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聽課記錄

聽課是提高教師素質,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有關高中語文課聽課記錄,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鑑一下!

高中語文課聽課記錄
  1、《氓》

(前緊後鬆,時間分配不當

教學過程:

1、標註字音、詞義;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2、教師問: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學生問“氓之蚩蚩”中“之”的何義?取消獨立性。)

3、“載笑載言”——“載欣載奔”

4、再讀——學生讀得太快。

5、解釋:蚩蚩、貿絲、愆期、湯湯、不爽

6、概括故事情節:男子出軌,被壓迫等。

7、問:概括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體現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學生黑板上展示)

期待——幸福——抱怨——悲傷——妥協

8、詞語分析:載笑載言

9、問:女子爲何變心?學生答:吃不飽,穿不暖;光讓幹活;抱怨“二三其德”,日子好了,卻有二心,無奈心酸。(爲何不追根求源?貳行。下課鈴響了,主題還沒有挖掘呢。)

過程思索:

1、聲音高,而感情不濃;

2、教態呆板,課堂語氣太直,有些兇,語氣不婉轉;

3、學生理解全文了嗎?就分析情感變化。

4、學生不理解,就進行空洞分析,可乎?

5、課文沒講完啊。

整體點評:

1、本課失誤有三:前緊後鬆,時間分配不當,其一也;一個問題:感情變化找其詞,簡單而浪費時間太多,其二也;框架結構沒有,不清不楚,其三也。

2、教師表情淡漠;

3、學生理解不到位,就講不好。

  2、《念奴嬌赤壁懷古》

(九個小組平面式朗讀,可乎?不可也)

教學過程:

1、導入:面對苦難,屈原選擇了------陶淵明選擇了-------

2、梳理積累:字詞。

3、問:寫了什麼?學生答:上片寫景; 下片抒情。

4、問: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誦讀?(上課已經35分鐘了)

5、讓學生分列到黑板前誦讀?(一個一個展示,共八個組全部到臺上誦讀)

6、二個小組打擂:一個組讀二句,另一個組再讀二句

過程思索:

1、學生梳理字詞時間長否?

2、課堂語言較好。

3、誦讀方式太寬泛。

4、讓每個小組早排練好了吧?(一個小組還有單讀、分讀、合讀)

5、光去讀,太平面化了,沒有遞進層面的東西。

6、光去讀,不鑑賞了?

整體點評:

這是一節離奇的課。我命名爲表演式朗誦。本課兩個環節,一是自我梳理字詞、語句;二是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何誦讀,之後分小組表演式誦讀。一組兩組也罷了,你竟想不到,竟然九個小組都到前臺展示。試問:平面式的'毫無遞進的誦讀能代替分析、鑑賞嗎?這位教師素質十分優秀,就是想出奇,就是想創新,恰恰是作繭自縛了。所以我要奉勸教師:課堂教學一定要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千萬不要一味求新求異,把傳統的根本的教學思想給弄丟了。

  3、《氓》

(本詩的藝術特點缺失)

教學過程:

1、誦讀文本,概括故事

2、疏通文意4分鐘

3、小組交流2分鐘

4、一學生問:“淇水湯湯”前後有何關係?

“淇水有岸”何義?“送子過淇”——“子”何意?是男子嗎?

(點評:這一環節很好,你給學生一個發現的空間,學生就給你一個燦爛的藍天。)

5、一學生問:“至於暴矣”,“暴”何意?打。

6、概括故事情節。

7、品讀文本。問:你在什麼地方讀出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的詞語和感情?

學生答:容顏像葉子一樣衰老了;送子涉淇,很細心;載笑載言,很幸福很甜蜜。

問:你讀出了女主人公怎樣的性格?

(隨堂點評:分析得很好!)

8、問:本單元是觀照女性命運,你回顧全詩,從這位女主人公的婚姻經歷,得到了什麼?有何感悟?

幾個學生答:“女也不爽”,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女子不能承擔家務活;

不能光勤儉持家,要提升自己魅力,多讀書,提高修養,來吸引男性;

離婚也是好事,過程總是痛苦的,要曠達。

打敗婚姻的是現實,女子的容顏總是要凋零的。

(點評:在這裏,有兩個學生回答不當,是生之過?是師之過?總之,是學生還沒有真正理解本詩的含義之緣故也)

9、最後讓學生選擇一節,背誦。

過程思索:

① 沉着,不着急,主問題很好,清晰大氣,關注學生思考。

② 有些議論學生脫離了文本,誰之過?

③ 爲何本詩的藝術方面沒有涉及?鑑賞不足。

整體點評:

結構好,但沒讀,沒講藝術性。

本詩的藝術性何其高也,而僅僅侷限在性格的分析,又是女性本身的分析,何其偏頗也?葉子如何變化?淇,如何變化?爲何不講講其藝術?這首詩千古流傳,原因何在?婚姻破裂原因何在?爲何不講?

  4、赤壁賦

教學過程:

1、導入,引用林語堂之語。

2、標註序號:朗讀全文(默讀),學生朗讀一遍。(隨堂評議:讀音、釋義共進)

3、逐段讀(找學生讀錯的地方)

4、“何爲其然也”,“何爲”——“爲何”(因爲什麼)

5、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渺渺乎予懷”中的“渺渺”何意?

6、找出情感的變化。每一段的情感是不同的。

7、情感因何而來,由何而去?找語句。

8、第一段讀出了快樂

第二段讀出樂與悲

第三段“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挾飛仙以遨遊”——渴望——失望

9、爲何轉喜爲悲?

10、分享:教師30歲,學生15歲,加起來是蘇軾寫本文的年齡。

11、每個學生選擇文本中一兩句名言,自己站起來背誦。

過程思索:

處處小心,點點如意,環環相扣。步步爲營,符合認知規律。

整體點評:

這是一位純靜幹練的教師,普通話很好,很標準。沉着,大氣。本文成功之處有三:一曰讀。默讀全文;讓幾個學生分別讀一段,逐段朗誦全文。二曰理解。抓住每一段的感情線索逐段理解:愉快---樂;悲傷----高興。情感因何而來,因何而去?問學生:你從第一段讀出了什麼愉快?讀“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等等。第二段談談樂與悲。從渴望讀出失望:“挾飛仙以遨遊-----”。第三,如何轉悲爲喜了?人可以生生不息的傳承下去,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從小人生到大人生。最後一段:你從文段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讀出自己的體會與理解。

這是一節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