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虞世南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蟬》虞世南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蟬》虞世南教學設計(精選11篇)

《蟬》虞世南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用詞,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2、瞭解“先抑後揚”的寫法。

一.導入

誦讀唐代虞世南的《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問:這首詩寫了蟬的什麼內容?想通過蟬表達什麼情感?

明確:借蟬來表達了自己雖身居高位但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這種表達情感的方式我們稱之爲“託物言志”。今天我們來學習香港作家小思所寫的散文《蟬》,看看在這篇文章裏,作者想要抒發的是一種怎樣的情懷。

二.整體感知。

聽課文,思考:

1.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生命是短暫的、脆弱的! 不管你活幾天,都要好好的活着!

2.一個動物都知道要好好的活着,那我們人類更應該把自己的生命過得更加的……精彩!

三.品味精彩語句,體味虛詞作用

這篇文章除了它的思想價值需要我們去學習品味外,還有一些含義雋永的句話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的。

1.比如文章的最後一句“斜陽裏,想起秋風的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聒聒!” (出示詩歌排列形式的幻燈片)

你能看出作者對蟬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嗎?【煩蟬】

2.(幻燈片出示:“杜鵑花沒零落,聽見斷斷續續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的蟬知知不休的。”)從這個句子中你能覺察作者對蟬的情感嗎?

在這裏,作者的情感趨向不很明朗。加上一句話,能體察到作者的情感嗎?(幻燈片出示:使事忙的人聽了煩。)

作者明確的表達了他討厭的程度了嗎?

(幻燈片出示:“杜鵑花還沒零落,就聽見斷斷續續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的蟬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聽了煩。”)

有什麼區別?(多了“還、就、更”三個字,把煩的情感具體化了,情感更加突出了。)這三個字,如果我們將它單獨拿出來,一點意義也沒有。但是,當我們把它放進一句話一篇文章裏的時候,他們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文章的情感就出來了。如果要在“使事忙的人聽了煩”中間加幾個字,你們會加什麼字?

從“還”、“就”或“更”字流露出來的是作者“煩”的心情,你能將作者的這種心情表達出來嗎?能不能用一句話把作者的情感傳達一下呢?

我們剛纔所關注的“還、就、更”等詞,它的名字叫虛詞。今天,我們主要的任務就是探索這種虛詞在傳情達意上的巨大作用。剛剛我們品味了幾個虛詞,感悟到了“一煩”,我們再來看幾個虛詞,看看作者是不是還有“二煩”?

3.(幻燈片出示去掉虛詞的文字:“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樹上過日子的小東西。身子小,叫的響,響徹一個夏天!曾這樣問:爲什麼聒聒?那是一個夏天”)

讀了這段文字之後有什麼感受?作者可能在想:這麼小的東西,爲什麼能響徹一個夏天呢?真是不可思議!

(幻燈片出示: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樹上過日子的小東西。那麼小,卻那麼響,竟響徹一個夏天!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隻不過是一個夏天罷了!其中“就、那麼、卻、竟、何必、只不過、罷了”用紅色顯示。)

與剛纔的文段相比,多了…… “就、那麼、卻、竟、何必、只不過、罷了”。

探討這些一個個看似毫無意義的詞語,探討它們在這個語段中所蘊藏的深意,思考:作者藉助這一個個虛詞,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愫呢?

對於人類而言,夏天確實是一個很平凡的季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過一年,都有一個夏天在等待着你,我們能度幾個春秋,我們就擁有多少炎夏!所以,作者認爲夏天很平常,所以,作者對蟬有着反感的心態!至此,作者對蟬的厭惡之情已達到極點,峯迴路轉,接下來,作者對蟬的態度又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4.(幻燈片出示):友人說:“它等了17年,等到一個夏天。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完結了。” 這段文字中,友人對蟬的情感是?

你能在“等到一個夏天”和“它的生命完結了”之中各加一個字,讓他變得情感濃烈嗎?

如果此時此刻讓你對蟬傾吐心聲,你會說什麼呢?集體朗誦面對着蟬抒發我們的情感吧!

蟬除此之外別無選擇!生命是短暫的,生活是殘酷的,但是蟬爲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的活着。

5.(幻燈片出示:“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爲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

蟬爲何“必須好好的活着”?因爲它爲了生命的延續!爲了種族的繁衍!

教學反思

兩篇文章都是精緻而內涵深刻的優美散文,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讀《蟬》與《貝殼》,將兩篇文章放在一起來對比欣賞。要注意引導學生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情感,發現兩篇文章都是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點。在寫作方面要學習兩篇文章細緻入微地描寫事物特點,另外,可以給學生推薦小思和席慕蓉的其他作品,以進一步瞭解她們的寫作風格和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去領悟課文借蟬和貝殼這兩種微小生命的歷程,提醒人們要關愛生命,珍愛生命,讓生命充實而有意。

師:生命的延續可以讓別的蟬來承擔啊憑啥讓我來承受這樣重大的磨難呢?

從“必須”一詞我們讀出了蟬的?堅定、堅強!一種“責任”!

再來理解“都不過”,誰來和大家分享你的理解?

