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溶液導入教學設計(通用8篇)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九年級化學溶液導入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九年級化學溶液導入教學設計(通用8篇)

九年級化學溶液導入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2.初步瞭解溶液的重要應用。

3.能識別常見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

4.知道乳濁液及乳化現象。

5.探究溶解性的影響因素。

6.激發探究興趣,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1.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2.溶解性影響因素的探究。

[教學難點]

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與乳化的區別。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

[教學用品] 實驗儀器、藥品、用品,教學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由溶液章圖切入課題,引入新課(板書:課題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二、探究活動1(探究溶液的形成過程)

1.學生實驗:向實驗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燒杯中,加入一藥匙蔗糖或食鹽,用玻璃棒攪拌(教師巡迴指導)。

2.師生活動1(建立溶液的概念):

(1)學生描述實驗現象。

(2)引導學生分析兩種物質“消失”的原因。

(3)幫助學生分析(體驗)溶液的特徵。

(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

(5)學生設計實驗,證明“幾種物質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裏,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師生活動2(建立溶質、溶劑的概念):

(1)溶質:被溶解的物質。

(2)溶劑:能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

(3)總結出溶質、溶劑三者之間的關係

(板書:1.溶質+溶劑 溶液)。

4.師生活動3(填寫表格,讓學生掌握溶質溶劑判斷的一般方法):溶液 溶質(溶解前的狀態) 溶劑(狀態)

硫酸銅溶液 硫酸銅(固體) 水

碘酒 碘(固體) 酒精

稀硫酸 硫 酸(液體) 水

稀鹽酸 氯化氫(氣體) 水

5.師生活動4:

引導學生髮現——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常見的溶劑;兩種液

體(不包括水在內)互溶時,將量多作爲溶劑,量少的作爲溶質。

三、探究活動2(探究溶解的影響因素)

1.學生實驗:在1、2、3號試管中做三個小實驗——將1-2粒碘、高錳酸鉀、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水中。

2.學生彙報實驗結果。

3.師生活動1:引導學生對比自己所做的三個實驗,總結得出——不同溶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情況不同。

4.教師實驗:將1-2粒碘、高錳酸鉀、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汽油中。

5.師生活動2:對比學生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媒體)。

溶質 溶劑 溶解情況

碘 水 碘難溶於水

碘 汽油 碘溶於汽油

高錳酸鉀 水 高錳酸鉀溶於水

高錳酸鉀 汽油 高錳酸鉀難溶於汽油

植物油 水 植物油難溶於水

植物油 汽油 植物油能溶於汽油

總結得出——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情況不同。

[板書:影響溶解的因素:溶質、溶劑等]

四、探究活動3(酒精能否溶於水?)

1.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回答。

2.要求學生在所做過的三個實驗的基礎上,設計實驗驗證。

3.學生交流設計方案。

4.學生實驗(在實驗前提醒學生:滴加酒精的過程中不要振盪,滴加結束後振盪;要留心觀察振盪前後的現象)。

5.教師總結:如果作進一步的研究,我們還會發現酒精和水這兩種物質能以任意比互溶。

五、探究活動4(乳濁液及乳化現象)

1.學生實驗:觀察3號試管中的液體振盪前、振盪後、靜置後的現象。

2.學生實驗:向3號試管中滴加2-3滴洗滌劑,按照振盪前、振盪後,靜置後的順序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3.比較渾濁液體1和渾濁液體2(媒體)。

4.建立乳濁液的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體裏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濁液。[板書:

3.乳濁液]

5.學生實驗:比較滴加了洗滌劑和未加洗滌劑的兩支試管的乾淨程度。

6.分析洗滌劑的去污原理:

九年級化學溶液導入教學設計 篇2

一、學習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溶質、溶劑、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

2、理解溶液的概念。

3、能夠根據溶液的特徵判別溶液和濁液。

(二)過程和方法

1、進一步學習對比實驗的方法。

2、在探究實驗中學習爲提高效率合理分工。

3、練習在實驗目的的指導下分析實驗現象。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感受生活中的化學,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在小組討論與探究實驗中體會交流與合作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學習對象分析

