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雨的古詩及賞析(5首)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爲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描寫雨的古詩及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描寫雨的古詩及賞析(5首)

1、《春雨》

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隱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翻譯/譯文

韻譯

新春,我穿着白夾衣悵然地臥牀;

幽會的白門冷落了,我心中惘然。

隔着雨絲凝視紅樓,我倍覺冷寂;

珠箔般雨滴飄打燈籠,獨自歸返。

你在遠路,到春晚應更悲悽傷感?

只有殘宵能夢中聚首,依稀空泛。

耳環情書已備好,怎麼才能送達;

只寄希望於萬里長空,飛來鴻雁。

直譯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新春時節,我穿着白夾衣,悵然地臥在牀上;白門寂寞,令我心中萬分感傷。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隔着濛濛細雨凝視着那座紅樓,只覺得淒冷茫茫,我只好頂着珠簾般的細雨,在依稀閃爍的燈光中黯然歸來。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悽楚的暮春,遙遠的路途,哪裏可以寄託我的悲悽傷感?纏綿的思緒,化做空泛的夢,在殘宵的夢中依稀與你相見。

“玉鐺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有玉璫一雙作爲信物,怎麼樣纔可以送達;我只有寄希望於萬里長空中,那一隻剛剛飛來的鴻雁。

註釋

1.白袷衣:即白夾衣,唐人以白衫爲閒居便服。

2.白門:指今江蘇南京市。

3.紅樓:華美的樓房,多指女子的住處。

4.珠箔:珠簾,此處比喻春雨細密。

5.晼晚:夕陽西下的光景,此處還蘊涵年復一年、人老珠黃之意。

6.玉璫:耳環。

7.雲羅:像螺紋般的雲片。

賞析/鑑賞

一個春雨綿綿的早晨,詩中的男主人公穿着白布夾衫,和衣悵臥。他的心中究竟隱藏着什麼?究竟何以如此呢?詩在點明悵臥之後,用一句話作了概括的交待:“白門寥落意多違。”據南朝民歌《楊叛兒》:“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白門當指男女歡會之所。過去的歡會處,今日寂寞冷落,不再看見對方的蹤影。與所愛者分離的失意,便是他愁思百結地悵臥的原因。悵臥中,他的思緒浮動,回味着最後一次訪見對方的情景:“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仍然是對方住過的那座熟悉的紅樓,但是他沒有勇氣走進去,甚至沒有勇氣再靠近它一點,只是隔着雨凝視着;往日在他的感覺裏,是那樣親切溫存的紅樓,如今是那樣地淒寒。在這紅樓前,他究竟站了多久,也許連自己都不清楚;他發現周圍的街巷燈火已經亮了,雨從亮着燈光的窗口前飄過,恍如一道道珠簾。在這珠簾的閃爍中,他才迷濛地沿着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獨自走回來。

他是這樣地茫然若失,所愛者的形影,始終在他的腦際縈迴。“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他想象着,在遠方的那人也應爲春之將暮而傷感吧?如今蓬山遠隔,只有在殘宵的短夢中依稀可以相會了;強烈的思念,促使他修下書札,侑以玉璫一雙,作爲寄書的信物。這是奉獻給對方的一顆痛苦的心,但路途遙遠,障礙重重,縱有信使,又如何傳遞呢?“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且看窗外的天空。陰雲萬里,縱有一雁傳書,又能穿過這羅網般的雲天麼?