6.面對着友人之言,作者對蟬的情感有了怎樣的變化?肅然起敬

(齊讀“它等了17年,纔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爲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

此時此刻,作者沒有理由不寬恕蟬,這個“寬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寬恕,而是敬佩的寬恕!因爲作者懂得了(幻燈片出示: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請注意連續的感嘆號,有情感朗讀)7.文章說:“斜陽裏,想起秋風顏色”秋風何來顏色呢?那“秋風的顏色”和“寬恕蟬”又有何聯繫呢?

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從蟬身上獲得了生命的感悟,我們更懂得了在語文中,有一個詞,他的名字叫虛詞,在傳遞情感中,虛詞的作用是無限的。下面,讓我們在冰心的《生命》中結束我們這節課的旅程吧!

(幻燈片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 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 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 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 也不是永遠痛苦, 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 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 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請孩子記住: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生命因充實豐富多姿而精彩!

《蟬》虞世南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蟬》這首詩的意思,並能夠熟讀成誦。

2、通過想象感悟託物言志手法的作用,並體會作者高潔的志向。

3、感受積累所帶來的成就感,激發學生日積月累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通過託物言志所表達出的高潔志向。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兩首託物言志的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有這樣一句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你們聽過嗎?誰知道它的大概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結:對,這句話其實簡單概括就是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積累,最終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現在就請大家把這句話連讀兩遍,積累到你的知識寶庫中,讓它帶我們正式踏上今天日積月累的旅程。

二、古詩賞析

(一)初識作者

1、學生自由彙報預習成果。

2、教師小結補充。請大家關注一下唐太宗的評價。你從評價中讀出了什麼?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3、用平時積累的成語來形容一下詩人。

(二)理解詩意

1、初讀解疑。出示學習要求:讀一讀,在你不懂的、不確定的地方畫上“?”然後我們進行交流。

緌:讀ruí,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這裏,“垂緌”就代表蟬。

流響:指連續不斷的蟬鳴聲。

疏桐:梧桐樹稀疏的枝杈。

藉:憑藉。

2、正音後再讀古詩。

3、默讀思考:你從詩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學習單)

我看到了:垂緌清露疏桐

我聽到了:流響聲遠

我懂得了:蟬品性高潔,令人佩服。

4、學生彙報:

預設:我看到了一隻蟬,它停留在高高的枝頭上,正在津津有味地喝着露水。

預設:我看到了稀稀疏疏的梧桐樹。

預設:我看到了晶瑩剔透的露水。

教師相機點撥。

5、除了我們能看到的這些代表着高貴的意象的疊加,我們還能聽到什麼?

預設:我聽到了蟬連綿不絕的叫聲。

(連綿不絕、響亮)

6、聯繫上下文,你懂得了什麼呢?

生:我明白了蟬因爲住的高,所以聲音傳的遠,而並不是因爲秋風的原因。

你是從哪一句想到的?()

7、學習託物言志的描寫手法。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一句就是本詩中心所在。而其中這個“高”字,更是用意深遠:

這裏的“高”既指(),又暗指其()。

那你們覺得,這首詩只寫的是蟬嗎?

作者通過蟬,想表達自己的志向,那就是要做個品行高潔、志趣高雅的人。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板書)

8、指導學生讀出作者的遠大志向並背誦。

9、彙報平時積累的背誦古詩詞的方法。

三、課後延伸

竹石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鬆,千錘萬鑿出深山,

立根原在破巖中。烈火焚燒若等閒。

千磨萬擊還堅勁,粉骨碎身渾不怕,

任爾東西南北風。要留清白在人間。

1、學生初讀。

2、體會作者所寄託的志向。

3、再次朗讀感悟。

四、總結昇華

同學們,剛纔的展示非常精彩,老師由衷地替你們高興。我相信,只要堅持積累,跬步會成千裏,小流會成江海,讓我們在這句話中結束今天的課程。

五、佈置作業

課下積累兩首詠蟬詩。推薦和本詩並稱唐代詠蟬詩三絕的駱賓王的《獄中詠蟬》和李商隱的《蟬》,並想想他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蟬》虞世南教學設計 篇3

一、導入新課

由虞世南的《蟬》“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導入本課學習。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通讀全文,理清說明順序

1.法布爾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蟬?說說每一部分說明的內容及其說明順序。

明確:全文分爲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蟬的地穴”,介紹蟬從幼蟲到成蟲的生長過程。

雖然這一部分的小標題爲《蟬的地穴》,但內容並不僅是介紹蟬的地穴的情況,只是表示對蟬的考察從地穴開始。這一部分可分爲三個層次。

第一層(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蟬的習性的很好環境”,並介紹考察蟬的季節和自己生活環境中的蟬的情況。

第二層(第2—7段),寫蟬的地穴和幼蟲的地底生活。(這一層寫對蟬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內的觀察順序進行的。第2—3段說明對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說明蟬建穴,第5—7段寫蟬伺機出穴)

第三層(第8—11段),寫蟬出洞蛻皮的過程。(這一層寫對幼蟲蛻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對事物的觀察順序進行的。第8段寫對蟬的幼蟲初次出現在地面上的.活動情形的觀察,第9—10段寫對幼蟲蛻皮情形的觀察,第11段寫對剛脫殼的蟬的情形的觀察)

第二部分“蟬的卵”,介紹蟬從產卵到幼蟲的生長過程。

雖然這一部分的小標題爲《蟬的卵》,但內容並不僅是介紹蟬的卵的情況,只是表示對蟬的產卵、孵化和成蟲的考察從介紹產卵開始。其說明順序和“蟬的地穴”一樣,也是按照對事物觀察的進程進行說明。這一部分可分爲六個層次。