國中三年級學生,經過之前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掌握了一定的化學學習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總結歸納能力,但是對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可能還是會有困難。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課題一的內容,本單元的內容是國中化學“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國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爲學生的終生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是國中學生進行探究的基礎和結果,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而且本單元基本概念比較集中,這些概念是國中化學中最核心的一些念,所以,本單元的內容對於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後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一課題是關於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識,是學習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的基礎。這一課題包括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等。在前面的八個單元中學習過的很多反應都是在溶液中進行的,學生接觸到的很多試劑就是溶液,在後面酸、鹼、鹽的的教學中絕大多數反應又將涉及到溶液,因此在此之前幫助學生在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的基礎上集中和系統地學習有關溶液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1、重點: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質、溶劑三者間的關係

2、難點:從微觀角度解釋溶液的形成過程

3、關鍵:溶液的特徵

五、教學資源與環境

近年來,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並且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極大的豐富了教與學的手段,使學習的觀念、方法得到了更新,學習的效果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化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學習中引入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更好地豐富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習的興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師利用幻燈片、圖片、網上相關資料等資源,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通過課前調查,略讀,詳讀,課堂討論,分組討論,資料查詢,課後交流等活動方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教師利用PowerPoint製作課件,從網絡上下載圖片及資料;

2)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討論,課後通過網絡查詢整理交流,更加深入的瞭解所學的知識。

六、問題情境創設

由生活中的實例引入,如自來水、食鹽水、蔗糖水、油、牛奶,還有各種飲料等等。

大家能不能把這些物質分下類呢?並說明分類的理由。

七、教學活動過程

(一)由生活實例引入新課

教師講解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許多液體物質,如自來水、食鹽水、蔗糖水、油、牛奶,還有各種飲料等等。

大家能不能把這些物質分下類呢?並說明分類的理由。

(教師提問)大家所分的液體類型都具有哪些共同特徵呢?

(二)進入新課

(教師講解)針對我們剛纔所做的分類,現在進行實驗,看看我們的分類是否正確?每個小組都有實現放好的實驗藥品,大家自己動手,觀察它們有什麼共同點,並記錄下來。

(學生活動)

(小結)教師用圖表的形式展示溶液與濁液的部分PowerPoint課件。

(說明)逐一出現混合物種類,總結出溶液、濁液的特徵。教師具體講述溶液定義的PowerPoint課件。

(教師提出問題)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混合在一起形成溶液,那麼物質之間有沒有進一步的分類呢?

(教師反饋)組成溶液的物質有溶質和溶劑之分,那麼什麼樣的物質是溶質?什麼樣的物質是溶劑呢?

(學生討論)

(教師解釋)出示帶有溶質、溶劑解釋的PowerPoint課件。

(教師講解)大家瞭解溶液溶液以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濁液。同學們已經能夠根據前面總結的特點清晰地知道濁液的定義,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分散到另一物質裏,除了可以形成溶液外,還可能形成懸濁液、乳濁液和膠體。情同學們認真閱讀教材賬務定義及其特點。

(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講解)出事說明三種混合性質PowerPoint課件

(教師總結)

九年級化學溶液導入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認識溶解現象,從微觀的角度瞭解溶液形成的兩種變化過程和吸熱、放熱現象。

⑵、知道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及其關係,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溶劑。

⑶、瞭解乳濁液的形成,知道幾種常見的乳化現象,並能簡單地區分“溶液”和“乳濁液”、“溶解”和“乳化”現象。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實驗介紹和思考,學會對實驗進行簡單的描述,並進行簡單的分析。

⑵、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化學與生活、生產的緊密聯繫,認識到化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及其關係。

教學難點:

從微觀角度認識溶解現象及其和“乳化”的區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思路: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敘述】同學們喝過糖水嗎?嘗過鹽水嗎?他們有什麼味道?爲什麼他們和清水的味道不一樣呢?因爲糖水和鹽水中溶解了糖和鹽。今天我們來學習“溶液的形成”。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溶液的形成

活動一:認識生活中糖水的形成

【回憶思考】生活中大家都喝過糖水,糖水是怎麼形成的?你能從微觀的角度來分析這個過程嗎?

【總結交流】師生共同總結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並分析三者之間的關係。(結合教材中的實驗,教師可以簡單的介紹這些實驗。)

活動二:瞭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

【討論交流】生活、生產中你見過哪些有關溶液的用途?(化學實驗中在溶液中反應可以加快反應;植物的無土栽培技術;醫療過程中的注射現象;魚池中的魚較多時用噴泉的形式增加含氧量等。)

2、乳濁液的形成

活動三:認識生活中乳化現象

【討論交流】結合教材中的實驗,回憶生活中使用洗滌劑的過程,討論乳濁液的形成和乳化現象。

【總結交流】共同總結乳濁液的概念,瞭解生活中的乳化現象。(用洗滌劑清洗油污)

活動四:區分“溶液”和“乳濁液”、“溶解”和“乳化”現象

【討論交流】根據教材的介紹和自己的理解,討論“溶液”和“乳濁液”、“溶解”和“乳化”有什麼區別?

