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14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14篇)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 篇1

本學期,學校領導組織大家開展了讀季羨林《讀書與做人》活動。久聞季老之名,他是一位潛心研究的國學大師,樸實無華的形象,正直務實的人品爲我所景仰。讀了他這本着作之後,更多的是靈魂震撼,精神的洗禮。下面談談自己讀後的幾點體會。

翻開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季老純樸的照片,後面緊接着是季老自己作的序——“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他引用張元濟先生這句簡單樸實的話作爲序首,可見他將讀書看得十分重要。以此審視自己,才發現自己真是差得遠了,我有多少時間是用來讀書的呢?總以工作生活忙碌推託,淡化並遠離了讀書,而季老一生以讀書爲樂,讀了無數好書,頓感汗顏。作爲一名教師,你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僅靠原有那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當今的信息化社會,科學技術在迅猛發展,知識的更新變化加快,要靠自己平時不斷地探索閱讀,既要博覽羣書,又要在浩瀚如海的知識中,選擇閱讀自己有用的東西,積蓄在腦庫裏,到教學時,你才能根據需要打開閘門,讓源源不斷的知識泉水流進學生的心田。身爲教師,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我們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書海之間。由此可見,讀書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是最基本的素養。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教育智慧;讀書,能使獨創的方法閃耀睿智的光芒、充滿創造的快樂;讀書,能實現教師的提升和生命的昇華。

本書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讀書,第二部分做人。其實,讀書與做人是完全統一的。

“做文先做人,學問即人生。”季老關於做人的思考是深刻的。在他的文章中,處處可見一位長者,如同家長朋友在家聊家常,讓人有潤物細無聲的感覺。當我們在擔心現代難出大師的時候,卻見大師多得是。有自封的,學生捧的,也有名副其實的。季老卻不喜歡人家稱他是大師。其實,在每個人心中都有個標尺,誰已經成爲了大師已經變得心照不宣。他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在他的文章裏,我們讀懂了他的人生,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我們。還有他特立獨行的但是大衆認可的做人理論:“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人生於世,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

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那也稱之爲”天人關係“;

二、人與人的關係,也就是社會關係;

三、人自己的關係,也就是個人思想感情矛盾與平衡的問題。

這三個關係處理好,人就幸福愉快;否則就痛苦。”“時光流失,一轉眼,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衆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學問或幹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樸實無華,娓娓道來,邊看邊點頭,邊看邊反思。

平平淡淡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讓讀書成爲生活的一部分,爲了下一代,也爲了自己。通過讀書讓浮躁的心靈變得平和而充實,寧靜而致遠……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 篇2

打開季羨林老先生的《讀書與做人》一書,首先就被季老獨特的自序吸引了。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懷着對大師的敬仰,我一個月內讀完了此書,頗有感觸。全書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讀書,第二部分,做人。季老文筆樸實,他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如與讀者面對面娓娓道來,介紹了季老一生的讀書求學經歷,在國外十年寂寞的留學苦讀生涯,對學問的苦苦追求過程,及爲一部分別人的著作作的序。因爲這是個讀書交流會,我就把自己得到的一點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

關於第一部分讀書,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一是,多讀書。現代社會的人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大,而離傳統意義上的讀書卻越來越遠。古今中外讚美讀書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勝數。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改變氣度,人類之所以能夠進步,永遠不停地向前邁進,靠的就是能讀書又能寫書的本領。季老之所以能成爲大師,就是在於他對書籍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們總是抱怨工作忙或是瑣碎的家庭事務纏身,沒時間看書,這就是我們的時間利用有問題了。時間就是生命,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而且時間是一個常數,對誰都一樣,誰每天也不會多出一秒半秒。這就看我們如何利用時間的邊角廢料了。第二,做學問一定要有嚴謹的作風。我們雖然不會都成爲學術專家,但是季老做學術嚴謹、細緻的作風是我們每個人在工作生活中應當學習借鑑的。這一點和他在德國留學十年有關係。德國人一向以嚴謹、細緻着稱,一篇好的學術論文要用幾年的時間蒐集資料、整理資料,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寫出提綱,成文,最後還要將論文從頭到尾認真核對,把論文中引用的大量出處重新覈對一遍,不讓它發生任何一點錯誤。讀到這,我想到了我們的禮賓接待工作,也是要求嚴謹、細緻,容不得半點馬虎,還有我們的調研工作,一篇好的調研文章的出爐,離不開大量的資料蒐集、整理、篩選、類比,最後形成自己的文字。第三,外語的學習。這也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季老一生熟練使用英語、德語,並掌握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多種在我們看來是天書的古代語言,興趣是第一位。至於有何捷徑,還是勤奮。同時,要儘快接觸原文,勤查字典,並且要隨時注意語言的變化。

