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五年級偶戲教案

 教學內容與目標

國小五年級偶戲教案

1. 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欣賞不同扮演形態的偶戲,瞭解有關偶戲的文化以和發展,瞭解偶人的造型特點和扮演特色。

應會:能根據自身喜歡的故事,選擇不同資料製作布袋偶併合作演出。

2. 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相互交流學習資料和對保守偶戲的欣賞,同學能夠初步瞭解偶戲的發展歷史和扮演特色,以和偶人的設計特點和造型方法,從而體驗民族藝術魅力。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培養同學的組織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以和動手能力和發明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了解偶戲的有關文化,加深對民族保守藝術的瞭解,嘗試用不同資料製作偶人。

難點:資料的巧用,讓製作的偶人動起來。

教學過程設計

1. 課前準備:有關偶系的圖片,各種資料製作的簡單偶人。

2. 導入新課:

教師運用準備好的道具“手套”與同學交流:“同學們,大家好,我叫小兔哥,今天就有我和大家來聽一節是老師來上的美術課,來了解我的一家吧。”

(板書課題——偶戲)

3. 講授新課,師生一起討論並欣賞課本上的圖片。

師:大家在電視節目裏都看過有關於偶戲的扮演麼?你們喜歡看麼?那麼我們打開課本看明代《木偶演出圖》這幅古畫。(欣賞《木偶戲演出圖》,瞭解偶戲的發展歷史)

師:在畫面中,古代的人在幹什麼?

生:在看偶戲。

師:那你知道扮演偶戲的道具人物叫什麼麼?

生:偶人——

師:是叫偶人。那你能來說一些他們是怎樣扮演的?

生:人來在下面撐着進行扮演的。

師:那這種就叫仗頭偶。

教師簡單介紹,什麼是仗頭偶?

仗頭木偶在古代稱“杖頭傀儡”,是以木杖來支配動作完成,它內部虛空,眼嘴可以活動,頸部下面接一根木棒或竹竿扮演者一手掌握兩根支配杆進行扮演,因而又稱“舉偶”。

師:下面我們接着看下一幅圖片——皮影,皮影的'歷史很悠久,誰能給同學們來解釋一下皮影戲是如何扮演的?

生:前面是如同電影不得幕布,後面打燈進行扮演。

師:那麼大家來說一下,用木頭爲主要資料進行扮演的偶人叫什麼?

生:木偶。

師:來了解一下“小兔哥的朋友們吧”——布袋偶,爲什麼叫他布袋偶?

生:像一個口袋,主要資料使用布。

師:怎樣使布袋偶動起來?

生:手指。

師:今天請同學們也來做一個手套布袋偶吧。

4. 動手實踐,做出來一個小兔子布袋偶。

同學們準備手套等工具資料。

師:首先現剪出兔子的兩隻耳朵、鬍子、蘿蔔,然後畫出兩隻大眼睛,也把他們剪下來。後面粘上膠帶並粘在手套上。

同學開始動手實踐。

5.展示作品並進行扮演。

教學反思:

五年級的同學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儘量發揮同學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讓同學帶着興趣去學。同學喜歡自身設計偶人,但是如何讓它動起來,卻是同學感到比較爲難的事。教學中,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置,讓同學自身探究偶人各局部關節是怎樣銜接的,又是怎樣動起來的等等。作業完成後,讓同學在課下進行偶人背景的製作,然後進行扮演展示,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對本課學習內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