【師生總結】“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的分子或離子擴散到另一種物質的分子當中所形成的混合物,而“乳濁液”則是一種液體被分散成無數細小的液滴並不聚成較大的油珠而存在於水中所形成的一種混合物。“溶解”與“乳化”是一種過程,具體區別如上。

3、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

活動五:探究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

【實驗設計】學生根據教材第30頁“活動與探究”內容,設計實驗。

【閱讀教材】學生閱讀教材中第31頁的內容,瞭解溶解過程中的“擴散”和“水合”過程。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思考練習】完成教材第33頁中的“習題”內容:第1、2、3、5題。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總結反思】學完本節課,我們知識了哪些內容?

【拓展資料】教材第31頁的“資料”內容。

五、佈置作業

1、教材第33頁“習題”第4題。

2、教材第32頁的“家庭小實驗”。

九年級化學溶液導入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用pH來表示溶液的酸鹼性

2.瞭解pH與溶液酸鹼性強弱的關係

3.掌握用pH試紙來測定溶液的酸鹼度的方法

4.瞭解溶液酸鹼性與生命活動的關係

重點

與溶液酸鹼性的關係

2.用pH廣泛試紙測定溶液酸鹼度

難點

與溶液酸鹼性的關係

2.用pH廣泛試紙測定溶液酸鹼度

教學準備

一、自主預學

學生完成自主預學的內容,學生自主交流,預學成果,教師適當點評

二、合作探學

(二)溶液酸鹼性強弱程度

1.溶液酸鹼度的表示(pH)

(1)溶液的pH與溶液酸鹼性的關係

pH=7溶液呈性,例如蒸餾水、食鹽水、蔗糖水等

pH<7溶液呈性,例如等

pH>7溶液呈性,例如等

(2)溶液pH大小與酸鹼度的關係

①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當酸性溶液被稀釋時,溶液的酸性變,pH變。

②pH>7溶液呈鹼性;pH越大,鹼性越,當鹼性溶液被水稀釋時,溶液的鹼性變,pH變。中性溶液呢?

③試畫出酸性溶液(或鹼性溶液)用水稀釋後pH變化示意圖。

試紙的使用方法

測定溶液酸鹼度的最簡便方法是,用pH試紙檢測溶液pH時,用蘸取待測溶液滴在pH試紙上,待試紙顏色穩定後,把試紙呈現的顏色與對照,就可確定溶液的酸鹼度。

活動探究:

請用pH試紙檢測一些液體的pH,記錄檢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3.5%的鹽酸

檸檬汁

食醋

正常雨水

蒸餾水

海水

肥皂水

洗滌劑

4%的氫氧化鈉溶液

pH

討論:

①測定溶液的pH前,試紙不能,也不能將試紙中沾起溶液。

②用pH試紙測定的pH應爲整數(0~14),不能是小數。

③某同學用pH試紙測定某未知溶液時,先用蒸餾水將試紙潤溼,則他測定的pH與原來的pH相比。

A.偏大B.偏小C.不變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三)溶液酸鹼性與生命活動的關係

1.生命活動與pH(閱讀教材P.183表7-1並完成下表)

健康人體液pH必須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人體中幾種重要體液的'正常pH

2.植物的生長與pH

大多數農作物適宜在接近中性(pH之間)的土壤中生長,酸性太強,(pH4)或鹼性太強(pH8)的土壤都不適宜作物的生長。

3.酸雨的形成

正常雨水中因溶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略顯性,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爲。當空氣受硫的氧化物(如SO2)氮的氧化物(如NO2)污染時雨水的酸性增強,人們通常把pH5.6的降水稱爲酸雨。酸雨的危害有(至少寫三點):。

三、點撥導學

1.溶液的酸鹼性與酸鹼度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2.測定溶液酸鹼性的方法有哪些?

3.測定溶液酸鹼度的最簡便方法是什麼?如何操作?

4.溶液的酸鹼性與生命活動有什麼關係?