作爲一名語文教師,首先我們要廣泛地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其次,要精讀自己本專業的書。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淺嘗輒止。讓我們在讀書中找到樂趣,爲自己的教學需要而讀書,爲提高自己的素養而讀書。做一位學生喜愛的老師。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 篇3

前段時間看了季羨林季老的《讀書與做人》,這是季老在80多歲時對自己讀書和治學生涯的回憶,以及探討做人處事之道的隨筆等的合集。季老的文字,真實,簡單,卻不失哲理,讀季老的書,就如這位慈祥的老人在你耳邊輕聲的講述着往事,但又時刻能感受到其中的諄諄教誨。

書中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讀書,第二部分是做人。季老在本書的序中,引用了張元濟先生的一句話: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他說,書籍時貯存人類代代相傳的智慧的寶藏,後一代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人類才能不斷的向前進步,因此,我也就讀書這一部分寫一下我讀後的感想。

書中,季老回憶了年輕時在清華的讀書經歷以及在德國的留學經歷,在清華時,他經常光顧的就是圖書館,清華圖書館藏書豐富,借書也極爲方便,每每進入圖書館,他都會立即爲書香所迷,沉浸其中。後來去了德國,除了正常的學習之外,他業餘的時間,都用來讀書,從季老在書中的表述,我有了一些啓發,就是爲什麼讀書,如何讀書,以及如何將讀書感受到的東西運用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去。

首先:爲什麼讀書。正如季老在序中所述,書籍是文化和智慧的載體和延續,我們只有通過讀書來積累我們的知識,開拓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閱歷。

其次,如何讀書。如今,書籍種類繁多,範圍極廣,我們在閱讀時就需要有所選擇,有些書適合瀏覽,有些書就需要細讀,多讀。我們揚子毅道一直提倡創建學習型組織,公司不斷的會推薦給我們很多好書,這個就大大的提高了我們閱讀選擇的效率,可以更好的有的放矢的進行閱讀。同時,要帶着思考去閱讀,品味書中的奧祕。

最後,學以致用,要將書中的感受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對於這一點,我認爲佳毅一定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閱讀書籍的數量和頻次之高,我們一直難以望其項背,更重要的是每讀完一本書,他都能寫出他的想法和感悟,同時能結合到工作中的不少實例,給人以指導。

古人說:活到老,學到老。樊登也在他的節目中教導大家要學會終身成長。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追趕時代的步伐,而讀書,是不斷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總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 篇4

古語云“書非借不能讀也。”說的是人們的一種讀書的心情。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中,在萬事都講效率的今天,一種科學的讀書觀顯得尤爲重要。

很多人讀書是爲了考試,爲了敲開自己理想的職業的大門。也有很多人是爲了陶冶情操。前者似乎有點功利,後者又太閒散有學而不思之嫌疑。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獲得一種好的讀書心態呢?

記得剛上班時的讀書心情——貪多務廣,急於求成。認爲簡單的內容浪費時間;難一點的內容又一知半解。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讀物並遊刃有餘。每次讀文學和語言學時我都會拿着時鐘規定好讀完的頁數,於是一陣猛攻。雖能樂在其中,但每逢讀完心裏總是空落落的。可當我再次研讀起此書時卻發現它自有它的妙處。不敢再妄自菲薄批判它總用簡單的語言在描述。

由此可見無論何時做人都得謙虛。對於自己不明白的事不要強詞奪理。在這個世界上多一些理解就會多一些美好。讓我們以讀書爲例,好好地總結一下做人的道理吧!

