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讀後感

《黃金時代》讀後感1

這本書我看了兩遍,第一遍沒看懂,故事線都是亂的,一直懵的狀態,第二遍稍微清晰了些。王小波的寫作風格是自我對話式的,他在追問自己的存在,在所有的細節上都在追問自己,感覺他寫東西主觀意識特別強。

《黃金時代》讀後感

這本書的寫作特徵是碎片化描寫,跳躍性思維,總是在說一件事的時候不動聲色地描述着看起來不相干的事物或者聯想到很久以前一件別的事,貌似很亂,實則形散意不散。

(全書講了3個王二的故事,共同的主題是我們的生活,當然都不乏性愛主題,它是靈與肉的深層契合 )

盧梭說: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我們生來想要做自己,卻又無時無刻不被裹挾在某種他人塑造的“自我”中。

羨慕王小波直面內心的勇氣和不隨波逐流的自我認知。一股認認真真揣着明白裝糊塗的勁兒,知道話說多了矯情挑明瞭沒勁,那麼不問不說糊塗着挺好。默默的不同着,特立獨行着。

這個世界是混沌的,沒有絕對的對錯,絕對的自由。愛恨交集,痛並快樂着,混沌存在的這些情感。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貨真價實,認真感受它,欣賞它的存在。

就像書裏的王二,是個純粹而又聰明的人,他將生命的苦難與幸福都化成嘻笑不羈隨風而去,釋放着形骸去經歷生命的每一刻,這是他早就作出的選擇。我寫詩而從不發表,我的詩之爲我而歌,不是爲了取悅或遺留史海,我不爲那份不屬於生命的名利去追逐,只是爲了純粹的存在。

所以無論我們是什麼樣的人,無論別人是否認可我們的價值,我們自己都不能貶低了自己的存在,至少在靈魂深處做個不讓自己討厭的人吧。

《黃金時代》讀後感2

在釜山,用A4紙讀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兩個晚上,用瑜伽後的休息時間finish掉。

作者用一些看似極其不入流的思想去諷刺那個糟糕荒謬的年代。文革這個時代,經歷過的人總是給它定位成灰色的慘淡。而在這本書裏,我們看到的卻是意識上的自由帶來的鮮明色彩。作者把那段時光命名爲他的黃金時代。讀畢,我確實贊同這種定義。

王小波式的幽默總讓人忍俊不禁,但,不過是種假象而已,這種感覺就好比你含着一顆裹着糖衣的藥片,時間溜走後,留下的是長久化不掉的苦澀。

我承認自己愛上了那段天昏地暗,亂七八糟的時光,看不清未來,找不到想要的生活,和唯一的一個大概能談得來的朋友,一起過着原始人的日子,從不會想着要一個結果,明天,是奢侈的字眼,生活,似乎也不是那麼的艱難·······

一個大的時代,總是可以催化了一代人的感覺,但是它同樣具有一種反作用力,即現實的枷鎖愈緊,人的心卻愈渴望自由。

我們這個時代呢?一切都是自由的,開放的,赤裸裸的。

我們的心呢?

我們還有自由麼?

今天的你,是否還可以無所顧忌地去愛,愛上此時你覺得對的人,不去想下一秒鐘你擔負着誰的責任?

今天的你,是否還可以肆無忌憚地扔掉所擁有的一切,逃跑到世界的某一個角落裏過原始人的生活,僅僅爲了快樂···

這個時代給了我們太多的自由,但是我們的心已經被這種反作用力完全催化了,我們寧願不自由,我們寧願享受禁閉。我們寧願麻木。

這段時間,我總是想跳出來····多麼簡單又奢侈的念頭啊~

要感謝作者,至少他給了我這麼做的勇氣。

《黃金時代》讀後感3

王小波說:那一年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我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

我也曾設想過我的黃金時代,沒有太多的煩惱,靜坐時偶爾發發呆,獨處時迷惘一下未來,閒時看書賦詞,有交心的朋友,想要到達的遠方,和一場滿心歡喜的戀愛。爲了自己所熱愛的一切,鍥而不捨的勇敢追求,哪怕山河險阻,路遙馬亡。

黃金時代的我們總是年少輕狂,也許我們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是依舊那麼迷之自信。我們看不慣社會的種種不公,也不肯輕易向這個世界妥協。

但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絕對的公平,上帝賦予每個人的超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擁有美貌,有的人擁有智慧,有的人擁有財富,有的人擁有勤奮。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特質,細細雕琢,有一天,它一定會閃閃發光。

不過在我們這個浮躁的社會裏,功名論,皮囊論,權術論,總是佔據着我們荒蕪的心靈。我們總是相信這世界有捷徑可走,如何一個月追到男神女神,如何畢業年薪百萬,如何三個月考研清北復交。這是我們很多人的通病,我們每天都在思考這些問題。我們的黃金時代,好像就在我們還沒想清楚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悄悄溜走了。

我們總是很忙碌,可是忙碌的事情卻並不是那麼的有意義;我們總是很迷茫,迷茫的'思考人生,卻忘記了走好當下的每一步;我們總是自我催眠,自我感動,自我佛系,一步步變得不像那個想要成爲的自己。黃金時代那些嚮往的愛情、友情、理想、遠方,好像就變成了一紙笑談。

這個世界很大很大,我們的心很小很小,它能容納的東西十分有限,人一旦貪心,給自己的心擴容,心就會碎成一片一片。在我們的黃金時代,住進心裏的應該是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美好的事,純粹的自己,而不是那些無關痛癢的人,不是那些不乾不淨的雜念,不是那個自己都瞧不起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黃金時代,有的人成爲了黃金時代的高端玩家,有的人則成爲了倔強青銅。很多可控和不可控因素,爲每個人寫出來不一樣的答卷,但願我們都是眼裏睡星星,心裏住太陽的人吧。

《黃金時代》讀後感4

關於文革時代的故事,大部分分爲兩種:第一個,是所謂的傷痕文學。應該是反思文革對社會的摧殘和對那代人的傷害。不過講道理,這種沒看過,電視上也沒放過。應該是哭哭啼啼式的。第二種是講那個青春,激情的時代。比如都樑的《血色浪漫》,就感受不到任何的悲傷,只有那個激情的歲月。還有《陽光燦爛的日子》,不過,感覺《陽光燦爛的日子》更好像是少年的成長,裏面有些情節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有點像,不過,一個是在火熱的年代,一羣人的青春故事。另一個是戰爭年代,一個少年的內心。這中類型的應該是人生是豪邁的。電視上放的也是這種。黃金時代應該不屬於這兩種吧?

書裏面描寫了大量的陳清揚和王二同志在各種場合、各種機會、各種時節的巫山雲雨。不得不說,在那個時代,能這麼大膽的寫作的人,應該沒有幾個吧?

 這種描寫和《白鹿原》中的明顯不一樣,其中細節描寫確實很有意思,不是很露骨也不是很晦澀,絕對不是小黃書。

裏面有一段很有名的話,具體記不清了。在我的黃金時代裏,我覺得我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但是生活就是一個慢慢受錘的過程。毋庸置疑,生活可能就是這樣。所以希望大家至少是慢慢受錘,不能一下被錘廢了,這就不好了,哈哈哈。這讓我想起微博上的那句話,尚未配妥劍,出門便已是江湖。最後一句是:願千帆過盡,內心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