第一層(第12—13段),介紹蟬的產卵,分別說明了產卵的地方、過程和數量等。

第二層(第14—17段),寫蟬卵遇到的危險,首先說明產卵的數量多是爲了在遭到破壞時能有幸存者,然後介紹蚋對蟬卵的破壞和蟬對此的茫然無知。

第三層(第18—20段),介紹蟬卵的孵化和幼蟲出殼。

第四層(第21—23段),寫幼蟲落地。

第五層(第24段),寫幼蟲挖穴隱藏。

第六層(第25—26段),概括蟬的生活歷程。既照應了“蟬的地穴”的介紹,又結束了對蟬卵生長過程的說明,也是對全文形象化的總結。

目標導學二:默讀課文,品味說明語言

思考:這是一篇說明文,但我們讀起來並不覺得枯燥無味,爲什麼?

明確:《蟬》實質是科學觀察筆記、考察報告,屬於科學著作的範疇。但是,作者在表達上採用了一些文學性語言對說明對象的科學資料進行綜合介紹,因此有一定的文學色彩。其文學色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把蟬人格化,賦予它人的情感和行爲。如寫蟬產卵,寫出了“可憐做母親的”生兒育女所付出的艱辛,同時也寫出了蚋殘害蟬卵的可恨。而由卵發育成蟬所經歷的漫長艱苦的歷程,更使我們爲這個小生物的成長慨嘆,多麼不易啊!從而對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產生共鳴。再比如最後一個自然段裏的“苦工”“享樂”“歌聲”“穿起”等。

二是運用文學的語言表達。如運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爲人知的科學現象表現得具體形象,以“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來比喻蟬的脫殼過程。它“在空中騰躍,翻轉,使頭部倒懸,折皺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後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並用前爪鉤住它的空皮。這個動作使尾端從殼中脫出”。整個動作順序有它自身的規律,其中的“騰躍”“翻轉”“倒懸”等動詞用得非常準確,把蟬脫殼的整個過程準確而又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三是把自己的觀察過程寫得富有波折,有情節,有描寫,就像是小故事一樣,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目標導學三:感知內容,瞭解作品精髓

思考:作者爲什麼能把我們熟視無睹的蟬的成長過程說明得這樣清楚明白?

明確:這是因爲作者經過了長期細緻的觀察。從文中看,比如蟬四年一個生命週期,在陽光下歌唱只有五星期,都說明作者對蟬的觀察是長期而細緻的。有時,還要經過多次的反覆,正像作者自己說的那樣:“我經過多次的觀察,才知道這種危險是什麼。”必要時,還要藉助觀察工具,“我從放大鏡裏見過蟬卵的孵化”,“我從放大鏡中見它揮動‘鋤頭’,將泥土掘出拋在地面”。正是作者嚴謹認真、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和全面細緻深入的科學觀察,讓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從而寫出這樣生動而又準確的文章。

《蟬》虞世南教學設計 篇4

一、導入

名言導入:“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沒有覺悟。”——法布爾

二、作者介紹

法布爾,法國人,生於1823年,死於1915年,活到92歲,是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他出身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沒有上過像樣的國小,爲了補貼家用,還得給人打短工。在農村裏,他被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昆蟲迷住了,愛上了研究昆蟲這一行。有時候他會一連十幾個小時趴在地上一動也不動地對一種昆蟲進行精細的觀察,以致有人以爲他發瘋了。他讀過師範學校,當過國小教師和中學教師。他沒有專門學過昆蟲學,但是依靠他專心致志的自學和長期耐心而細緻的觀察研究,用大半生的時間和精力,根據觀察所得的詳細記錄,寫成了10大卷《昆蟲的故事》(又譯作《昆蟲記》)。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科普散文集,它以生動有趣的文筆,向人們展現出一個絢麗多彩的昆蟲世界,《昆蟲記·蟬》共有“蟬和蟻”、“蟬的地穴”、“蟬的音樂”、“蟬的卵”四部分。作者詳細闡明瞭蟬的生活習性,具體介紹了蟬從卵到幼蟲,從幼蟲到成蟲的生長過程。課本節選自第二、四部分。

《昆蟲的故事》問世以後,法布爾就成爲蜚聲世界的科普讀物作家,爲廣大讀者所熟悉和熱愛。他的故居和實驗室現已建成法布爾紀念館。

三、文本探究

1、研究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課文用小標題分爲兩大部分。《蟬的地穴》第1段是文章的開頭,交待作者有一個研究蟬的習性的很好的環境,這樣就自然地轉入對蟬的生長過程的說明。《蟬的卵》最後一段用“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對蟬的一生進行總的概括,表達了作者讚頌的感情。

可以啓發學生研究開頭一段的寫法。照原文,第一句跟後面一句接得不很順,最後一句跟第2段開頭銜接也不夠緊密自然。能不能改得文理更加順暢一些呢?