以上是這首詩大致包含的意境。男主人公的處境、活動、心情,基本上是清楚的;讀者所難於知道這種戀愛的具體對象和性質。據作品本身看,所愛的對方大約是由於某種不得已的原因,遠離而去了;李商隱在他的組詩柳枝五首》序中便曾述及洛陽有一個女子屬意於他,但不幸被“東諸候取去”,而鑄成了遺憾事。《春雨》詩中推想對方“遠路應悲春晼晚”,又感到當時的環境如“萬里雲羅”,可見這種戀愛或許也是與受到“東諸侯”之類權勢者的阻離有關;不過,這終究只能是一種推測。

李商隱在這首詩中,賦予愛情以優美動人的形象。詩藉助於飄灑天空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夢境,以及春晼晚、萬里雲羅等自然景象,烘托別離的寥落,思念的深摯,構成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一聯,前一句色彩(紅)和感覺(冷)互相比照。紅的色彩本來是溫暖的。但隔雨悵望反覺其冷;後一句珠箔本來是明麗的,卻出之於燈影前對雨簾的幻覺,極細微地寫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狀態;末聯“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也富於象徵色彩。特別有創造性地藉助於自然景,把“錦書難託”的預感形象化了,並把憂鬱悵惘的情緒與廣闊的雲天,融爲一體。凡此,都成功地表現出了主人公的生活、處境和感情,情景、色調和氣氛都令人久久難忘。這種真摯動人的感情和優美生動的形象結合在一起,構成一種藝術魅力,在它面前,人們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2、《春夜喜雨》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古詩簡介

《春夜喜雨》是唐詩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此詩運用擬人手法,以極大的喜悅之情,讚美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詩中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細膩生動,繪聲繪形;作品意境淡雅,意蘊清幽,詩境與畫境渾然一體,是一首傳神入化、別具風韻的詠雨詩,爲千古傳誦的佳作。詩中沒有一個“喜"字,但處處都體現着詩人的喜悅之情。

翻譯/譯文

及時的雨好像知道時節似的,在春天來到的時候就伴着春風在夜晚悄悄地下起來,無聲地滋潤着萬物。田野小徑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溼的泥土上必定佈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

註釋

(1)乃:就。

(2)發生:催發植物生長。

(3)潛:暗暗地,悄悄地。

(4)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5)野徑:鄉間小路。

(6)曉:天剛亮的時候。

(7)紅溼處:指有帶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8)花重:花因沾着露水,顯得飽滿沉重的樣子。

(9)重:讀作zhòng(因前句“曉看紅溼處”,意在說花團錦簇,露水盈花。花沾滿露水,顯得很飽滿,花自然就重(zhòng)了。“花重錦官城”是說露水盈花的美景。)

(10)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賞析/鑑賞

《春夜喜雨》是唐詩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此詩運用擬人手法,以極大的喜悅之情,讚美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詩中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細膩生動,繪聲繪形。作品意境淡雅,意蘊清幽,詩境與畫境渾然一體,是一首傳神入化、別具風韻的詠雨詩,爲千古傳誦的佳作。詩中沒有一個“喜"字,但處處都體現着詩人的喜悅之情。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讚美之情;全詩這樣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江溼處,花重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麼細緻,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可見,驚喜於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願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漁火紅豔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繫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花之紅豔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禮的結果;因此,寫花實乃烘托春雨的無私奉獻品格。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讚美“雨”。在生活裏,“好”常常被用來讚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讚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頷聯,進一步表現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着和風細雨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着冷風,受到冷空氣影響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着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時的雨儘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着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雲散天晴,那“潤物”就不很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頸聯。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裏全是黑沉沉的雲,地上也像雲一樣黑。看起來這雨準會下到天亮。

尾聯寫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豔欲滴。詩人說: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溼”,一朵朵紅豔豔、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

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們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裏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裏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於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

這首詩,前兩句寫雨適時而降,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三、四兩句寫雨的“發生”,其中“潛”、“潤”、“細”等詞語道出了雨的特點;五、六兩句寫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映襯,不僅點明瞭雲厚雨足,而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最後兩句仍扣“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後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紅溼”、“花重”,體物可謂細膩至極。第二聯所寫,是詩人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裏綿綿密密地下,只爲“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覺。由於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所寫,是詩人看見的。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後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生動。中唐詩人李約有一首《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和那些朱門裏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自然也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

3、《初春小雨》

朝代:唐朝|作者: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古詩簡介

《初春小雨》又名《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作者韓愈,這是一首描寫和讚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首句點出初春小雨 ,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譯文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酪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最美不過楊柳滿城的長安。