很多典故里的有才之士因恃才放曠丟了性命,於是後人緊記謙字,生怕重蹈覆轍。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一個人的人生無論多麼瑰麗,他也不能心生傲氣。畢竟無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在集體中“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一個社會應該是大多數人的天堂,不然,它將無美好可言。讀書境界都能如此這般,又何況漫漫人生中的做人呢?罷筆只能感嘆學到老活到老纔是讀書做人之真諦。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 篇5

《讀書做人》是胡適頗具影響力的散文集和公開演講集。衆所周知,胡適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人。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否認他的歷史地位的重要性,無論是在文學史上還是思想史上。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閱讀這本書來深入瞭解胡適的思想精髓。

看完這本書,心裏千言萬語,卻不知道如何吐槽。我首先要說的是,胡適絕對沒有過時。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他提出的各種觀點和方法,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

我最喜歡的作家一直是魯迅,他一直在讀魯迅,卻很少讀和魯迅同時代的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胡適,從互相理解到筆墨攻擊。他的名字我們大多數人都很熟悉,但很少有人去看他的作品。與魯迅相比,胡適的作品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陌生。很多人說這是因爲胡適的文學水平不如魯迅。是這個原因嗎?我不想不同意,也沒有資格去比較他們。但是以我拙見,看完這本書,我不敢說也沒有能力說胡適的文學有什麼優劣。我的感覺,我最真實的感覺,就是他的文章平淡真實,打動我,感染我。在胡適的時代,這樣的文章激勵和啓發了很多年輕人!即使現在,我還是那麼感動。我還是想說胡適絕對沒有過時。

看了《我的兒子》中胡適與王關於父母與子女關係的信,覺得兩人都有道理。而且,我真的很欣賞學者之間的這種爭論。他們不僅可以維護和加強自己的觀點,還可以在不同意對方觀點的情況下捍衛對方的話語權。文人之間的較量,與利益、恩怨、仇怨無關,只是真相。他們互相尊重,但也不甘示弱。就像魯迅和胡適一樣,太多人願意說自己的委屈。我只覺得這是學者之間的較量。我不明白爲什麼那麼多人一定要反對胡適和魯迅。爲什麼一定要區分哪個高哪個低?我只相信他們會“相逢一笑泯恩仇”,相信他們對彼此的尊重。我一直在想象這樣一個場景,魯迅和胡適握手,然後因爲各自的觀點而面紅耳赤。最終胡適還是會盡全力出版魯迅的書,因爲他對魯迅作品的價值是有把握的。魯迅心裏敬重胡適,雖然不肯放手。我不敢讀出我老公內心的想法,但我相信他是。

想到以上場景,我會不自覺的笑出來。笑過之後,又想哭。被他們感動,感嘆過去的已經不在了,感嘆今天的稀缺。多有價值的氛圍啊!你看,有了胡適的委婉批評,能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更清楚、更堅定、更具體。爭論越多,真相就越多。在這裏,我想多談談王先生的觀點,因爲它其實很新穎,很少涉及,很容易被誤解。他從爲人父母的角度出發,認爲教育子女,使其不成爲罪人,是父母的基本義務和責任。因爲孩子的到來是父母的選擇,而不是孩子的選擇,父母有責任塑造孩子。這不是善良,是義務,這是合理的。而且就像他說的,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內心也會有善良。但是,作爲父母,他並不認爲自己是善良的。我們不能簡單地說他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爲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觀點。我能看出王先生的獨特感受!感受他心中的博愛!

其實,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啓發。不要以爲都是簡單明瞭。捫心自問,你做到了嗎?最後,我想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我反覆強調,胡適沒有過時。我用他的三篇文章做了一些解釋。鑑於他能力有限,我可能無法信服。所以,真心希望朋友們能自己閱讀,自己品味,自己發現。之前看到過很多貶低胡適的論調,說他是漢奸,是利己主義者。對此我不做任何評價。我想說的是,請你想一想。我們爲什麼學習?我們從書中得到了什麼?看了很多書,對一個人評價這麼淺,我覺得真的很難過。另外,信書不如無書。請補充你的思考,你獨立思考。想了解前輩,不要聽別人主觀評價,看作品。即使,在1000個讀者眼裏,有1000個哈姆雷特,也是來自於自己的思考。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 篇6

打開季羨林老先生的《讀書與做人》一書,首先就被季老獨特的自序吸引了。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懷着對大師的敬仰,我讀完了此書,頗有感觸。全書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讀書,第二部分,做人。季老文筆樸實,他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如與讀者面對面娓娓道來,介紹了季老一生的讀書求學經歷,在國外十年寂寞的留學苦讀生涯,對學問的苦苦追求過程。這裏有他對師友的緬懷,有他的讀書心得,有關於學術問題的深思,更有他對於新青年的教誨。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頗多。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肩負着傳承智慧、承上啓下的重任。因此,我們更該多讀書,多思考,不斷充實自己,與時俱進。我們要在讀書中找到樂趣,爲教學需要而讀書,爲提高素養而讀書,努力做一位負責任的老師。另外,我們應該明確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做一個有目標、有追求的新青年。

合上書頁,心裏的崇敬、感言、傷痛、震撼仍然無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因先生有桂林一枝般的人格、獨特絕世的美!