可以試作這樣的改動:“每到七月初,蟬就佔據了我門前的樹。我是屋裏的主人,它卻是門外的統治者。有了它的統治,無論怎樣總是不很安靜的。可是我卻因而有了一個很好的環境,可以研究蟬的習性。

2、討論課文的結構提綱。洞口(2—3)

地穴出口建穴(4)幼蟲

伺機出穴(5—6)

蟬的地穴出穴(7)

出穴成長蛻皮(8—9)

成長

飛離樹枝(10)

產卵(12—13)

成蟲產卵卵

天地破壞(14—17)

蟬的卵卵化(18—20)

幼蟲入地落地(21—23)幼蟲

挖穴隱藏(24)

通過討論課文結構,使學生明確兩點:

(1)文章兩大部分,“似乎顛倒了蟬由卵到幼蟲,由幼蟲到成蟲這樣一個生長過程”,但從表中看出,實際上還是按照生長過程來寫的,開頭寫地下生活,結尾寫隱入地下,前後照應結構非常嚴密。作者從幼蟲的地下生活寫起,同文章的立意有關,這樣寫可以突出蟬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2)在具體內容的說明中,寫地穴是按照考察的過程,從外到內的順序寫的,寫內部構造的同時介紹了建造地穴的方法。幼蟲出穴以後,又是按照事物發展的順序來寫的:幼蟲出穴以後怎樣尋求脫皮的地方;怎樣完成脫皮而變爲成蟲,飛離樹枝;怎樣產卵;怎樣孵化成幼蟲;幼蟲落地以後又怎樣尋覓隱藏處所,然後挖土隱入地下。一步一步發展生長的過程寫得非常清楚。

3、據此,還可以畫一個蟬的生長過程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4、列一張蟬從產卵到成蟲的生長活動情況表,然後複述:

成蟲產卵後死亡。

四、寫作特點

《蟬》這篇課文,沒有引用什麼材料,完全是靠文藝筆調對蟬的生長過程進行具體的、甚至是相當細緻的描寫,來增強它的生動性。這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藝性說明文。

2、請說說你認爲描寫得既生動又準確的段落。(啓發更多的學生進行交流,各抒己見)。

寫得生動的很多,如第8~10段,寫蟬出洞有脫皮的過程,十分細緻。尤其是第10段寫蟬最後從殼中脫出,先以擬人手法說“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然後用一連串的動詞,如“騰躍”、“翻轉”、“倒懸”、“伸直”、“張開”、“鉤住”等,把蟬從殼中脫出的艱難過程具體地寫了出來,既生動,又準確。

又如第18~20段,寫蟬卵孵化,幼蟲出殼,先是對剛孵化的幼蟲作了具體的描寫:“很像極小的魚,眼睛大而黑……”,接着又對出殼以後落地之前的幼蟲的情態進行了描寫:“在這裏行日光浴,踢踢腿,試試筋力,有時卻又懶洋洋地在線端搖擺着。”這好像不是在寫蟲子,而是在寫一個可愛的小孩兒了。

3、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寫作的一個重要特點,舉例說明文中使用準確的語句。

讓學生討論分析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

(1)這小圓孔約一寸口徑,周圍一點土都沒有。

(2)它身體裏藏有一種極粘的液,可以用來做灰泥。

(3)頭先出來,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後是後腿與折着的翅膀。

(4)它選擇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鉛筆那樣粗細,而且往往是向上翹起,差不多已經枯死的小枝。

(5)蟬卵剛產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滅掉。

(6)這可憐的母親一直一無所知。

(要使學生明白,準確性是貫串於全文的,這6句只是從詞語方面進行推敲,不能理解爲僅僅這些句子裏的詞語才準確。比如第7段寫幼蟲在地穴裏怎樣建造堅固的牆壁,裏面不僅“臃腫”、“噴灑”、“柔軟”、“肥重”、“壓”、“擠”等詞用得很準確,而且整段話說明建造過程,也很清楚準確。)

五、體會觀察方法。

文章寫得具體、生動、準確,關鍵在作者觀察細緻周到,說說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明作者觀察的認真細緻。

例1,第15~17段寫蚋怎樣破壞蟬剛產出的卵,非常具體,一邊(蟬)是一無所知,一邊(蚋)是緊追不捨,使讀者也知道得清清楚楚。文中作者也表明這是他經過多次觀察才弄清楚的。

例2,第18~20段,寫剛孵出的幼蟲是什麼樣子,幼蟲落地之前懸掛在樹枝上又是怎麼個樣子,有哪些活動,寫得活靈活現。爲什麼能寫得這麼準確而生動呢?因爲作者不僅用眼睛,而且還藉助放大鏡進行了仔細的觀察。

例3,第8~11段,寫幼蟲出土之後從脫皮到變爲成蟲飛離樹枝的全過程也非常具體,非常生動。文中說,蟬從殼中全部脫出,“總的過程大概要半點鐘”;剛得到自由的蟬從柔弱到強壯起來飛離樹枝,大概要三個半小時。由此可見,作者觀察的耐心程度也是驚人的。這種態度、這種精神,值得讚揚,值得人們學習。

完成練習冊

仔細觀察一隻小動物或昆蟲的生活習性,學習課文生動的說明方法,寫一段介紹說明的文字。

《蟬》虞世南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散文溫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瞭解本文的寫作手法。

3、體會生命的意義,無論生命多麼短暫,我們也要尊重和愛惜生命。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蘊含的哲理。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法、找關鍵詞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學手段:

學生充分預習,教師PPT課件展示。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導入語:(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親愛的同學們,生命對於芸芸衆生來說都只有一次,雖然我們沒有辦法增加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增加生命的寬度。我們可以讓我們短暫的生命,開出絢麗的花朵,結出累累的碩果,讓生命變得有意義。同學們,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小思的《蟬》,他會告訴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在我們學習課文之前,我們首先來猜一個謎語。“一肚子沒學問,開口閉口知道,瞧瞧這小傢伙,實在真是驕傲。有翅沒有毛,飛得沒多高;一到大熱天,多在樹上叫。”說出你猜的依據。(蟬)

我們接着再來看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有三點。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散文溫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瞭解本文的寫作手法。(重點)

3、體會蟬生命意義,。

請同學們帶着我們的學習目標齊讀課文,用筆勾畫出文中的生字詞。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思路

1、朗讀課文,注意文中的字音、字形。(零落、收斂、顫動、聒聒、寬恕、知知不休)(學生讀完課文,教師展示PPT課件,讓學生齊讀。)

2、聽讀課文。(在注意字音字形的基礎上。)

(文章中的蟬的形象是什麼樣的?請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可以從文章中找,也可以自己提煉總結。)——( )的蟬

(學生獨立思考,抽學生回答。4—5人)

預設答案:(煩人、知知不休、小小、叫聲響亮、聒噪、生命力頑強、執着)的蟬

(四)再讀課文,深入探究(採用抓關鍵詞和關鍵句的方法理解課文。)

1、抓關鍵句:“斜陽裏,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1)“寬恕”一詞是什麼意思?——寬容饒恕。作者寬恕了誰?——蟬。作者對蟬一直都是以寬恕的態度來對待的嗎?不是,那麼,作者之前對蟬的態度是怎樣的?

(請同學們先閱讀第一自然段,找出能夠體現作者對蟬的態度的詞。用筆勾畫出來——和同學討論一下作者爲何對蟬是這樣一種態度。)

預設答案:煩字體現了作者對蟬的態度。原因:因爲蟬——知知不休,它的聲音聽了讓人覺得煩。知知不休:形容蟬的鳴叫聲無休無止,很是惱人。

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寫到了一隻病蟬,這隻病蟬是什麼樣的?作者爲何要寫病蟬?作者對病蟬的態度是怎樣的?

病蟬:翅收斂了;微微顫動;沒有聲響;那麼小

原因:寫病蟬的微小、病弱,是爲了刻意表現蟬的微不足道。

輕視、厭煩。

3、作者那麼討厭、那麼輕視蟬,是什麼促使作者改變了對蟬的態度呢?

朋友的話。

文中的哪些話體現出作者對蟬有了新的認識?請同學們勾畫出來,分享一下。

“它等了十七年,纔等到一個夏天。”

十七年說明了什麼?等待的時間長。十七年就爲等一個夏天說明了蟬的什麼精神。頑強和執着的精神。而“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體現出作者對蟬的什麼情感?憐愛和崇敬。

4、聽了朋友的話,作者引發了對生命的思考,最終他明白了,蟬等待十七年只爲一個夏天是因爲“那就是蟬的生命意義。”同學們,蟬的生命意義是什麼?

“那”指示代詞(遠指)“它爲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活着。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着。”

不管生命多麼短暫,都應該積極面對,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好好地生活。

5、文章僅僅是在寫蟬嗎?蟬即使生命如此短暫,他都能好好的活,這給了我們什麼啓示呢?(作者是通過寫蟬對生命的執着來寫人。揭示主題:告訴我們,不管生命是短暫還是長久,都要積極地面對,熱情地投入,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努力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更加精彩。)

(五) 寫作手法——欲揚先抑

作者之前對蟬的態度是煩,後來是寬恕了蟬。從作者態度的轉變,我們可以看出文章在寫作上的特點,他是採用了什麼方法來寫蟬的?

先揚後抑(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

是指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是先按下,從相反的貶義處落筆。

這種手法的好處是,能夠很好的表達出作者充沛的感情,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六) 小結

本文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這樣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爲什麼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通過學習這篇短文,我們懂得了。

不管生命如何短暫,都應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活。

(七)作業佈置

1、完成《狀元導練》相關練習。

2、積累三句有關“生命”的句子。

《蟬》虞世南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十五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四個生字,理解“徹夜不眠、驚心動魄、煎熬”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會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3、能夠體會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聯繫生活實際談啓示,獨立表達自己的感悟。明白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經歷痛苦的,每個人都要學會承受。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學會邊閱讀邊體會學生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讓學生懂得自然之道,懂得各種生物生存的規律,同時培養學生愛科學,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四年級的時候曾經學過一篇課文《自然之道》大家還記得嗎?

1、讓學生複述回憶課文內容

2、讓學生說說《自然之道》的中心。

對了,作者出於幫助小海龜,但是好心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和《自然之道》有什麼相同之處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自己理解。

2、指明讀課文,教師糾正。

3、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呢?指名回答!

4、蘇格拉底爲什麼徹夜不眠,是什麼這麼打動他。在文中找出正確的答案!