四、檢測練學十分鐘,當堂反饋

五、課後訓練

九年級化學溶液導入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⒈知道溶液是由溶質、溶劑兩部分組成

2.知道水是最常用的溶劑、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3.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定義

4.初步學會有關溶質質量分數概念的簡單計算

⒌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自學、實驗等能力。

二、重點、難點:

⒈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定義

2.初步學會有關溶質質量分數概念的簡單計算

三、課前準備:

⒈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簡析:

先結合媒體展示,講解引入本節主要內容的教與學。本節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溶液組成的成分,我要求學生課前認真預習並完成書本P158“交流與討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第二部分主要介紹了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其中我給“活動與探究”的設計要求爲:二人一組,每組只做一個實驗,再組與組討論交流,自然地引出溶質的質量分數概念和計算式。接着採用學生閱讀和老師歸納強調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初步學會有關溶質質量分數概念的簡單計算,最後聯繫實際,設計一道與無土栽培知識相關的題培養學生實際應運能力。有關溶液稀釋問題的簡單計算和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配製方法等安排在下堂課繼續探討學習。

⒉多媒體課件

3.儀器:燒杯、玻璃棒、藥匙、天平、量筒。藥品:蔗糖

四、教學過程

【導入】通過上一節內容的學習,相信大家對溶液的認識還是記憶猶新的。

【媒體展示】複習:溶液是一種、的物。

【導入】溶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都有很大的用途

集體口答

複習鞏固,引入新課

常識性介紹工農業生產和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溶液

【媒體展示】動畫:藍色的硫酸銅溶液與無色的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生成藍色沉澱

【講解】實驗室和工業生產中的許多化學反應都是在溶液中進行的

【媒體展示】圖片:噴灑農藥

【講解】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等的使用也離不開溶液

【媒體展示】圖片:病人輸液

【講解】水溶液更與空氣一樣,對於生命活動是必不可少的。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都是通過溶液輸送到肌體的各個部位的。

【引入】既然溶液如此重要,我們就有必要去了解更多有關溶液的知識

觀察思考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溶液的組成的認識

【板書】§6-2溶液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組成

【提問】溶液有哪兩部分組成?

【媒體展示】動畫:品紅溶液的形成

結合媒體展示對溶質和溶劑的概念進行闡明

【講解】先結合書本“高錳酸鉀溶液的形成”加深對溶質和溶劑概念的認識。

【板書】結論:m(溶液)=m(溶質)+m(溶劑)

【提問】書本P158“交流與討論”說出你知道的日常生活中溶液的組成的例子

【媒體展示】溶液組成的典型舉例

溶液溶質溶劑酒精溶液酒精(液)水糖水蔗糖(固)水鹽酸氯化氫(氣)水植物油的汽油溶液植物油(液)汽油X的Y溶液XY

【提問】由此看來:

1、溶質原來的狀態是什麼?

【小結】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也可以是氣體

【提問】2、什麼是最常用的溶劑?

【小結】水是最常用的,酒精、汽油也是常見的溶劑

【引入】在實際的應用中,光知道溶液由哪兩部分組成是不夠的,很多時候還需要知道溶液中各成分間的質量關係

課前預習、討論

集體回答

小組代表將預習交流結果舉手發言

觀察分析,思考後回答

觀察分析,思考後回答

培養自學能力

檢驗學生主動學習的效的果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同濃度蔗糖溶液的實驗配製

不同濃度蔗糖溶液的實驗配製

【板書】二、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

【媒體展示】

M(溶質)/gm(溶劑)/ml實驗1320實驗2550

【講解】結合媒體展示明確活動要求:

1、實驗要求:二人一組,每組只做一個實驗(教師結合以上媒體展示進行分組)

2、探究要求:組與組之間交流、討論:

①哪組配的溶液更甜?

②你能通過有關數據的比值來說明嗎?(提示:水的密度一般用1g/ml計算)

教師巡視、糾錯。(內容包括:天平調零、要放相同質量的紙、藥品要放左盤、輕拍手腕、量筒要放平、要用滴管、讀數的方法)

【提問】

①指定小組回答:哪組配溶液更甜?