“做一個正直、勤奮、勇敢,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正直是做人最基本的一個原則。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沒有正直的品格,就沒有一切成功可言。而勤奮是個人行事成功的基本要素。“業精於勤荒於嬉”,只有勤奮,切好的想法才能夠執行,纔有成功可言。勇敢是做事出類拔萃、超羣絕倫的關鍵決定因素。適當的勇敢,大膽去想,切勿固步自封,腦中常有新思路、新想法,這是一個積極上進者的常態。懂得感恩,我們才知道去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我們才能夠擁有一顆寬容心。

作爲一名數學教師,首先我們要廣泛地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其次,要精讀自己本專業的書。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淺嘗輒止。最後,就以一首季老書中引用的詩來描述吧: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 篇7

這段時間讀了《季羨林讀書與做人》這本書,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這本書主要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寫讀書,第二部分寫做人。在季老的文章中,處處可見一位長者、智者如同與家人在聊家常,讓人潤物細無聲。他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藏着深刻的道理。在他的文章中,我讀懂了他的人生,也給了我諸多啓發思考,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我,也讓我明白了大師成長的足跡,成功離不開勤奮與拼搏。

季老在自己寫的序中,首先就亮出了觀點:“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由此可見他對讀書重要性的認識。看第一部分談到季老的讀書經歷的時候,我都驚呆了,果然是學霸中的學霸!季老果然不愧是語言學家,精通多國語言,包括有文言文、英文、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德語等等,然而作爲學渣的我連英語和文言文都不一定能夠看懂,更何況是其他呢。第一部分讀書篇是季老的學霸煉成記,出現最多的字就是“書”。我印象最深的是季老描寫他在德國求學的時候,剛好是第二次世界戰爭,當本來敖他的德國老師去上戰場,另一位年老已經退休的德國教授出來敖季老,這位德國教授將自己的畢生所學都教給了季老,這讓季老感動的同時刻苦學習。同時,季先是真正的學者,他有那份精益求精的勁兒。

大概讀完全書後,我對第一部分“讀書”的體會是:一是要養成多讀書的良好習慣。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改變氣度,季老之所以成爲大師,正是他擁有對書籍孜孜不倦的追求,養成了終生讀書、常年學習的良好習慣。當今,隨着高新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越來越依賴網絡、手機等電子媒介,卻越來越遠離了傳統意義上的讀書。爲此,像季老那樣養成多讀書的良好習慣,無疑是我們拼棄“人浮於事”的當務之急。二是要合理分配好讀書時間。時間對任何人是一個固定的常量,絕不會厚此薄彼。我們經常抱怨公務繁忙或家庭瑣碎等事務纏身,沒時間看書,其實只是我們迴避問題的託辭和性情在作怪,關鍵在於看我們要如何合理分配好讀書時間,盡一切可能擠出時間多讀書、讀好書,日積月累必將有所收穫,仰望守住屬於自己頭頂的一片晴朗星空。三要培養治學的嚴謹細緻作風。季老做學問嚴謹、細緻的作風,是我們每個人應當學習借鑑的。

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先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進步,靠的就是能讀書又寫書的本領。多讀書,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進而應用於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斷使自己的思想豐富和完善,最終獲得成功。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 篇8

《季羨林讀書與做人》獨特的序——“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序言的獨特在於自作序。我們常見的序言大多是請師長或名家來寫,往往讓讀者對書產生好感。可季老自己寫的序中,首先就亮出了觀點,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古今中外讚美讀書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勝數。張元濟先生有一句簡單樸素的話:“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天下”而又“第一”,可見他對讀書重要性的認識。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爲我們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多讀書,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

讀書與做人。雖然作者在書中分爲第一部分讀書,第二部分做人。其實,讀書與做人是完全統一的。從古代的孔子就提出了禮,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講了學習的重要性。在季老的文章中,處處可見一位長者、智者如同與家人在聊家常,讓人潤物細無聲。

大師的樸實。當我們在擔心現代難出大師的時代時,卻見大師多得是。有自封的、有學生捧的、也有名副其實的。季老卻不喜歡人家稱他爲什麼大師。其實,在我們的心中他就是難得的大師。他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詞章,卻藏着深刻的道理。在他的文章中,我們讀懂了他的人生,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我們,也讓我們明白了大師成長的足跡,成功離不開勤奮與機遇。