第二課時

一、重點指出,自己感悟。

1、重點讀蟬拖殼的艱難過程。

“一直到天快亮的時候,蘇格拉底發現,其中有一隻背部裂開了一道細細的縫兒,就像有誰在泥塑上劃了一刀。接着,其它幼蟲的背上先後都出現了細縫兒。蟲兒的身體開始顫抖,細縫開始變大,漸漸,露出了一抹象牙一樣的玉肌。

蟲兒痛苦地戰慄着,背部弓起就像一個駝子。這駝的背越弓越高,蟲兒的戰慄也越來越劇烈。

是刀在剝皮麼?是火在燒身麼?是劍在剔骨麼?是針在穿心麼?孩子看到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戰慄起來。 ”

2、怎樣才能把上面的段落讀出感情,教師範讀,學生模仿。

3、通過上面的一段,作者爲什麼能寫得這麼真實.(觀察細緻)

4、蘇格拉底看到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戰慄起來。這是爲什麼呢?

5、這工作是這麼難做,蘇格拉底把這些程序做完,渾身已被汗水浸透了。他爲什麼要這樣做?

6、蘇格拉底的勞動換來的是什麼?

二、 點明中心,重點感悟

那些憑自己的力量完成蛻變過程的蟬兒們,雖然多經歷了一些痛苦的煎熬,抖一抖,展開美麗的翅膀,都變成了真正的蟬;而經他幫助的那隻蟬,翅膀卻始終縮成一團,怎麼也展不開;而且它的六條腿也是瘸的,爬起來左搖右晃,極其笨拙。

想象一下這時候,蘇格拉底得內心是什麼樣的。爲什麼會這樣?

如果你是蘇格拉底,你會這樣做嗎?爲什麼?

三、教師總結

自然總是有自己的規律,這些規律是人力所不能爲的,我們要尊重大自然的規律和某些動植物的特性。學會觀察和認識。

四、拓展延伸

通過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全體討論,小組交流。大膽發言!

五、佈置作業(略)

板書設計:

瘸蟬

脫皮 艱難 正常 (任其自然)

幫助 容易 變瘸 (幫助)

適得其反,尊重規律

《蟬》虞世南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一、學習作者爲了獲取第一手材料,認真的工作精神,全面、深入、細緻的觀察方法。

二、注意文章中的人文主義關懷。

三、使學生掌握科學小品的基本特點,體會運用文藝性手法寫科學小品的用意。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法布爾(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

二、生字新詞,下面的字詞要會寫並懂得意思。

窠——鳥獸做的窩。塗墁——這裏指幼蟬帶着黏液塗抹、平整地穴。纖——細小。蚋——一種小昆蟲,體長二三毫米,頭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蟲棲於水中。鰭——魚類的運動器官。曝——曬。喧囂——聲音雜亂。歡愉——歡樂而愉快。顧忌——行事之前對某些外加的行爲規範有所畏懼。尋覓——尋求,探索。不懷好意——意思是沒安好心,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無動於衷——心裏一點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心動。

三、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然後思考問題:本文分爲幾個部分?各部分主要寫什麼?

請3—5名學生講。

教師明確:本文分爲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作者有個很好的研究蟬的習性的環境,介紹考察蟬的季節和自己生活環境中的蟬的情況。

第二部分:(第2至11自然段)寫蟬的地穴及蟬從地穴出來脫皮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12至24自然段)寫蟬的成蟲產卵、卵遭遇的破壞及幼蟲落地的情況。

第四部分:(第25至26自然段)寫出未知的蟬的地下生活以及對蟬的成長過程的感嘆。

四、精讀課文。

本文讀起來像小故事,是帶文學性的說明文。我們讀這篇文章時,一要感受其中的趣味;二要關注作者是如何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客觀地記錄蟬的習性與成長規律的。

(一)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

1、蟬的窠與其他掘地昆蟲的窠有什麼不同?作者是怎麼知道這種不同的?(蟬的窠周圍一點兒土都沒有,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窠外面總有一座土堆。)

2、“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數”能否刪去?爲什麼?

(不能。因爲“大多數”是限制性詞語,表示多數掘地昆蟲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蟲沒有土堆,刪去之後就變成掘地昆蟲外面都有一堆土,與文意不符,它體現了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3、“大多數掘地昆蟲,例如金蜣,窠外面總有一座土堆。”這句話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這句話運用作比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將“蟬”的地穴與“金蜣”的地穴相比較,說明“蟬”的地穴周圍一點土都沒有的特點,使讀者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4、第11自然段運用了一系列的動詞,試品析其好處。

(這一段是動作描寫,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說蟬“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用了一連串動詞,如“騰躍”“翻轉”“倒懸”“伸直”“張開”“鉤住”等等,把蟬從殼中脫出的艱難過程具體、生動、準確地寫了出來。)

(二)學習本文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

1、準確性。如“小孔成爲狹窄的小徑,一個個斜下去。一個小孔內約生十個卵,所以生卵總數約爲三四百個”;

2、生動性。如“幼蟲落地之前,就在這裏行日光浴,踢踢腿,試試筋力,有時卻又懶洋洋地在繩端搖擺着”;

3、通俗性。如“它必須先知道外面的天氣是怎樣的,才能決定可以出來曬太陽的日子到了沒有”;

4、多運用擬人化手法。如“接着,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

《蟬》虞世南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會8個字、詞,認讀三個字。

能力目標

朗讀課文,按要求積累詞語。默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蟬的,是怎樣來說明的。

情感目標:

體會把事物人格化的好處,選擇感興趣的句子抄寫。瞭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產生對事物仔細認真觀察的興趣和願望。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蟬的,是怎樣來說明的。產生對事物仔細認真觀察的興趣和願望。

教學難點

體會把事物人格化的好處,選擇感興趣的句子抄寫。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學會8個字、詞,認讀三個字。朗讀課文,按要求積累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能說出那些帶有“蟬”字的詩句或詞語?