②能通過有關數據的比值來說明嗎?可以的,請舉手發言(可以是溶質與溶劑的比,也可以是溶質與溶液的比)

③實驗計算的結果。邊提問邊完成媒體展示

【媒體展示】數字按橫行逐一展示

m(溶質)/gm(溶劑)/gm(溶液)/g實驗132023≈13%實驗255055≈9.1%

【引入】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譬如前面書上出現過的體積分數等)來定量表示溶液的組成,象以上探究活動中m(溶質)與m(溶液)之比,是我們在化學上最常用的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之一,叫溶質的質量分數

學生分組實驗、討論、交流

小組代表回答

小組代表舉手發言

集體口答

練習增強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活躍課堂氣氛

爲學習溶質質量分數的概念作預備

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和計算式

【板書】㈠溶質的質量分數

【媒體展示】

概念: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的比值

【板書】計算式:

【講解】溶質質量分數越大,說明溶液中溶質的相對含量越大。俗稱濃度越大。接下來我們一起通過例題來掌握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和解題格式。

思考、理解、記錄

爲學習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作預備

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概念的計算

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概念的計算

指導學生閱讀P160例題後板書強調格式

【板書】

1、有關概念的計算

例1書本P160例題

解:ω(溶質)=400g/(400g+100g)×100%=80%

答: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爲80%。

【媒體展示】圖片:作物的無土栽培圖示、花卉的無土栽培圖示

【講解】無土栽培突破了土壤、氣候條件的限制,利用營養液栽培作物。無土栽培營養液是多種化合物的水溶液。例如:

【媒體展示】

幾種作物無土栽培營養液中各溶質的質量分數表

種類肥料番茄/%茄子/%硝酸鈣晶體Ca(NO3)?4H2O3.543.54硝酸鉀晶體KNO34.047.08磷酸二氫銨晶體NH4H2PO40.771.15硫酸鎂晶體MgSO4?4H2O2.462.46

【媒體展示】

根據上表計算:爲配製適用於番茄生長的100g無土栽培營養液,需硝酸鉀晶體的質量爲多少?

(8.08g)

學生閱讀理解

記錄、熟悉解題格式

觀察、思考、分析

一名學生板演,其餘在本上練習

培養學生自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實際生活相聯繫

激發學習興趣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準確記住公式

鞏固此類型題的解題方法

本節小結

【講解】結合板書強調本節重點:本堂課的重點是知道溶液是由溶質、溶劑兩部分組成,學會簡單的舉例和判斷,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定義和初步學會進行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有關溶液稀釋問題的簡單計算和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配製方法等我們將在下堂課繼續探討學習。

回顧、記憶

加深對本節重點內容的印象

佈置作業

【媒體展示】

1、複習鞏固

2、預習書本餘下內容

積極思考,獨立完成

鞏固所學知識

五、板書設計

§6-2溶液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組成

m(溶液)=m(溶質)+m(溶劑)

二、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

㈠溶質的質量分數

1、有關概念的計算

例1書本P160例題

解:ω(溶質)=400g/(400g+100g)×100%

=80%

答: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爲80%。

九年級化學溶液導入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溶液、溶劑、溶質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

(3)探究幾種物質在水中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

(4)瞭解溶液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觀察,記 錄。分析實驗現象。

(2)學習採用對比的方法認識對相同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1)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樹立發展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認識溶液、溶質、溶劑三者的關係。

教學難點:

(1)從微觀上認識溶液。

(2)理解溶質、溶劑的辯證關係。

教學工具

教師用具:投影儀、燒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試管溶液(品紅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高錳酸鉀溶液、氯化鉀溶液)、硝酸銨固體。學生用具:儀器:小燒杯、玻璃棒、小試管 、藥匙、滴管、酒精燈、火柴、溫度計; 藥品:食鹽、蔗糖、碘、高錳酸鉀、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滌劑、洗衣粉、純鹼、硝酸銨、氫氧化鈉

教學過程

學習情境

展示五種液體:紅色(晶紅溶液),藍色(硫酸銅溶液),黃色(氯化鐵溶液),紫色(高錳酸鉀溶液),無色(氯化鉀溶液)。

[設問]看到這五種液體,你有什麼想法?

[學生髮言]如:

1.想知道這它們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們是怎麼形成的。

3.想到它們可能是不同顏料與水混合而成的。

4.它們顏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

[引入]通過大家的發言,可以看出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探究化學奧祕的願望很強。同學們都知道海水又苦又鹹,它同這五種液體一樣,都屬於溶液,學完了本節課後你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九年級化學溶液導入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知識:理解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瞭解二者的轉化;瞭解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的“濃”、“稀”的關係與區別。

能力: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想教育:通過學習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關係,對學生進行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教育。

重點難點

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

分析溶液“濃”、“稀”跟溶液飽和與不飽和兩組概念之間的關係與區別。

教學方法

綜合啓發式。

教學用具

儀器:試管、燒杯、酒精燈、試管夾、藥匙。

藥品:食鹽、硝酸鉀、氫氧化鈣。

其它:火柴、水。

教學過程

附1:課堂練習一

1.如何判斷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飽和?

