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國小語文課堂評價的誤區及對策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着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着教學效果。每次聽課,筆者總會爲執教者那精煉準確、富於變化、幽默風趣的評價語深深折服,爲孩子們發自內心的言辭懇切的評價語而感動。的確如此,精當的評價語、靈動的評價方式能夠爲一節課增添不少亮色。

簡析國小語文課堂評價的誤區及對策

在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已爲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關注,許多教師在“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這一新理念的倡導下,對學生採取了讚賞、肯定等富有激勵性的積極評價,乍一看似乎很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體現了以人爲本的課標理念,但就當時的課堂教學實際情景仔細推敲,筆者認爲有許多不合理之處,許多做法是對《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評價的一種誤解,亟待指正。

  教師評價方式的誤區及對策

  誤區1:“大派送”式評價。

或許是出於對學生髮言的尊重,或許是爲了體現教師的人性關懷,每當學生答對了問題,我們的老師都慷慨拿出了賞識教育的法寶,一味地爲學生叫好。誠然,學生確實需要沐浴賞識的雨露,一位偉人也說過“人是要被欣賞和信任的”。但是,物極必反,凡事過了頭就未必好。試想,那些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的稱讚,有誰會珍惜呢?曾記得一位語文教師在執教《秋天的雨》時提了一個簡單的問題:“現在我們這兒是什麼季節?”(當時是秋天),並指名學生回答,該生答對了,那位教師不假思索地表揚學生“你真聰明”,其餘學生聽了全是一臉不屑一顧的神色,有的學生甚至在小聲嘀咕“這麼簡單,我也會”,聽到夥伴們的議論,該生的臉紅了,頭悄悄地低了下去,此時,老師的一番好意成爲傷害學生的“罪魁禍首”。

對策:誠然,《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爲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儘量從正面加以引導。”但也有限度,在評價上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也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對於那些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每當他們表現出一點進步的跡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聽講認真,答對了一個簡單問題等,都應該大力表揚,幫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對於那些思維敏捷、學習基礎好的優生,則要慎表揚,要讓他們“跳一跳,摘到果子”時予以讚賞,這樣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對於表現平平的中等生,教師應以敏銳的目光發掘他們的.閃光點適時予以肯定,唯有如此,教師的表揚才能顯得“物有所值”,學生也才能加倍珍惜。

  誤區2:“信口開河”式評價。

一位語文教師上公開課時指名一學生朗讀課文,學生讀錯了兩個字,漏掉了好幾個字,不知是老師沒認真聽還是不瞭解評價朗讀的標準,竟然表揚該生說:“讀得真好!”全場一片譁然!連最起碼“讀得正確”的要求都沒達到,真不知該生讀得“好”在何處。上述案例就是典型的“信口開河式”評價,對學生朗讀不加以認真傾聽就胡亂加以評價,對學生的發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勵,看似尊重學生的發言,實則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沒有傾聽哪有交流?沒有交流,孩子怎麼會進步?

對策:學會傾聽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只有善於傾聽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善於傾聽的學生。《語文課程標準》要求1~2年級學生“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作爲教師,要爲學生作出表率,只有耐心認真聽學生讀書、發言、提問,才能針對學生的表現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只有認真傾聽,才能瞭解學生學情,對教案作出及時適當調整,實現教學目標最優化;只有認真傾聽,才能捕捉到課堂上稍縱即逝的寶貴生成資源,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探討,擦出智慧的火花。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靈光。一位教師教學《赤壁之戰》,學生把“船帆”讀成“帆船”,教師聽出後,組織學生進行一場“船帆”與“帆船”之辯,學生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情緒高漲,通過辯論,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誤區3:“功利性”評價。

激勵性評價是課堂調控的一種手段,可以藉助一定工具,如小紅花、智慧星諸如此類。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開展一些“拿紅花”“摘智慧果”之類的活動,的確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渲染出活潑的課堂氣氛。但是,從長遠來看,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長久保持,學生會把學習目標置之腦後不顧,只在乎眼前的獎勵,甚至把獎勵當作學習目標,轉移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功利心理,即答對了問題就想得到獎勵,得到了獎勵就可以“高枕無憂”,心安理得地去玩了。在筆者的課堂上就出現過這樣的現象:一些孩子得到了老師的“拼音果”或“智慧星”,就在座位上用手摸,用彩筆塗畫,反覆粘貼,全然不顧接下來該學習什麼。這一結果顯然與老師的初衷相悖。

對策:追求評價的最大效益,讓被評價者最大程度接受評價結果,從而讓評價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但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本身內在的興趣是學習最佳動力。所以,獎勵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真誠的評價語。學生在教師真誠的讚美下,從從容容地學習,踏踏實實地探究,真真切切地對話,自然而然就會對學習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習也就成了學生自身的需要和快樂的源泉。

  誤區4:“一言堂”式評價。

一些教師總認爲讓生生互評,學生語言表述不準確,或因學生不會評價,要花時間引導,索性就取消了,這樣課堂教學評價就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學生表現怎樣全由老師一人說了算。這種現象在低年級尤爲普遍,這樣的評價缺乏公正性、客觀性、全面性。

對策:自我評價明方向,他人評價促發展。“實施語文評價,應注意評價主體多元──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習之間互相評價以及家長參與評價,尤其要重視學生實事求是的自我評價,因爲這直接關係到學生的自我認識以及日後的自我設計和自我完善。”

要重視發揮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在評價中的作用。《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指出,教師要引導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對照學習目標對自己的學習進展作出判斷,既看到成績,體驗成功的快樂,也發現問題,找到不足,明確努力方向。而“生生互評”的過程最能體現學生素質發展的過程。他們在互評中能找到別人的長處或短處,從而互相啓迪,互相借鑑,共同發展。在評價他人時,學生也更好地認識了自我,這是“師生評”難以收到的效果。更主要的是這一過程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評價能力,而且提高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誤區5:“武斷性”評價。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裏,每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答出了教師期待的答案,教師就會以高度的評價結束話題,而對於一些錯誤的答案或不太標準的答案馬上予以否定,很快地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的確,課堂教學評價要即時,但語文的學習是極具個性化的,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同一個問題,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閱讀教學中,同一篇文章可以產生不同的感悟,當學生的看法有分歧時,如果以即時評價來結束,就會顯得片面、草率,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不利於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學生也就無法獲得真知灼見。

對策:課堂教學以即時評價爲主,適時使用延緩評價。當學生在討論交流時,不要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是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索新知、獲取新知的時間,要鼓勵和賞識學生針對學習內容發表獨到見解,促使每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新的發展。如一位教師教學《狐狸和烏鴉》一課時,他給了學生這樣一個發散思維話題:“學了這則寓言有什麼收穫?”有的學生說:“我認爲烏鴉太傻了。”有的說:“我們不能像烏鴉那樣愛聽好話,會上當受騙。”有的說:“我喜歡狐狸,因爲它很聰明。”……顯而易見,前兩個答案是正確的,但這位老師沒有馬上評價誰是誰非,而是微笑着走到學生中間說:“你們還有不同意見嗎?”當他發現還有部分同學贊成第三種觀點時,教師一愣,然後引導學生就第三種觀點展開討論,讓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最後教師才評價:“這隻狐狸是很聰明,但聰明不能用來騙人,做壞事……”在這裏延緩評價,給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使每個學生的回答都折射出個性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