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鶯·霜天秋曉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原文

喜遷鶯·霜天秋曉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喜遷鶯·霜天秋曉

宋代:蔡挺

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黃雲衰草。漢馬嘶風,邊鴻叫月,隴上鐵衣寒早。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須報。塞垣樂,盡櫜鞬錦領,山西年少。

談笑。刁斗靜,烽火一把,時送平安耗。聖主憂邊,威懷遐遠,驕虜尚寬天討。歲華向晚愁思,誰念玉關人老?太平也,且歡娛,莫惜金樽頻倒。

譯文:

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黃雲衰草。漢馬嘶風,邊鴻叫月,隴上鐵衣寒早。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須報。塞垣樂,盡櫜鞬錦領,山西年少。

邊塞秋曉,霜天無際,冷氣襲人,步出帳外,只見曉色中隱約可見的故壘和低壓的黃雲下那隨風搖曳的枯草。戰馬在風中嘶叫,邊鴻在月下嗚叫,隴山上戍卒身穿鎧甲,在早寒中戍守。將士們唱着悲壯的軍歌,都說皇恩應報。衣甲鮮明的少年將士,深覺從軍守邊之樂。

談笑。刁斗靜,烽火一把,時送平安耗。聖主憂邊,威懷遐遠,驕虜尚寬天討。歲華向晚愁思,誰念玉關人老?太平也,且歡娛,莫惜金樽頻倒。

我們在從容鎮定之間就把邊事平定了。夜間不必擊刁斗以警戒,每夜放炳一炬,經常送出平安的信息。朝廷採取守邊的策略,對化外之民,也想用仁義去感化他們,而不用武力去鎮壓,等待他們自己來歸附。但在太平時期,我卻嘆息歲晚難歸、年華空逝。邊境平靜了,暫且盡情歡樂,不要吝惜金樽裏的美酒,頻頻暢飲吧。

註釋:

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黃雲衰草。漢馬嘶風,邊鴻叫月,隴(lǒng)上鐵衣寒早。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須報。塞垣樂,盡櫜(gāo)鞬(jiàn)錦領,山西年少。

喜遷鶯:詞牌名,又名《鶴沖天》、《萬年枝》、《春光好》等。紫塞:長城邊塞。故壘:邊塞的舊營壘。漢馬:指宋朝邊防軍的戰馬。鐵衣:鐵甲。橐楗:橐,袋子;楗,馬上盛弓的器具,這裏引申爲收藏。山西:指華山或太行山以西的地區。

談笑。刁斗靜,烽火一把,時送平安耗。聖主憂邊,威懷遐(xiá)遠,驕虜(lǔ)尚寬天討。歲華向晚愁思,誰念玉關人老?太平也,且歡娛,莫惜金樽頻倒。

刁斗:一種銅質軍中用具,有柄;白天用來燒飯,夜間擊以巡更。平安耗:報平安的消息;耗,消息、音信。聖主:此處指宋仁宗趙禎。歲華:時光,年華。

賞析

這篇詞詞人從塞上秋來的異樣風光入筆,展開對邊防軍旅生活的鋪陳,表現了將士們立功報國、以苦爲樂的精神,同時也是渴望保家衛國卻無用武之地的自我寬慰,使得讀者產生深刻的印象。

上片描寫的是北方邊塞深秋景象。首言“霜天秋曉”,時令已屆“白露爲霜”的深秋,天剛拂曉。一個“正”字,領起景物環境的描繪。“紫塞故壘,黃雲衰草”,景物對舉,色彩斑爛。表明詞人立足之處已是邊防關塞,景物蕭瑟蒼茫。接着用工整的對句,由環境景物描繪,進入軍旅生活的鋪陳。“漢馬嘶風,邊鴻叫月。”宋朝邊防軍的駿馬正迎着凜冽西風呼嘯,是對戰鬥的嚮往;南歸的鴻雁,在邊庭拂曉時的月下飛鳴,給蒼茫邊塞增添了幾分悽清。作爲身先士卒的`統帥,詞人身上的鐵甲奈不得隴上早寒,故稱“隴上鐵衣寒早。”“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須報”。兩句通過悲壯的軍樂軍歌,揭示了邊防將士的心理。在“朕即國家”的當時社會,人們視君王與國家爲一體,一個“盡”字,突現報效君國爲國戍邊是全軍上下的心願。正由於以身許國,萬衆一心,儘管置身早秋的異域,歷盡邊地的艱辛,人人都能以戍邊爲樂。“塞垣樂”三字,洋溢着戰鬥樂觀情緒。一字千鈞。“盡櫜鞬錦領”句,描寫將士們的裝束。又一“盡”字,既見所有將士的颯爽英姿,又見全軍上下的嚴明風紀。“山西年少”四字,點明這英勇的行伍,是由華山以西的少年組成,收束上片。

下片描寫詞人渴望保家衛國以及無法消遣的愁思。用“談笑”二字,承接“山西年少”,進一步展現以“塞垣”爲“樂”的英雄羣象。“刁斗盡”,意味着夜盡天明以照應篇首。“烽火一把,時送平安耗”,既表明敵情及對敵情的警惕、戒備,又表明邊防線上沒有戰爭衝突。“聖主憂邊,威懷遐遠,驕寇尚寬天討”。憂慮邊患,威震邊庭,懷柔遠方,這是對“聖主”神宗趙頊的歌頌。“驕寇尚寬天討”句,既是邊防沒有戰事的原因,又爲詞人那老卻英雄的愁思伏筆。將士渴望報國立功,聖主對“驕寇”卻“尚寬天討”,在這一對矛盾面前,身先士卒的詞人,倍覺無有用武之地,故有“歲華向晚”時的“愁思”和“誰念玉關人老”的嗟嘆。語辭婉轉,含義深沉,是全詞眼目所在。這幾句,是詞人的自我寬慰。“太平也,且歡娛,莫惜金樽頻倒”。意謂趁着邊庭沒有戰事,姑且爲歡作樂,用“金樽頻倒”來澆灌“歲華向晚”的愁思,享受玉關閒置的太平歲月。

全詞突出表現戍邊將士立功報國的共同心願與以苦爲樂的戰鬥精神,傾訴了帥駐邊關唯恐時光空過、老卻英雄的憂愁。景物描繪有聲有色,形象刻畫神采飛揚。言詞流利婉轉,風格含蓄深沉。詞人通過這首詞暗諷邊防政策的不力又謳歌盛世的太平、渴望早立邊功又不安久戍,耐人尋味。十分鮮明表現出詞人不願閒置邊地的心思和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