勤奮與成功。季老在成功一文中談到,天資+勤奮+機遇=成功。勤奮是讀書人必不可少的。古代就有很多關於勤奮的故事,如懸樑刺股之類。這種精神是需要代代相傳。據相關報導,現在的青少年對網絡越來越迷戀,對傳統意義上的讀書有很大的衝擊。有人還擔心下一代會不會對讀書缺失。其實這樣的擔憂並不是杞人憂天,對讀書還是需要引導與興趣的培養。我們要學習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刻苦地讀書,纔會有所建樹。

愛書如命。季老在丟書之痛一文中講到:書,數年之間,已塞滿了七間房子。在這麼多書中居然能發現朱光潛全集丟了三本,宗白華全集丟了兩本。並用丟書慘重來形容。那種丟書之痛我們常人可以理解嗎?對於他來說,真是愛書如命。

書多得讀不完,所以,我們只能有選擇地讀。季先生最喜歡的書是什麼呢?《史記》、《世說新語》、李白的詩、杜甫的詩、蘇軾的詩文詞等。回想自己讀過多少書呢?首先我們要廣泛地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其次,要精讀自己本專業的書。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淺嘗輒止。

讓我們在讀書中找到樂趣,爲自己的教學需要而讀書,爲提高自己的素養而讀書。做一位學生喜愛的老師。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 篇9

胡適先生講大學畢業後容易墮落。

墮落的原因有這兩條,一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的求知識的慾望。到了實際社會裏,往往所學非所用,往往所學全無用處,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學問,而一樣可以胡亂混飯吃。

第二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與冷酷的社會接觸,容易感覺理想和事實相去太遠,容易發生悲觀和失望。多年懷抱的理想,改造的熱誠,奮鬥的勇氣,到此時候,好像都不是那麼回事了,渺小的個人在強烈的社會爐火裏往往經不起長時期的烤煉就熔化了,一點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滅了。甘心放棄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現成社會的順民了。

而要預防這兩方面的墮落。一來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慾。許多人在離開學校後精神就已經死了,更多的人是在壯年就失去了自己的知識生活。

二是要保持對於理想人生的追求,不至於碰到一點挫折就淪落成悲觀主義,犬儒主義。

三個辦法。

第一,要總是找幾個問題來研究。解答實用上的困難或者理論上的疑難。這並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就好比知乎,每天都會生產出大量的問題,而其中必定有些問題你是非常感興趣的。你爲了解答這些問題,就回去查閱資料,請教老師。這些問題會一直困擾着你,但是會驅使你去解答。你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會手舞足蹈的說“解決啦,解決啦”。這種成就感絕不是中規中矩的工作所能帶給你的。

第二,發展一些非職業的興趣。尤其是一些理工科的學生,容易鑽入技術的牛角尖,而失去人文視野。職業是養活自己的,但不見得就是自己真正喜歡的。這個世上有許多人都在從事自己不喜歡的職業,並且他們沒有勇氣去換職業。但是可以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來做一些其他的事業。一來可以調劑你的工作生活,二來說不定你會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職業。或者讓你的職業生涯有更多的競爭力。

第三是加強點信心。許多事付出了努力,但暫時沒看到回報,不要操之過急。要相信,功不唐捐。而今日的失敗都因爲過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擺脫浮躁的心態,端正態度做事情。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 篇10

《讀書做人》這本書一直像磁鐵一樣吸引着我,而我也把它當成了自己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這本書選編了衆多震撼人心的故事,通過一個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了人生的哲理。

其中,我最喜歡《心裏的父母》這篇文章,因爲它喚醒了我那顆塵封了已久的感恩之心。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三年級國小生裘里亞的故事。裘里亞家很窮,一家人的生活重擔都壓到父親的肩上。父親白天在鐵路當僱員,晚上還要替人抄稿子。裘里亞提出要幫父親抄,父親怕耽誤他的功課,堅決不同意。他就趁晚上父親睡熟後偷偷起來抄,因此耽誤了自己的功課。父親不知道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責罵了他。他默不作聲,忍受着責罵,繼續偷偷幫父親抄搞子。直到一天,父親發現了真相,非常懊悔,從此更加疼愛,關心自己的兒子。