2.在一定溫度下,向100克食鹽飽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鹽,充分攪拌後,溶液的質量變爲103克,此說法對否?爲什麼?

附2:課堂練習二

3.將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轉化成不飽和溶液,可採取什麼方法?

4.有一瓶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欲使其成爲飽和溶液,可採用的方法有____、____。

附3:課堂練習三

下列說法是否正確?爲什麼?

5.濃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6.在一定溫度下,食鹽的飽和溶液比其不飽和溶液濃。

附4:課堂練習答案(略)

附5:投影片設計

附6:隨堂檢測

1.__叫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__叫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2.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

A.在一定量的溶劑裏,食鹽的飽和溶液比它的不飽和溶液要濃

B.濃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20℃時的硝酸鉀飽和溶液,當溫度升高到60℃時,其它條件不變,該溶液還是飽和溶液

D.對同一溶質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要濃

3.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是 [ ]

A.非常濃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該溶質,溶質還能繼續溶解的溶液

D.增加該溶質,溶質不能繼續溶解的溶液

九年級化學溶液導入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知識目標:

⑴瞭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⑵瞭解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的“濃”“稀”關係的不同

科學素養目標:

⑴進一步學習實驗探究法,能初步體會實驗條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學會從實驗對比中得出結論

重點:

1、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的“濃”“稀”跟溶液飽和與不飽和兩組概念的關係和區別

難點:

對於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的理解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什麼是溶液?

2、澄清石灰水、稀鹽酸這兩種溶液中溶質分別是什麼?

二、新課引入

日常生活的經驗可以告訴我們,糖、食鹽易溶解在水中,但是一杯水是否能夠無限制地溶解糖或食鹽呢?

三、講授新課

分組實驗7—3

⑴觀察現象:兩支試管中,氯化鈉和硝酸鉀都有剩餘

⑵小結: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氯化鈉和硝酸鉀並不能無限制地溶解

⑶總結歸納得出: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定義

⑷提問:判斷某溫度下、某溶液是否飽的方法是

⑸在講溶液“飽和”與“不飽和”時,爲什麼一定要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呢?

實驗7—4

⑴學生觀察現象:溫度升高後,原來沒溶解的硝酸鉀又溶解了

⑵學生小結:升高溫度時,原來的飽和溶液變爲不飽和溶液

實驗7—5

⑴學生觀察現象:加水後,原來沒溶解的氯化鈉又溶解了

⑵學生小結:加水後,原來的飽和溶液變爲飽和溶液

師總結:

在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量的情況下,原來飽和溶液變爲飽和溶液,因此在講溶液飽和與不飽和時,一定要說明在“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中才有意義

二、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討論:你有幾種辦法使飽和溶液變爲不飽和溶液

小結:一般情況下,大多數物質的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存在如下關係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三、“飽和”、“不飽和”和“濃”“稀”的關係

飽和溶液一定很濃嗎?不飽和溶液一定很稀嗎?

分組實驗7—6

觀察:各10ml水,分別放入2克氯化鈉和0.1克熟石灰,則溶液較濃的是:

根據現象判斷:已經飽和的是

總結:溶液“濃”“稀”與“飽和”“不飽和”的關係

對不同溶質來說,一定溫度下,濃溶液不一定飽和,稀溶液不一定不飽和

思考:在相同溫度下,同種溶質的溶液,飽和比不飽和溶液 濃(稀)

小結: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3、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鞏固與練習

1、某氯化鉀溶液在20℃時,不能繼續溶解氯化鉀,則該溶液爲氯化鉀 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鈉能繼續溶解,則該溶液爲氯化鈉 溶液。

2、20℃時,100克水中溶解20克氯化鈉恰好飽和,則20℃時,100克水中 (填“最多”或“至少”)溶解20克NaCl,或 20℃時,完全溶解20克NaCl (填“最多”或“至少”)需要100克水。

3、一定溫度下,硝酸鉀的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 (填“濃”或“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