1、你在哪見過蟬?

2、你讀過哪些介紹“蟬”的文章或書籍?

3、你對蟬有哪些瞭解?介紹給大家。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互讀課文,你從法布爾的文章中對蟬有了哪些新的瞭解?

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寫蟬的?

熟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怎樣來說明這些特點的。

課後小結:進行課外補充,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對學生理解課文十分有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默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蟬的,是怎樣來說明的。體會把事物人格化的好處,選擇感興趣的句子抄寫。瞭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產生對事物仔細認真觀察的興趣和願望。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蟬的,是怎樣來說明的。產生對事物仔細認真觀察的興趣和願望。

教學難點:體會把事物人格化的好處,選擇感興趣的句子抄寫。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內容。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回憶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蟬的特點的?分別從哪幾個自然段中找到的?

二、細讀課文,瞭解本文的說明方法。

默讀2—7自然段,完成表格。

要說明的問題;

怎樣說明的;

自己的感受;

內容;

說明方法;

蟬非常喜歡音樂,爲了所熱愛的音樂做出了犧牲;

舉出具體事例;

把蟬的生理特點寫成是爲了所熱愛的音樂所作出的犧牲,給人以震撼。

興高采烈的不停演唱,強迫他人去聽。

推想和觀察;

作者認真觀察,反映出一名昆蟲學家嚴謹的科學態度;把蟬當作朋友來寫,展現了作家的人文情懷。

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作家對蟬的喜愛之情?畫出來。

讀找的句子,思考作家用了什麼表現方式來表達對蟬的喜愛的。

運用上面的方法自學8—14自然段“蟬是沒有聽覺的”。

整體回顧全文,感受文章特點,總結自己的學習體會。

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三、找出文中的擬人句。

課後小結:學生對運用擬人的寫法寫成的文章感到親切。通過學習能夠知道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蟬的,而且知道作者是怎樣把內容些具體的,並且有意識的學習了這種寫作的方法。

《蟬》虞世南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字詞,瞭解作者有具體細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過程與方法: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培養深入細緻探究課文的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聯繫生活實際,在薰陶感染中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1.瞭解作者有具體細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揣摩字詞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學方法】

刪減品析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

一朵花曾感動過我(故事:古代的蜀國,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們無憂無慮,國君叫:杜宇,他負責勤勉,愛戴百姓,看到人們樂而忘憂,他心急如焚,四處奔走,年復一年督促百姓耕作。終於積勞成疾離開了百姓。可他對百姓難以忘懷,就幻化成一隻督促大家的鳥,發出聲聲啼叫,直到喉嚨啼血,鮮紅的血滴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麗的杜鵑花)。

一隻蟬也曾打動過作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小思的《蟬》去感悟一下人生。

二、讀蟬

1.老師與學生配合朗讀

(思考:識記重點詞)

勾畫感動你的句子或很美的句子。

“斜陽裏,想起秋風的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寬恕”作引

2.白板出示:刪減品析法

理一理作者感情變化

投影:

(1)“杜鵑花沒有零落,聽見斷斷續續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的蟬知知不休的。”

同學們對蟬一定很熟悉,蟬是兒童的伴侶,蟬是夏的歌手。對比閱讀還原(還,就,更),學生對比朗讀,教師點評分析,交流朗讀情感的變化。

小結:(還、就)突出蟬鳴之早,透露出作者的厭惡之情。(更)有力的對比出蟬的鳴叫知知不休,很是煩人。虛詞組成情感的遞進,使厭惡之情淋漓盡致。

齊讀:“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這是一煩,佔門再來看看二煩。

(2)“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樹上過日子的小東西。那麼小,那麼響,響徹一個夏天!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是一個夏天了!”(還原:就、卻、竟、只不過、罷了)

朗讀對比賞析。

小結:一個“就”字顯示出作者發現很響很煩人的蟬竟然具有如此非凡的執著爲之驚訝,一種不以爲然,“那麼、確、竟”一種驚訝油然而生。

仿句訓練:蟬呀,蟬呀,你何必聒聒,這只不過是夏天罷了。

(3)人一生要經過多少個普普通通的夏,有什麼大不了,她只是夏天罷了,然而對於蟬而言又將是怎樣的一個夏天?你知道答案嗎?可否學習老師的刪減品析法你找到的句子。

“朋友說:知道嗎?它等了17年,纔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小結“才”滲透了作者對蟬苦苦等待夏天的同情,對夏天的到來的不易深深同情,對蟬的日

三、悟蟬

1.齊讀:“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爲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

探究“活着”、“活過”。

小結:活着是一種責任,活過是一種態度。

白板: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寬度。

2.合作探究:“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隻不過是一個夏天罷了!”

只不過、夏天

小結:學到這,同學們認爲那是怎樣一個夏天?“只不過還是原來的夏天嗎”對於蟬而言:他是延續生命的不同尋常的夏天,對於作者還只不過是夏天嗎?對於我而言,它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夏天了,它是通往人生意義的每一天中的一天,所以,我們不僅要過好夏天,還要過好每一天……

討論歸納:文章開頭寫蟬使事忙得人聽了很煩,再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可以表現了蟬的惹人討厭和微不足道的一面,這是抑。然而得知蟬17年埋在泥土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作者被蟬活着的生命的意義所感動,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這是揚。

3.在讀“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斜陽裏,想起秋風的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刪減法品析:(刪取斜陽)朗讀對比

白板出示:“斜陽欲落去,一望暗消魂”引申理解悽美的意境美。烘托出蟬死的壯美。

4.探究質疑:我們能從蟬身上得到什麼啓示?