讀完這個故事,我爲文中濃濃的父子親情感動,更爲裘里亞的孝行和懂事而動容。我比裘里亞大了整整三個年級,卻只知從父母那裏索取而不知爲一直深愛着自己的父母做點什麼,想想真是太令人汗顏了。

記得那天中午放學回到家,我一見飯沒做好,就耍起了小姐威風。不問三七二十一就向剛剛從田裏回來的媽媽大吼大叫,媽媽沒有說什麼,默默地走進了廚房,不一會便做好了我最愛吃的蛋炒房。我端起了飯全然不顧身邊又累又餓的媽媽,三下兩下吃完後,轉身上學去了。

《心裏的父母》讓我懂得了爲人子女者,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應該從小就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愛他們,感謝他們爲我們付出的一切!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 篇11

一封信,一份愛,一支筆來勾勒愛,一句話,見真愛,父愛最美似泰山。

今天,我讀了一封家書,是著名學者胡適寫給在外上學的兒子胡祖望的。

難以置信,信中僅用簡單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了一個父親對漂泊在外年齡僅10歲兒子的關心與愛護。文章沒有提到一個“愛”字,卻在讀者腦海裏烙印下了一個高大堅定的身影,伴隨着濃濃的父愛,一個如山的父愛,竟可以用如此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

信中只叮囑了兒子三個重要的地方:做人、學習、生活。看似平常的事例中卻有着父親胡適的文學哲理和做人道理,他告訴兒子,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他告訴兒子,如何與朋友交往……胡適學者的人生哲理多如繁星,可他卻只寫了寥寥無幾的道理,我相信,胡適一定是這樣想的:兒子的路還很長,之後的路不可以依靠別人,必竟靠人人倒,靠山山倒,只有依靠自己,纔可以成功,之後的道理必須讓他自己慢慢體會,纔可以真正記在腦子裏。

信中還寫了兒子以後要注意的事項,生活中必須知道事情,兒子的健康、營養及很多風險,他都記在上面了,濃濃的父愛躍然紙上。

我想,胡適給兒子不僅寄的是一封信,一封家書,更寄來了父愛,融入了文字當中,成爲了最美的語言罷了。

在讀這一封信時,我彷彿還看見胡適,在寫信時的模樣,我想他一定會哭,畢竟想到年幼的兒子就在外讀書,不禁一股想念之情油然而生,他只得讓這一封信給兒子帶去他的愛吧。

父愛,真是世上最美的語言。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 篇12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所以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作爲一名教師就更應該有孜孜不倦的態度,要在書中汲取營養。

寒假中,我讀了季老的《讀書與做人》一書, “一本好書,良師益友”的箴言再次迴響在耳邊。季老在本書中用最通俗的語言闡述一個最深刻的道理,即讀書與做人是完全統一,密不可分的。在我們一生當中,讀書是一個重要的過程,而做人則是一生的事業。好好讀書,真誠做人,應該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追求。

季老通過他的書告訴我“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正如他所說:“我的工作主要是爬格子……能讓人愛國、愛鄉、愛人類、愛自然、愛兒童,愛一切美好的東西。”這些真誠話語,使我深深體會到:讀書可以明智,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現實中我們總是說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讀書,季老的.一席話讓我很是慚愧:“時間是一個常數,對誰都一樣,誰每天也不會多出一秒半秒。時間尤其珍貴,要爭分奪秒,但個人處境不同,對一些人來說就有一個怎樣利用時間的‘邊角廢料’問題。”是啊,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想不起讀書,在今天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經常出現在每個人的身上。我們做教師的就更感受頗深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終身職業”的時代已經結束,“終生學習”的時期已經開啓,我們必須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不能爲自己找藉口,今後我要學習傳承季羨林先生珍惜時間的“邊角廢料”,把藉口化作動力。作爲教師,我們肩負着傳承智慧,承上啓下的重任,所以我們教師更應多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心靈之旅,當成一種和古之先賢、智者名士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交流的過程,當成人生的一種態度,當成一種充實更新知識的重要方式。我認爲我們應從兩方面入手:首先我們要廣泛地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其次,要精讀自己本專業的書。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淺嘗輒止。不斷充實自己,與時俱進,爲提高自己的素養而讀書,厚積而薄發,努力做一位負責任的老師。

