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1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場電影,電影名叫——《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日記體影片,非常積極向上,講述了一個位於法國的一個教養院裏的故事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因爲要參加母親的葬禮回到了他的故鄉——法國。一天晚上,他的好友貝比諾來到他家,給了他一本陳舊的日記:這是他們的老師馬修寫的日記。看着老師的日記,皮埃爾的記憶又重現在了他的眼前。

1949年,馬修因受不到重用,來到了法國的一所教養院。這裏的學生都很不聽話,不是犯過罪就是非常難纏。當他發現院長先生使用體罰來懲罰煩了錯的學生,他開始討厭起了院長。他爲了不讓學生們受到體罰,學生做了惡作劇傷害了一個人的眼睛,他只讓他照顧那個人,沒有讓他受到懲罰,

當他發現這個教養院沒有音樂的時,就在自己的班裏創辦了合唱團,他希望用這個方法來管教學生,很管用。但是,天公不作美,院長髮現了他們,於是,馬修被趕走了。但是馬修走得時候,孩子們不能來送別,但是,他們用紙飛機來跟老師說再見,而且,他還帶走了貝比諾。

這個影片很感人,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之後,報答父母,報答老師,報答祖國。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2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可以使人獲得無窮的知識。得到一本好書,就如同得到了聖水的灌溉,得到了陽光的照耀,得到了空氣的滋養。書,是多麼重要啊!

我最喜歡的作家就是楊紅櫻阿姨了,她寫的書啊,特別特別的好,每一次翻開,我都能收穫不同的知識和驚喜。我之所以喜歡楊紅櫻阿姨,是因爲她寫的文章充滿了“孩子氣”。幾天前,我還讀了一本非常精彩的書,那就是《放牛班的春天》。

書中主要講述了一個有着高挑個子的女老師帶領着二十幾個清一色的男孩子在湖畔邊歌唱,並擁有了很多粉絲,還在音樂比賽中一舉奪冠,拿了屬於第一名的光榮與榮耀。

我覺得,這第一名非他們莫屬了——在光榮的背後,他們又付出了多大的辛苦啊!

這本書給我影響最深的不是那三個淘氣包,而是那位女老師。

她,有着一顆童心。面對主任的懷疑,沒有放棄,沒有沮喪。反而還買來了一個大蛋糕慶祝,還讓男孩子們在玩耍中盡力了磨難,長大了,也成熟了。

男孩子們知道了,在一個團隊中,最爲重要的是團隊合作精神,大家就是一個集體,是一個大家庭,有你,有我,有他。大家互相幫助,不僅讓這個家充滿了溫馨與和諧,還讓社會多了一份愛,讓世界更爲美好。

這,也是我的感受。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3

我在看完這部電影后,才知道,其實這電影名字裏的“放牛”不是真正的放牛,而是這一幫少年,他們性格,脾氣和短而不能短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指一種希望,一種"重新”之意,是在生機勃勃後的一種象徵。

故事發生在法國小鎮的一個郊外,有着這樣一所學校,叫作“池塘之底”。它是一個充滿嚴格制度管教的學校,而在這裏被校長嚴格管教的孩子並沒有變得善良乖巧,而是變本加厲,總是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然而就在這一幫孩子裏的心靈中,其實也有一種夢想悄然昇華,懷着這種天具爛漫的夢,他們遇見了可以改變他們命運的人,他就是——馬修。

電影中的校長,只會用暴力來懲罰孩子們的不足,而馬修老師不一樣,別的同學拿他的工作包扔來扔去,他也沒有生氣。他很愛心這些學生,卻也不是一直偏袒他們,孩子們在馬修老師呵護下,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春天”。

在學習的路途上,老師的作用非常大。一位好老師,用鼓勵的語言就可以引導孩子們走上正確的路線。馬修老師他好似一個牧人,那些孩子就像走丟的小牛們,老師用光照耀前方,帶他們慢慢走進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4

星期五下午,陳老師讓我們看了一步教育意義重大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這部電影,我的人生就像上了一課。

故事情節十分感人:一個名叫馬修的老師,他沒有發展才華的機會,最終來到一個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因爲這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發現學校的校長都是用暴力來鎮壓這幫學生,是這些孩子的心靈受到了摧殘,使他們變本加厲。馬修用音樂打開了他們的心扉。

故事裏面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人物——莫翰奇。他有一張天使的面孔,卻有一肚子的魔鬼心腸。馬修老師發現他的音樂天賦極高。循循善誘馬修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特把莫翰奇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成功的塑造了他的一生。

