(乎爾長),毋吾以(以,認爲;吾以,以吾)也。(以吾乎爾長一日而不敢言,毋以吾乎爾長一日而不敢言)居(閒居)則曰:‘不吾知(知吾)也!’如或(有人)知爾,則(爾)何以(以何,做什麼)哉?”

子路率爾(2、輕率、毫不思索的樣子。爾,形容詞詞尾)而對曰:“千乘之國(3、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古時一車四馬爲“一乘”。能出車千乘的國家,在當時是一箇中等國家),攝(4、迫近。此處作“夾”講)乎(於,在)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5、軍隊的通稱),因(接着)(加)之以饑饉(6、五穀不熟爲“飢”,果蔬不熟爲“饉”);由也爲之,比及(7、等到)三年,可使(民)有勇,且知方(8、辨別是非的道理)也。”

夫子哂(9、笑,這裏略含譏諷的意思)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10、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國家。方,見方,方圓;如:或者,連詞,表示選擇關係),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可讓該國使民足,足,使動用法)。如其(至於)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11、指諸侯的祭祀活動,其中以祭祀祖宗爲代表。祭祖必在宗廟(祖廟),故以“宗廟之事”泛指),如會同(12、或者在諸侯的會盟典禮中。如:或者,連詞,表示選擇關係。會同:諸侯會盟),端章甫(13、穿着禮服,戴着禮帽。端,禮服。章甫:禮帽。在這裏都是名詞活用作動詞),願爲小相(司儀官)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14、通“稀”。指彈瑟的速度放慢,節奏逐漸稀疏),鏗爾(15、鏗的一聲,琴瑟聲止住了。鏗,象聲詞,指彈瑟完畢時最後一聲高音。爾,“鏗”的詞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16、指爲政的才能)。”

子曰:“何傷(妨害)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17、指夏曆三月,天氣已轉暖的時節。莫:通假“暮”),春服既(已經)成,冠者(18、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要舉行冠禮,束髮、加帽,表示成人。“冠者”指成年人)五六人,童子(19、未加冠以前的少年)六七人,浴乎沂(20、到沂河裏去洗洗澡。乎:介詞,用法同“於”。沂,水名,在今山東曲阜縣南。此水因有溫泉流入,故暮春時即可人浴),風乎舞雩(21、到舞雩臺上吹吹風。風:吹風,乘涼。名詞活用作動詞。舞雩。魯國祭天求雨的地方,設有壇,在今山東曲阜縣南。“雩”是古代爲求雨而舉行的祭祀。古人行雩時要伴以音樂舞蹈,故稱“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22讚許,同意)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爲國以禮,其言不讓(23、謙讓),是故哂之。唯(句首語氣詞,表反問)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

五、分角色翻譯。

1、自薦或指定單個的學生擔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的角色,給一定的時間做準備;2、孔子的角色由老師擔當;

3、帶有表演性質地翻譯;

4、其他同學對翻譯作評價。

附:原文翻譯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陪(孔子)閒坐着。孔子說:“因爲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你們就不敢說什麼),(你們)不要認爲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就不能說了)。(你們)平常閒居的時候就會說:‘沒有人瞭解我呀!’假如有人瞭解你們,那麼(你們)打算怎麼做呢?”

子路輕率地回答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有外國軍隊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百姓勇敢善戰,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麼樣?”

(冉有)回答說:“一個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讓這個國家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於修明禮樂,那就只有等待賢人君子了。”

“公西華,你怎麼樣?”

(公西華)回答說:“我不敢說能做到什麼,只是願意學習。宗廟祭祀,或者是諸侯會盟,朝見天子,我願意穿着禮服,戴着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官。”

“曾晳,你怎麼樣?”

(曾晳)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來,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人的才能不一樣呀!”

孔子說:“有什麼關係呢?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

(曾晳)說:“暮春時節(天氣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經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河裏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長嘆一聲說:“我贊成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華都出去了,曾晳最後走。曾晳問(孔子):“他們三個人的話怎麼樣?”

孔子說:“也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

(曾晳)說:“你爲什麼笑子路呢?”

(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禮讓,可他的話一點不謙讓,所以笑他。難道冉求所講的就不是國家(大事)嗎?怎見得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的事情)就不是國家(大事)呢?難道公西華所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宗廟祭祀和諸侯會同之事,不是諸侯的大事又是什麼呢?如果公西華只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官,那誰能做大事呢?”

六、討論:四人的回答有什麼不同?孔子贊同哪一個?孔子爲何要贊同這個學生的回答?

七、自由討論:五人的性格分別有哪些特徵?找出你喜歡的人物,說說你喜歡他的原因以及他的爲政的思想的現實意義(在當今的中國,這些人分別可以做什麼樣的官)。(此一環節需做到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不論觀點怎樣,只要言之成理都要給予肯定)

參考:

孔子:態度和藹、思想明智、胸襟開闊、講究謙讓、主張禮制 用於構建和諧社會

子路:反面——輕率、冒充 正面——直率、大膽、有遠大理想、敢作敢爲 與敵對國家抗衡

曾皙:正面——沉着、禮讓、聰慧 反面——自傲、迂闊、善於討好進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內部關係

冉有:較爲謙虛 當鄉黨委書記

公西華:謙虛或謙虛過度 當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