這本書的第二部分的主題是做人,相對第一部分的讀書,我認爲更有現實指導意義。書中,季老結合自身人生觀、處世觀、享樂觀、長壽觀及道德觀等方面的見解與讀者共享,讓人從閱讀中受到啓迪和感染,書中說:“能夠百分之六十爲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爲自己着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 季老的諄諄教導使我堅定了做事、做人的標準和籌碼。人活着不要爲名利所困,首先要用真心、真情對待身邊的人,有困難伸出手幫助。其次,人與人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即便被別人誤會也要學會換位思考;即便別人的做法不合自己的意,也要想想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別人也不接受。我一定會牢記,做人要真誠、寬容,多爲別人着想。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多些知足,多些有爲,多些敬畏,多些真情,多些實意,多些容忍,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要把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放在承擔對社會有益的責任上。

書能怡情,書能養性。業餘時間,置心於一方書的天地,與書相知,任思緒翩躚,人的心靈會一片祥和、明淨與曠遠。讀完季老的《讀書與做人》,我的心靈再次得到淨化,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懂得了怎樣在今後的人生路上綻放青春的美麗,爲了無悔的人生不停地奮鬥,體現人生的價值,感受生命的精彩。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唯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的提升,今後,我一定多讀書、讀好書,不斷完善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做一個稱職的教師,爲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貢獻自己所有力量。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 篇13

《讀書與做人》是胡適的一些具有顯著影響力的散文隨筆和他在公衆演講的集冊。衆所周知,胡適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即使這樣,我們也無法否認他的歷史地位的重要性,無論是在文學史上還是在思想史上。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閱讀本書去近距離了解胡適的思想精華。

閱讀本書之後,有千言萬語在心中,卻不知如何吐出爲妙。我首先必須表明的一點是,胡適絕對沒有過時。他的理念,他的思想,他所提出來的各種觀點和方法,細細品來,都還是很值得我們去深思與借鑑的。

一直以來我最喜歡的作家是魯迅,一直在讀魯迅,卻很少讀過這個和魯迅在同一個時代、從相知相重到筆墨攻擊的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胡適。他的名字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再熟悉不過,卻很少有人去看他的作品。比起魯迅,胡適的作品確實對我們來說比較陌生。很多人說這是因爲胡適的文學水平不如魯迅,是這個原因嗎?我不願苟同,也沒有資格去比較他二人。只是,個人拙見吧,閱讀這本書,我不敢說也沒有能力說胡適的文學優劣於何處,我的感受,我的最真實的感受是,他的文章平淡中透着真,真實,感動着我,感染着我。在胡適的年代,這樣的文章振奮和鼓舞了多少年輕人!即便到如今,我還是這樣被感動到。我仍是想說,胡適絕對沒有過時。

《我的兒子》裏胡適與汪長祿之間關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的來信,看了他們二人的信,我覺得,其實兩人都有道理。而且我實在是欣賞文人之間的這種辯論,他們不但能做到維護與堅定自己的觀點,他們還可以雖然不同意對方的觀點,卻捍衛對方發言的權利。文人之間的較量,無關利益,無關恩仇,只爭真理,他們互相尊重,卻不甘示弱。就像是魯迅和胡適之間,太多的人願意去說他們的恩恩怨怨,我只覺得,這是文人之間的較量罷了。我不懂爲什麼那麼多人一定要將胡適和魯迅對立起來?爲何一定要分一個孰高孰低?我只相信他們會“相逢一笑泯恩仇”,相信他們對彼此的敬意,我一直都在想象着這樣一個場面,魯迅和胡適握手言歡,繼而又爲各自的觀點爭得面紅耳赤。末了,胡適還是會爲出版魯迅的書籍盡心盡力,因爲他是肯定魯迅作品的價值的。魯迅儘管嘴上不肯放過,心裏還是敬重胡適的。我不敢揣摩先生內心的想法,但我相信他是的。想到上述場面,我就會不自覺地笑了。笑過之後,又想哭。被他們感動,嘆往昔不再,哀今日稀缺。那是何等可貴的風氣啊!你看,胡適提出委婉的批評,汪長祿就能將自己的觀點表現的更爲清晰,更爲堅定也更爲具體豐富。爭論的越多,真理也就越能浮現出來。在這裏,我更想談談汪先生的觀點,因爲這其實是很新穎的,也很少會被人涉及,容易產生誤解。他是從爲人父母的角度來說的,認爲父母教育孩子,使其不成爲罪人是基本的義務與責任,因爲孩子的到來是父母的選擇,不是孩子的選擇,因此父母有責任塑造他。這不是恩,而是義務,是有道理的,而且,正如他所言,一個被教育好的孩子,心中自會存恩。只是,作爲父母,他不認爲自己是在施恩。我們不能簡單說他的觀點就是錯的。因爲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觀點,言之有理即可。我從中便可以看出汪先生的獨特感想!感受到他心裏的那種廣世的愛!