音樂它進化了罪惡的心,喚醒了沉睡的善良。音樂它打開了孩子們心扉,讓他們去體驗生活的美。音樂它優美的音符,完成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或許音樂真的可以去改變一切。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5

我們小組今天看了一部令人感動的電影,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影片描述的是石池學校裏發生的事。學生都是些教育不化的人,但在馬圖老師的引導教誨下走上了成功的道路。電影裏的一些人物讓我很感動。

有一個名叫莫朗的男生,他以前是一個很壞的.小孩,但是經過馬圖老師的發現,找到了他的長處,就是對音樂的天賦。於是他不斷地向音樂的殿堂進軍,最後長大成了有名的指揮家。

馬圖老師是個教育成功的人,因爲他懂得教育的方法,對待不同特點的學生,他會採取不同的方式教學,而且對落後的學生也不放棄。在他的教學過程中,馬圖老師和他的學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當他離開時,學生們都在小紙片上寫了一些感謝老師的話,折成飛機從樓上放飛下來給老師送行。

我想他們的夢想也會隨着這些紙飛機展翅高飛!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6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在一所寄宿學校裏,有一堆淘氣的學生,他們喜歡搞惡作劇,可自從馬修老師來了以後,用音樂感化了他們,讓他們懂得了信任和感激。在這羣孩子中,有一個叫皮埃爾的男孩,以前因爲喜歡偷竊、屢次逃學,可後來馬修老師發現他有音樂天賦,所以讓他去里昂音樂學院上學,使他成爲了法國有名的音樂指揮家。

馬修老師真偉大呀,他用音樂感化了孩子們,還讓皮埃爾成爲了著名的引語指揮家,這也讓我想起了我的一個故事。

一次,學校裏組織合唱團,因爲喜歡音樂,我毫不猶豫地參加了。在這裏,我們學了很多歌:《公民道德歌》《媽媽格桑拉》……在這些歌曲裏,我最喜歡的就是《媽媽格桑拉》。這首歌不僅歌詞優美,而且還是在母親節送給媽媽的好禮物。這首歌我們還在六一兒童節裏演唱,我是擔任領唱的,我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好。

在合唱團裏,我不僅學會了好聽的歌,還懂得了作爲一名公民要遵守的社會公德,感受到了音樂藝術的美好,更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讓我感受到了音樂的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7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與愛有關的電影,他講述了一個用愛與音樂感化孩子們的教師的故事,看完使我久久不能釋懷。

電影講述了一位名爲馬修的老師到一個名爲“池塘之底”的學校擔任學監。這所學校由殘忍的校長,冷酷的老師以及無法無天的孩子們構成。他熱愛音樂創作,讓孩子們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感化孩子們,脫去了束縛孩子們渴望自由的心靈的枷鎖,使他們的的人生髮生了巨大的變化。

電影中的馬修以愛作剪,修建着孩子們凌亂不堪的心靈,以仁愛之心對待孩子們。最後當馬修被辭退後,孩子們拋下來的紙飛機上,寫滿了感激與祝福;一雙雙揮動的手,展現了濃濃的愛與不捨。當馬修看到這一切是,他露出溫暖幸福的笑容。

這部電影展現了愛的力量。愛能使枯木甦醒,能使鮮花盛開。愛是這世間最偉大的情感。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我認爲,教師們也應該向馬修學習,以愛爲養料,栽培園中的花朵們。愛能感化一切,一切。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8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第二次大戰之後的法國,一位名叫克蒙特馬修的教師用音樂開掘了被大人們遺棄的孩子們童年的樂趣和童年的人生價值的故事。老師馬修用他的愛,他的無私,他的包容,他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幫助這些在別人眼裏無藥可救的問題少年。他用音樂去引導這些迷途的孩子,激發他們積極和熱情的生活態度。把音樂的作用和魅力發揮到了極致!

電影的最後一個場景很是讓人感動,校長不讓孩子們去送馬修,馬修一個人走了,顯得好孤獨。而從天上飄下來一架架紙飛機,裏面是孩子們的祝福和簽名。馬修擡頭一看,窗口全是孩子們的手在向馬修告別。因爲圍牆太高,所以只好伸手做最後的告別。馬修在音樂和孩子們的祝福聲中昂首挺胸、微笑上路。那一刻,畫面美到極至,音樂美到極至,人感動到極至……電影中的歌曲是尚巴堤莫里耶(Jean—Baptiste Maunier)爲首的聖馬克教堂兒童唱詩班完成,影片中溫暖感人的交響樂曲搭配着唱詩班天籟般的合唱,孩子們的歌聲和純潔的音色猶如來自天堂的聲音。

