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

第8課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案

教學目標

 重點突破:

1、朗讀並理解樂趣的含義。你能聯繫歷史事實來談談你的看法嗎?

2、聯繫第五節,談談“雄健的精神”的具體含義。

從課文的標題來看,作者寫這篇的目的是想要提示兩者的關係,你能結合,把作者言而未盡的意思說出來嗎?————-理解寫作目的。

在國運艱難的時候,要發揚雄健的精神,爲民族的尊嚴和發展而奮鬥、奉獻。

3、你從李大釗先生的中感受到他怎樣的人格風範?

他的信念、忠誠、追求、勇氣、執著、熱血、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4、李大釗先生用他的生命詮釋了“雄健的國民”的含義,那就是一種像高山一樣巍峨、像黃河一樣浩蕩一樣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讀名言,喚起學生對李大釗先生的崇敬之情)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羣;有了偉大的人物,而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郁達夫)

四、帶着崇敬的心情齊讀課文,注意讀出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聯想:1、李大釗先生對人生樂趣表述,實際上也是對人生意義的一次莊嚴的思考。你認爲什麼樣的人生纔是最有趣味、最有意義的呢?學生自由發表看法。教師引用李大釗先生的名言,學生朗讀並背誦李大釗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於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爲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爲平凡的發展,有時遠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今天的中華民族,國運昌盛,聯繫國際形式來想想,我們還需要“雄健的國民”嗎?(學生自由發言,集體交流。(聯繫我駐南使館被炸一事實、《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長谷川弘一在網上發表的言論,見《讀者》2000年第七期))

 六、總結全文: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偉大的靈魂,總是把自己的身家命運和民族命運國家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並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給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爲終身的幸福。這些爲理想而奮鬥的.勇士,爲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鑄成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人們的心裏。因爲有了他們的犧牲和奮鬥,共和國纔有今天的繁榮和富強,每一個有民族責任感的人都應該對自己說:讓共和國的明天因爲有我而更加強大和美麗!

七、家作:任選一題作文:《昌盛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或結合課文寫讀後感一篇。

 板書設計:

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

艱難的國運———一一一“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無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國民:勇敢、執著、愛國……

教後記: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寫的“黃河頌”、民族精神頌。有感情的朗誦課文,學生可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和偉大精神,增強愛國主義心!

第9課《土地的誓言》教案

教學目標:1、通過朗讀,感受文中飽滿、深沉的愛國情感。

2、瞭解作者選擇有意味的景物組成一個個畫面,展現東北大地特有的豐饒 美麗的景象。

3、學習作者採用的人稱變化 、呼告、排比等表現手法。

教學步驟: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樂,同時介紹背景,最好通過影視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後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和悲痛,努力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

二、掃清字詞障礙

怪誕 (dàn ) 亙古(gèn ) 默契 ( qì ) 污穢(huì )

. . . .

熾痛 (chì ) 嗥鳴 (há) 讕語( lán )

. . .

三.教師表情朗讀,讓學生充分領會本文的詩意和情感.再讓學生自由朗讀,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現的家國之痛,民族之恨和愛國情感

 四.理解全文結構

第一段:我常常詳細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內心爲之沸騰

第二段: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誓要爲故鄉母親而戰鬥而犧牲。

兩段文字在結構上如雙峯對峙,宛如對仗工整的一副對聯。

五、問題研討

1、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對土地發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出誓言”。

2、爲什麼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稱呼,而後來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哪?

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的變化結果,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爲感情起初比較平穩,但隨着作者情緒一步步激動,就不滿足於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與土地對話交流,這在修辭上稱作“呼告”/聞一多《最後一次演講》中有類似用法。

3、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試結合課文具體說說作者是怎樣表露的?

作者選擇有特徵的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但有人說有些段落排列的詞語過多,不夠簡潔,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爲什麼?

六、反覆朗讀,選擇最能打動人心的句子,背誦出來,比賽看誰背的句子多。

七、作業

1、課外閱讀秦牧的《土地》

2、摘抄課文中優美的詞句

3、作文《我愛家鄉的——》