其實這本書的每一篇都值得玩味,值得借鑑,都能帶給我們一些啓發。不要覺得都是些淺顯簡單的道理,問問你自己,你做到了嗎?最後我想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我前文一再強調胡適沒有過時,我以他的三篇文章作些許說明,鑑於能力有限,我或許沒有什麼說服力,所以,我真心希望朋友們,你們自己去閱讀,去品味,去發現。我之前也有看到過很多有關貶低胡適的論調,說他是漢奸,利己主義者之類。我對此不作任何評價。我想說的是,請大家都來想一想,我們爲何而讀書?我們又從書中獲得了什麼?如果讀了很多書之後,還如此淺陋地評價一個人,我想,這真的很悲哀。另外,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請加上你的思考,你獨立的思考。你要想去了解前人,不要去聽他人的主觀評價,去閱讀作品吧。即使,一千個讀者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也是自己思索而來的。

我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閱讀中吸取作者的思想精華;都可以有思考與再思考的構成;都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後感 篇14

季羨林的讀書與做人這本書,讓我體驗了好幾把不禁掩卷而思。

就衝着引導讀者思考這一點,我覺得這本書很值得一讀,首先其語言樸實無華,本人也看到過一些辭藻華麗,內容豐富的書,但更多的當代作品都是內容空洞的,翻過去了,看過去了,就算完了。腦海裏最多隻留下了一點點故事情節,再無其他。但季老這本書,看

完,你會思考,你會不禁再翻到其中某一章節回味,會因爲一些句子停頓,感動。比如季老談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時,如是說道:“如果人生真的有意義和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啓下、承前啓後的責任感”沉甸甸的語句,如一記棒喝。很多人可能覺得太扯,這都是吹的,拿出來說的,能有幾個人能做到如此,寫到這裏,我只能笑笑,感嘆推動世界發展的也就爲數不多的人而已。志向還是要高點好,仰望星空同時腳踏實地,不斷的用理論,用實踐,用思考編織夢想。 這本書更多的是講述季老求學生活。看季老求學,反觀自己,會發現我們都一樣,一樣的經歷(可能只是時間地點不同罷了),那我們會不會隨着時間的推移成爲某個領域的專家,牛人?這還真說不定,季老在書中所體現出來的:認定道路後一直堅定不偏移的前行,這一點是我個人覺得走向

大師之路的關鍵。不管說是從梵文,學到吐火羅文,他始終在研究語言,研究的同時思考更多由語言牽扯到的文明,再者,一生遇到了像朱光潛,陳寅格,Waldschmidt,Emli Sieg等好老師,相當於找見了自己想走的路子,還有引路人,最重要的是季老很勤奮愛學,那怎麼能不成功呢?就像他自己在書中給出的成功公式一樣:成功=天資+勤奮+機遇。你的天資決定了你走哪條路比較適合,你有多勤奮決定了你的速度,你的機遇決定了你走所選的路是否順利。他個人的生活,很好的論證了他總結出來的公式,這起碼說明,他展現給讀者的是真實的東西。這一點是當代網絡社會所缺失的。我們有多少次因爲標題黨而無語?有多少次因爲虛假信息而受到迷惑?我們越受到欺騙就會越遠離善良,越不敢善良。而善良卻又是多麼美好的品質?

除了季老的求學生活,也有十幾個序可供讀者閱覽。他做的序,我不敢說好還是不好,但確實如他自己所述:真實。而我,通過他真實的序,我可以欣賞到一些以前連聽都沒聽到過的書,如:《五卷書》,《家庭中的泰戈爾》,《世界十大史詩畫庫》等等。從他的序裏,我可以看到他對這本書的大致總結,也可以看到他對書重要性的描述。這對以後挑選想要閱讀的書有一定的幫助。當然想要偷懶的話,也可以看看:對我影響最大的幾本書+我最喜愛的書,這兩個章節列出了一些他覺得對自己有用的書,當然,適合他的不一定適合我們,但作爲參考還是完全可以的。

關於季老的文字,我只能說自己很喜歡他樸實無華又帶有一定趣味性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