一個愛與音樂交織的故事,一把找回遺忘記憶的鑰匙,一個勇敢追求夢想的翅膀。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9

春天,春暖花開、草長鶯飛、萬物復甦,充滿希望的季節。

春天,一年之計在於春,孩子們成長的季節,人生的開端。

放牛班的孩子們沒有春天,他們的生活中是謊言,是欺騙,是叛逆,是懲罰,是否定,是沒有希望的掙扎——還好有時生活不會完全關閉它的大門,他們有了迎接春天的機遇,放牛班的孩子們迎來了他們的希望——馬修老師,放牛班開始有了春天!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已經成爲世界著名指揮家的皮埃爾重回法國故地,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啓蒙老師馬修的陳舊的日記,通過皮埃爾的回憶,爲我們呈現了一羣被否定的孩子在馬修老師的影響下,如何走向真正的生活的故事。影片結束,我作爲一名教師,一名擔任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者,對馬修這位代課老師產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從他的身上,感悟到了許多,梳理自己的思緒,抒發一下對《放牛班的春天》的感悟。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10

今天下午的電影課我們看了一場電影,電影的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這個電影講的是:從前有個學校,裏面有個班,叫“放牛班”,這個班學習、文明禮儀、素質都很差,許多老師都不願意教這個班。後來,有一位老師願意教這個班,並且還發現這個班有唱歌天賦,由於校長不允需在學校辦合唱團,所以這位老師偷偷的辦了合唱團,並且學生越唱越好。但是,被校長髮現了!校長把這位老師趕出了學校。正要在上車時,一個小男孩跑過來,請求這位老師把他帶走,這位老師怕學校發他,所以不同意。後來,小男孩一張乞求的臉,一雙請求的眼睛看着這位老師,老師終於同意了,把小男孩抱上了車!

這位老師雖然離開學校,但是,學生和這位老師都找到了以後的路!

看了這部電影我學到了:每一人都可以對社會有用,只要給每一人一種真正、優良的教育,就像一根弦需要撥動才能發出美妙的聲音!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11

在星期五的下午第二節課,是我們最最期待的電影課啦~大家走進音樂廳時,電影已經開始了。

雖然前面沒看到,但我以前看過這本書。電影的主要內容是:1948年當克萊蒙——一位失業的音樂教師,在一所寄宿學校找了一份工作,他就像進入了地獄一般。他對匆忙逃走的原任學監的經歷感到驚訝,又聽說了可憐孩子穆同從樓頂上倒下去摔死了,又親眼目睹了學校各項嚴厲的懲罰手段,校長的殘忍,其他老師的冷酷,孩子們無法無天及可憐無助,讓他產生了一種改變學校的管教像警察對待犯人一樣對待孩子們的衝動。他在樂譜上寫下了專門爲孩子們譜寫的樂曲,他用純淨的音樂換回了教師們冰冷已久的心,解脫了困擾孩子們身心的鎖鏈,撫平了他們易受傷的心。聖潔而純淨的音樂不但淨化了孩子們的心靈,對他們今後的人生道路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看完電影后,我發現:仁愛、友善、寬容的極致是讓所有同學眼中充滿喜悅的淚水。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12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老師很喜歡合唱,他就來到一所寄宿學校。

這所學校的校長很兇,也很濫用體罰。學生一做不好什麼,他就讓學生關禁閉、擦地板,甚至是舔腳趾。這位老師看到了,就到了他的教室。剛開始,學生們都喜歡惡作劇,比如在人體骨骼上讓它叼支菸,在他的鞋底上塗上玻璃膠……

有一次,他進宿舍的時候,聽見學生們在唱侮辱他的歌。但是,他並沒有生氣,而是耐心的教他們。最後,老師找到了他們的愛好,他叫學生們唱一句歌,二分出他們的高、中、低聲部。

從此,他們班成立了一個合唱團。

不過好景不長,他們班轉來了一個很不好的學生,他嗜酒,抽菸,打算教壞老師的學生。不過老師沒有受干擾,反而發現了一個唱歌的天才。

幾個月後,一羣聽課的女教師來到了學校。聽到了他們的表演,覺得棒極了。

最後,老師與校長髮生了糾紛,說不應該用提發來教育學生。他們吵了起來,最後,校長打算解僱他。他的學生們爲他唱了最後一次歌,然後,他就離開了這所學校。

最後,校長辭職了。因爲他濫用體罰。

我看完了這部電影,覺得:只要自己做自己的事,就會等到希望,雖然善人有時會倒黴,但結局總是善良的人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