討論並歸納: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讀:“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斜陽裏,想起秋風的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感受悽美意境。

討論並歸納:我們一般是聽到秋風的聲音,但是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風中,言少而意濃。

四、課堂小結

蟬雖然煩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蟬的一生的經歷給人的啓示確實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再次齊讀文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

送給同學們一句名言:“生命是上帝賜給人類的一顆未經打磨的鑽石 ――諾貝爾”。

五、作業佈置

1.瞭解作者

盧瑋鑾,香港作家,散文家,學者。1939年出生於香港。香港近代著名小說家、教育家,榮獲香港教育學院第二屆《傑出教育家獎2003》。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日影行》《彤雲箋》《豐子愷漫畫選繹》,《不遷》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曾編纂《香港的憂鬱――文人筆下的香港(1925~1941)》,與人合編有《茅盾香港文輯》,研究論文集有《香港文縱》。

2.推薦《蟬》――法布爾。

3.寫一篇關於蟬的小思。

《蟬》虞世南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零落斷續收斂寬恕。

2、學習本文欲揚先抑的寫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習的閱讀能力。

2、結合本文學習寫作理論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德育目標

體會生命的真諦:雖然生命短暫弱小,但可以通過奮鬥使她的意義和價值得以體現。

教學重點:

通過蟬的一生體會生命的意義。

教學難點:

欲揚先抑,託物寓意的寫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啓發式

教具準備:

錄音機,朗讀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新的一課——蟬。

二、作者:

小思,原名盧瑋鑾,香港作家。

三、朗讀:

1、跟錄音朗讀一遍課文。

2、再自由朗讀一遍課文。

板書:聒噪

四、理解:

1、問:這篇文章可以分哪幾個部分?

答:三部分。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

2、問:第二部分先講對蟬聲的厭煩,再講對蟬的理解,這樣可分哪幾部分?

答:二部分,第二段爲一部分,後面爲一個部分。

3、問:這樣課文可以分四個部分,各是什麼意思?

(方式:先給時間讓學生思考再做討論總結)

答:第一部分(1):蟬鳴;

第二部分(2):厭煩;

第三部分(3—6):生命;

第四部分(7):寬恕。

五、思路:

點題——承接——轉換——總結

六、鑑賞:

(先給時間讓學生思考再做討論總結)

1、思路清晰:起——承——轉——合

2、層次分明,結構完整。

3、欲揚先抑:第一二部分厭煩,第三四部分讚揚,前後對比,立意更加鮮明突出。

4、託物言志:蟬——生命感悟

七、主題:

本文讚揚了生命脆而短暫的蟬對生命意義的不懈追求,啓發人們應該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創造生命。

八、練習:

討論有關練習

《蟬》虞世南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到、很、名、想、本、領、識、永”的字音,並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

2、能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標點正確停頓,嘗試讀出“不以爲然、不耐煩”等語氣。

3、認識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師指導下在田字格中正確描摹“名、本、領、識”。

4、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需要有耐心,否則什麼也學不會。

重點難點:

1、能借助拼音讀準的字音,並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認識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師指導下在田字格中正確描摹“領”。

2、在閱讀中知道蟬沒有好的學習態度,不願學習,結果什麼本領也沒有學會,朗讀課文時,嘗試讀出“不以爲然、不耐煩”等語氣。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問:“你們認識它嗎?”

2、師簡介:蟬以吮吸植物的汁液爲生。雄蟬能鳴叫,因爲雄蟬的腹部有個音箱一樣的鳴叫器官。蟬也叫知了,(多音字“了”注音、拼讀)。因爲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這樣的叫聲很單調,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想來教蟬本領。

3、齊讀課題。(蟬:注意讀準翹舌音。)

二、初讀課文

師:蟬的叫聲很單調,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想來教蟬本領。

1、 朗讀出示的句子,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出示句子)——蟬的叫聲很單調,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教給它一些本領。

(1)同桌互讀句子。

(2)學習生字:到、很、名、想、本、領

正音:“很”注意讀準前鼻音;“名、領”是後鼻音;“本”前鼻音。

字形:“到”至的橫改成提。

“很”,右半部分沒有點,不是“良”。

“名”找朋友。(名人、名氣、名字)

“想”複習心字底。(忘)

媒體演示: “本”木加一橫“本本本”。

“領”合起來的方法:令+頁“領領領”。

初步理解“有名”“本領”的意思。

(3)自由讀,齊讀,把句子讀通順。

(4)齊讀第一小節(媒體出示第一節

第一小節中都是長句,而且很難讀,要注意詞語之間的停頓。

蟬一天到晚/趴在樹枝上叫,它的叫聲/很單調。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教給它/一些本領。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停頓符號。

2、引導學生設疑。

師:在沒讀課文前,你有些什麼問題想知道的?

交流的基礎上梳理板書:

課文中寫了哪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蟬學本領?

蟬是怎麼學的?

結果,蟬學會了嗎?我們下節課繼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