原文註釋

(1)呈:恭敬地送給。

(2)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766—830年)唐代詩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

(3)天街:京城街道。

(4)潤如酥:細膩如酥。酥:動物的油,這裏形容春雨的細膩。

(5)最是:正是。

(6)處:時。

(7)絕勝:最美。

(8)皇都:帝都,這裏指長安。

賞析/鑑賞

這是一首描寫和讚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第一句寫初春的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十分準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遣詞用句十分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青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三、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讚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歎,認爲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新意。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爲藝術美。

4、《有美堂暴雨》

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灩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古詩簡介

《有美堂暴雨》是宋代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生動地展現暴雨由遠而近、橫跨大江、呼嘯奔來的壯觀景象。首聯非常特徵地寫出了雨前一剎那的氣氛,在撥不開的濃雲堆積低空的時候,一聲炸雷從雲中鑽出來了,預示暴雨即將來臨。頷聯三句是想象,四句是親見。頸聯二句具體寫暴雨,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聲。尾聯寫觀感,突發奇想,聯想到李白故事。詩如寫生畫家即興揮毫,臨摹自然實景,展現大自然的壯麗雄偉之景。

譯文

一聲響亮的雷聲宛如從遊人的腳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濃厚的雲霧繚繞,揮散不開。遠遠的天邊,疾風挾帶着烏雲,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陣暴雨,從浙東渡過錢塘江,向杭州城襲來。西湖猶如金樽,盛滿了雨水,幾乎要滿溢而出;雨點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開懷。我真想喚起沉醉的李白,用這滿山的飛泉洗臉,讓他看看,這眼前的奇景,如傾倒了鮫人的宮室,把珠玉灑遍人寰。

原文註釋

①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年),梅摯出知杭州,仁宗皇帝親自賦送行, 中有“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之句。梅到杭州後,就在吳山頂上建有美堂以見榮寵。

②頑雲:猶濃雲。

③瀲灩(liàn yàn):水波相連貌。凸:高出。

④敲鏗(kēng):啄木鳥啄木聲,這裏借指打鼓聲。羯(音竭)鼓:羯族傳入的一種鼓。

⑤謫仙:被貶謫下凡的仙人,指李白。賀知章曾讚美他爲謫仙人。唐玄宗曾譜新曲,召李白作詞。白已醉,以水灑面,使之清醒後,即時寫了多篇。

⑥鮫室:神話中海中鮫人所居之處,這裏指海。瓊瑰:玉石。

賞析/鑑賞

從天那邊黑空中吹來的暴風,把海水吹得起立了起來;浙東的暴雨,也都被狂風吹飛過江的這邊來。這兩句是寫天風海雨的狂暴,從另一角度看,也可看作是寫山河景觀的壯麗。從這兩句詩也可看出東坡胸襟雄闊奔放的氣概。此聯寫暴雨突來,風起雲涌之勢。上句用天外黑風形容狂風驟起,天地變色;“吹海立”則表現雨勢滂沱,如海潮洶涌。而下句則連用“飛”“過”“來”三個動詞,極爲生動地展現暴雨由遠而近、橫跨大江、呼嘯奔來的壯觀景象。

5、《山居秋暝》

朝代:唐朝|作者: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古詩簡介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鬆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譯文

空曠的羣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鬆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原文註釋

(1)暝(míng):日落,天色將晚。

(2)空山:空曠,空寂的山野。

(3)新:剛剛。

(4)清泉石上流:寫雨後山泉在岩石上流的情景。

(5)竹喧:竹林中笑語喧譁。喧:喧譁。

(6)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滌衣物。

(7)隨意:任憑。

(8)春芳:春天的花草。

(9)歇:消散,消失。

(10)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後來也泛指隱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孫實亦自指。反映出無可無不可的襟懷。

賞析/鑑賞

這首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着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詩中明明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啊!又由於這裏人跡罕到,“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爲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羣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