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鶯·曉月墜原文及賞析

原文:

喜遷鶯·曉月墜原文及賞析

曉月墜,宿雲微,無語枕頻欹。夢迴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啼鶯散,餘花亂,寂寞畫堂深院。片紅休埽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譯文:

拂曉的月亮墜下藍天,夜空雲霧已經微淡,默默無語倚在枕上。夢醒仍戀芳草綿綿,雁聲消失遙遠天邊。

啼曉的黃鶯散,零落的飛花亂,只留下寂寞畫堂深深院。任落紅遍地休掃它,留待跳舞人回當地毯。

註釋

喜遷鶯:詞牌名。

墜:落下。

微:疏淡。

欹(qī):斜倚。

餘(yú)花:餘即餘,殘花。

埽(sào):掃去。

盡從伊:這裏指全由落花,任憑它飄落一地。

賞析

李煜爲南唐末代國君,雖不通爲政之道,卻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詞皆妙,尤以詞的成就。此詞抒發春天的思念之情,寫得悠然深遠、餘味無窮。上片“夢迴”二字交待詞人情感之引起,下片借場景繼續抒寫思念之情。這首詞是其軟禁生涯的泣血之作。

詞的上片寫徹夜夢思的情狀與伊人消息沉沉。這洶涌而來的思念,大抵是多日以來早在心理埋好伏線,以至於入夢時,李煜也捨不得將其丟擲一旁,多情傷別,夢寐縈懷,然而夢中究竟有多少字,他隻字未提。“曉月墜,宿雲微”,這兩句對偶,描寫曉月西沉,暮雲漸上,一片祥和之色與夢迴後的惆悵。這種氣氛使得詞人便更加思念遠方的人,不知不覺魂歸夢中,情思悠悠,伊人之芳香瀰漫在詞人整個心中,在夢鄉里,只見雁影在蒼宇之間漸飛漸遠,卻沒有帶來任何音信,詞人因此傷感。而《清平樂》中“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更與“雁聲稀”、“芳草”相印證,意趣更加明晰。這兩句,擴大了空間,增強了離恨,心情尤覺不寧,所以只得頻頻欹枕,默默無言。上片墜月餘輝、微雲抹岫與夢裏殘痕、天邊芳草暗相融洽,使人感到曲折深邃,縹緲汪洋。

下片描寫冷靜堂院與詞人的寂寞與傷感。“啼鶯散,餘花亂。”鶯散花落,春天也即將逝去;雁聲稀少,啼鶯也紛紛振翅而去,似有別處風光更加迷人,總會比這殘花亂舞的寂寞畫堂增添幾分生氣。“片紅休埽盡從伊,留待舞人歸”詞人不掃落花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要留給歡愛的.人看看,好花到了這個地步十分可惜,來引起她的警惕;第二是要讓歡愛的人明白,惜花之人對此又是多麼難堪,來引起她的憐惜。總之,希望從這裏來感動她。秋色已盡,想必伊人也要趕快歸來,以後不再遠離,道來簡單,意味卻是深長,因爲這正是大周后去世後的第一個春天,李煜是獨自度過。在這寂靜之中,陪伴詞人的只有寂寞,只能憑空懷念當年一幕令人心旌神搖的風景。可惜李煜自己格外清楚,他思念的大周后,是不會再回來了,將逝的春景、已經逝去的美人,終究只是一場夢,無法挽回。陸淞《瑞鶴仙》詞中有這麼一段:“陽臺路迥(一作‘遠’),雲夢雨,便無準。待歸來,先指花梢教看,欲把心期細問,問因循過了青春,怎生意穩?”說的很透闢,這兩者雖懷念對象不同,表達男女間的心情,正可互相印證。

這首詞在“曉月”“宿雲”“芳草“雁”“鶯”“花”“片紅”等密麗意象中,融入詞人的“閨閣”之思,將寂寞深情表現的傷感而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