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追求卓越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追求卓越讀後感

追求卓越讀後感1

第一次聽說這本書,是在F1的課上,毛老師強烈推薦,於是下課後就去圖書館借了來看。

《追求卓越》(InSearchOfExcellence),是世界最暢銷的工商管理書籍。它被譽爲:世界最暢銷的工商管理書籍,美國優秀企業的管理聖經,《福布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工商書籍。托馬斯·彼得斯的《追求卓越》開啓了商業管理書籍的第一次革命,真正將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密切地結合起來,成爲轟動整個管理世界的經典法則

本書的副標題爲“美國管理最佳公司的經驗”。兩位作者花費數年時間,輾轉美國各地,深入企業進行調查研究,綜合了數百個大小公司的第一手材料,最後篩選出43家優良“標本”,進行解剖和探究。樣本涉及製造、信息、服務、銷售、交通、食品等諸多行業,包括大名鼎鼎的IBM、通用電氣、惠普、3M、麥當勞、寶潔等。在作者眼中,“卓越”的標準是指企業除了表此刻財務方面的長期的優異業績外,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度的創新精神。作者認爲,儘管每個優秀企業個性不同,但擁有許多共同的品質。這些品質基本上能夠總結爲八大基本屬性,即:崇尚行動,貼近顧客,自主創新,以人助產,價值驅動,不離本行,精兵簡政,寬嚴並濟。

《追求卓越》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以實際案例爲基礎,結合超多的事實、數據和分析。而且,作者文筆生動流暢,有一流的散文功底,畫龍點睛的精彩引言比比皆是,名家理論和觀點如數家珍。因此,作爲一個正在學習ACCA的學生,很快被這本書吸引,領略閱讀快感。欣賞這一個個企業的夢想,彷彿身臨其境,讓自己頗有啓發和感悟。

追求卓越讀後感2

任何一個團隊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氣質,這種性格和氣質直接影響着團隊的發展趨勢。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經濟實力的強大對美國乃至西歐經濟形成了挑戰,《追求卓越》出版於日本企業在世界上步步緊逼,美國企業卻是節節敗退的大背景下。當時的美國企業熱衷於在管理思想界佔統治地位的“理性模型”和“企業戰略範例”,職業經理人和MBA習慣於計劃模型和精確財務分析,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卻普遍忽視管理學最基本的原則和品質,失去了對管理本質的把握,從而在相當程度上導致美國企業的慘敗和自信心習喪失。

爲了迎接日本企業的挑戰,美國企業界開始研究日本企業的管理方式。1982年托馬斯·彼得斯《追求卓越》的出版成爲美國商業的拯救者和美國商業史上的轉折點。彼得斯回顧該書時說:“《追求卓越》首次描述了那些行之有效的東西。它的風格是刻意形成的。我承認,這本書的邏輯就是美國式管理已被嚴重地扭曲。這是對美國式管理和麥肯錫式思維方式猛烈的、面對面的攻擊。”

用書中的一句話形容這麼一本書就是:像這樣的著作並不是當前研究和同事協助就可以問世的,而是一輩子歷練的產物。湯姆在其母親伊夫林*彼得斯的諄諄教誨下激發出對這份研究工作旺盛的好奇心,另一位作者羅伯特對於卓越的初期理念就是來自其母親弗吉尼亞*沃特曼,我們的一生從懂事起,母親就教導我們要做個好孩子,正是母親的那一句好孩子讓我們有了衝鋒卓越人生的`資本。

托馬斯?彼得斯的《追求卓越》開啓了商業管理書籍的第一次革命,真正將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密切地結合起來,成爲轟動整個管理世界的經典法則。

追求卓越讀後感3

在《追求卓越》這本書中,湯姆。彼得斯用熱情洋溢的語言,總結了自己60多年來成就卓越至關重要的163個細節,涵蓋了危機、機遇、睿智、態度、行爲、工作、領導、網絡、人才、創新、學習等諸多方面,這些事情在很多人眼裏,只不過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彼得斯一再強調,不要小看這些小事情,小事情也很重要,這些小事情成就了卓越,做好小事才能成大業

彼得斯告訴我們,要“努力忘記以往的黃金時代——懷舊本身具有毀滅性”。我想,這跟我們平時所說的“成績是屬於過去”是一致的。他還說,“鼓勵自己一切都會過去的,但同時提醒自己這一切可能不會很快結束,以便使自己全心全意利用現有條件——事實上,品性完全由人們在應對逆境時的反應所決定的。”很欣賞這種面對逆境的生活態度,他告訴我們要有平常心,要正常面對挫折,應對困境,要“把損失拋在腦後,立刻重新策馬揚鞭”。

彼得斯還強調,“學習非常重要,不僅僅是學習一種技藝,掌握某種知識,就是一些基本行爲領域也需要學習。比如:掌握感謝的方法、修復人際關係、傾聽吸收應對他人觀點、有效質疑、保持聯繫的藝術、在爭鬥的派系之間實現和平與繁榮、寫作與演講……這些都是企業效率的基石。”學習的方面很廣,學習的方法和形式很多。希望我的家人、朋友,都能夠好好學習,以平常心去面對生活,應對生活中的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